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当代实践的基础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被引量:5
1
作者 杨耕 《理论视野》 CSSCI 2011年第6期20-21,共2页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其精华往往集中体现在它的经典著作之中。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认识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当代世界的重大变化,就必须...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其精华往往集中体现在它的经典著作之中。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认识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当代世界的重大变化,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当代世界 学习 理解马克思主义 实践 观念形态 精神实质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
作者 李辉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87,共6页
一 在目前的学术研究中,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即从结论出发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而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发现真理的,又是如何针对主要问题进行研究的等等,关注得不多。如果离开一定的历史背景思考和认识问题,那么马克思主义鲜活... 一 在目前的学术研究中,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即从结论出发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而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发现真理的,又是如何针对主要问题进行研究的等等,关注得不多。如果离开一定的历史背景思考和认识问题,那么马克思主义鲜活的历史感就被抽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针对性也将大打折扣。马克思问题不是针对某个单一指向的问题,也不是封闭性的问题。马克思问题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恩格斯 理解马克思主义 人类社会发展 学术研究 认识问题 历史感 封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位置
3
作者 陈先达 《政工学刊》 2017年第10期82-83,共2页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我想起“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句话,想以“旧邦新命”作为廓清迷雾、解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争论的一把钥匙。社会主义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中国的当...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我想起“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句话,想以“旧邦新命”作为廓清迷雾、解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争论的一把钥匙。社会主义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中国的当代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中国 文化关系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出版暨以人为本理论座谈会召开
4
作者 王虎学 《理论视野》 CSSCI 2011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是从对人的科学理解开始的,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是从对人的科学理解开始的,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2011年6月11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说 以人为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座谈会 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 出版 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