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解他者:戴维森的“第一人称的权威”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勇 《哲学分析》 2010年第3期19-36,182,共19页
要使我们涉及他人的行为具有道德上的恰当性,我们就必须理解我们特定行为之特定对象的独特性。理解是解释学的一个核心课题,而当代解释学的一个重要教条就是,在理解一个对象时,我们不仅不可能,而且没必要像我们的理解对象对自身的理解... 要使我们涉及他人的行为具有道德上的恰当性,我们就必须理解我们特定行为之特定对象的独特性。理解是解释学的一个核心课题,而当代解释学的一个重要教条就是,在理解一个对象时,我们不仅不可能,而且没必要像我们的理解对象对自身的理解那样来理解他们,因为我们对我们的理解对象的理解可以比他们的自我理解更好。如果这样,我们在从事涉及他人的行为时,就无需考虑他们的自我理解,而只要依据我们对他们的理解,不管这样的理解与他们的自我理解是否相同。这在我看来是不正确的。因此我以宗教理解为例子,运用当代分析哲学家戴维森的"第一人称的权威"概念来说明:一方面,为什么我们对他者的理解必须以他者的自我理解为权威;另一方面,我们对他者的理解怎么可能达到他者的自我理解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森 第一人称的权威 理解他者 还原论 反还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解层次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江国华 周佳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4,共17页
理解是认识的一种形式,是将感性信息上升为理性一般,从而实现对被解释项从现象到本质的把握的实践活动。任何知识都需要“理解”,并借助于“理解”,达成对其本质的把握。“理解”是高层次的认识,其本身也是可以分层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理解是认识的一种形式,是将感性信息上升为理性一般,从而实现对被解释项从现象到本质的把握的实践活动。任何知识都需要“理解”,并借助于“理解”,达成对其本质的把握。“理解”是高层次的认识,其本身也是可以分层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理解”。基于“理解”的内在逻辑,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可以分为实践性理解、解释性理解和概念性理解三个层次。其中,实践性理解是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经验而获得的始源性知识;解释性理解即理解的解释,是借由文本等载体,运用诠释学之方法,对基于“理解”而获得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始源性知识的阐发和诠释;概念性理解即始源性知识的概念化,是经由理论化、体系化的概念性理解,促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理化、学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理解层次 实践性理解 解释性理解 概念性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概念性理解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框架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小兵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5,共9页
随着素养导向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高中地理教学实践面临诸多新挑战。依据对地理学科素养内涵的理解,站在地理教学实践的立场,可以从四个方面建构指向概念性理解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框架:围绕地理学科核心概念重构教学内容,指向地理学科... 随着素养导向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高中地理教学实践面临诸多新挑战。依据对地理学科素养内涵的理解,站在地理教学实践的立场,可以从四个方面建构指向概念性理解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框架:围绕地理学科核心概念重构教学内容,指向地理学科大观念和学科实践能力的学习目标,基于地理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基于认知诊断的嵌入式学习评价。该框架旨在为地理教师在课堂层面落实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提供启发和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地理 概念性理解 基于问题的学习 学科大观念 学科核心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句和题型的阅读理解问题生成技术研究
4
作者 蒋玉茹 陶宇阳 +1 位作者 王霞 葛诗利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1-153,共13页
现有的阅读理解问题生成技术研究主要以答案已知为前提展开。为了使阅读理解问题生成技术可以摆脱对答案的依赖,从而促使教育领域的问题生成技术向着端到端自动化出题的应用场景进一步迈进,对答案未知前提下的阅读理解问题生成技术展开... 现有的阅读理解问题生成技术研究主要以答案已知为前提展开。为了使阅读理解问题生成技术可以摆脱对答案的依赖,从而促使教育领域的问题生成技术向着端到端自动化出题的应用场景进一步迈进,对答案未知前提下的阅读理解问题生成技术展开了研究。提出引入关键句和题型作为两种简单的控制信息,替代需要从文章中抽取总结的答案,规定问题的提问内容范围和提问特点。提出了一个基于关键句和题型信息的可控问题生成框架,通过给定文章、关键句和题型来生成阅读理解问题。通过自动化评测和人工评测,验证了框架包含的两种问题生成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框架所需的两种控制信息相比答案更容易获取,为问题生成技术的应用带来更好的易用性,为使用者提供更高的出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阅读理解 问题生成 文本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应用题的题意自动理解研究及发展
5
作者 刘清堂 贾祥成 +2 位作者 吴林静 陈亮 涂凤娇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0,共11页
