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解型师生关系的诠释学建构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俭民 董泽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103,共6页
理解是师生存在的基本方式,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关系。当前师生交往正面临难以理解的现实困境,占有式的交往目的、单向度的交往主体、封闭化的交往内容、规训化的交往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理解型师生关系的生成。构建理... 理解是师生存在的基本方式,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关系。当前师生交往正面临难以理解的现实困境,占有式的交往目的、单向度的交往主体、封闭化的交往内容、规训化的交往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理解型师生关系的生成。构建理解型师生关系要求实现交往目的从知识占有转向生命关怀;交往主体从单向控制转向双向理解;交往内容从静态预设转向动态生成;交往方式从规训独白转向心灵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理解型师生关系 理解 对话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型师生关系的价值与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振华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10年第5期58-62,共5页
理解型师生关系,是指师生能够相互理解、和谐共处的交往关系。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对于师生的生命意义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师生的心理健康和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师的个人品质和教学品质是影响理解型师生关系... 理解型师生关系,是指师生能够相互理解、和谐共处的交往关系。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对于师生的生命意义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师生的心理健康和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师的个人品质和教学品质是影响理解型师生关系建构的重要因素。师生双方的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以及平等相处与相互关怀,是建构理解型师生关系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 师生关系 理解型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容:理解型师生关系建构的核心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志兴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10,14,共5页
当前师生关系中,有些教师在私人生活、人生价值观和学习等领域都对学生缺乏宽容之心。在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构中,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之所以必要,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尊重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多样性、承认道德个体的自觉选择性以... 当前师生关系中,有些教师在私人生活、人生价值观和学习等领域都对学生缺乏宽容之心。在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构中,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之所以必要,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尊重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多样性、承认道德个体的自觉选择性以及肯定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有限性和视域局限性。在公共的教育交往领域,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是有限度的,也是可能的。首先,宽容不是冷漠,而是教育交往的前奏,也彰显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其次,宽容不等于纵容,它必须以公正作为前提,即学生不能侵害他人的正当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型师生关系 宽容 必要性 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学生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振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6,共4页
理解学生不仅是决定教育成败的一个要素,而且也是教育实践对教师的理性要求,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应有之义。理解学生将会产生长期效应。然而,理解学生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事情,误解现象时有发生。理解学生需要教师具有爱心、适... 理解学生不仅是决定教育成败的一个要素,而且也是教育实践对教师的理性要求,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应有之义。理解学生将会产生长期效应。然而,理解学生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事情,误解现象时有发生。理解学生需要教师具有爱心、适当迎合学生的需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换位思考、移情、宽容、自我理解与自我反思等,同时需要消除理解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在实践中真正理解学生,还需要教师进行理解性教学,建立理解型师生关系,并开发一些理解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学生 理解性教学 理解型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