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颗粒/短纤维增强铝镁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温度相关性屈服强度理论预测模型
1
作者 贺屹 董攀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6-761,共6页
颗粒/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时常遭受不同的温度环境,鉴于其屈服强度直接关系到部件的安全性,合理表征和预测其温度相关性屈服强度成为研究的重点。针对颗粒/短纤维增强铝镁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结合修正的剪切... 颗粒/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时常遭受不同的温度环境,鉴于其屈服强度直接关系到部件的安全性,合理表征和预测其温度相关性屈服强度成为研究的重点。针对颗粒/短纤维增强铝镁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结合修正的剪切滞后模型并考虑了纤维、基体材料的杨氏模量及其随温度的演化,建立了一个温度相关性屈服强度理论预测模型σ_(cy)(T)={A[1+8V_(f)^(2)s^(2)(E_(f)(T)-E_(m)(T)/3(E_(f)(T)+4V_(f)s^(2)E_(m)(T)]·(E_(m)(T)+v_(m)(T_(0))T_(m)-T/E_(m)(T_(0))1+v_(m)(T)T_(m)-T_(0))^(0.5)·σ_(my)(T_(0))for RT≤T≤473K A[1+8V_(f)^(2)s^(2)(E_(f)(T)-E_(m)(T)/3(E_(f)(T)+4V_(f)s^(2)E_(m)(T)]·(E_(m)(T)+v_(m)(T_(0))T_(m)-T/E_(m)(T_(0))1+v_(m)(T)T_(m)-T_(0))^(1)·σ_(my)(T_(0))for 473K<T。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所有可获取的不同温度下的实验数据均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为方便地预测颗粒/短纤维增强铝镁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温度相关性屈服强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温度相关性屈服强度 理论预测模型 颗粒增强 短纤维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韦伯数的气液混输泵气相直径理论预测模型
2
作者 刘明 谭磊 曹树良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93-799,共7页
为了获得叶片式气液混输泵合理的气相直径取值,从而提高其两相流动模拟的准确性,文中从韦伯数这一决定气泡尺寸的关键参数出发,基于临界韦伯数建立了气相直径与转速、流量、含气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提出混输泵内气相直径的理论预测模... 为了获得叶片式气液混输泵合理的气相直径取值,从而提高其两相流动模拟的准确性,文中从韦伯数这一决定气泡尺寸的关键参数出发,基于临界韦伯数建立了气相直径与转速、流量、含气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提出混输泵内气相直径的理论预测模型,并在3级叶片式气液混输泵中对该理论预测模型进行了应用.在不同流量和不同含气率的20个工况下,根据试验结果对数值模拟中的气相直径取值进行了标定,并据此拟合确定了理论预测模型中的经验系数,最终气相直径的理论预测值与数值模拟标定值的平均误差为7.28%.通过对气相直径和韦伯数在混输泵轴面流道上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明确了高气相直径和高韦伯数的出现区域,并发现叶轮流道内高体积分数的气相会随主流运动发展,而导叶流道内高体积分数的气相则会聚集形成低速气团并堵塞流道.研究结果对提高气液混输泵两相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式气液混输泵 气相直径 韦伯数 气液两相流 理论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压力分布测试和理论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宇 王永荣 +1 位作者 罗胜利 廖银琳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6-60,共5页
分析服装压力影响因素,归纳总结服装压力分布测试和理论预测模型的研究方法,包括传统的仪器测试法和理论计算法,并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阐述分别基于拉普拉斯方程、迭代法、有限元分析等服装压力理论预测的研究方法以及假人模型和三... 分析服装压力影响因素,归纳总结服装压力分布测试和理论预测模型的研究方法,包括传统的仪器测试法和理论计算法,并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阐述分别基于拉普拉斯方程、迭代法、有限元分析等服装压力理论预测的研究方法以及假人模型和三维虚拟预测模型等服装压力模型预测方法。指出未来服装压力分布和预测模型的研究重点是服装与人体间动态接触压力模型的构建、综合考虑服装性能和人体机能、三维人体模型的改进和完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压力 压力分布 压力舒适性 理论预测模型 压力模型 三维人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油-纸绝缘系统水分平衡曲线的理论模型与验证
4
作者 王书辉 陈鸽 +2 位作者 陈鑫 朱亮 冯大伟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80,共8页
绝缘油和绝缘纸种类众多且成分各异,配合使用时将具有不同的水分平衡曲线。为获得不同油-纸绝缘系统的水分平衡曲线,本文基于水分平衡时油和纸的相对含水量关系,构建了适用于新型油-纸绝缘系统的水分平衡曲线模型,并结合水分平衡实测结... 绝缘油和绝缘纸种类众多且成分各异,配合使用时将具有不同的水分平衡曲线。为获得不同油-纸绝缘系统的水分平衡曲线,本文基于水分平衡时油和纸的相对含水量关系,构建了适用于新型油-纸绝缘系统的水分平衡曲线模型,并结合水分平衡实测结果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变压器典型运行温度下,不同油-纸绝缘系统水分平衡曲线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高于90%,证实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新型油-纸绝缘 水分平衡曲线 理论预测模型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我国木材产品产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黄文学 刘凌 +1 位作者 季梅 泽桑梓 《林业调查规划》 2012年第3期1-4,共4页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我国包括木材、竹材、锯材和人造板在内的主要木材产品产量的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可直接用于预测我国在未来年份的木材、竹材、锯材和人造板等产品的产量。
关键词 木材产品 产量 预测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理论预测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28
6
作者 宗长富 郭孔辉 李铂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12,共5页
