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科学还是社会批判理论?——从阿多诺对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批评谈起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哲罕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39,共6页
20世纪在德国学界发生的实证主义之争自有其所来与所往。阿多诺对波普尔的批评暴露了德国古典哲学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事实性与规范性关系的困局,而哈贝马斯等人在这场争论之后的工作则指出了一个走出该困局的可能方向。从这场争论的核... 20世纪在德国学界发生的实证主义之争自有其所来与所往。阿多诺对波普尔的批评暴露了德国古典哲学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事实性与规范性关系的困局,而哈贝马斯等人在这场争论之后的工作则指出了一个走出该困局的可能方向。从这场争论的核心问题中我们可以提取出超越这场争论特殊语境的一种有效解释和改变现代社会的方式,即通过厘清社会科学与社会批判理论二者的矛盾与联系,确立一种对社会科学与社会批判理论(同时也是事实性与规范性)进行调适的关于“社会学启蒙”的理论。反讽的是,这项追求普遍性的工作只有从阿多诺对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批评开始才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诺 社会科学 社会批判理论 实证主义之争 社会学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课程理论与西方课程研究的伦理政治之维
2
作者 周嘉腾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42,共16页
作为教育领域左翼运动的重要思想构成,批判课程理论的形成表征着西方课程研究的伦理政治转向。它既是抵制极右势力并因应“反文化”浪潮的政治策略,也成为克服施瓦布时代课程理论危机的可能进路。批判课程理论是一个多元异质的学术流派... 作为教育领域左翼运动的重要思想构成,批判课程理论的形成表征着西方课程研究的伦理政治转向。它既是抵制极右势力并因应“反文化”浪潮的政治策略,也成为克服施瓦布时代课程理论危机的可能进路。批判课程理论是一个多元异质的学术流派,主张课程即政治。在价值追求和理论逻辑上,它将否定性的抗争与肯定性的希望结合起来,在承认了知识的社会建构性的前提下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探索,形成了以新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和后结构主义的权力批判为代表的不同的批判路线。在方法论立场上,它接受了结构/机制分析的思路并致力于底层书写。然而,批判课程理论的批判逻辑潜藏着隐匿的不平等与逻辑的悖反,陷入了知识化约论和相对主义的理论陷阱,导致了课程研究学科自主性的失守。批判课程理论需要在社会批判和儿童发展之间寻求平衡,通过捍卫课程知识之于儿童发展的价值强度来构建“强有力的课程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课程理论 批判教育学 课程研究 课程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社会学:文学理论研究的新范式
3
作者 杨向荣 刘永利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0-94,共5页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研究 文化社会学 理论研究体系 范式 文学性” 文学原理 终极目的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教育政策:批判理论与政策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余晖 谢少华 刘福才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6-71,共16页
教育政策社会学是当代西方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流派。该学派承袭批判理论传统与后结构主义方法论,超越了传统公共政策学的"经验-技术"研究视域,重构了教育政策理论的核心问题:政策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不平等的)社会权力结构?... 教育政策社会学是当代西方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流派。该学派承袭批判理论传统与后结构主义方法论,超越了传统公共政策学的"经验-技术"研究视域,重构了教育政策理论的核心问题:政策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不平等的)社会权力结构?通过民族志、诠释学、话语分析、轨迹分析和网络分析等质化与阐释方法,构建起具有学派特色的概念与理论"工具箱"。以一批特色刊物为理论阵地,促进学派理论传承与创新。在学派的核心系统与外围系统间存在着持续的人才环流,维系着学术共同体。教育政策社会学派创生的经验为中国特色教育学派培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社会学 批判理论 教育政策 学派创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尔伯曼与阿多诺的文学社会学之争——兼论文学社会学的定位 被引量:4
5
作者 方维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此文以20世纪60年代西尔伯曼与阿多诺之间的争论为中心,讨论文学社会学中两个重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和重要思想。西尔伯曼的社会学立场把文学社会学看做特殊社会学;阿多诺在评价艺术作品的社会性时,则强调辩证地看其"社会性偏离"... 此文以20世纪60年代西尔伯曼与阿多诺之间的争论为中心,讨论文学社会学中两个重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和重要思想。西尔伯曼的社会学立场把文学社会学看做特殊社会学;阿多诺在评价艺术作品的社会性时,则强调辩证地看其"社会性偏离"与自律的程度。"西-阿之争"不仅对当时文学社会学的理论发展至关紧要,而且一直还在为难文学社会学的定义和学科归属。对于文学社会学的地位、任务及其研究范围,国际学界迄今未能取得共识。因此,我们有必要继续探讨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社会学的关系,并视文学社会学为文学与社会学的"跨学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尔伯曼 阿多诺 经验实证的文学社会学 理论批判的文学社会学 文学 社会学的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研究--评《现当代文学评论》