面向教育的题意理解和机器解题方法研究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并逐步成为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问题自动求解理论方法虽取得长足进步,但进一步提升性能的难度巨大,其根源在于题意理解的准确度。从数学应用题题意分析... 面向教育的题意理解和机器解题方法研究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并逐步成为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问题自动求解理论方法虽取得长足进步,但进一步提升性能的难度巨大,其根源在于题意理解的准确度。从数学应用题题意分析模型及方法、题意理解表征和题意的语义理解三个方面对当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分析,进一步指出深度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不足、缺乏标准化数据集、缺乏大型常识知识库和求解过程可视化不足是当前研究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意理解 数学应用题 自动求解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理解的层次表现及发展理路
6
作者 于勇 顾健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38-42,共5页
数学理解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力生长的实践基础与关键。教学实践需要以对数学理解的双重本质及基本特点的整体把握为基础,全面透析相应层次数学理解的具体表现,通过“辨识要素,实现儿童对表象理解的全面突破;夯实解释,激活儿童... 数学理解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力生长的实践基础与关键。教学实践需要以对数学理解的双重本质及基本特点的整体把握为基础,全面透析相应层次数学理解的具体表现,通过“辨识要素,实现儿童对表象理解的全面突破;夯实解释,激活儿童对知识本质的全景探索;立足回归,引领儿童对认知结构的自主建构;反省思维,促进儿童对思想方法的领悟运用;设置挑战,助力儿童对数学问题的创新解决”等实践路径,实现对认知对象内涵本质的系统理解与深度把握,更好地促进儿童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及数学学力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理解 层次表现 数学学力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测试中的词汇控制与问题反思——以阅读理解为例
7
作者 王战旗 陆锡钦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108,共7页
研究发现,只有将生词率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内,才能确保合理的英语测试效果。因此,英语测试在词汇控制方面的现状值得我们关注。通过对高考试题、中考试题、初中期末测试题和初中单元测试题中的阅读理解进行调查研究及分析发现,影响范围越... 研究发现,只有将生词率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内,才能确保合理的英语测试效果。因此,英语测试在词汇控制方面的现状值得我们关注。通过对高考试题、中考试题、初中期末测试题和初中单元测试题中的阅读理解进行调查研究及分析发现,影响范围越大的试题,生词率控制越严格,难度越合理,难度变动范围控制得也越稳定;影响范围越小的试题,生词率控制得越宽松,难度越大,难度波动范围也越大;除高考试题外,其他三类试题的难度浮动都比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要深入理解教育政策,实现评价改革要求;加强基础研究,科学指导测评实践;加强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测评素养;严格控制生词率,确保测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测试 词汇控制 阅读理解 生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信息增强的室内多任务RGB-D场景理解
8
作者 孙国栋 熊晨韵 +1 位作者 刘俊杰 张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09-2217,共9页
移动机器人在探索三维空间时需要获取大量场景信息,这些信息包含语义、实例对象、位置关系等多个方面。理解场景信息的准确性和计算复杂性是移动端关注的2个焦点。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室内场景理解的空间信息增强的多任务学习方法... 移动机器人在探索三维空间时需要获取大量场景信息,这些信息包含语义、实例对象、位置关系等多个方面。理解场景信息的准确性和计算复杂性是移动端关注的2个焦点。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室内场景理解的空间信息增强的多任务学习方法。该方法由包含通道-空间注意力融合模块的编码器及多任务头的解码器组成,可同时实现语义分割、全景分割(实例分割)和方向估计多个任务。其中,通道-空间注意力融合模块旨在增强RGB和深度各自的模态特征,由简单卷积构成的空间注意力机制可降低收敛速度,与通道注意力机制信息融合后,进一步强化全局信息的位置特征。语义分支的上下文模块位于解码器后,为像素级语义信息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减小模型大小。同时,设计了一种基于硬参数共享且能均衡训练任务的损失函数,探讨合适的轻量级骨干网络和任务数量对提升场景理解算法性能的影响。在新增标签注释的室内数据集NYUv2和SUN RGB-D上,评估了多任务学习方法的有效性,综合性全景分割精度分别提高了2.93%和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解 多任务学习 RGB-D 空间信息 室内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机器理解的可视化交互信息重构方法
9
作者 李昕 刘雯 +1 位作者 廖集秀 杨宗驰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48-1755,共8页
