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式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探究与治理选择 |
彭希哲
周祥
|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2
|
人口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和理论体系初探 |
方向新
|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3
|
陶行知人口理论与教育 |
王冬艳
孟维杰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4
|
我国的“生态适度人口”与“人口理论最大承载力”浅析 |
卢宗凡
卢增澜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7
|
|
5
|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理论探索 |
余兴厚
|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6
|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适度人口理论新探 |
贾志科
刘光宇
|
《西北人口》
|
2006 |
1
|
|
7
|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我国失业问题 |
李朝林
|
《经济与管理》
|
2004 |
11
|
|
8
|
经典人口转变理论的再探索-现代人口转变理论研究评介 |
王艳
|
《西北人口》
CSSCI
|
2008 |
4
|
|
9
|
古典经济学派的人口经济理论 |
李仲生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
2005 |
4
|
|
10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两座里程碑——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到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
靳文志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
2002 |
2
|
|
11
|
索维的适度人口及其人口生态理论体系 |
杜亚军
|
《人口学刊》
|
1988 |
3
|
|
12
|
近年来我国对适度人口理论的研究 |
王冰
|
《人口学刊》
|
1984 |
3
|
|
13
|
重评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
王健康
万高潮
|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8
|
|
14
|
计算人口学的学科范式、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
黄匡时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5
|
评坎南的适度人口理论 |
彭松建
|
《经济科学》
|
1984 |
4
|
|
16
|
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新解及其与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的比较 |
高雷业
|
《理论月刊》
|
2008 |
3
|
|
17
|
人口理论的新发展——评李竞能教授所著《人口理论新编》 |
路遇
|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8
|
建立中国自己的人口学理论 |
高和荣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9
|
清朝人口理论评述 |
匡贤明
|
《西北人口》
|
2003 |
0 |
|
20
|
应当用系统方法研究人口理论 |
陈冰
刘云德
解书森
|
《社会科学研究》
|
198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