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治理的理论流变与发展图景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群 宋迎法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87,共10页
网络治理诞生于公共管理的思潮革新和实践改革的历史脉络中。网络治理的理论流变既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继承,也是治理理论在网络时代的衍生成果。治理理论、政策网络、网络模式以及多学科研究方法是其形成的理论铺垫。与传统治理... 网络治理诞生于公共管理的思潮革新和实践改革的历史脉络中。网络治理的理论流变既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继承,也是治理理论在网络时代的衍生成果。治理理论、政策网络、网络模式以及多学科研究方法是其形成的理论铺垫。与传统治理模式相比,网络治理的特性表现为多元主体参与、协商互动决策、分权导向和多中心治理规则。从现实发展需求出发辩证分析网络治理对于我国公共治理实践具有重要启示,从治理主体层面来说,政府角色要由主导向监督转变,重视非政府和公民的治理力量;从治理客体层面而言,应对复杂公共事务需要善用分权以保障权力运行,围绕公共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利用公私部门协同合作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治理理论 理论流变 发展图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和流变理论的采空区群系统稳定性 被引量:17
2
作者 谢学斌 邓融宁 +1 位作者 董宪久 闫泽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63-1972,共10页
为预防地下矿山采空区群系统高应变能的突然释放引发的灾害,通过构建顶板-矿柱三维空间力学模型,利用突变理论和流变力学理论对其稳定性及突变倾向性作定量与定性分析,推导出系统在不同时刻突变并释放能量的数学判据和力学条件,提出系... 为预防地下矿山采空区群系统高应变能的突然释放引发的灾害,通过构建顶板-矿柱三维空间力学模型,利用突变理论和流变力学理论对其稳定性及突变倾向性作定量与定性分析,推导出系统在不同时刻突变并释放能量的数学判据和力学条件,提出系统稳定性的分析算法并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各影响因子对该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矿柱流变,系统突变倾向性减小,但顶板整体性逐渐破坏且边界条件依次进入固支、简支和自由边3个阶段,维持系统稳定的矿柱有效承载面积比率临界值ζ_(min)仅在各阶段内连续减小,在顶板简支和自由边的阶段起点处ζ_(min)值突跳增大,3个阶段ζ_(min)值的平均减小速率依次降低;顶板刚度D、上覆岩层荷载q_0、矿柱面积比率ζ和空区群尺寸之间的数值关系对系统稳定性起主导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矿山安全开采规划和采空区群系统稳定性评判及调控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系统稳定性 采空区群 力学模型 理论 岩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线路的流变理论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高亮 黄时寿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39-644,共6页
本文对原苏联无缝线路(简称CWR)的流变理论研究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其研究的不足。作者通过大量的模型的比选,并结合世界各国及我国的现有的实验资料,得到了较大符合我国CWR具体情况的流变理论模型。并就此推导出了其微分方程。
关键词 铁路 理论模型 方案 方程 无缝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基础冻结法施工冻土墙厚度的流变理论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付国成 张向东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1,共4页
在分析桩土支撑体系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群桩体系计算模型,为解决土体非均质、成层以及边界条件难以确定的问题提供参考。通过对均质土体例题计算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利用本文建模方法与传统解答有很... 在分析桩土支撑体系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群桩体系计算模型,为解决土体非均质、成层以及边界条件难以确定的问题提供参考。通过对均质土体例题计算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利用本文建模方法与传统解答有很好的一致性,对解决上述几个问题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法施工 理论 桥梁基础 冻土墙 有限元分析软件 厚度 相互作用关系 ANSYS 支撑体系 计算模型 边界条件 计算结果 建模方法 非均质 一致性 土体 桩土 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瓦斯突出流变理论的应用实践
5
作者 罗卫东 梁勇生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7-8,共2页
针对盘江煤电公司新井公司7#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特点,运用流变理论,使在防突过程中采取的防突措施具有针对性,把握了防突的规律性,体现了流变理论的科学性。总结出适合7#煤层突出预测预报的方法和临界指标,再一次证实了流变理论的正确性。
关键词 防突 理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变理论在无缝线路中的应用
6
作者 Gao Lia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9,共5页