可视化重构技术旨在将图形转换为机器能够解析和操作的数据形式,为可视化的大规模分析、重用及检索等提供必备的基础信息;然而,现有的重构方法明显侧重于视觉信息的恢复,忽视了交互信息在数据分析和理解中发挥的关键作用。针对上述问题... 可视化重构技术旨在将图形转换为机器能够解析和操作的数据形式,为可视化的大规模分析、重用及检索等提供必备的基础信息;然而,现有的重构方法明显侧重于视觉信息的恢复,忽视了交互信息在数据分析和理解中发挥的关键作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机器理解的可视化交互信息重构方法。首先,形式化定义交互,将可视元素划分为不同的视觉组,采用自动化工具提取可视化图形的交互信息;其次,解耦交互与可视元素的关联,将交互分离为独立的实验变量,构建交互实体库;再次,制定规范的声明式语言,实现交互信息的查询;最后,设计迁移规则,基于可视元素匹配与自适应调整机制实现交互在不同可视化间的迁移适配。实验案例针对可视化问答、查询和迁移等面向机器理解的下游任务,结果显示增加交互信息能够使机器理解可视化交互的语义,从而拓展上述任务的应用范围。以上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使重构后的可视化图形通过融合动态交互信息而达成结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理解 交互 交互信息重构 可视化重构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理解能力的进阶路径及培养策略
10
作者 李英杰 张烨 柏春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35,共5页
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备的学科关键能力之一。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阅读理解维度和深度的不同,阅读理解能力主要包括理解文字、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理解自我四层进... 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备的学科关键能力之一。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阅读理解维度和深度的不同,阅读理解能力主要包括理解文字、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理解自我四层进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立足阅读理解能力的进阶模型,通过对接学段,明确教学侧重点;对接教材,确定核心目标;关照学情,把握最近发展区;对接课堂,展开学习过程,助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理解能力 进阶路径 培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学中审美理解力的内涵与培养策略
11
作者 董志强 陈小寒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20,共5页
审美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审美创造”的核心要素,审美理解力则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理解不同于理性认知中的理解,具有情境体验性、整体直观性与个体创造性的特点。本研究从美学与美育理论出发,探寻语文审美理解力的学理内涵... 审美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审美创造”的核心要素,审美理解力则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理解不同于理性认知中的理解,具有情境体验性、整体直观性与个体创造性的特点。本研究从美学与美育理论出发,探寻语文审美理解力的学理内涵、结构、特征,针对当下语文教学中审美理解的现状,提出语文教学中审美理解力培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理解 审美理解 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 培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数学跨学科理解的理论诠释与价值澄明
12
作者 刘喆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9-125,共7页
在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跨学科理解是关键和核心。数学跨学科理解具有理解性、学科性、整合性和目的性四个本质属性,其实质是,在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能够将与主题相关的数学和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知识整合,以弄清主题、解决问题、创... 在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跨学科理解是关键和核心。数学跨学科理解具有理解性、学科性、整合性和目的性四个本质属性,其实质是,在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能够将与主题相关的数学和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知识整合,以弄清主题、解决问题、创造作品等,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数学跨学科理解可划分为五个水平层次:解释理解、知识转译、建立关联、迁移运用、转化生成。数学跨学科理解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诠释了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的核心内容,刻画了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的进阶路径,提供了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的概念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理解 数学跨学科理解 知识转译 概念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隐喻知识描述框架与理解策略研究——以心理健康图像为例
13
作者 陆泉 谭盈盈 彭雪莹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7,56,共16页
