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型辅酶脱氢酶1α亚复合物4过表达对人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士明 丁涛 +5 位作者 雷良玉 胡琳 冒灵 陈超 郭萌萌 徐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6-601,共6页
目的Ⅰ型辅酶脱氢酶1α亚复合物4(NDUFA4)在人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尚未阐明。文中旨在探讨NDUFA4过表达对人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将p-NDUFA4重组质粒(p-NDUFA4组)和空载对照质粒(对照组)体外分别瞬时转入... 目的Ⅰ型辅酶脱氢酶1α亚复合物4(NDUFA4)在人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尚未阐明。文中旨在探讨NDUFA4过表达对人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将p-NDUFA4重组质粒(p-NDUFA4组)和空载对照质粒(对照组)体外分别瞬时转入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利用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细胞中 NDUFA4 的表达;划痕实验、Transwell 小室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变化;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 MMP2、MMP9、CXCR4 等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 Twist、Snail、E-cadherin 等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 E-cadherin 和 Vimentin 蛋白的表达。结果p-NDUFA4组 NDUFA4-mRNA、NDUFA4蛋白相对表达量[(1.94±0.08)%、(1.07±0.12)%]较对照组([ 0.96±0.15)%、(0.6±0.05)%]明显上调(P<0.05)。p-NDUFA4 组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细胞迁移率([ 54.36±4.08)%、(1.85±0.10)%]较对照组([ 29.51± 3.17)%、(0.99±0.12)%]明显升高( P<0.01)。p-NDUFA4 组肿瘤细胞转移相关因子 MMP2、MMP9、CXCR4、间质标志物 N-cadherin、Vimentin,及转录相关因子 Snail、Twist 的 mRNA 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上皮标记分子 E-cadherin mRNA 明显下调(P<0.01)。结论过表达NDUFA4能明显促进人结直肠癌细胞EM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辅复合物4 结直肠肿瘤 侵袭 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氧对早产大鼠肺组织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1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彭琼玲 常立文 +3 位作者 卢红艳 李文斌 蔡成 姜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氧暴露对早产大鼠肺组织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1(ND1)表达的影响。方法早产SD新生大鼠生后1 d随机分为高氧组和空气组,高氧组持续暴露于≥85%氧气中,空气组置于同一室内常压空气中。分别取两组大鼠高... 目的探讨高浓度氧暴露对早产大鼠肺组织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1(ND1)表达的影响。方法早产SD新生大鼠生后1 d随机分为高氧组和空气组,高氧组持续暴露于≥85%氧气中,空气组置于同一室内常压空气中。分别取两组大鼠高氧或空气暴露后1、4、7、10和14 d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D1蛋白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D1 mRNA的表达。结果①高氧组和空气组各时间点均有ND1蛋白表达;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在1、4和7 d ND1蛋白表达增高,随后其表达下降。②与同时间点空气组相比,高氧暴露后1、4和7 d ND1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其后ND1 mRNA表达逐渐下降,10 d和14d时低于空气组,但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ND1蛋白的表达变化趋势与ND1 mRNA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结论高氧导致早产大鼠肺组织ND1表达改变,提示ND1可能参与了高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 早产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单位1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猪毛尾线虫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1基因遗传变异的研究
3
作者 苏昂 林瑞庆 +3 位作者 赵光辉 袁子国 宋慧群 朱兴全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寄生线虫 遗传变异 NADH 猪毛 单位 线粒体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丙酮酸脱氢酶激酶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袁戈恒 王薇 +1 位作者 郭晓蕙 高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315,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2型糖尿病进展过程中骨骼肌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4)和丙酮酸脱氢酶1α亚单位(E1α)水平的变化和非诺贝特的干预作用。方法:4周龄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雄性OLETF大鼠2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LETO大... 目的:动态观察2型糖尿病进展过程中骨骼肌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4)和丙酮酸脱氢酶1α亚单位(E1α)水平的变化和非诺贝特的干预作用。方法:4周龄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雄性OLETF大鼠2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LETO大鼠10只为对照。治疗组每d灌胃非诺贝特20mg/kg,未治组和对照组每d灌胃等量蒸馏水。