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环境温度的钢管约束混凝土柱拟静力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力 潘启仁 +3 位作者 顾皓玮 胡琦 虞庐松 李子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168,共14页
为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钢管约束混凝土(steel tube confined concrete,STCC)柱的抗震性能,开展了9根不同温度工况下的STCC柱拟静力试验,分析各试件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揭示环境温度对STC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机理。针对现行S... 为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钢管约束混凝土(steel tube confined concrete,STCC)柱的抗震性能,开展了9根不同温度工况下的STCC柱拟静力试验,分析各试件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揭示环境温度对STC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机理。针对现行STCC骨架曲线模型计算方法中未考虑环境影响的不足,基于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结果,提出了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STCC理论骨架曲线特征点温度修正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STCC材料变异和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对试件水平承载力和延性影响显著,环境高温(60℃)会使核心混凝土强度降低,且在钢-混凝土界面易发生脱粘脱空,导致试件承载力和延性分别下降9.4%、12.2%;低温(-40℃)工况下,由于核心混凝土强度提高,同时外壁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加强,使试件承载力提升18.7%,但其延性最大降低47.2%,对抗震产生不利影响;所提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STCC理论骨架曲线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精度,可为高寒大温差地区该类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必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约束混凝土(STCC) 环境温度 拟静力试验 理论骨架曲线 温度附加套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分离科学理论框架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耿信笃 张养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3-437,共5页
分离科学是研究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空间分布和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如果这一看法是正确的话,那么,分离科学理论就应该有一个能将各种分离技术原理及支持这些原理的共同理论,即分离科学理论框架。既然分离科学是从分子在空间迁移和分布... 分离科学是研究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空间分布和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如果这一看法是正确的话,那么,分离科学理论就应该有一个能将各种分离技术原理及支持这些原理的共同理论,即分离科学理论框架。既然分离科学是从分子在空间迁移和分布规律的全过程来设计的,该理论必然要涉及到溶质分子在流体中的空间迁移和分布,就必须了解在体系中组分的宏观性质。即1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2溶质的迁移和扩散,因为目前绝大多数组分的分离是在界面(特别是液-固界面)上完成的,这就是3分离过程中发生在界面上的计量置换。然而要从微观上深入了解物质能够被分离的实质便是4平衡分离的分子学基础及5疏水效应。在了解了物质的微观、宏观性质及迁移规律后,如何才能使分离进行得更好,这便是6分离过程中的最优化和选择分离方法时必须对各种分离方法的特点有所了解的,7分离方法的简介和比较。上述七部分内容应当成为现代分离科学的理论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科学 热力学 溶质计量置换保留理论 疏水效应 分离方法 最优化 理论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碎屑岩层孔隙度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朱立峰 莫修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26-129,共4页
火山碎屑岩岩性复杂,因此骨架参数难以选择,影响孔隙度的计算效果。针对大庆油田海拉尔盆地的火山碎屑岩储层,对计算孔隙度的一般性方法进行研究;针对火山碎屑岩的成分,根据岩心分析资料计算其理论骨架参数值;采用3层BP神经网络进行训... 火山碎屑岩岩性复杂,因此骨架参数难以选择,影响孔隙度的计算效果。针对大庆油田海拉尔盆地的火山碎屑岩储层,对计算孔隙度的一般性方法进行研究;针对火山碎屑岩的成分,根据岩心分析资料计算其理论骨架参数值;采用3层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学习,通过编程处理,实现人工神经网络计算火山碎屑岩储层孔隙度,其结果与岩心分析孔隙度比较,平均误差小于2%,能满足储量计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碎屑岩 孔隙度 理论骨架参数值 统计方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c(D)/G/1排队系统的队长的瞬时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侯振挺 黄奇 戴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4-96,共3页
经典排队模型M/M/n,M/G/1,GI/M/n,GI/G/1,网络排队系统以及从这些排队系统中发展起来的各种休假排队系统,都假定顾客输入的时间间隔为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或构成一个马氏链。许多场合,特别是在通讯中,遇到许多排队现象,"顾客"... 经典排队模型M/M/n,M/G/1,GI/M/n,GI/G/1,网络排队系统以及从这些排队系统中发展起来的各种休假排队系统,都假定顾客输入的时间间隔为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或构成一个马氏链。许多场合,特别是在通讯中,遇到许多排队现象,"顾客"的输入常常出现一些与经典模型大不一样的情况,用分形理论(具体说用一个混沌变换)去刻划才能吻合得比较好。作为这方面工作的尝试,一般情形下,用马尔可夫骨架过程理论求出了这类模型的队长的瞬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排队模型 混沌变换 马尔可夫骨架过程理论 队长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模型结合的步态特征提取新方法
5
作者 薛召军 万柏坤 +2 位作者 刘晓辉 明东 靳世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6,共5页
为弥补单一模型识别能力的不足,削弱因步速、衣着、光照等变化的影响,提出小波分解(WD)、不变矩(IM)并结合骨架理论(ST)提取步态特征参数的新方法。其技术流程为:先分割出人体目标轮廓,并将其规格化叠加处理,获取步态特征图;再将小波分... 为弥补单一模型识别能力的不足,削弱因步速、衣着、光照等变化的影响,提出小波分解(WD)、不变矩(IM)并结合骨架理论(ST)提取步态特征参数的新方法。其技术流程为:先分割出人体目标轮廓,并将其规格化叠加处理,获取步态特征图;再将小波分解与不变矩结合,提取含人体整体模型信息的矩参数;同时将步态特征图骨架化,提取含人体简化模型信息的骨架特征参数;最后将矩参数与骨架参数作为识别参量,输入支持向量机(SVM)进行步态识别。使用自建的天津大学红外步态数据库(TIGD)进行试验,其正确识别率为84%~92%。表明多参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提取步态的本质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识别 小波分解 不变矩 骨架理论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