本文建立了人-车-路闭环系统模型。计算了双移线及蛇行道路输入时14种车辆方案的理论综合评价指标。根据驾驶员的主观评价对其进行相关检验。利用本文提出的理论预测评价模型和综合评价指标,可对汽车结构设计参数和控制参数进行优化,改... 本文建立了人-车-路闭环系统模型。计算了双移线及蛇行道路输入时14种车辆方案的理论综合评价指标。根据驾驶员的主观评价对其进行相关检验。利用本文提出的理论预测评价模型和综合评价指标,可对汽车结构设计参数和控制参数进行优化,改善汽车的操纵性能,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操纵稳定性 仿真 人车路闭环系统模型 理论预测评价模型 综合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半挂汽车主动防侧倾控制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杨鄂川 谢川人 +2 位作者 王江 陈瑞楠 欧健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1期61-70,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半挂汽车主动防侧倾控制方法。搭建了一个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和一个三自由度参考模型;用无迹Kalman滤波的方法,来估计车辆的横向载荷转移率;确定优化目标,运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理论进行最优化求解,得到各车轴的主动防侧倾力... 提出了一种半挂汽车主动防侧倾控制方法。搭建了一个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和一个三自由度参考模型;用无迹Kalman滤波的方法,来估计车辆的横向载荷转移率;确定优化目标,运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理论进行最优化求解,得到各车轴的主动防侧倾力矩;在Simulink/Trucksim联合仿真环境中,进行仿真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文的MPC控制器和PID控制器作用下,半挂汽车各状态量皆收敛,且横向载荷转移率保持在0.7以内;相比于PID控制,MPC控制所需的防侧倾力矩更小更均衡,各状态量变化也更加平稳。因此,本MPC控制器在提升半挂汽车侧倾稳定性的同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挂汽车 主动防侧倾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MPC)理论 侧倾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泊松比点阵结构填充薄壁管轴向压缩行为及吸能特性
8
作者 李海玉 王雷 +2 位作者 王陶 王利 黄昭明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3,共8页
薄壁填充结构具有轻量化、高比吸能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等工程领域。负泊松比结构在受到冲击时力学性能会逐渐增强,因此本文基于双箭头型负泊松比点阵提出一种新型薄壁填充管吸能结构,通过准静态压缩实验和有... 薄壁填充结构具有轻量化、高比吸能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等工程领域。负泊松比结构在受到冲击时力学性能会逐渐增强,因此本文基于双箭头型负泊松比点阵提出一种新型薄壁填充管吸能结构,通过准静态压缩实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新型填充管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失效模式与力学响应。建立了平均碰撞力的理论预测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模型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负泊松比点阵结构的细观设计参数对填充管抗压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填充管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失效模式为局部屈曲失效,相比于单一薄壁管与点阵结构,填充管具有更好的抗压缩性能;通过参数分析明确了通过增加胞元杆件壁厚和下支撑杆夹角,能显著提高填充管抗压缩性能,这将为后续负泊松比点阵填充结构的抗冲击优化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泊松比 点阵结构 填充管 理论预测模型 细观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微细管内CO2蒸发相变传热干涸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吉珂 柳建华 +1 位作者 张良 姜林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141,共10页
本文在热流密度为7. 5~30 k W/m2、质量流率为300~600 kg/(m2·s)、饱和温度为-40~0℃、干度为0~1、内径为1. 5mm的试验工况条件下,对水平微细圆管内CO2在高干度区域干涸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流率的增加、热流密度的... 本文在热流密度为7. 5~30 k W/m2、质量流率为300~600 kg/(m2·s)、饱和温度为-40~0℃、干度为0~1、内径为1. 5mm的试验工况条件下,对水平微细圆管内CO2在高干度区域干涸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流率的增加、热流密度的增加、饱和温度的升高均会导致干涸起始干度的减小。基于实验数据和干涸机理分析,获得新的临界热流密度理论预测计算模型和干涸干度理论预测模型,并对新的理论预测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试验工况范围内,新的理论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微细通道 干涸特性 理论预测模型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ecasting model of residential load based on 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and PSO-Bayes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永秀 何海英 +1 位作者 王跃锦 罗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184-1192,共9页
Firstly,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 was used for variable selection of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sidential load(RL) forecasting.Secondly,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chosen by GRNN were used as the input... Firstly,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 was used for variable selection of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sidential load(RL) forecasting.Secondly,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chosen by GRNN were used as the input and output terminals of urban and rural RL for simulating and learning.In addition,the suitable parameters of final model were obtained through applying the evidence theory to combine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which were calculated with the PSO method and the Bayes theory.Then,the model of PSO-Bayes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PSO-Bayes-LS-SVM) was established.A case study was then provided for the learning and testing.The empirica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n square errors of urban and rural RL forecast are 0.02% and 0.04%,respectively.At last,taking a specific province RL in China as an example,the forecast results of RL from 2011 to 2015 we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dential load load forecasting 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GRNN) evidence theory PSO-Bayes least squaressupport vector mach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