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的脉络、定位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松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28,41,共11页
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与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工程和主要方向。用中国话语梳理、阐述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经典文献及其思想理论体系,是当前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学术基础,为勾画和建构... 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与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工程和主要方向。用中国话语梳理、阐述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经典文献及其思想理论体系,是当前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学术基础,为勾画和建构中国特色艺术理论体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基本方向和方法论,也是新时代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建设的必然走向。抽丝剥茧中国艺术学理论生发、壮大并逐步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因果得失,详细梳理、分析其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文章从四个方面对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产生、建构的发展脉络进行细致梳理,具体为西学东渐下的中国古典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转换、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新方向、新时期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新转机、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自觉自醒的新时代,并以此为时间节点进行断代分析,又从唯物史观与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创新中国古典艺术学当代阐释话语体系定位、世界视野与中国特色艺术学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学科在将来的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和理论落脚点,以及话语体系构建的源头和方法论基础。艺术学理论的学科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必备条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术、学科、话语体系,用中国化的理论阐发中国艺术经验,是艺术学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艺术研究的使命所在。用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表现艺术学理论学科自身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必须从自主性、创新精神、立足传统、实事求是、聚力突破、批判反思、多元化建构、学术资源建设等八个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艺术学学科 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伦理学的基本中国话语及其理论体系
2
作者 樊浩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40,共18页
伦理道德对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文明史意义。中国是礼义之邦,也是伦理学故乡,伦理学应当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建立中国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现代伦理学和伦理道德发展的中国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的探索,首先必须确立基本话语,这就是... 伦理道德对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文明史意义。中国是礼义之邦,也是伦理学故乡,伦理学应当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建立中国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现代伦理学和伦理道德发展的中国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的探索,首先必须确立基本话语,这就是“伦理”与“道德”,在此基础上建构理论体系。基于中华优秀伦理传统的转化创新,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的宏观构架是“话语体系--文化原理--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安身立命”的辩证发展,由此展现为纵横两个体系。纵向体系是“伦理-道德-至善”三大结构的辩证互动。“伦理”体系是:“伦-理”话语--“居伦由理”--伦理世界--伦理精神;“道德”体系是:“道-德”话语--“尊道贵德”--道德世界--道德世界观;“至善”是伦理道德与生活世界的辩证互动体系,它以“德-得相通”为话语与原理,以三大关系为结构,即个体至善与社会至善的统一;个体德性与社会公正的统一;道德与幸福的统一。横向体系是:从“伦理”-“道德”两大基本话语的体系性建构出发,依循“居伦由理”-“尊道贵德”-“德得相通”的文化原理,建构“伦理世界-道德世界-生活世界”辩证互动的伦理学理论体系以及“伦理精神-道德精神-至善理想”的实践体系,由此与时俱进地回应和解决“我们如何在一起”“人应当如何生活”“好的生活高于生活本身”等对人类文明具有终极意义的根本问题,为人的生命和生活提供安身立命基地。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演绎“伦理战略-精神战略-建构战略”的文化战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中国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伦理世界 道德世界 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属性和类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42,共3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属性和类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从属性看,该体系以意识形态为导向,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对错误思想的抵制;以正面教育为主体,致力于对中国故事的建构和世界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属性和类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从属性看,该体系以意识形态为导向,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对错误思想的抵制;以正面教育为主体,致力于对中国故事的建构和世界图景的解构;以中国语言为载体,致力于对公共话语与私人话语的沟通;以行为引导为目的,致力于对思想的引领和行为的规制。从类型看,该体系可以划分为教师的话语体系与学生的话语体系、教材体系与非教材体系、一时性体系与长久性体系、强制性体系和非强制性即任意性体系、开放式体系和封闭式体系。高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不同话语体系之间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话语体系 属性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国为方法:新时代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方法立场与主体证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强 乔慧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2-148,共7页
