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塑性变形理论建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新云 唐学峰 +6 位作者 余国卿 龙锦川 温红宁 邓磊 金俊松 龚攀 张茂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16,共25页
传统塑性理论模型由于引入了适当的假设和简化,面对复杂变形机制和复杂变形条件时具有局限性。基于深度学习的理论建模作为数据驱动的建模新范式,具有精度高、通用性强的特点,是塑性理论建模的重要方向。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建模方法,如传... 传统塑性理论模型由于引入了适当的假设和简化,面对复杂变形机制和复杂变形条件时具有局限性。基于深度学习的理论建模作为数据驱动的建模新范式,具有精度高、通用性强的特点,是塑性理论建模的重要方向。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建模方法,如传统神经网络模型、物理启发式神经网络模型和神经算子网络,分析了各个模型的特点。总结了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塑性理论建模方法在本构关系、损伤断裂模型、微观组织模型和多尺度模型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提高模型精度、泛化能力和可解释性的方法。最后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塑性理论建模方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塑性理论建模 本构关系 微观组织演变 损伤断裂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中辐射环境理论建模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沈国土 蔡继光 +2 位作者 杨宝成 高景 董占海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99-403,共5页
需要计算空间某一点的热辐射环境,由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球和大气的背景以及太阳,而MODTRAN 是一个比较有效可靠的大气辐射传输计算程序,于是主要考虑采用 MODTRAN 程序来计算空中某一点的热辐射环境.然后需要确定 MODTRAN 程序的输入... 需要计算空间某一点的热辐射环境,由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球和大气的背景以及太阳,而MODTRAN 是一个比较有效可靠的大气辐射传输计算程序,于是主要考虑采用 MODTRAN 程序来计算空中某一点的热辐射环境.然后需要确定 MODTRAN 程序的输入数据,另一方面 MODTRAN 程序只能计算100 km 以下的大气辐射情况,于是先要解决观测点的转换问题,这里建立了一个模型可以使100 km 以上的情况转换成100 km 的情况;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下垫面的边界条件确定,这里根据地球表面的基础数据,得到了下垫面的边界条件.依照上述思路和理论计算了空中某一点的辐射环境,获得了初步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辐射环境 大气辐射传输 理论建模 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放电电磁脉冲理论建模与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尚合 周万珍 孙秋红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87-92,共6页
通过静电放电效应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IEC6100042标准规定的实验方法与实验平台的局限性,提出了改进的ESD电磁场理论模型,探讨了静电放电电磁脉冲对微电子器件作用机理,提出了相应防护对策。
关键词 作用机理 电磁脉冲 静电放电 研究进展 理论建模 微电子器件 实验平台 实验方法 标准规定 理论 防护对策 电效应 局限性 电磁场 E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刀盘转矩的理论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原思聪 肖畅 尚敬强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0-92,共3页
在对盾构原理及土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盾构机刀盘转矩各构成部分的模型和计算公式并进行分析求解,同时对盾构转矩与系统其他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进行模型对比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及计算公式有较高的精准度... 在对盾构原理及土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盾构机刀盘转矩各构成部分的模型和计算公式并进行分析求解,同时对盾构转矩与系统其他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进行模型对比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及计算公式有较高的精准度,对盾构设计与施工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平衡 盾构 转矩 理论建模 数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台活塞风附壁射流理论建模与求解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丽慧 王维 +3 位作者 杜晓明 李志玲 孙云雷 姜昕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6-102,共7页
给出站台活塞风基本定义,提出站台活塞风附壁射流理论。通过数学建模,得到站台活塞风起始段和主体段的理论数学模型,其中起始段模型解析式分为边界层区、势流核心区和自由剪切区,主体段模型分为边界层区和自由剪切区。通过解析式求解方... 给出站台活塞风基本定义,提出站台活塞风附壁射流理论。通过数学建模,得到站台活塞风起始段和主体段的理论数学模型,其中起始段模型解析式分为边界层区、势流核心区和自由剪切区,主体段模型分为边界层区和自由剪切区。通过解析式求解方法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站台起始段和主体段典型点速度动态变化规律和代表时刻垂直壁面典型截面速度分布,两种方法结果吻合较好。理论计算结果得到了现场实测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台活塞风 附壁射流起始段 附壁射流主体段 理论建模 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与行为:基于理论建模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体育消费市场研究——以北美地区为主 被引量:5
6
