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论最低潮面定义和算法的应用问题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暴景阳 张明亮 +3 位作者 唐岩 许军 齐珺 孙新轩 《海洋测绘》 2009年第4期1-4,8,共5页
分析了理论最低潮面定义的可能最低潮面含义,研究了定义实现算法的差异,发现了长周期分潮改正公式的错误。验潮站深度基准面的重新计算结果与采用值比较表明,在多数验潮站二者存在明显差别。指出在数字化海洋空间信息构建过程中,重新确... 分析了理论最低潮面定义的可能最低潮面含义,研究了定义实现算法的差异,发现了长周期分潮改正公式的错误。验潮站深度基准面的重新计算结果与采用值比较表明,在多数验潮站二者存在明显差别。指出在数字化海洋空间信息构建过程中,重新确定各站意义一致的深度基准面具有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最低潮面 深度基准 最低天文潮 平均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理论最低潮面与平均潮差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同军 王义刚 +1 位作者 黄惠明 袁春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7-562,共6页
基于理论最低潮面与平均潮差的内在联系,利用我国东部沿海17个验潮站连续369天的逐时潮位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得到相应的调和常数,并计算理论最低潮面。藉此,就理论最低潮面与年平均潮差及月平均潮差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理... 基于理论最低潮面与平均潮差的内在联系,利用我国东部沿海17个验潮站连续369天的逐时潮位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得到相应的调和常数,并计算理论最低潮面。藉此,就理论最低潮面与年平均潮差及月平均潮差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最低潮面与年平均潮差及月平均潮差之间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实际工程中可以利用此关系近似地确定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最低潮面 平均潮差 平均海平 调和分析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理论最低潮面定义算法的修订 被引量:11
3
作者 许军 暴景阳 于彩霞 《海洋测绘》 CSCD 2017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理论最低潮面定义算法中的长周期改正与浅水改正部分进行了修订。由中国沿岸86个验潮站,利用最低天文潮面对修订算法作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修订算法与最低天文潮面的差异大部分在2cm内,两者具有最低潮意... 在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理论最低潮面定义算法中的长周期改正与浅水改正部分进行了修订。由中国沿岸86个验潮站,利用最低天文潮面对修订算法作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修订算法与最低天文潮面的差异大部分在2cm内,两者具有最低潮意义一致性;在个别浅水分潮较大的河口站,浅水改正不能充分组合出最低潮位,建议该类型站计算理论最低潮面时,应与最低天文潮面作对比。最后,分析了分潮数对最低潮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潮越多,组合出的最低潮面不一定越低,13个分潮是合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基准 理论最低潮面 最低天文潮 海道测量规范 算法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江河口航道理论最低潮面与潮波传播关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吉祥 张国荣 +1 位作者 潘伟然 吴清松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5-148,共4页
根据2006年3月九龙江河口区6个潮位观测站的周月资料,参考2000年2月的潮汐数据,对比分析河口区潮汐特征的经年变化,并探讨了潮波衰减模数μ与底摩阻作用的关系.分析表明九龙江河口区的潮汐性质属正规半日潮,2006年数据推算的理论最低潮... 根据2006年3月九龙江河口区6个潮位观测站的周月资料,参考2000年2月的潮汐数据,对比分析河口区潮汐特征的经年变化,并探讨了潮波衰减模数μ与底摩阻作用的关系.分析表明九龙江河口区的潮汐性质属正规半日潮,2006年数据推算的理论最低潮面与2000年同期数据推算结果相比普遍偏低,上游河段降低幅度大于下游,沿程理论最低潮面变化幅度趋缓;潮波振幅衰减模数μ值减小了2.5-5.5倍.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九龙江河口区平面自然状态和水深地形特征的改变,为河床底高降低、底坡趋于平缓、底质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上游河段采沙、造航、围垦等人类的开发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最低潮面 衰减模数 底摩阻 九龙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最低潮面计算方法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顾顺隆 辛志伟 +2 位作者 高士森 张祥文 石景元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6-19,共4页