新时代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生成、构建于新时代中国文化思想场域,是新时代中国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折射与回声。中国电影理论批评是中国电影学人积极参与传承与建设中国文化思想的主体自觉的过程,也是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在世界话语对话中的... 新时代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生成、构建于新时代中国文化思想场域,是新时代中国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折射与回声。中国电影理论批评是中国电影学人积极参与传承与建设中国文化思想的主体自觉的过程,也是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在世界话语对话中的主体确认的过程。他们“以中国为方法”正是立足于中国文化政治现实,面向全球化文化、政治、经济语境,重新审视中国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客观辩证关系的一种“批判性中国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中国为方法 中国电影理论 中国电影理论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共法律服务理论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凯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8,共15页
公共法律服务是破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难题的主要方法、实践路径和必要选择。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法治体系建设的改革实践及其本土资源,集聚和沉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法治经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科学完备... 公共法律服务是破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难题的主要方法、实践路径和必要选择。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法治体系建设的改革实践及其本土资源,集聚和沉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法治经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科学完备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公共法律服务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建构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社会治理的改革实践中,为破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难题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具有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大指导意义,对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着重要的法治建设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公共法律服务 法治本土资源 基层社会治理 民事司法程序 理论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意涵、进路及其限度 被引量:21
6
作者 郇庆治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99,共16页
历经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的四个阶段性高潮或活跃节点之后,生态马克思主义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明确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深层原因和未来绿色社会主义解决途径的系统性分析以及政治过渡战略的理论话语体系。生态马克思... 历经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的四个阶段性高潮或活跃节点之后,生态马克思主义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明确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深层原因和未来绿色社会主义解决途径的系统性分析以及政治过渡战略的理论话语体系。生态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其理论话语体系化以及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进路,是批判性总结与反思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一直进行着的各种'浅绿色'努力及其所提出的挑战性问题。随着在当代世界的不断扩展,生态马克思主义已经不能再简单化理解为一个欧美或国外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相应地,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或当代中国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等伞形概念就为我们分析进展中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话语语境或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中国化 理论话语体系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国内音乐“摘引”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7
作者 王婷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117,共5页
音乐摘引是指在音乐创作中一首作品中引用另一首作品的主题(片段),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寓意、彰显艺术趣味的一种音乐现象。相关研究目前尚缺乏围绕音乐摘引文化意蕴、美学阐释相关研究,缺乏对国外有关音乐摘引研究成果的关注,缺乏对国外... 音乐摘引是指在音乐创作中一首作品中引用另一首作品的主题(片段),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寓意、彰显艺术趣味的一种音乐现象。相关研究目前尚缺乏围绕音乐摘引文化意蕴、美学阐释相关研究,缺乏对国外有关音乐摘引研究成果的关注,缺乏对国外音乐创作中摘引中国音乐的研究,缺乏对中国音乐创作中摘引现象的研究。音乐摘引研究需进一步加大对音乐摘引相关文化美学的阐释,增强对国外学者的相关文论的引进与译介,加强对西方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摘引中国音乐的相关作品的关注,重视对中国作曲家音乐创作中摘引的研究。这对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下音乐创作、音乐理论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摘引 曲调引用 中国理论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与社会治理”名家笔谈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轶 王利明 +18 位作者 吕忠梅 吴汉东 张荣刚 刘守英 高圣平 王策 谢鸿飞 程啸 于飞 李建伟 刘俊海 石佳友 刘承韪 翟远见 尹飞 徐海燕 刘坤轮 余钊飞 陈昶屹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民法典实施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极为重要。专家们认为,应当以民法典为分析框架,来构建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民法典对于自媒体、电子商务和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未来环境法典的编纂和知...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民法典实施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极为重要。专家们认为,应当以民法典为分析框架,来构建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民法典对于自媒体、电子商务和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未来环境法典的编纂和知识产权基本法的制定提供了制度基础。在价值引领上,民法典的诚实信用原则能够在案件裁判和民法教学中落实诚信价值观,民法典的平等、自由原则也为商法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制度空间。在制度供给上,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新规为良好营商环境的打造提供了支撑,同时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也在实践中推进,个人信息保护法将民法典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进一步细化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实施 民法理论体系话语体系 媒体治理 诚信价值观 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