分别于第8周、17周和30周龄称体质量,行标准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2h血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17周龄时每组随机抽取4只动物杀检,至30周龄全部杀检,取下肢骨骼肌,Western blot测定骨骼肌PDK4和E1α的表达。结果:8周龄时3组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鼠龄的增加,未治组2h血糖、PDK4和E1α的表达高于同期对照组;与未治组比较,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PDK4和E1α的表达随病程增加持续增强,这可能与胰岛素在骨骼肌的作用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丙酮酸 丙酮酸单位 非诺贝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补体攻膜复合物C5b-9模型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阳 谢予朋 +3 位作者 闫荟 孙晓迪 石亚飞 孙世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补体攻膜复合物C5b-9模型并确定其亚溶破剂量。方法通过体外培养HUVEC,在其表面组装攻膜复合物C5b-9,激光共聚焦检测其组装情况;增加补体浓度,通过激光共聚焦定性观察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 目的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补体攻膜复合物C5b-9模型并确定其亚溶破剂量。方法通过体外培养HUVEC,在其表面组装攻膜复合物C5b-9,激光共聚焦检测其组装情况;增加补体浓度,通过激光共聚焦定性观察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定量检测,确定其亚溶破剂量。结果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C5b-9成功组装于HUVEC表面;当C5b6的浓度达到1.6 mg·L-1时,LDH的分泌量骤增,激光共聚焦显示该剂量下部分细胞胞膜破裂。结论成功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补体攻膜复合物C5b-9模型,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药物防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攻膜复合物 C5B-9 溶破剂量 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染色法结合PCR-SSCR技术检测LDH亚单位变异
6
作者 刘泽军 何长生 +1 位作者 刘倩予 DeyDC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8-169,共2页
目的: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技术检测乳酸脱氢酶基因变异。方法:使用银染色法结合PCR-SSCP分析变异基因。结果:乳酸脱氢酶的变异发生在H基因的外显子4上。结论:用银染色法代替放射性标记的PCR-SSCP分析更适于常规实验... 目的: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技术检测乳酸脱氢酶基因变异。方法:使用银染色法结合PCR-SSCP分析变异基因。结果:乳酸脱氢酶的变异发生在H基因的外显子4上。结论:用银染色法代替放射性标记的PCR-SSCP分析更适于常规实验室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染色法 PCR-SSCP 乳酸 单位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物Ⅱ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杜士杰 覃兆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5-556,共12页
复合物Ⅱ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上重要功能复合物,已经成为农用杀菌剂方面的关键靶标。该类杀菌剂在植物病原真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综述复合物Ⅱ结构和泛醌结合位点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复合物Ⅱ抑制剂的类型和结构特征,... 复合物Ⅱ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上重要功能复合物,已经成为农用杀菌剂方面的关键靶标。该类杀菌剂在植物病原真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综述复合物Ⅱ结构和泛醌结合位点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复合物Ⅱ抑制剂的类型和结构特征,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开发新的复合物Ⅱ抑制剂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物Ⅱ抑制剂 琥珀酸 杀菌剂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氧缺血后亚低温对新生鼠脑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于立君 王来拴 +1 位作者 邵肖梅 杨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806-1809,共4页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新生大鼠的脑组织葡萄糖、ATP水平的影响及对脑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 (SDH)、复合酶II的活性及ATP合成能力的影响 ,以探讨亚低温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将HIBD模型鼠随机分为缺氧缺血 (HI)常...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新生大鼠的脑组织葡萄糖、ATP水平的影响及对脑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 (SDH)、复合酶II的活性及ATP合成能力的影响 ,以探讨亚低温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将HIBD模型鼠随机分为缺氧缺血 (HI)常温恢复组和亚低温干预组 ,同时设对照组。各组动物在HI后不同时点 (0、2、6、2 4、4 8、72h)断头取脑 ,测定脑匀浆葡萄糖及ATP含量 ;用密度离心及差速离心法提取线粒体 ,生化法测定脑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 (SDH)和复合酶II的活性 ,并用酶萤光法检测脑线粒体的ATP合成能力。结果 :缺氧缺血常温恢复组脑组织匀浆葡萄糖在HI后即刻明显低于HI前 ,HI后 2h与HI前无显著差异。脑ATP的量及SDH活性在HI后2、6h先下降后恢复 ,72h达高峰但仍明显低于正常 ;脑线粒体复合酶II的活性及脑线粒体ATP合成能力在HI后 2h开始恢复 ,6h出现第二次下降 ,72h与正常无显著差异。