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指向“理解的循环”的英语阅读教学及其实现
- 1
-
-
作者
杨晓玉
但武刚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广东省珠海市麒麟中学
-
出处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86-92,共7页
-
基金
2023年珠海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英语阅读课堂中的理解循环及实现”(2023ZHGHKT164)
2024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专题研究项目“素养导向的高考命题研究及教学转化”[(2024)1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理解的循环是理解者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理解事物的更新层次与建构意义世界的过程,对于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跨文化理解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理解的循环分为单文本和多文本两种类型,其循环层次包含基础语言文字的梳理、部分到整体的语篇逻辑分析、意义的揭示与建构三方面。英语阅读教学需要重视理解的循环,要锁定概念,激活先见,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由此促进学生理解的循环的达成。
-
关键词
理解的循环
英语阅读教学
跨文化理解力
-
分类号
G633.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解释学之文本观探析
- 2
-
-
作者
陈鸥帆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112,共4页
-
基金
国家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文学艺术同时性相关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00471567)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伽达默尔文本解释学对读者及其"理解的循环"的重视,导致其遭受意义解读的主观主义倾向的指责。通过关于解释学文本观的探析可以发现,读者在对文本意义参与建构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实现着对自己效果历史的检视、反思,这样达成的理解对文本而言将是负责任的和中肯的,对文本解释学的主观主义、相对主义的指责因而是值得商榷的。伽达默尔强调文本的非客观性,即认为文本始终不是某种单纯的客体,以对客观主义文本观的超越实现了对近代自然科学主客二元对立观念在文本研究中不当应用的反拨。
-
关键词
文本
效果历史
理解的循环
主观主义
客观主义
-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