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琥珀消石颗粒对肾结石模型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及血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马治中 李志斌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9期930-934,共5页
目的观察琥珀消石颗粒对肾结石模型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及血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L-6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正常对照组10只给予纯化水灌胃,其余大鼠给予乙二醇、钙片和维生素D3灌胃4周,制备肾结石... 目的观察琥珀消石颗粒对肾结石模型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及血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L-6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正常对照组10只给予纯化水灌胃,其余大鼠给予乙二醇、钙片和维生素D3灌胃4周,制备肾结石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枸橼酸钾组和琥珀消石颗粒小、中、大剂量(3.335,6.670,13.340 g·kg-1)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试药,4周后,肾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及含钙结石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中IL-1β、TNF-α及IL-6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琥珀消石颗粒小、中、大剂量组肾间质未见出血,肾组织中可见少数或未见含钙结晶沉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枸橼酸钾组和琥珀消石颗粒小、中、大剂量组血中IL-1β含量分别为(50.50±13.54),(104.00±24.13),(93.00±20.08),(77.00±25.21),(71.30±26.60),(65.50±26.18)pg·m L-1;IL-6含量分别为(570.10±119.74),(1 040.00±260.15),(861.40±130.04),(740.00±161.31),(680.00±239.49),(640.00±238.42)pg·m L-1;TNF-α含量分别为(470.30±154.63),(1 010.00±230.94),(820.00±192.12),(830.50±110.01),(720.00±140.28),(715.00±173.54)pg·m L-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琥珀消石颗粒小、中、大剂量组3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琥珀消石颗粒能抑制肾结石模型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抑制肾组织含钙结晶沉积,降低血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消石颗粒 肾结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琥珀消石颗粒质量标志物预测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琦 李海松 +5 位作者 闫菲 王继升 米新宝 赵聪 张华南 李曰庆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2273-2279,共7页
目的:基于高效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琥珀消石颗粒(HXG)中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构建HXG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检测手段,指认共有峰和归属;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构建HXG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其潜在Q-Marker。... 目的:基于高效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琥珀消石颗粒(HXG)中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构建HXG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检测手段,指认共有峰和归属;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构建HXG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其潜在Q-Marker。结果:HXG的指纹图谱结果共指认出5个共有峰;网络药理学确定了5种关键组成、35个潜在核心靶点和6条重要通路,初步预测槲皮素-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β-蜕皮甾酮、槲皮素、山柰素为HXG潜在的Q-Marker。结论:通过高效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了HXG中的Q-Marker,方法科学并且可重复,为HXG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也为今后系统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消石颗粒 高效指纹图谱 网络药理学 质量标志物 槲皮素-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 β-蜕皮甾酮 抗炎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