亚低温干预组各时点脑组织ATP、脑线粒体SDH活性、脑线粒体复合酶II的活性及ATP的合成能力均显著高于同一时点常温组 ,ATP在 2 4h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SDH在72h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复合酶II在 4 8h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ATP合成能力在 2 4h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亚低温可减轻HIBD大鼠脑组织AT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缺氧缺血 线粒体 琥珀酸 ATP合成复合物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精胺对小鼠骨骼肌自由基代谢影响及抗疲劳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何恩鹏 汤莉莉 郭玉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9-233,共5页
目的:研究亚精胺(spermidine,SPD)对骨骼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以及抗疲劳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生理盐水组、SPD低剂量组(0.5 mmol/(kg·d))、中剂量组(1.0 mmol/(kg·d))、高剂量组(1.5 mmol/(kg·d))以及西... 目的:研究亚精胺(spermidine,SPD)对骨骼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以及抗疲劳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生理盐水组、SPD低剂量组(0.5 mmol/(kg·d))、中剂量组(1.0 mmol/(kg·d))、高剂量组(1.5 mmol/(kg·d))以及西洋参口服液阳性对照组(总皂苷30 mg/(kg·d)),每周灌胃6 d共30 d,每次灌胃前称量小鼠体质量调整灌胃溶液量,灌胃期间进行每天45 min无负重游泳训练。各组随机选取10只小鼠测试力竭游泳时间;各组剩余10只负重游泳30 min,休息30 min后取材,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骨骼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superoxide dismutase,T-SOD)、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和骨骼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SPD能显著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P〈0.05);低、中剂量组骨骼肌中GSH-Px、T-SOD、SDH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PD组与西洋参组比较,低、中剂量抗疲劳效果有非常显著性(P〈0.05)差异,高剂量抗疲劳效果略优(P〉0.05)。结论:0.5~1.0 mmol/(kg·d)SPD可以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自由基的积累,提高骨骼肌细胞膜代谢能力和抗损伤能力,显著推迟小鼠疲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胺 疲劳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丙二醛 琥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气摄血方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乏力小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楚立园 王佳 +5 位作者 张雅月 丁晓庆 严香 陈信义 田劭丹 范秋月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38-3643,共6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乏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BALB/c小鼠按照血小板(PLT)计数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及健脾益气摄血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8只。比较各组PLT、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琥珀...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乏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BALB/c小鼠按照血小板(PLT)计数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及健脾益气摄血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8只。比较各组PLT、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A(SDHA)、酪蛋白水解蛋白酶P(ClpP)、线粒体蛋白酶1(LonP1)蛋白和信使RNA(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PLT低,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短,SDHA、ClpP蛋白和mRNA表达高,LonP1蛋白和mRNA表达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气摄血方组PLT高,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长,SDHA、ClpP蛋白和mRNA表达低(P<0.05),健脾益气摄血中剂量组LonP1蛋白表达高(P<0.05),健脾益气摄血高剂量组LonP1mRNA表达较中剂量组高(P<0.05)。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方能有效提高ITP小鼠PLT,改善ITP乏力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线粒体关键蛋白酶SDHA、ClpP、LonP1表达,恢复线粒体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乏力 健脾益气摄血方 小鼠 线粒体功能 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a 酪蛋白水解蛋白P 线粒体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ha基因敲低对小鼠肝细胞BNL CL.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11