[目的/意义]隐喻理解依赖特定的上下文和语境。而机器在理解图像时无法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进行推理,难以把握图像背后的隐喻意义。构建图像隐喻知识描述框架并提出图像隐喻理解策略,有助于促进图像隐喻理解。[方法/过程]通过梳理图像隐喻... [目的/意义]隐喻理解依赖特定的上下文和语境。而机器在理解图像时无法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进行推理,难以把握图像背后的隐喻意义。构建图像隐喻知识描述框架并提出图像隐喻理解策略,有助于促进图像隐喻理解。[方法/过程]通过梳理图像隐喻理解相关研究,以心理健康这一类复杂抽象图像为例,本研究构建了图像隐喻知识描述框架。基于该框架对351幅心理健康图像进行标注,进而依据图像的上下文关联特性和抽象程度分类提出4种图像隐喻理解策略。[结果/结论]图像隐喻知识描述框架由图像语义、图像上下文、隐喻映射关系、隐喻类型与隐喻意义5个部分组成。“直接-具体”类型图像隐喻理解策略为基于图文匹配的关联理解,“直接-抽象”类型为基于关键词的直接解析,“非直接-具体”类型为基于语义关联的间接推断,“非直接-抽象”类型为基于感知相似性的综合理解。本研究有助于为机器理解图像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隐喻理解 心理健康图像 知识描述框架 理解策略 知识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生英语语素意识与阅读理解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
14
作者 赵永刚 王宇莹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3,106,共10页
本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学生英语语素意识与阅读理解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潜在的调节变量。对20项独立研究中34个效应量整合分析发现,中国学生的英语语素意识与阅读理解水平整体呈显著的中等正相关。调节效应分析显示... 本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学生英语语素意识与阅读理解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潜在的调节变量。对20项独立研究中34个效应量整合分析发现,中国学生的英语语素意识与阅读理解水平整体呈显著的中等正相关。调节效应分析显示,年龄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中国学生英语语素意识与阅读理解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略有减弱。阅读理解测试形式同样具有显著调节效应,混合测试形式与语素意识的相关性显著高于仅采用单项选择题的测试。虽然语素意识类型对二者关系没有显著调节作用,但比较分析显示,复合语素意识与阅读理解的关系显著弱于屈折语素意识。此外,使用标准化阅读理解测试或研究者自编测试并未显著改变语素意识与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强度。本研究的结果不仅丰富了二语阅读理论,也为外语教学中语素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基于实证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语素意识 英语阅读理解 三水平元分析 阅读理解测试形式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哲学角度探讨人工智能的理解问题和对人生的影响
15
作者 张庆熊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04,197,198,共17页
人工智能引发威力无比的科学技术革新,人类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十字路口。人工智能究竟有无自我意识和理解能力,计算机的“智能”究竟从何而来,这仅从技术层面解说还不够,还需要从哲学的角度进行理论思考。本文首先从分析哲学有关人工... 人工智能引发威力无比的科学技术革新,人类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十字路口。人工智能究竟有无自我意识和理解能力,计算机的“智能”究竟从何而来,这仅从技术层面解说还不够,还需要从哲学的角度进行理论思考。本文首先从分析哲学有关人工智能的讨论说起,然后结合笛卡尔、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进行探讨。有鉴于人工智能已经深刻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本文努力将哲学分析与对生活世界的考察相结合,以求反思人工智能正反两方面的效应,正确把握人类在新质科技时代的历史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笛卡尔 康德 黑格尔 理解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深学生对统编历史教材知识的理解
16
作者 吴波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8,共8页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重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利用具体形象的材料、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史与论的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开展高级学习,可以使学生进入历史的氛围之中,增强感...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重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利用具体形象的材料、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史与论的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开展高级学习,可以使学生进入历史的氛围之中,增强感性体验,整体把握所学知识,强化证据意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 统编历史教材 知识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要素信息补全的自动驾驶复杂场景语义理解
17
作者 赵树恩 袁亮 赵东宇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5-305,共11页
