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学理论还原可能吗?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翠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生态学理论还原与一般科学哲学相关主题相比较,既有共性的问题如术语还原问题,又有该学科特有的问题,例如理论模型的还原问题。对生态学理论还原可能性的论证,不能刻意忽略或回避其理论特质,而抽象地给予批判或辩护。生态学理论术语间... 生态学理论还原与一般科学哲学相关主题相比较,既有共性的问题如术语还原问题,又有该学科特有的问题,例如理论模型的还原问题。对生态学理论还原可能性的论证,不能刻意忽略或回避其理论特质,而抽象地给予批判或辩护。生态学理论术语间存在通过协调定义、经验事实、共指称等部分通约方式,但是不存在"同义性"或"单向衍推分析"的完全通约可能。因此,就生态学研究而言,以"可连接性"和"可导出性"为桥梁的理论还原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没有必要的。生态学解释性还原仅具有部分意义上的可能性。从尊重生态学研究的角度出发,采取一种自然化的认识论立场,发挥还原论的方法论指导功能,对生态学研究更具现实意义。从"科学统一"到"促进解释"的这种还原功能的转变也符合当前科学哲学领域还原论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还原 内格尔 可连接性 可导出性 解释性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型理论还原进路及其困境
2
作者 智广元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4,共3页
内格尔式理论还原观念的前提假定主要有两个:理论是一个公理化的命题演绎系统,从属理论和基本理论的命题之间存在着术语上的可连接性与命题上的等值翻译。为了克服可连接性的困难,斯盖夫奈尔对从属理论和基本理论都进行了理性重构或修... 内格尔式理论还原观念的前提假定主要有两个:理论是一个公理化的命题演绎系统,从属理论和基本理论的命题之间存在着术语上的可连接性与命题上的等值翻译。为了克服可连接性的困难,斯盖夫奈尔对从属理论和基本理论都进行了理性重构或修正。但是,理论的可推导性仍然得不到保证,这种理论还原进路仍然面临很多困难。这些困难表明,内格尔式理论还原从根本上是失之偏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观 理论还原 翻译型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学的“分子革命”和科学哲学中的“理论还原”
3
作者 黄邦汉 《学术界》 1987年第1期22-27,共6页
一、问题的提出和学派之争科学的繁荣历来是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和动力。和物理学的发展对哲学产生着巨大影响一样,遗传学“分子的革命”
关键词 原逻辑 社会历史学派 恩格斯 理论体系 实用主义 逻辑经验主义 经典遗传学 必要条件 理论还原 西方科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扩展与还原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4
作者 吴奇光 邢笃奎 梁旭东 《华南金融研究》 2002年第4期70-71,共2页
要深化对劳动价值的认识,重要的是要搞清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含义,以及在分配关系上遇到的问题究竟同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有什么关系。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对劳动进行重新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分配的基础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劳动还原理论 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劳动价值 分配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心理学中的还原论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文登 叶浩生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0,共4页
心理学中的还原论主要指方法论意义上的"理论的还原论",可分为心理学理论向物理学、生理学与生物学理论还原等三种还原论类型。它并不像其攻击者所误解的那样,就是本体论的还原论、必然导致决定论、与整体论截然对立或者仅仅... 心理学中的还原论主要指方法论意义上的"理论的还原论",可分为心理学理论向物理学、生理学与生物学理论还原等三种还原论类型。它并不像其攻击者所误解的那样,就是本体论的还原论、必然导致决定论、与整体论截然对立或者仅仅就是还原方法。相反地,还原论是研究心理现象的重要途径,与方法论的多元主义并行不悖,符合人类进行认识的规律。只要使用者注意其适用的边界条件,还原论还是不失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不错的"没有选择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 方法论的还原 本体论的还原 理论还原 还原方法 整体论 决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理论与细胞生物学之比较简析
6
作者 佟晓哲 明彩荣 《中医药学刊》 CAS 2004年第4期685-686,共2页
中医理论与现代细胞生物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 ,各有其特点和优点。整体观是中医学理论的主要特征之一 ,与建立在“分析还原理论”基础上的现代医学相比 ,中医学所缺乏的是精细分析 ,如何建立在精细分析基础上的具有现代科学... 中医理论与现代细胞生物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 ,各有其特点和优点。整体观是中医学理论的主要特征之一 ,与建立在“分析还原理论”基础上的现代医学相比 ,中医学所缺乏的是精细分析 ,如何建立在精细分析基础上的具有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整体综合是现代中医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 细胞生物学 比较 中医学 现代医学 整体观 分析还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科学哲学中有关科学变革的理论浅说