作者 李欣 曹焕玲 +2 位作者 赵亚伟 郭银汉 王庆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A(SDHA)对小鼠肝细胞BNL CL.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h RNA敲低BNL CL.2细胞中sdha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 目的探讨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A(SDHA)对小鼠肝细胞BNL CL.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h RNA敲低BNL CL.2细胞中sdha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sdha m RNA和SDHA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无相关sh RNA对照组和sdha sh RNA组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均>80%。与无相关sh RNA对照组相比,感染sdha sh RNA慢病毒载体的BNL CL.2细胞sdha m RNA水平降低20倍左右(P<0.0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10倍左右(P<0.01);细胞增殖速度减慢,为无相关sh RNA对照组的70%左右(P<0.05);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0/G1期细胞百分率是无相关sh RNA对照组的1.17倍(P<0.01),G2/M期细胞百分率为1.37倍(P<0.01),S期细胞百分率为73.8%(P<0.01);但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降低SDHA表达对小鼠肝细胞BNL CL.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细胞周期阻滞相关,与细胞凋亡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a BNL CL.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igh综合征患儿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尧 孙芳 +10 位作者 孔庆鹏 魏晓琼 戚豫 张英 马祎楠 Sayami Sujan 王朝霞 袁云 杨艳玲 姜玉武 秦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Leigh综合征患儿的发病机制,并对已知的部分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对1992-2006年收集的来自我国28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145例Leigh综合征患儿进行病因学分析。在排除SURF1基因和线粒体基因T8993G、T8993... 目的探讨中国人Leigh综合征患儿的发病机制,并对已知的部分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对1992-2006年收集的来自我国28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145例Leigh综合征患儿进行病因学分析。在排除SURF1基因和线粒体基因T8993G、T8993C、A8344G、A3243G四个位点突变后,对80例患儿的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基因(PDHA1)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9个线粒体DNA突变位点(G13513A、A13084T、T10158C、C11777A、T10191C、T14487C、T12706C、9537insC和T9176G)进行突变筛查。另对23例A3243G线粒体DNA突变阳性的患儿进行SURF1基因的分析。结果80例患儿中仅1例携带PDHA1基因突变,为214位点C>T转换,导致PDHA1蛋白第27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而64例患儿其他9个线粒体DNA突变位点筛查均为阴性。在23例携带线粒体DNAA3243G突变的患儿中,6例携带SURF1基因G604C杂合性变异。结论由于Leigh综合征病因复杂多样,使突变分析难于获得阳性结果。为缩小突变筛查的范围,明确Leigh综合征患儿的病因,亟待建立适用于临床检测应用的线粒体呼吸链酶学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IGH综合征 丙酮酸E1α单位 线粒体DNA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暴露早产大鼠肺组织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以及ND4动态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文斌 常立文 +4 位作者 容志惠 卢红艳 汪鸿 刘伟 蔡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1-584,共4页
目的初步分析高氧暴露下早产大鼠肺组织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并对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4(ND4)的动态表达进行研究。方法建立高氧暴露早产大鼠动物模型,采用双向电泳检测线粒体蛋白质差异性表达,运用RT-... 目的初步分析高氧暴露下早产大鼠肺组织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并对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4(ND4)的动态表达进行研究。方法建立高氧暴露早产大鼠动物模型,采用双向电泳检测线粒体蛋白质差异性表达,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ND4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与空气组比较,高氧暴露4d导致46种肺组织线粒体蛋白质出现差异性表达;高氧暴露1、4和7d,早产大鼠肺组织ND4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空气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10d时,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氧暴露导致肺细胞线粒体(包括呼吸链)功能状态改变可能是促使肺损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 早产 线粒体 蛋白质组学 NADH单位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PDHA1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静 曾宪旭 +2 位作者 雷冬梅 班振英 张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观察低氧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PDHA1)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肺鳞状细胞癌细胞株LC-42和肺腺癌细胞株SELS分别在常氧及低氧条件下培养6 d,每天计数细胞,绘制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两种细胞分别... 