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文学理论的未来:走向反思性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肖明华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9-152,共4页
-
基金
江西师范大学青年成长基金课题(编号:2756)
-
文摘
反思性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具有学理的合法性与实践的可行性,已然参与到了文学理论的未来建构之中。反思性的文学理论知识是现代知识体制下生产出来的一种具有自觉性的文学理论知识。这种文学理论知识能够有效地阐释现实的文学/文化问题,其本身又具有独立把握时代精神的能力,能够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一道参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建构。
-
关键词
文学理论的未来
后形而上学
反思性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后理论时代”的理论风云:走向后人文主义
被引量:36
- 2
-
-
作者
王宁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1,共8页
-
文摘
针对当今东西方文学理论界流行的一些悲观论点,本文作者认为,虽然文学和文化理论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理论本身并没有死亡。我们正处于一个"后理论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理论的功能再也不像以往那样无所不能和无所不在,而是有了一定的限制。所谓"后人文主义"理论思潮近十多年来在西方世界的兴起就说明,不仅理论本身的功能有其局限,就是生产出这些理论的人的作用也有着一定的局限。后人文主义旨在表明,在当今时代,人类和那些同样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一样,只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种,他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自然规律。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合理有效地发展人类自身。后人文主义是伴随着人文主义的危机而来的,它意味着过分强调人的作用的人文主义时期已经终结,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后人类"阶段。在这样一个"后人类"阶段,人类并非宇宙中唯一的具有理性的生物,甚至在地球上也不是各种物种之首领,只是人类的进化程度最高,因而最带有理性的特征。此外,人类也最具有想象力,他可以创造各种奇迹,甚至创造出连自己也无法驾驭的东西。后人文主义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文学理论在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
关键词
后理论时代
后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后人类
理论的未来
-
Keywords
post - theoretic era posthumanism humanism posthuman the future of theory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文学批判的歧途和潜能
- 3
-
-
作者
耿占春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4-154,共1页
-
-
关键词
文学批判
文学话语
文学评论
《文学理论的未来》
科恩
-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