针对自动驾驶复杂交通场景精准感知与理解过程中路侧设施及交通参与者二维视觉图像几何特征信息不全、场景语义信息缺乏等问题,构建一种基于要素信息补全的自动驾驶复杂场景语义理解模型。首先,运用稠密连接网络(DenseNet)提取视觉图像... 针对自动驾驶复杂交通场景精准感知与理解过程中路侧设施及交通参与者二维视觉图像几何特征信息不全、场景语义信息缺乏等问题,构建一种基于要素信息补全的自动驾驶复杂场景语义理解模型。首先,运用稠密连接网络(DenseNet)提取视觉图像多尺度二维特征,通过特征视线投影模块(FLoSP)将体素逆向映射至三维空间,采用维度分解残差(DDR)模块构建3D UNet,提取场景目标三维特征,实现单帧视觉图像二维特征向三维特征的转换,再在3D UNet编码器与解码器之间引入三维上下文先验层(3D CRP),并通过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ASPP)与Softmax层输出场景语义补全结果,以增强语义补全模型的空间语义理解能力。同时,运用图像描述生成技术,构建基于改进VGG-16编码器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解码器的上下文语义嵌入场景理解语言描述模型,其中改进VGG-16编码器将不同尺度的交通场景特征进行融合与拼接,并通过投影矩阵输入到LSTM解码器,建立场景目标图像与谓词关系的语义表示,进而自动生成目标检测结果及自动驾驶决策规划建议自然语言描述。最后,运用Semantic KITTI数据集及实车实验,对所提出的复杂场景语义理解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相较于JS3C-Net算法平均交并比(mIoU)相对提升了11.27%,通过语义补全实现了自动驾驶复杂场景的准确感知与语义理解,为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场景语义补全 图像描述 场景语义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视角下语文理解能力的剖析与培育
18
作者 杨静 李晗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2-35,共4页
小学语文教科书单元语文要素中,“理解”这一要求先后出现七次。从结构化视角剖析,理解呈现出层面丰富、方法多样、能力进阶等特点,深入探究其内在结构、相互关系与协同机制,能为语文教学指明方向。在阅读教学中,要基于整体分解理解能... 小学语文教科书单元语文要素中,“理解”这一要求先后出现七次。从结构化视角剖析,理解呈现出层面丰富、方法多样、能力进阶等特点,深入探究其内在结构、相互关系与协同机制,能为语文教学指明方向。在阅读教学中,要基于整体分解理解能力的内在结构,基于序列关注各部分之间的层级联系,基于融合兼顾教学过程的协同推进,切实培育学生的理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视角 小学语文 理解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深度理解的科学项目式学习:关键特征与实施路径
19
作者 高潇怡 吕雅洁 刘天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9,共11页
科学项目式学习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实现有意义科学学习的有效教学方式,强调通过创设契合学生科学学习本质的支持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亲历真实的科学认识实践、实现科学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形成整合性、贯通性的深度科学理解。然... 科学项目式学习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实现有意义科学学习的有效教学方式,强调通过创设契合学生科学学习本质的支持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亲历真实的科学认识实践、实现科学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形成整合性、贯通性的深度科学理解。然而在当前的科学教育实践中,科学项目式学习还存在主题设计缺乏驱动性、内容结构零散、实施过程流程化、学习评价偏重作品呈现等偏差,未能有效实现促进学生深度科学理解的目标。指向深度理解的科学项目式学习应体现情境性、建构性、实践性、协作性和反思性等关键特征。其实施可遵循以下路径:在项目目标设置上,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的整合性理解为学习目标,并确保目标具有激励性、有意义且可达成;在项目内容上,以真实、有吸引力且具有挑战性的驱动性问题为串联,形成学科知识线与情境故事线的“双螺旋结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科学实践,为学生搭建支架的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并及时捕捉和调控学生的科学不确定性;在项目评价上,锚定学生的深度理解,设计多元的评价成果,使用形成性评价和反馈,推动指向深度理解的科学项目式学习落地生根,切实助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项目式学习 科学实践 深度理解 驱动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者存在的自我理解与启蒙——从《人类学通论》课程出发的文化研究向度
20
作者 赵旭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53,共17页
20世纪初,人类学传入中国,与中国社会学研究相结合,成为研究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独特性方法。人类学关注某一特定生态以及心态中长久生活着的人和人群,关注个人、社会与文化的整体性存在。田野工作与民族志书写描画了人类自身存在的多样... 20世纪初,人类学传入中国,与中国社会学研究相结合,成为研究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独特性方法。人类学关注某一特定生态以及心态中长久生活着的人和人群,关注个人、社会与文化的整体性存在。田野工作与民族志书写描画了人类自身存在的多样性、多维性以及多义性,并对此给出整体性、整全性以及整合性的理解。人类学可谓是一门自我救赎的学问,通过人类学家精神和体力上的自我付出甚至牺牲,而获得对人类所构成世界在理解上的超越与升华。人类学让我们知道了他者的存在。这一他者体现出了人类生活差异性、陌生感以及不一样的,而非是敌意性的存在。人类浮游于一和多之间,并因此而获得对于人性存在的扎实性理解以及自我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通论 自我理解 田野工作 民族志 人类学的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