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肝理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汪正芳 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699-702,共4页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调肝理脾中药组和匹维溴铵西药组,分别给予调肝理脾方及匹维溴铵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症状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调肝理脾中药组和匹维溴铵西药组,分别给予调肝理脾方及匹维溴铵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症状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随访时,2组总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病例IBS症状积分减少值,调肝理脾组优于匹维溴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调肝理脾组总有效率为92.2%,匹维溴铵组为69.6%,调肝理脾组优于匹维溴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等主要症状方面调肝理脾组要优于匹维溴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调肝理脾方随证加减治疗IBS-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调肝理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志鹏教授理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丹 戴彦成 唐志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738-2740,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无法根治的难治性疾病,唐志鹏教授认为此病虽病位在肠腑,但其致病之本仍在于脾,故常以健脾益肠、温脾止泻、清脾祛滞、解郁舒脾等理脾助运之法来治疗,常获良效。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理脾法 @唐志鹏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肝理脾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赓 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695-698,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难治性胃病,发病率高,病情缠绵反复,且具有一定癌变倾向。迄今尚缺乏公认有效的干预措施,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和特色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调肝理脾法是中医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协调肝脾功能,运用调肝、理脾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难治性胃病,发病率高,病情缠绵反复,且具有一定癌变倾向。迄今尚缺乏公认有效的干预措施,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和特色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调肝理脾法是中医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协调肝脾功能,运用调肝、理脾方法及相互配伍作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调肝理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脾法”及其在防治糖尿病皮肤溃疡中的运用
4
作者 黄在委 柴可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316-318,共3页
从脾虚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皮肤溃疡的发病基础,提出"理脾法"为治疗大法;并从理脾的本质乃调理、和畅、顺应和通运脾的功能,属"和"法来探析"理脾法"防治糖尿病皮肤溃疡的三大理论依据:追本溯源,治病必求于... 从脾虚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皮肤溃疡的发病基础,提出"理脾法"为治疗大法;并从理脾的本质乃调理、和畅、顺应和通运脾的功能,属"和"法来探析"理脾法"防治糖尿病皮肤溃疡的三大理论依据:追本溯源,治病必求于本;动息理脾,斡旋发病之枢纽;和衡缮脾,为治病诸法之根基。还结合临床来探讨"理脾法"的具体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皮肤溃疡 理脾法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肝理脾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肠黏膜Toll样受体4、occlud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瑞琳 申青艳 +6 位作者 牛柯敏 杨仲婷 殷秀雯 李雪 周滔 陈誩 危北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52-2256,共5页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法对高脂高糖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肠黏膜屏障Toll样受体(TLR)4、occludin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调肝理脾组、调肝组和理脾组,并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诱导大鼠非酒精...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法对高脂高糖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肠黏膜屏障Toll样受体(TLR)4、occludin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调肝理脾组、调肝组和理脾组,并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观察各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肝功能变化及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肠道上皮TLR4的表达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脏呈现脂肪变性;血清ALT、AST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降低,肠道上皮TLR4表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脂肪变性程度均有减轻;occludin的表达均有增加;肠道上皮TLR4表达均有降低。各治疗组中,调肝理脾组脂肪变性程度最轻;血清ALT、AST水平降低更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occludin及TLR4的表达量变化更明显。结论调肝理脾法通过上调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降低肠道TLR4的表达,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调肝法或理脾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调肝理脾法 肠黏膜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肝理脾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脂质代谢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长新 周滔 +8 位作者 牛柯敏 陈誩 危北海 王佳 孟思宏 李沁娜 郑娇 申青艳 陈瑞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9-835,共7页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法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改善作用及对大鼠肝组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表达的影响,探讨调肝理脾法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清洁级)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调肝理脾法组,每组10只...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法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改善作用及对大鼠肝组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表达的影响,探讨调肝理脾法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清洁级)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调肝理脾法组,每组10只。模型组、调肝理脾法组大鼠皆予以高脂饮食,共12周。