目的:观察低氧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PDHA1)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肺鳞状细胞癌细胞株LC-42和肺腺癌细胞株SELS分别在常氧及低氧条件下培养6 d,每天计数细胞,绘制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两种细胞分别在低氧和常氧条件下培养72 h,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测定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克隆形成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DHA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低氧条件下两种细胞PDHA1蛋白表达与穿膜细胞数及克隆形成率的相关性。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的两种细胞株均出现生长缓慢、细胞倍增时间延长,体外侵袭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增强,PDHA1蛋白表达降低(P<0.05)。LC-42、SELS缺氧组细胞中PDHA1蛋白的表达与穿膜细胞数及克隆形成率均呈负相关(LC-42:r=-0.951、-0.758,SELS:r=-0.803、-0.791,P均<0.05)。结论:低氧导致肺鳞状细胞癌及腺癌细胞PDHA1蛋白表达下降,恶性生物学行为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丙酮酸E1α单位 侵袭 非小细胞肺癌 LC-42细胞 SELS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与SDHD基因突变关系研究
15
作者 李秀兰 柳青 吴小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散发性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与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DⅡ单位(Succtnate dehydro-genaes complex,subunitD,SDHD)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联反应结合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散发性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与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DⅡ单位(Succtnate dehydro-genaes complex,subunitD,SDHD)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联反应结合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对32例病理确诊的散发性PHEO患者(其中21例为肾上PHEO,11例为肾上腺外PHEO即副神经节瘤)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SDHD基因1、2外显子进行突变分析。结果:3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中未发现SDHD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结论:在本研究中未发现重庆地区散发PHEO存在SDHD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PHEO 副神经节瘤 琥珀酸复合物D单位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相关基因SDH克隆及表达
16
作者 秦智伟 郭磊 +1 位作者 周秀艳 辛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33,共10页
通过Solexa技术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鉴定霜霉威胁迫下黄瓜果实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相关基因SDH。研究利用PCR克隆获得SDH基因全长,命名为Cs SDH。构建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浸润法注射烟草叶片后激光共聚焦显微... 通过Solexa技术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鉴定霜霉威胁迫下黄瓜果实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相关基因SDH。研究利用PCR克隆获得SDH基因全长,命名为Cs SDH。构建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浸润法注射烟草叶片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分别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和酶联免疫法研究高、低农残品系D9320和D0351中Cs SDH基因在农药霜霉威处理后,不同时间点、不同组织部位时空表达特征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Cs SDH基因在烟草叶片细胞中被定位在细胞膜上。黄瓜低农残品种D0351中,Cs SDH基因在果实受霜霉威胁迫后反应迅速,主要在处理前期响应表达强烈,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增加,且该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在高农残品种D9320中表达量。Cs SDH果、叶中表达量较茎中高,且各组织部位表达量高低顺序稳定,为叶>果>茎。黄瓜高农残品种D9320中,Cs SDH基因表达量在0.5、1、3、12 h呈现上调表达,6、9 h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48 h出现上调表达高峰。说明克隆得到的Cs SDH基因属农药处理前期响应基因,且该基因可能在降低黄瓜农药残留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试验通过研究黄瓜琥珀酸脱氢酶基因(SDH)在霜霉威胁迫下表达情况,为挖掘黄瓜低农药残留性功能基因以及探明其作用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琥珀酸 基因克隆 细胞定位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NDUFB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17
作者 吴刚 苏建彬 +2 位作者 徐峰 王晓华 王雪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8-371,共4页