采用理论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直接预报法的推算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弗拉基米尔法理论最低潮面计算中浅水分潮及长周期分潮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应当同时顾及分潮S2的迟角gS2的不同表达式,才可避免长周期分潮处理出现... 采用理论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直接预报法的推算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弗拉基米尔法理论最低潮面计算中浅水分潮及长周期分潮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应当同时顾及分潮S2的迟角gS2的不同表达式,才可避免长周期分潮处理出现错误;对浅水分潮的处理,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的弗拉基米尔法,给出了L值计算公式。本研究结果解决了理论最低潮面计算所出现的不合理问题,对于保证理论最低潮面计算的质量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最低潮面 弗拉基米尔法 直接预报法 调和常数 长周期分潮 浅水分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河口理论最高和最低潮面计算和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唐宇 朱建荣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87,共6页
应用改进的河口海洋数值模式,计算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水位随时间的变化,利用国际上先进的T_Tide调和常数软件计算得出潮汐的主要调和常数,根据《海道测量规范》(GB12317—1998)理论最低、最高潮面算法,在考虑8个主要分潮M2、S2、N2、K... 应用改进的河口海洋数值模式,计算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水位随时间的变化,利用国际上先进的T_Tide调和常数软件计算得出潮汐的主要调和常数,根据《海道测量规范》(GB12317—1998)理论最低、最高潮面算法,在考虑8个主要分潮M2、S2、N2、K2、K1、O1、P1、Q1的基础上再考虑3个主要浅水分潮M4、M6和MS4,得出长江河口理论最低、最高潮面的空间分布。采用数值模式,设计高分辨的网格,有效解决了潮位站稀少和空间分布不均的不足,提升了理论最低、最高潮面的计算精度。将基于理论最低潮面的2009年长江河口实测地形资料转化为基于85国家高程基面的地形资料,使资料得到了充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理论最低潮面 理论最高潮 调和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基准面的最低潮意义不一致性问题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许军 王冬 于彩霞 《海洋测绘》 CSCD 2018年第3期9-11,16,共4页
因资料时长、算法实现等差异,长期验潮站的深度基准面L值存在最低潮意义不一致问题。通过对北方海区长期站的算法实现考证,表明最低潮意义不一致是普遍现象。从三个层次提出了解决方案:(1)对于一般测量作业单位,以不同传递方法的结果判... 因资料时长、算法实现等差异,长期验潮站的深度基准面L值存在最低潮意义不一致问题。通过对北方海区长期站的算法实现考证,表明最低潮意义不一致是普遍现象。从三个层次提出了解决方案:(1)对于一般测量作业单位,以不同传递方法的结果判断最低潮意义一致性,以保持L值空间连续分布为原则取值;(2)对于基础海洋测绘管理部门,应构建全海域的深度基准面模型,作为基础数据集提供查询与内插的公众服务;(3)对于国家层面的多部门统筹,应统一深度基准面的历元与算法实现,建立基准维持与调整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基准 长期验潮站 海域垂直基准 理论最低潮面 深度基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北部海图深度基准面换算关系的研究
8
作者 付延光 周兴华 +2 位作者 冯义楷 杨龙 刘森波 《海洋测绘》 CSCD 2015年第2期23-25,共3页
中国南海北部不同时期的海图采用的深度基准面不一样,深度基准面的多样性使的不同时期所计算的深度基准面数值不具有统一性,无法充分利用诸多历史海图资料,有必要了解历史海图深度基准面之间的关系。针对中国南海北部,利用多年实测潮位... 中国南海北部不同时期的海图采用的深度基准面不一样,深度基准面的多样性使的不同时期所计算的深度基准面数值不具有统一性,无法充分利用诸多历史海图资料,有必要了解历史海图深度基准面之间的关系。针对中国南海北部,利用多年实测潮位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并根据调和常数计算验潮站的深度基准面,获得中国南海北部14个验潮站的深度基准面值,探讨了不同深度基准面之间的换算关系,研究表明最低低潮面不适合日潮海区,理论最低潮面与略最低潮面之间平均间距为18cm,理论最低潮面与最低天文潮面除厦门、三亚外两者平均差距达到1.88cm,具有近似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图 海图深度基准 最低天文潮 理论最低潮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四省市邻近海域深度基准面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墨起 许军 《海洋测绘》 CSCD 2020年第4期35-38,共4页
通过两步构建了覆盖中国北方四省市邻近海域、分辨率为1′×1′的深度基准面模型。首先以精密潮汐模型为基础,由理论最低潮面的定义算法构建了初步模型;其次设计了以略最低低潮面传递法为基础的订正算法,由历年测绘海图所用的179个... 通过两步构建了覆盖中国北方四省市邻近海域、分辨率为1′×1′的深度基准面模型。首先以精密潮汐模型为基础,由理论最低潮面的定义算法构建了初步模型;其次设计了以略最低低潮面传递法为基础的订正算法,由历年测绘海图所用的179个验潮站L值,对初步模型实施订正,构建了成果模型。43个长期验潮站评估表明,初步模型的中误差为5.4 cm。空间分布密集的验潮站点将深度基准面模型归化至海图的深度基准系统,达到了工程实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测绘 深度基准 理论最低潮面 深度基准模型 潮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