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间迁徙自由理论探微 被引量:1
1
作者 邢爱芬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95,共4页
迁徙自由是国际人权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国际间迁徙自由是迁徙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1966年《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国际间迁徙自由作出了最全面、最权威的规定,但有关国际间迁徙自由的理论目前尚不完善,实践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迁徙自由是国际人权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国际间迁徙自由是迁徙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1966年《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国际间迁徙自由作出了最全面、最权威的规定,但有关国际间迁徙自由的理论目前尚不完善,实践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国际间迁徙自由的权利内容和保障程序亟待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间迁徙自由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理论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责任的司法“隐身”与消解 被引量:7
2
作者 孙道萃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9,共17页
刑事责任是新中国刑法学独有的范畴,是罪责刑关系的刑法学体系之基石。刑事司法中的刑事责任“隐身”现象持续发酵,会压缩刑事责任的理论地位与司法意义。这是由诸多因素所造成的。既包括实体法的本源性困扰,也包括刑事司法的实践理性... 刑事责任是新中国刑法学独有的范畴,是罪责刑关系的刑法学体系之基石。刑事司法中的刑事责任“隐身”现象持续发酵,会压缩刑事责任的理论地位与司法意义。这是由诸多因素所造成的。既包括实体法的本源性困扰,也包括刑事司法的实践理性不足之瓶颈。继而,诱发冲击刑事责任范畴的基本地位、罪责刑关系的刑法学体系之自洽性等多重隐忧。刑事司法中的刑事责任如欲冲破“隐身”的困境,需从实体法层面夯实其本体内容,从静态、动态的双重平台,捋顺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的结构性关系;也需解决好静态、动态刑事责任与定罪、量刑的协作关系,激活刑事责任的司法化潜质;还需善用现有司法资源,健全刑事责任司法化的运行机制,重整司法化的主动观念与实践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 司法“隐身” 系统性解构 刑事责任理论完善 程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研究综述 被引量:6
3
作者 卢岚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4期58-61,73,共5页
梳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研究结果,旨在解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是一种完善理论的科学实践活动,从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结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生态 完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冲带形成机制的可检验假说和检验方案 被引量:4
4
作者 牛耀龄 沈芳宇 +1 位作者 陈艳虹 龚红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66,共16页
五十年前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它为理解地球如何运作构建了基本框架。过去五十年对该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告诉我们地质过程最终都是地球热损失的结果。例如,大洋岩石圈板块在洋中脊形成,其运动和增生以及最终通过... 五十年前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它为理解地球如何运作构建了基本框架。过去五十年对该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告诉我们地质过程最终都是地球热损失的结果。例如,大洋岩石圈板块在洋中脊形成,其运动和增生以及最终通过俯冲带进入地幔导致地幔冷却降温,从而导致大规模的地幔对流。亦即,板块构造的直接驱动力是俯冲大洋岩石圈板块的下沉力。因此,没有俯冲带就没有板块构造,但是俯冲带如何开始仍然有争议。对俯冲起始的研究从未中断,有数值模拟也有地质推断。2014年在西太平洋用三个IODP航次(350、351和352)来检验“自发”和“诱发”俯冲开始的想法。所有这些努力都值得肯定,但这些是无法检验的想法。无法检验意味着没有结果。本文介绍至今唯一可用地质学方法检验的假说,亦即“岩石圈内横向物质组成差异导致的浮力差是俯冲带形成的起因”。这种浮力差位于海底高原的边部和被动大陆边缘,因此这些部位是未来俯冲带起始的必然轨迹。在远离这些部位的正常洋盆内因缺乏浮力差而俯冲带不可能起始。换句话说,“所有岛弧一定有大陆(或海底高原)基底”,这可以通过采集和研究岛弧基底岩石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善板块构造理论 俯冲带的成因 被动大陆边缘 海底高原边缘 岛弧基底岩石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