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共生:集团化办学再出发的价值追问与路径选择——来自“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管理理论与实践融合研讨会”的声音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晓梦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29,共4页
在2019年4月12~13日举行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管理理论与实践融合研讨会"上,与会者就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价值追求、集团化办学如何实现体制机制的优化与创新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教育集团的发展需要适度空间,需要自身进行路径规... 在2019年4月12~13日举行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管理理论与实践融合研讨会"上,与会者就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价值追求、集团化办学如何实现体制机制的优化与创新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教育集团的发展需要适度空间,需要自身进行路径规划,还需要区域层面给予相应支持。在推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需要聚焦教育教学品质提升和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通过对集团运转进行督导评估,助推集团化办学实现优质发展。面向未来,集团化办学需加强系统谋划,走向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团化办学 理实相生 优质共生 教育治理 多中心治理 全国中小学管理理论与实践融合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前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新路径——以美国“有力的教师教育项目”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梁军萍 武有祯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6-39,共4页
职前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难题。基于现代学习理论,美国“有力的教师教育项目”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备受人们关注。美国“有力的教师教育项目”在职前教育中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的融... 职前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难题。基于现代学习理论,美国“有力的教师教育项目”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备受人们关注。美国“有力的教师教育项目”在职前教育中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的融合体现在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策略及教学管理四方面,可以为我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教师教育 美国“有力的教师教育项目” 理论与实践融合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活动 课程设置 模块化教学内容 交叉式课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分裂: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融合转向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崔振成 许天心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1-87,共7页
融合性思维既是对二元对立、单向度思维的扬弃与超越,也是对片面聚焦、价值失衡思维的规避与纠偏。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逼促下,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采取了“融合转向”的因应方案,其理论... 融合性思维既是对二元对立、单向度思维的扬弃与超越,也是对片面聚焦、价值失衡思维的规避与纠偏。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逼促下,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采取了“融合转向”的因应方案,其理论特质是融合性理论,其实践主体是师范生、教师教育者和基础教育工作者,主要表现为:理性与道德融合的课程文化、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课程思维、专业与兴趣融合的课程规划、教师教育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融合的课程协作、探究与认知融合的课程实施、评价与发展融合的课程评价。UBC教师教育课程的融合转向取得了卓越的师范人才培养效果,当然也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其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与镜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教师教育 课程改革 理论与实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师培养改革探索 被引量:3
4
作者 山崎高哉 樊秀丽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55,共6页
针对当前日本教师缺乏"实践指导能力"的现状,以培养保育员、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为主的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其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者为目的的"基础科目&qu... 针对当前日本教师缺乏"实践指导能力"的现状,以培养保育员、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为主的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其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者为目的的"基础科目"和以培养实践指导能力为目的的"学科科目"两大类。一至四年级的系统实习指导体制是其教育课程编制的轴心,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每个学生"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的体验实习计划"与由专职教师每周指导实习学生一次、学生每周必须提交"体验实习日志"用于交流讨论的专题研讨会。同时学校还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个人学习档案卡",根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提供在校的学习指导以及毕业后的择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指导能力 理论与实践融合 教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教师教育的实践属性——基于科际比较的视野 被引量:1
5
作者 苗学杰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2-46,共5页
作为专业教育的教师教育,其作为目的是为了实践,作为方法是基于实践,作为对象是关于专业性实践。作为专业教育的教师教育,从目的来讲,是为了教师发展和学校改进;从方法来讲,是在实践中进行并通过实践生成专业判断;从对象来讲,所操持的... 作为专业教育的教师教育,其作为目的是为了实践,作为方法是基于实践,作为对象是关于专业性实践。作为专业教育的教师教育,从目的来讲,是为了教师发展和学校改进;从方法来讲,是在实践中进行并通过实践生成专业判断;从对象来讲,所操持的实践是一种专业性实践。在实践和反思的往返回溯中,体现出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和专业自觉思维,包含了解放的理性维度和浑厚的道德根基,是一种融合知识和识知的专业存在方式。作为专业教育的教师教育之目的、方法和对象的阐明是对教师教育实践属性在分析哲学理路予以澄清与敞明的又一次延展,标识着教师教育从自在走向自为的认识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专业的教师教育 专业实践教育 理论与实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