根据所建立的流变理论模型对无缝线路的纵向钢轨温度力的分布、伸缩区内的钢轨伸缩量及轨道横向不平顺的变化等情况,从流变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进行无缝线路流变理论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钢轨温度力 力学 理论 无缝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体道床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高亮 范俊杰 刘秀波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5-89,共5页
针对铁路散体道床在轨道平面中存在的流变力学特性 ,通过系统地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揭示道床的弹、粘、塑性等流变力学性质 ,建立合理的道床流变理论模型的本构关系 。
关键词 散体道床 力学特性 无缝线路 铁路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线路流变问题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时寿 高亮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33-638,共6页
本文通过对无缝线路(简称CWR)力学特性的介绍,引入了流变力学理论。系统地介绍了该理论同其它经典力学理论问的不同。详细论述CWR中存在着的流变现象,从而提出了CWR理论研究必须将流变因素考虑进去的问题。
关键词 铁路 无缝线路 理论 松弛 道床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孕育过程中形变趋势变化形态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薛艳 宋治平 +3 位作者 宋先月 武安绪 于海英 王小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6-314,共9页
利用流变介质包体模型理论中体应变解析解计算分析了孕震过程中不同观测点的形态异常特征 ,结果表明 ,硬包体产生的体应变具有明显的 3阶段过程 ,软包体却只有 2个阶段的特点 ,但它们的形态特征不仅都具有象限性与地区性 ,而且还随震中... 利用流变介质包体模型理论中体应变解析解计算分析了孕震过程中不同观测点的形态异常特征 ,结果表明 ,硬包体产生的体应变具有明显的 3阶段过程 ,软包体却只有 2个阶段的特点 ,但它们的形态特征不仅都具有象限性与地区性 ,而且还随震中距的不同而不同。岩石实验结果也表明 ,观测点距破裂面的距离不同 ,其形态特征也不同。在理论分析与岩石实验结果一致的基础上 ,分析了张北地震与景泰地震前形变异常的形态特征 ,即具有明显的地区性与象限性 ;并且形态特征随震中距的变化而不同 ;变化幅度也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基于对形变异常形态特征的理解 ,提出了利用形态特征预测、判断发震地点及孕震状态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 形态特征 包体理论 岩石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线路模型轨道的流变特性实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亮 黄时寿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2-57,共6页
通过对模型轨道的实验,验证了无缝线路(CRR)流变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并为将来进行实物轨道的流变特性实验提供了具体步骤和确定流变理论参数的方法.
关键词 模型轨道 松驰 理论模型 无缝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流变—突变模型在井喷事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沙 吉安民 +1 位作者 杨喆 孟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9-112,133-134,共4页
针对井喷事故从量变到质变整个过程的特征,首次运用安全流变—突变理论,分析了油气井从溢流到发生井喷整个过程的规律,描述了井喷事故中安全流变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安全流变—突变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井喷事故流变—突变过程... 针对井喷事故从量变到质变整个过程的特征,首次运用安全流变—突变理论,分析了油气井从溢流到发生井喷整个过程的规律,描述了井喷事故中安全流变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安全流变—突变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井喷事故流变—突变过程进行了分析。最终将井喷事故划分为3大阶段:损伤减速增加阶段、损伤等速增加阶段和损伤加速增加阶段,具体归纳为6个小的阶段:溢流潜伏阶段、溢流阶段、井涌阶段、井喷阶段、后效阶段和过渡阶段,从而揭示了井喷事故发生的实质。研究结果表明:控制井喷事故发生的关键就是要将其控制在流变阶段(井喷阶段之前),最多不能超过突变的警戒点(井涌与井喷的交界点)。因此,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应使安全流变阶段尽量延长,以防止其向突变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喷 -突理论 模型 地层 安全 损伤 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孕育体源流变模型(二)——应变场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宋治平 尹祥础 梅世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在弹性包体理论的基础上 ,建立了流变介质包体模型理论的应变场的理论解 ,导出流变介质中的包体在任意一点产生的正应变、剪应变及体应变的粘弹性解析解 ,即正应变、剪应变和体应变的表达式 .通过计算三维粘弹性介质中球形硬包体与软包... 在弹性包体理论的基础上 ,建立了流变介质包体模型理论的应变场的理论解 ,导出流变介质中的包体在任意一点产生的正应变、剪应变及体应变的粘弹性解析解 ,即正应变、剪应变和体应变的表达式 .