6
作者 周芳书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I0005-I0005,共1页
法国社会学家波纳德在《作家的独立性以及戏剧对风尚和趣味的影响》一文中提出“文学是社会表现”的观点,为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社会学的视角。后来,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左拉的《实验小说论》,丹纳的《艺术哲学》等,... 法国社会学家波纳德在《作家的独立性以及戏剧对风尚和趣味的影响》一文中提出“文学是社会表现”的观点,为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社会学的视角。后来,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左拉的《实验小说论》,丹纳的《艺术哲学》等,丰富了文学与社会互动的研究成果,“文学社会学”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尽管长期以来“文学社会学”的地位略微尴尬,但它无疑为文学理论研究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研究 《艺术哲学》 文学理论 文学社会学 文学社会 实验小说 韦勒克 左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 被引量:3
7
作者 陆兴忍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6-139,共4页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不仅与女性主义批评有着共同的理论旨趣,还能为女性主义批评提供具体的阐释思路,如日常生活的自在价值、日常生活的思维和活动模式、日常生活的抵抗战术和日常生活的提升方式等等,它们不仅有助于我们洞见一些过去可能...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不仅与女性主义批评有着共同的理论旨趣,还能为女性主义批评提供具体的阐释思路,如日常生活的自在价值、日常生活的思维和活动模式、日常生活的抵抗战术和日常生活的提升方式等等,它们不仅有助于我们洞见一些过去可能忽视或者完全没意识到的问题,如文本中的日常生活特点、日常生活的价值等,还开阔和丰富了我们的理论视界,具有强大的理论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借鉴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于女性主义批评实践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十分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批判与价值重构——文化研究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及其范式构成 被引量:1
8
作者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60,163,共5页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从文化研究中汲取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思想资源,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理论交汇和实践影响所产生的思想张力正在当下文学理论研究中产生重要影响。但就严肃的学理逻辑而言,当代文学理论仍然没有形成那种完整的理论范式意...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从文化研究中汲取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思想资源,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理论交汇和实践影响所产生的思想张力正在当下文学理论研究中产生重要影响。但就严肃的学理逻辑而言,当代文学理论仍然没有形成那种完整的理论范式意义上的文化研究。中国当代的文化研究如何避免单向接受的阐释困境、走出"西方文化研究在中国"的话语方式、深化中国本土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这些都是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需要反思和批判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文学理论 范式转换 反思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新技术社会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9
作者 王汉林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96,共5页
新技术社会学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美,它有丰富的学术渊源:马克思主义技术社会观的汲取、科学史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影响、对技术决定论的批判、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实践等。
关键词 理论背景 义学 科学知识社会学 技术社会 产生 实践 马克思主义 略论 丰富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解构理论分析《小大亨》的文学批判性
10
作者 郭志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X期57-58,共2页