作者 代刚 仇军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8,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以北美地区体育消费市场研究为主的西方体育消费市场研究中所涉及到运动赞助市场、球迷市场以及观赏性体育消费市场3个方面进行总结,并在归纳其研究特征的基础上,讨论西方体育消费市场研究是如何围...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以北美地区体育消费市场研究为主的西方体育消费市场研究中所涉及到运动赞助市场、球迷市场以及观赏性体育消费市场3个方面进行总结,并在归纳其研究特征的基础上,讨论西方体育消费市场研究是如何围绕"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展开研究的,进而阐明基于理论建模的西方体育消费市场研究的视角定位与方法论问题,可以用于参考并开启中国体育消费研究的新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体育消费 运动赞助市场 球迷市场 观赏性体育市场 消费者行为 理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的理论建模研究现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博 陈花玲 朱子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8-101,105,共5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在航天航空、生物医学、仿生机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单介绍了IPMC材料及其性能特点,综述了基于IPMC材料工作机理的理论模型以及从IPMC实际...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在航天航空、生物医学、仿生机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单介绍了IPMC材料及其性能特点,综述了基于IPMC材料工作机理的理论模型以及从IPMC实际应用角度出发的等效模型的研究现状,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比较。其中理论模型可以直观地分析IPMC的性能,但是模型参数多且结构复杂,不易掌握;等效模型简易实用,但是精度不高,扩展性差。指出了IPMC建模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理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线极化散射矩阵的理论建模 被引量:2
8
作者 谷亚林 是湘全 杜颖钢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8-50,共3页
对高压线的极化散射矩阵进行理论建模 ,推导出其具体的解析式 ,并讨论了某种雷达入射波下理想高压线的散射矩阵及其在某一入射角下的最优化情形 ,给出了数值仿真结果 ,为直升机识别高压线提供新的途径 ,并改善识别效果 。
关键词 散射矩阵 高压线 最优化 理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顿流体两辊间隙施涂过程的理论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包能胜 马婉 黄学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通过理论建模分析涂膜厚度的成型机理,从而实现对涂膜厚度的精确控制。方法针对牛顿流体在五辊涂布系统存胶辊与计量辊之间微间隙处的流动过程,在机理分析与适当假设的基础上,建立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推导出涂膜厚度与其影响因子之... 目的通过理论建模分析涂膜厚度的成型机理,从而实现对涂膜厚度的精确控制。方法针对牛顿流体在五辊涂布系统存胶辊与计量辊之间微间隙处的流动过程,在机理分析与适当假设的基础上,建立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推导出涂膜厚度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方程,并分析影响液膜厚度的关键因子。应用CFD软件对流体的流动过程进行数值仿真,通过仿真流场对理论模型与理论推导的边界条件及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模型与仿真流场一致,理论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度较高,该理论建模具有相当的合理性。理论结果表明,影响涂膜厚度的因素有涂液粘度和表面张力、计量辊转速、辊径以及辊间间隙,它们与涂膜厚度之间存在较复杂的关系方程。结论有助于在工程实际中快速找到获得理想涂膜厚度的有效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顿流体 辊式涂布 两辊间隙 施涂过程 理论建模 涂膜厚度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弹性N形杆纯弯曲力矩理论建模和试验验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慧 王金瑞 +1 位作者 冯健 刘荣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0-628,共9页
为了使N形杆在空间结构中顺利展开,对其缠绕过程中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协变基向量法建立了纯弯曲条件下各向同性单片带簧在缠绕时应变能理论模型,并采用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弯矩的理论模型,然后通过拟合曲率推导了N形杆缠绕时的... 为了使N形杆在空间结构中顺利展开,对其缠绕过程中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协变基向量法建立了纯弯曲条件下各向同性单片带簧在缠绕时应变能理论模型,并采用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弯矩的理论模型,然后通过拟合曲率推导了N形杆缠绕时的理论模型。研制了4根N形杆样件,并搭建了试验平台,使用数显式推拉力计分别对杆件在缠绕过程的拉力进行了5次测试,然后求出峰值力矩,发现试验值与理论值的偏差不大于8.83%,偏差平均值为2.813%,从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该研究可用来分析超弹性杆在纯弯曲状态下的峰值力矩,对超弹性杆在宇航空间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折展机构 N形杆 协变基向量法 缠绕弯曲 理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理论建模综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廉洁 陈景强 +1 位作者 王馨 周云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727-8736,共10页