通过计算三维粘弹性介质中球形硬包体与软包体在地面引起的体应变场的时空演化过程 ,得到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结果 ,即球形硬包体在地面产生的体应变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出现了特征不同的 3个阶段 (α ,β ,γ) ,它与大量地形变资料出现的α ,β ,γ阶段相似 ,而球形软包体却没有这个特征 .这些结果对地震前兆的形态特征、前兆的象限性、前兆时空演化的阶段性、短临前兆突发性以及前兆异常时间的地区性等的解释具有启示意义 .这为地震前兆物理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并将为实现地震的物理预测发挥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包体理论 包体理论 粘弹性解析解 地震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孕育体源流变模型(一)——位移场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治平 尹祥础 梅世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4-582,共9页
为了研究地震孕育过程 ,在弹性包体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变介质的体源包体模型理论 .本文基于弹性包体模型的位移场的解析解 ,运用流变力学理论中的对应原理 ,导出流变体介质中 ,包体在任意一点的
关键词 弹性包体理论 包体理论 位移场 粘弹性解析解 对应原理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孕育体源流变模型(三)——前兆场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治平 梅世蓉 尹祥础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8,共9页
在三维流变介质体源孕震模型的粘弹性位移场与应变场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流变介质体源孕震模型的前兆场理论解,导出了流变介质中任意一点(X,Y,Z)的地倾斜、地下水位、电阻率的粘弹性解析解,并对地电阻率的应用作了初步分析,为地震孕育过... 在三维流变介质体源孕震模型的粘弹性位移场与应变场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流变介质体源孕震模型的前兆场理论解,导出了流变介质中任意一点(X,Y,Z)的地倾斜、地下水位、电阻率的粘弹性解析解,并对地电阻率的应用作了初步分析,为地震孕育过程中前兆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包体理论 包体理论 粘弹性解析解 地倾斜 地下水位 地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施工安全事故流变-突变规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伟军 王鹏 杨永达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0-44,共5页
结合桥梁施工事故的特点,通过对流变-突变理论的桥梁施工安全事故规律研究,绘制出桥梁施工安全事故流变规律曲线。建立了桥梁施工安全事故流变-突变数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采用数学软件MATLAB分析了事故致因与流变突变曲线的关系。对... 结合桥梁施工事故的特点,通过对流变-突变理论的桥梁施工安全事故规律研究,绘制出桥梁施工安全事故流变规律曲线。建立了桥梁施工安全事故流变-突变数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采用数学软件MATLAB分析了事故致因与流变突变曲线的关系。对该数学模型进行假设性验证分析,得到起始安全度和衰减系数对事故时间的影响。通过支架结构的施工期变形的监测数据和某次支架坍塌事故实例验证流变-突变数学模型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施工安全事故 -突理论 安全度 衰减率 -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分数阶导数描述软黏土蠕变的模型 被引量:62
16
作者 何利军 孔令伟 +2 位作者 吴文军 张先伟 蔡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39-243,249,共6页
按遗传流变理论来推导软黏土的蠕变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蠕变核函数形式的选取方法,即用修正Burgers模型的导数形式作为蠕变核函数,随着参数取值的不同,该经验模型能模拟蠕变发展到不同阶段的蠕变曲线,探讨了该模型能精确描述软黏土的蠕... 按遗传流变理论来推导软黏土的蠕变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蠕变核函数形式的选取方法,即用修正Burgers模型的导数形式作为蠕变核函数,随着参数取值的不同,该经验模型能模拟蠕变发展到不同阶段的蠕变曲线,探讨了该模型能精确描述软黏土的蠕变变形的原因,模型具有参数少、物理意义明确,适用性强的特点,能有效地描述湛江软黏土的蠕变特性。该研究内容也是对分数阶微积分进行应用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理论 核函数 分数阶微积分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环境变量作用的滑坡变形动态灰色-进化神经网络预测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曹洋兵 晏鄂川 谢良甫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8-852,共5页