《小大亨》是由美国著名的后现代派作家威廉·加迪斯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整篇小说采用对话的形式,用喜剧式的方法叙述了在小说主人公J.R.范森特身上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整篇小说充满了浓厚的讽刺色彩,这部小说在美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小大亨》是由美国著名的后现代派作家威廉·加迪斯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整篇小说采用对话的形式,用喜剧式的方法叙述了在小说主人公J.R.范森特身上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整篇小说充满了浓厚的讽刺色彩,这部小说在美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讽刺小说,是一部史诗式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不分章节和段落,几乎没有标点符号,也没有一般小说中的主语,具有十分丰富的后现代流派的色彩。语言是这部小说中的最大亮点和特色,但同时,在这部小说中,也由于语言的问题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充分深入理解这部小说,需要我们对其语言有比较合适的理解。而随着语言解构理论的出现以及其在文学阅读中的应用,给很多晦涩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了新的角度,下面我也将主要从语言解构理论这样一个角度出发,对于《小大亨》这样一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学批判性进行具体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是语言解构理论基本概念简析;二是小说《小大亨》主要内容简介;三是语言解构理论下《小大亨》的文学批判性分析;四是进行简单的小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解构理论 《小大亨》 文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功能主义理论在体育社会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熊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6,21,共5页
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以及人类学最经典的理论派别之一,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论述了功能主义理论在体育社会学研究、宏观体育社会学和微观体育社会学中的应用。提出在应用结构功能主义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功能主义对... 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以及人类学最经典的理论派别之一,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论述了功能主义理论在体育社会学研究、宏观体育社会学和微观体育社会学中的应用。提出在应用结构功能主义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功能主义对于社会需求一致性的假设,对体育群体不同利益的忽视以及对社会多元化的轻视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 体育社会学 宏观体育社会学 微观体育社会学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和社会关系多向审视中的他山之石——评《艺术社会学》对于当代文学建设的意义
12
作者 张洪 《社会科学辑刊》 1988年第5期155-156,共2页
在我们以往的艺术理论中,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仅仅被归纳为这样几个命题: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几年来,各种批评方法和大量艺术观念的引进更新是随着艺术社会学... 在我们以往的艺术理论中,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仅仅被归纳为这样几个命题: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几年来,各种批评方法和大量艺术观念的引进更新是随着艺术社会学从简单化和庸俗化中的日益解放而出现的。几乎无一例外,它们对艺术社会学采取着不屑一顾甚或取而代之的态度。这一切使艺术社会学更遭冷落。面临危机,似乎已是山穷水尽。但实际上正如司各特在《西方五种文学批评模式》中所说:“只要文学保持着与社会的联系——永远会如此——社会批评无论具有特定的理论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社会学 高于生活 艺术理论 艺术观念 源于生活 艺术作品 当代文学 美学 艺术史学 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理论的定位──社会学学杂谈之二
13
作者 邓伟志 《社会》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 会学学 实践社会学 社会哲学 社会分层 社会学知识 杂谈 社会现象 批判和自我批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从理论到实践——读《中国当代文学批判》
14
作者 周兴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2-127,共6页
自从八十年代“方法论热”以来,外来的文学理论观念和文学批评术语便逐渐在文论界遍地开花,到了现在,似乎已经无“西”难成文了。打开各类文论著作,我们会发现从西方输入的话语系统或概念术语已渗入到绝大多数的文章著作之中,无论... 自从八十年代“方法论热”以来,外来的文学理论观念和文学批评术语便逐渐在文论界遍地开花,到了现在,似乎已经无“西”难成文了。打开各类文论著作,我们会发现从西方输入的话语系统或概念术语已渗入到绝大多数的文章著作之中,无论是整体框架还是具体内容,都有鲜明的西方印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批判 文学理论 批评实践 书评 话语形式 思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划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庸俗社会学的界限?