系统地综述了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和理论建模方法。将表面粗糙度的建模方法首先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建模。随后,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标准对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定义... 系统地综述了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和理论建模方法。将表面粗糙度的建模方法首先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建模。随后,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标准对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进行了粗糙度理论模型归类。随后,从“简单”建模因素和“复杂”建模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的理论建模方法和研究进展。评述了这些表面粗糙度理论模型的优缺点,并进行了划分。讨论了切削表面粗糙度理论建模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 表面粗糙度 影响因素 理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理论建模初探 被引量:7
12
作者 贾晓辉 王国全 冯光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82,共5页
运用最新的decay衰变纲图,通过理论建模,建立土壤中铀系、钍系、长衰变核素40K与环境地表的γ辐射致空气吸收剂量率的关系,并与Beck公式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推导公式的准确性。为以后进行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的计算提供公式借鉴。
关键词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 理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同步扫描三角测距成像理论建模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金攀 屠大维 张旭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9-855,共7页
针对激光同步扫描三角测距成像系统水下应用时,考虑不同介质界面的折射效应,通过理论建模,得出水下同步扫描三角测距成像系统的空间三维坐标测量关系表达式。分析了基线距离、接收透镜焦距等系统主要参数对距离测量分辨率的影响,以及成... 针对激光同步扫描三角测距成像系统水下应用时,考虑不同介质界面的折射效应,通过理论建模,得出水下同步扫描三角测距成像系统的空间三维坐标测量关系表达式。分析了基线距离、接收透镜焦距等系统主要参数对距离测量分辨率的影响,以及成像探测器长度对测量范围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增大基线距离和接收透镜焦距,有利于提高距离测量分辨率,增加成像探测器长度,有利于增大系统测量范围,为水下同步扫描三角测距成像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三维成像 同步扫描 折射 理论建模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对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理论建模与机制检验 被引量:28
14
作者 胡雨朦 郭朝先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3-168,共16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化与绿色化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首先,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框架,拓展了夏皮罗(Shapiro,2018)提出的企业污染减排模型,区分了数字化影响制造业企业碳减排强度的技术进步效应和绿色创新效应... “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化与绿色化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首先,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框架,拓展了夏皮罗(Shapiro,2018)提出的企业污染减排模型,区分了数字化影响制造业企业碳减排强度的技术进步效应和绿色创新效应,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其次,以2011—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基准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对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证实了数字化生产率提升和绿色创新两条机制的存在性。再次,异质性研究发现,区域层面东、中部地区数字化抑制了企业碳排放强度的提升,但在西部地区该抑制作用并不明显;行业层面数字化对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减排的影响更深;进一步,绿色创新机制在东部地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群都显著存在,但生产率提升机制在分组回归中并未表现出来。研究结论为精准评估数字化的减排效应、统筹制定差异化的数字赋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政策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制造业 企业碳排放强度 理论建模 机制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质静压径向轴承的理论建模与数值计算 被引量:2
15
作者 顾延东 成立 +2 位作者 B HLE Martin SCHIMPF Artur 袁寿其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6-24,共9页
为计算多孔质静压径向轴承静特性,基于雷诺润滑方程、多孔质达西方程和连续方程,建立了考虑多孔质-气膜交界面速度滑移的多孔质轴承流动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变步长差分格式、逐次超松弛法,提出Laplace-Neumann虚拟节点法,建立了流动... 为计算多孔质静压径向轴承静特性,基于雷诺润滑方程、多孔质达西方程和连续方程,建立了考虑多孔质-气膜交界面速度滑移的多孔质轴承流动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变步长差分格式、逐次超松弛法,提出Laplace-Neumann虚拟节点法,建立了流动控制方程组同时迭代的数值方法,编写了快速稳定的求解器PBS(porous bearing solver)。PBS承载能力、压力场、速度场等与ANSYS Fluent相近,但PBS实现了即时仿真。利用PBS分析了供给压差和润滑剂黏度对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供给压差增大,承载能力和供给流量线性增大,供给功耗平方增大。随着黏度增大,承载能力略微增大,流量和功耗线性减小。随着偏心率增大,承载能力、流量及功耗增大。该自主求解器和结论可为多孔质轴承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质静压径向轴承 理论建模 数值计算 即时仿真 供给压差 润滑剂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出杆双筒双线圈磁流变减振器理论建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侯锁军 赵向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3,108,共8页