滑坡变形预测对于指导灾害的预防工作、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大实用价值。从系统论观点出发,结合岩土体流变理论和时序分析原理,在深入研究影响滑坡变形的主控环境变量基础上,将位移时序分解为趋势项和偏离项。采用灰色系统... 滑坡变形预测对于指导灾害的预防工作、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大实用价值。从系统论观点出发,结合岩土体流变理论和时序分析原理,在深入研究影响滑坡变形的主控环境变量基础上,将位移时序分解为趋势项和偏离项。采用灰色系统模型提取位移时序趋势项,结合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起进化神经网络模型,逼近主控环境变量与位移偏离项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根据蠕变阶段和变形对环境变量响应情况,实时调整模型,建立起滑坡变形预测的动态灰色-进化神经网络(GM-ENN)模型。将此预测思路和方法应用于三峡库区某滑坡变形预测研究中,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显示了动态预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形预测 理论 环境 灰色系统 进化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三轴蠕变特性试验研究及平面冻土墙厚度的确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向东 傅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61-2266,共6页
主要是对冻土的三轴蠕变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确定具有明显流变特性的平面冻土墙的厚度。通过对冻土的流变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冻黏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对数型蠕变方程。采用"低温箱-三轴压力室"轻型试验设备系... 主要是对冻土的三轴蠕变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确定具有明显流变特性的平面冻土墙的厚度。通过对冻土的流变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冻黏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对数型蠕变方程。采用"低温箱-三轴压力室"轻型试验设备系统对人工配制的冻黏土试件进行了三轴蠕变试验,获得了冻黏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蠕变曲线。根据试验结果,对冻黏土的对数型非线性蠕变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冻黏土对数型蠕变方程参数的数值。根据冻土流变理论和所建立的蠕变方程,以及平面冻土墙的厚度计算公式,利用Visualc++6.0和Matlab 6.0技术开发了冻土墙厚度计算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分析研究了平面冻土墙厚度与跨度、基坑暴露时间、基坑开挖深度的关系。平面冻土墙厚度随时间的延长在短期内具有急速增长的趋势,而后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稳定;平面冻土墙厚度受其跨度的影响较小,但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加深具有逐步增长的趋势;温度对平面冻土墙厚度的影响显著,温度越高,厚度越大,所以,控制温度是平面冻土墙设计中的关键。从而为蠕变变形较大的平面冻土墙的厚度确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黏土 理论 冻土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平荷载的采空区群系统灾变失稳模型
19
作者 谢学斌 熊胡晨 +2 位作者 谢和荣 李建坤 田听雨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3期368-377,共10页
为了研究采空区群系统的灾变失稳,将顶板简化为弹性薄板,矿柱简化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蠕变损伤的Poynting-Thomson体,考虑水平荷载和竖直荷载的共同作用,结合流变理论和燕尾突变建立采空区群顶板—矿柱系统灾变失稳模型。计算出模... 为了研究采空区群系统的灾变失稳,将顶板简化为弹性薄板,矿柱简化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蠕变损伤的Poynting-Thomson体,考虑水平荷载和竖直荷载的共同作用,结合流变理论和燕尾突变建立采空区群顶板—矿柱系统灾变失稳模型。计算出模型突变时顶板中心的下沉量,矿柱有效支撑面积与顶板面积的比值,以及模型从开始到发生突变的时间,以广西盘龙铅锌矿为工程实例进行验证,得出盘龙矿采空区群系统的稳定时间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同时,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采空区群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为采空区群系统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荷载 燕尾突 损伤 理论 采空区群 失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膏体尾矿屈服应力检测及其优化 被引量:44
20
作者 吴爱祥 焦华喆 +4 位作者 王洪江 李辉 仪海豹 刘晓辉 刘斯忠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370-3376,共7页
屈服应力是高浓度非牛顿膏体的关键流变参数,是管道输送系统设计的基础,但目前该参数的实验获取不准确。针对桨式流变仪操作方法不同带来的屈服应力检测结果差距较大的问题,引入塌落度屈服应力理论对上述差异进行检验和校正,从而得到较... 屈服应力是高浓度非牛顿膏体的关键流变参数,是管道输送系统设计的基础,但目前该参数的实验获取不准确。针对桨式流变仪操作方法不同带来的屈服应力检测结果差距较大的问题,引入塌落度屈服应力理论对上述差异进行检验和校正,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浆体屈服应力和仪器操作方法。首先用控制剪切应力法(CSS)和控制剪切速率法(CSR)操作桨式流变仪检测屈服应力,然后利用塌落度流变理论所得屈服应力对桨式屈服应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塌落度法所得结果为浆体的动态屈服应力,CSS法流变曲线回归所得的宾汉姆屈服应力为静态屈服应力,并推荐恒定剪切速率的CSR法所得动态屈服应力能够反映物料性质,且剪切速率越低(<0.05s 1),检测结果越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尾矿 屈服应力 桨式 塌落度理论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