调肝理脾法组大鼠造模同时给予调肝理脾方2 ml·100 g-1·d-1灌胃(相当于成人剂量的5倍),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及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12周末处死动物,采集血液、肝脏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HDL-C、LDL-C水平,并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LC3B在肝脏组织中表达的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HE染色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计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调肝理脾法组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计分明显减轻,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HDL-C、LDL-C的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与模型组比较,除HDL-C外,调肝理脾法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LDL-C的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LC3B表达水平略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0,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肝理脾法组肝组织LC3B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1,P<0.05)。结论调肝理脾法对实验性SD雄性NAFLD大鼠肝功能、血脂等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SD雄性大鼠肝组织内的自噬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理脾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理气法内服联合外用中药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肖旸 陶琳 吴希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究健脾理气法内服中药汤剂配合外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口服吗丁啉治疗)41例、中药组(口服中药汤剂治疗)40例、中药联合穴贴组(口服中... 目的:探究健脾理气法内服中药汤剂配合外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口服吗丁啉治疗)41例、中药组(口服中药汤剂治疗)40例、中药联合穴贴组(口服中药汤剂联合外用穴位贴敷治疗)40例,治疗28 d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1)3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积分中药联合穴贴组明显低于中药组以及西药组(P<0.05);2)中药联合穴贴组总有效率为92.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2.5%,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0.5%。经组间两两比较发现,中药联合穴贴组临床疗效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理气法内服中药汤剂配合外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能较好的缓解临床症状,且疗效优于西药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后不适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理气法诱导肝癌荷瘤小鼠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丁睿 蔡玉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4期77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理气法对HCA-F肝癌荷瘤小鼠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HCA-F肝癌荷瘤模型、随机分4组、称瘤重、计算抑瘤率。在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才。结果:中西药组(FZ1#+CTX)、化疗组(CTX)、中药组(FZ1#)瘤重均低... 目的:探讨健脾理气法对HCA-F肝癌荷瘤小鼠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HCA-F肝癌荷瘤模型、随机分4组、称瘤重、计算抑瘤率。在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才。结果:中西药组(FZ1#+CTX)、化疗组(CTX)、中药组(FZ1#)瘤重均低于对照组(P<0.01),抑瘤率分别为50%、33%和19%。电镜检测发现凋亡小体、细胞"泡化"等特征性形态学改变,其中以中西药组最为明显。结论:健脾理气法能诱导HCA-F荷瘤小鼠细胞凋亡,可能是该方抗癌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理气法结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脾虚型31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强咏 张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 应用中医健脾理气法配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脾虚型 31例。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结合介入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介入法 ,2组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 6 7.9% ,生活质量改善 (KS评分 ) 80 .7%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 目的 应用中医健脾理气法配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脾虚型 31例。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结合介入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介入法 ,2组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 6 7.9% ,生活质量改善 (KS评分 ) 80 .7%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脾理气法结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脾虚型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学说探讨“肾为胃之关”在慢传输型便秘治疗中的理论内容
10
作者 胡露楠 何友成 +2 位作者 刘启鸿 柯晓 任彦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64-3668,共5页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便秘的类型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以介导STC的发生发展,且脾肾两脏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立足肠道菌群,围绕“肾为胃之关”的理论内涵,深入探讨其在STC治疗中的具体运用,认为肠...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便秘的类型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以介导STC的发生发展,且脾肾两脏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立足肠道菌群,围绕“肾为胃之关”的理论内涵,深入探讨其在STC治疗中的具体运用,认为肠道菌群是阐释中医药治疗STC的重要途径。“治脾(胃),应以气机为先,气血为本”“治肾应以精气为根,阴阳为本”,是中医药治疗STC的重要理念。基于肠道菌群进一步发挥“肾为胃之关”理论的指导作用,对STC的临床辨治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肠道菌群 肾为胃之关 中医药 (胃)调肾 论内容 功能性便秘 肠道微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聋汤治疗突发性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志庆 谢慧 +2 位作者 杨靖 陈辉 贺晓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观察西药配合启聋汤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65耳)确诊的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31耳)和治疗组(30例,34耳),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三磷酸腺苷、辅酶A及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在使用相同西药治疗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西药配合启聋汤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65耳)确诊的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31耳)和治疗组(30例,34耳),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三磷酸腺苷、辅酶A及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在使用相同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启聋汤,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5耳,显效8耳,有效13耳,无效8耳,有效率76.47%;对照组痊愈2耳,显效6耳,有效11耳,无效12耳,有效率61.29%,两组疗效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6,P<0.05)。结论西药配合启聋汤治疗突聋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聋汤 肝和 突发性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