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权”悖论——兼论西方倚重“人权”的理论原因 被引量:1
1
作者 胡义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1-37,共7页
“人权”的界定及其经济实质 应该怎样看待“人权”?在西方,“人权”被某些国家尊为“立国之本”,被法律化已达数百年,但是,人们迄今对它的界定很感为难。在我国,目前对“人权”的定义,也存在相当的分歧。从1990年秋季在中国人民大学举... “人权”的界定及其经济实质 应该怎样看待“人权”?在西方,“人权”被某些国家尊为“立国之本”,被法律化已达数百年,但是,人们迄今对它的界定很感为难。在我国,目前对“人权”的定义,也存在相当的分歧。从1990年秋季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人权”问题理论研讨会情况来看,有的学者认为,“人权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人的一切权利,其中包括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另外一些学者则提出:“人权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人作为人的权利,即人的基本权利,具体说,即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悖论 理论原因 自由平等 平等权利 商赋人权论 马克思恩格斯 商品经济 汉译本 选集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责任主义困境及其化解——从行为时点到结果归属
2
作者 邓毅丞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47,共18页
有关原因自由行为理论与责任主义的冲突,传统的化解方法是调整与责任能力同时存在的行为时点,并由此衍生出实行模式和责任模式的对立。这种方法论注重实行行为和责任行为的关系,却忽略了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整体评价的实质根据,很容易陷... 有关原因自由行为理论与责任主义的冲突,传统的化解方法是调整与责任能力同时存在的行为时点,并由此衍生出实行模式和责任模式的对立。这种方法论注重实行行为和责任行为的关系,却忽略了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整体评价的实质根据,很容易陷入循环论证和转移论题等误区。精神障碍状态是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之间的介入因素。如果原因行为创设足以让行为人在精神障碍状态下实施结果行为的类型危险性并使该危险现实化为结果行为,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就能整体评价。那么,原因行为实施时的责任能力就能成为谴责原因自由行为的基础。因此,应采取以行为危险现实化为中心的结果归属论。该理论对原因自由行为的故意认定同样适用。在结果行为能够归属于原因行为的情况下,原因行为时的故意和结果行为时的故意都能作为原因自由行为的故意。同时,应注意原因自由行为中对不同结果的故意以及中间阶段故意等特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自由行为理论 行为时点论 结果归属论 行为危险现实化 故意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契约效力的哲理源泉——以民法法系“原因”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9,152,共9页
民法法系中的"原因"概念萌芽于古罗马法《学说汇纂》的条文。评论法学派于14世纪在利用古希腊哲学对罗马法文本解读中提出了一般原因学说。后经院法学家于16世纪对罗马法、亚里士多德哲学及托马斯哲学进行综合的基础上形成了... 民法法系中的"原因"概念萌芽于古罗马法《学说汇纂》的条文。评论法学派于14世纪在利用古希腊哲学对罗马法文本解读中提出了一般原因学说。后经院法学家于16世纪对罗马法、亚里士多德哲学及托马斯哲学进行综合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契约效力基础的原因理论,即允诺得到强制实施必须基于两种原因:允诺人践行了慷慨美德,或者交换正义的美德。近现代及当代契约理论对契约效力解释力的不足突显出已经衰落的原因理论的哲理优势。事实表明:第一,法学不能孤立于哲学,离开了"最终目的"这一精神中枢,契约法就变得无法界定。第二,法律应该根植于道德,并弘扬和促进人类的善德,契约的效力原则应该反映人类在允诺中的多元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效力 原因理论 哲理源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原因理论在给付关系中的功能——以德国民法学说为蓝本 被引量:8
4
作者 冯洁语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7-133,共17页
原因理论乃是德国民法体系内涵之"红线",其在无因行为制度、契约制度中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原因理论仅在《德国民法典》的不当得利体系中以法条形式出现。原因是给付概念的核心,通过原因使得给付与履行概念得以统一,... 原因理论乃是德国民法体系内涵之"红线",其在无因行为制度、契约制度中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原因理论仅在《德国民法典》的不当得利体系中以法条形式出现。原因是给付概念的核心,通过原因使得给付与履行概念得以统一,并且在三角给付中确定给付关系同样须借助原因。我国不采德国民法上的物权行为无因性,因此,给付型不当得利的作用有所削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给付型不当得利在我国丧失独立性。相反,通过原因理论在对《民法通则》第92条进行解释时,可以构建起给付型不当得利的一般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理论 不当得利 给付 给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元不断贬值原因的理论分析
5
作者 施佑生 《财贸研究》 1988年第3期32-34,9,共4页