7
作者 马献庭 《社会科学辑刊》 1987年第3期39-42,共4页
科学是如何发展的?科学变革的一般模式怎样? 本世纪二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靠归纳得到的,科学理论的发展是靠还原进行的,理论总是愈来愈广泛,先期提出的理论总可以作为一个逻辑结果从以后提出的理论中推演出来... 科学是如何发展的?科学变革的一般模式怎样? 本世纪二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靠归纳得到的,科学理论的发展是靠还原进行的,理论总是愈来愈广泛,先期提出的理论总可以作为一个逻辑结果从以后提出的理论中推演出来。科学的发展是连续的、积累式的。理论一旦被高度证实。它的经验内容就不会丧失,始终被包含在以后的较高级的理论中。但逻辑经验主义这种知识累积说、理论还原发展说,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遭到一系列重大批评。人们指出,科学知识并不总是连续累积发展的,在知识增进中往往也伴随着损失。科学理论也不总是还原发展的。如果我们坚持每个随后的理论都把它前面的有关理论作为一个特殊情况包括进去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变革 理论还原 逻辑结果 逻辑经验主义 科学哲学 科学理论 波普尔 科学知识 理论 五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老子守中语境中的叶燮审美语言学还原
8
作者 孙振玉 《中文自学指导》 2005年第4期19-22,共4页
本文立足于老子语言观的守中论,探讨了叶燮审美意象的语言还原理论。叶燮的语言学还原实现了从语言的理性工具之用,还原为语言的审美理想之境;从语言的审美功用,还原为主体的生命意义。
关键词 老子 守中论 美学理论 叶燮 语言学还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sorption of NO and NH_3 over CuO/γ-Al_2O_3 catalyst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清森 孙路石 +3 位作者 刘勇 苏胜 向军 胡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883-1890,共8页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reaction belongs to the gas-solid multiphase reaction, and the adsorption of NH3 and NO on CuO/γ-Al2O3 catalys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a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uO/γ-Al...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reaction belongs to the gas-solid multiphase reaction, and the adsorption of NH3 and NO on CuO/γ-Al2O3 catalys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a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uO/γ-Al2O3 catalysts was explored in a fixed bed adsorption system. The catalysts maintain nearly 100% NO conversion efficiency at 350℃. Comprehensiv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NH3 and NO over the catalysts. The desorption experiments prove that NH3 and NO are adsorbed on CuO/γ-Al2O3 catalysts. The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NH3 and NO were also studied with the in-situ diffusion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NH3 could be strongly adsorbed on the catalysts, resulting in coordinated NH3 and NH4+. NO adsorption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bridging bidentate nitrate, chelating bidentate nitrate, and chelating nitro. The interaction of NH3 and NO molecules with the Cu2+ present on the CAl2O3 (100) surface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periodic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of all the molecules on the Cu2+ site is energetically favorable, whereas NO bound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NH3 with the adsorption site, and key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ructural and energetic properties was also add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Γ-AL2O3 NH3 NO ADSORPTION diffusion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 density functional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教案
10
作者 姚新平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浓硫酸 强氧化性 稀硫酸 学生实验 火柴头 金属活动顺序表 绵白糖 氧化还原理论 蓝色石蕊试纸 吸水性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