目的:通过对线粒体基因NDUFB6[NADH dehydrogenase(ubiquinone)1 beta subcomplex]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检测,对高频率SNP进行基因分型,研究NDUFB6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使用PCR+测序方法... 目的:通过对线粒体基因NDUFB6[NADH dehydrogenase(ubiquinone)1 beta subcomplex]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检测,对高频率SNP进行基因分型,研究NDUFB6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使用PCR+测序方法,以15个2型糖尿病患者和9个正常人为样本,对NDUFB6基因的启动子、外显子以及临近的内含子进行测序以确定该基因的SNP;对高频率的SNP,仍使用PCR+测序方法分别在192个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中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总共发现NDUFB6基因的6个SNP,其中3个SNP出现频率较高。NDUFB6基因启动子的1个SNP(-1211C>T)在2型糖尿病人群与正常人群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DUFB6基因启动子的-1211C>T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DH泛素1单位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化PDC-E2内硫辛酰区及其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抗线粒体抗体检测中的价值
18
作者 陈蕾 李海燕 +1 位作者 张亚琴 帅宗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85-1788,共4页
目的探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2亚基(PDC-E2)内硫辛酰区域(ILD)环化后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检测中的抗原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质粒pTWIN1提供的内含肽自我剪切技术,构建、表达和纯化环状ILD(cILD),采用W... 目的探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2亚基(PDC-E2)内硫辛酰区域(ILD)环化后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检测中的抗原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质粒pTWIN1提供的内含肽自我剪切技术,构建、表达和纯化环状ILD(cILD),采用Western blot法鉴定线状ILD和cILD的抗原性;选择PBC患者31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34例及健康对照36例,分别以PDC-E2、线状ILD及cILD为包被抗原,ELISA法比较检测受试者血清中AMA的阳性率。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获得的线状ILD和cILD蛋白均具有与AMA结合的免疫原性;分别用PDC-E2、线状ILD及cILD为包被抗原,ELISA法检测AMA阳性率分别为93.04%(294/316)、91.46%(289/316)和85.76%(271/316),其中,cILD为包被抗原检测AMA阳性率低于PDC-E2检测阳性率(85.76%vs 93.04%,P=0.003)和线状ILD检测阳性率(85.76%vs 91.46%,P=0.024);PDC-E2和线状ILD检测AMA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04%vs 91.46%,P=0.744)。PDC-E2和线状ILD检测AMA均呈阴性的21例PBC患者中,cILD检测出38.10%(8/21)的AMA阳性率。结论cILD对AMA的抗原性虽有所下降,但在传统检测AMA呈阴性的PBC患者临床诊断中,可能潜在新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丙酮酸E2单位 抗线粒体抗体 蛋白环化 诊断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蛇源裂头蚴的分子鉴定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肇程 陈育琪 +4 位作者 黄潇航 魏坤亚 张龙 殷光文 黄志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5,共9页
裂头蚴病是由于裂头蚴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为了对福建省养殖蛇类的裂头蚴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鉴定虫种,对采自福建省三明市、漳州市和南平市等地蛇场的蛇类进行剖检,分离得到了裂头蚴,记录寄生部位和数量。提取裂头蚴虫体基因组,采... 裂头蚴病是由于裂头蚴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为了对福建省养殖蛇类的裂头蚴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鉴定虫种,对采自福建省三明市、漳州市和南平市等地蛇场的蛇类进行剖检,分离得到了裂头蚴,记录寄生部位和数量。提取裂头蚴虫体基因组,采用PCR对虫体ITS、NAD4和COX3基因进行了扩增。同时,将扩增得到的目的基因连接到pEASY-Blunt Simple载体上,转化Trans I-T1感受态细胞,培养得到单菌落,对菌落进行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与NCBI公布的裂头蚴ITS、NAD4和COX3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测定突变率和位点,并且进行样本之间的同源性分析和测定遗传距离。结果发现,三明市、漳州市和南平市某蛇场裂头蚴的感染率分别为75%、20%和0。分离到的裂头蚴ITS基因序列长为1360 bp~1380 bp,与NCBI中Spirometra erinaceieuropaei(FJ886747.1)的ITS基因同源性为95.70%~98.68%,样本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16;分离到的裂头蚴NAD4基因序列长为356 bp~650 bp,与NCBI中Spirometra erinaceieuropaei(HM475076.1)的NAD4基因同源性为96.73%~100%,样本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41;分离到的裂头蚴COX3基因序列总长为379 bp~408 bp,与NCBI中Spirometra erinaceieuropaei(HM475033.1)的COX3基因同源性为98.94%~100%,样本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8。结果表明,此次分离得到的裂头蚴虫体的ITS基因、NAD4基因和COX3基因与欧猥迭宫绦虫裂头蚴同源性较近,证明此次分离的蛇源裂头蚴属于欧猥迭宫绦虫裂头蚴。同时,经过对各虫体间NAD4和COX3基因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裂头蚴虫体在进化树上存在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源裂头蚴 内部转录间隔区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单位4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第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