近年来,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不断贬值,兑各种主要货币的比率都跌至历史的最低点,并且还有进一步下跌的趋势。市场人士往往看重于美国经济内部素质对美元汇价的影响,其实,美元不断下跌是由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的,有其深刻的... 近年来,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不断贬值,兑各种主要货币的比率都跌至历史的最低点,并且还有进一步下跌的趋势。市场人士往往看重于美国经济内部素质对美元汇价的影响,其实,美元不断下跌是由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的,有其深刻的理论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分析 货币商品 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货币体系 理论原因 货币数量 经济增长 储藏手段 需求数量 商品所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不法原因给付的制度构造 被引量:50
6
作者 李永军 李伟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9-125,共17页
不法原因给付是指当事人基于违反强行性法规或公序良俗的原因所为的给付。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第61条以及我国《合同法》第52条、第58条、第59条确立的"返还+追缴"处理模式存在明显的理论体系上的漏洞以及实际操作上的难... 不法原因给付是指当事人基于违反强行性法规或公序良俗的原因所为的给付。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第61条以及我国《合同法》第52条、第58条、第59条确立的"返还+追缴"处理模式存在明显的理论体系上的漏洞以及实际操作上的难题,且现行法对于不法原因给付存在调整范围不完整问题。未来我国民法典应重构不法原因给付制度,确立主观原因理论在不法原因给付问题的基础地位,将行为人的动机与目的纳入考量范围;以此为基础,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公序良俗涵盖下的"强反社会性"的不法原因给付认定为无效,并确立不得返还为原则、可返还为例外的处理模式;将违反管理性强制性规定以及公序良俗内涵之外的一般道德的不法原因给付借助自然之债处理。对违反公序良俗的给付行为的认定,应坚持审慎的态度,结合原因理论,从当事人的动机、目的等判断当事人的不法程度,进而对是否必须否定其效力做出判断,以期在实现私人自治的基础上兼顾公共利益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法原因给付 原因理论 公序良俗 法律行为 自然债 民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原因在合同效力中的功能 被引量:8
7
作者 冯洁语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107,共14页
根据我国《合同法》,合同生效原则上仅需当事人达成合意,此种合意模式借鉴自《德国民法典》。但是,从比较法来看,合同生效往往需要其他要件。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允诺模式即在当事人合意之外,又规定了原因为生效要件。原因在法国... 根据我国《合同法》,合同生效原则上仅需当事人达成合意,此种合意模式借鉴自《德国民法典》。但是,从比较法来看,合同生效往往需要其他要件。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允诺模式即在当事人合意之外,又规定了原因为生效要件。原因在法国合同法中主要起到真实性指示与许可性标准的作用。而德国法采合意模式后,原因为当事人合意所吸收,通过法律行为的具体制度解决了这两大问题,故而不再需要另行规定原因作为生效要件。此种立法模式是现在世界立法主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理论 合意模式 允诺模式 法律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店文化认同产生的原因 被引量:1
8
作者 唐伟 李磊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6-16,74,共2页
对酒店文化认同的研究和探索是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发现,酒店文化认同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理论方面,酒店文化认同的产生是认同理论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实践方面,酒店业的激烈竞争促进了酒店文化认同的产生和发展。
关键词 酒店文化 酒店文化认同 理论原因 实践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学说——基于客观归责理论
9
作者 吴情树 黄晓亮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30-435,共6页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历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果关系的认定直接涉及刑事责任的追究 (归责 ) ,是行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条件说、原因说以及相当因果关系学说都是将因果关系问题 (事实问题 )和归责问题 (规范问题 ...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历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果关系的认定直接涉及刑事责任的追究 (归责 ) ,是行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条件说、原因说以及相当因果关系学说都是将因果关系问题 (事实问题 )和归责问题 (规范问题 )混同在一起。而新近的客观归责理论则将二者分开 ,在因果关系上采用条件说 ,而在归责问题上采用一系列的排除规则 ,从而为相当因果关系中"相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关系 条件理论 原因理论 客观归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