15
作者 星穆 《文艺理论研究》 1980年第3期181-181,共1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它只服从历史的或现实的社会生活实际、文艺实际的检验,而不应该因为政治等其它因素的冲击波及随之左右变化。
关键词 庸俗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学 政治思想 思想体系 冲击波 艺术学科 生活实际 左右 学习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布迪厄的社会学认识论与他的“惯习”概念 被引量:32
16
作者 朱伟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4-178,共5页
本文对布迪厄旨在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的理论性探索进行较为详尽的考察。布迪厄指出,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是社会科学领域内最根本、最具破坏作用的一对范畴。为了克服这一对立并实现其统一,他除了从认识论层面对此进行批判性考察之... 本文对布迪厄旨在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的理论性探索进行较为详尽的考察。布迪厄指出,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是社会科学领域内最根本、最具破坏作用的一对范畴。为了克服这一对立并实现其统一,他除了从认识论层面对此进行批判性考察之外,还提出一个可以同时弥补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不足的重要概念———惯习。他的社会学认识论,以及奠定其方法论基础的“惯习”概念为我们打破社会学领域内的各种对立并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学范式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对立 布迪厄 概念 惯习 新论 社会科学领域 客观主义 主观主义 社会学范式 方法论基础 破坏作用 认识论 理论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学视域下的课程意蕴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中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5-38,共4页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理论产物,从社会学的视角阐析课程理论,即通过呈现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等相关理论,评析与之相应的课程观,可以展现出课程的丰富意蕴,对我国的...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理论产物,从社会学的视角阐析课程理论,即通过呈现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等相关理论,评析与之相应的课程观,可以展现出课程的丰富意蕴,对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批判理论 后现代主义理论 课程观 社会学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文论现象形成的知识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海艳 詹艾斌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1-145,共5页
研究文论形态及现象的形成,方法显然是重要的。文学主体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之后不久就赫然成了一种令人瞩目的理论现象。从特定角度看,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社会学事件。相较于"内在理路"和社会历史研究法,运用知... 研究文论形态及现象的形成,方法显然是重要的。文学主体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之后不久就赫然成了一种令人瞩目的理论现象。从特定角度看,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社会学事件。相较于"内在理路"和社会历史研究法,运用知识社会学方法对这一理论现象的形成进行考察,能够为我们的研究带来一些新思路。在知识社会学视野之下,可以较为明显地见出主体性文论现象与1980年代哲学领域里的主体性问题讨论一道在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史中的意义和价值。当然,这一理论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体论 文学主体性理论现象的形成 方法 知识社会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传播理论:洛文塔尔文艺研究的传播学视角和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甘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2,共6页
作为第一个以"文艺传播"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文艺理论家,把文学艺术问题作为一种传播现象加以研究和把握,是洛文塔尔文艺理论的基本特征和方法论基础。正是由于在文艺研究中采取了批判传播理论这一全新的传播学视角和方法,... 作为第一个以"文艺传播"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文艺理论家,把文学艺术问题作为一种传播现象加以研究和把握,是洛文塔尔文艺理论的基本特征和方法论基础。正是由于在文艺研究中采取了批判传播理论这一全新的传播学视角和方法,才使他超越了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双峰对峙的理论困局和传统的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研究范式。作为"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传播研究界最著名的代表",洛文塔尔"从批判理论的立场出发对批判传播研究提出了一种真正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使批判理论、传播理论与文学社会学融会贯通,从而建立了一种至今还在文化研究领域发挥着重大影响的学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文塔尔 批判传播理论 批判理论 传播理论 文学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文学理论研究原创性问题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刚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22,共5页
探讨我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原创性问题 ,对于清醒地认识我国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和推动其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文学理论的原创性研究是有别于继发性研究的具有首创性、基础性和导引性的研究。目前 ,我国文学理论研究原创性不足的原... 探讨我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原创性问题 ,对于清醒地认识我国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和推动其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文学理论的原创性研究是有别于继发性研究的具有首创性、基础性和导引性的研究。目前 ,我国文学理论研究原创性不足的原因在于 :我国主流文学理论对西方文学理论的移植、学术研究受社会浮躁风气和消费价值导向的影响、学术批判力的弱化、问题意识的淡薄和文学理论与实践的疏离 ;而解决的途径有 :学术研究的实践关怀、问题意识的强化、学术批判力的强化、学术研究的超功利关怀和建立正确的学术研究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学理论研究 原创性 继发性 研究标准 主流文学 学术研究 学术批判 问题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