采用键合图理论建立了单出杆双筒双线圈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模型。首先结合本文设计的磁流变减振器结构,基于平行板下流量模型和键合图理论,建立了该减振器键合图模型,得出了考虑减振器运动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阻尼力模型。基于该减振... 采用键合图理论建立了单出杆双筒双线圈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模型。首先结合本文设计的磁流变减振器结构,基于平行板下流量模型和键合图理论,建立了该减振器键合图模型,得出了考虑减振器运动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阻尼力模型。基于该减振器阻尼力理论模型进行了减振器不同电流、速度下示功特性和速度特性仿真,并和减振器台架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其示功特性曲线和速度特性曲线理论仿真与试验结果吻合。对减振器施加2A电流,运动速度为0.26 m·s-1时,减振器阻尼力误差最小,为5.2%。对减振器不加载电流,运动速度为0.052 m·s-1时,减振器阻尼力误差最大,为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减振器 键合图理论 理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齿状软体驱动器的理论建模、仿真分析及实验研究
17
作者 苏怡仪 徐齐平 刘锦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6-1027,共12页
针对气动齿状软体驱动器,从腔室侧壁膨胀角和驱动器弯曲角度的非线性几何关系出发,基于虚功原理和Neo-Hookean超弹性不可压缩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建立了同时考虑底层、侧壁、前后壁应变能的准静态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几何非线性和... 针对气动齿状软体驱动器,从腔室侧壁膨胀角和驱动器弯曲角度的非线性几何关系出发,基于虚功原理和Neo-Hookean超弹性不可压缩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建立了同时考虑底层、侧壁、前后壁应变能的准静态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能够准确高效求解不同驱动气压和末端载荷作用下的软体驱动器构型.在此基础上利用Abaqus软件对固支-自由软体驱动器进行有限元仿真,并搭建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对不同气压作用下的驱动器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驱动气压与软体驱动器的弯曲角度呈线性相关,且理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此外,分析了软体驱动器各部位的应变能分布情况.针对驱动器受末端载荷的变曲率情况,基于分段等曲率模型得到的构型与Abaqus基本一致.该准静态建模方法为同类软体驱动器的结构优化设计、性能改善和运动控制建立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气动软体驱动器 超弹性不可压缩材料 理论建模 弯曲特性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噪声CT Δ-∑调制器的理论建模分析
18
作者 陈育中 高鹏 吕丽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针对一种低噪声的连续时间Δ-Σ调制器的理论建模进行了研究。具体实现是以一个高速四阶CTΔ-Σ调制器为例,首先通过分析其单回路环路滤波器的传递函数,提出了一种在有限增益带宽放大器存在的情况下,设计最优CTΔ-Σ调制器的方法,可以... 针对一种低噪声的连续时间Δ-Σ调制器的理论建模进行了研究。具体实现是以一个高速四阶CTΔ-Σ调制器为例,首先通过分析其单回路环路滤波器的传递函数,提出了一种在有限增益带宽放大器存在的情况下,设计最优CTΔ-Σ调制器的方法,可以将信号传递函数的峰值包含在CT环路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中,并通过一种递推算法来得到调制器的最佳系数;然后在考虑采用有限增益带宽放大器时的频率特性对环路滤波器的影响下,对构成调制器的内部模块进行了详细的系统级和行为电路级的建模分析,并考虑了反馈数模转换器的上升/下降时间的建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建模方法设计的CTΔ-Σ调制器在噪声整形和抗混叠滤波方面具有极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时间Δ-∑调制器 理论建模 环路滤波器 信号传递函数 峰值 增益带宽 噪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破碎与融合效应的弹状流理论建模
19
作者 汪志能 宾光富 +1 位作者 冯淦 潘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9-759,共11页
针对现有弹状流理论模型忽略气泡破碎与融合效应而无法准确预测水动力学特性难题,建立基于破碎与融合效应的弹状流理论模型。分析泰勒气泡湍动能和表面张力能,推导泰勒气泡破碎的理论公式。基于气相质量守恒,提出气泡融合理论模型,结合... 针对现有弹状流理论模型忽略气泡破碎与融合效应而无法准确预测水动力学特性难题,建立基于破碎与融合效应的弹状流理论模型。分析泰勒气泡湍动能和表面张力能,推导泰勒气泡破碎的理论公式。基于气相质量守恒,提出气泡融合理论模型,结合破碎公式、融合模型以及经典的弹状流理论,形成了考虑气泡破碎与融合效应的弹状流理论模型。搭建弹状流实验装置,基于高速摄影法测量泰勒气泡速度,对比研究新建理论模型、传统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吻合度。结果表明:新建模型与实验数据一致性好,误差范围为12%,较经典理论模型提高了7%。证明考虑气泡融合与破碎效应的新建模型较现有理论模型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状流 理论建模 气泡破碎 气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资本市场研究历程:理论、建模与实证——我国内部资本市场研究十年回顾 被引量:4
20
作者 龙建辉 《当代经济管理》 2009年第11期80-85,共6页
围绕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基本原理及该理论在我国十年的研究成果,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最后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主流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的未来研究趋势。
关键词 内部资本市场 理论建模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