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理由的客观性与确定性——非自利契约论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基础
1
作者 陶勤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154,共11页
“理由”作为“赞同某事的考量”,在非自利契约论那里是无法还原为任何自然属性的基本的规范性概念。理由是具有客观性的基本事实,可以定义其他伦理学的规范性概念,而无法为其他概念所定义。斯坎伦通过批判欲望理论,来证明理由无需额外... “理由”作为“赞同某事的考量”,在非自利契约论那里是无法还原为任何自然属性的基本的规范性概念。理由是具有客观性的基本事实,可以定义其他伦理学的规范性概念,而无法为其他概念所定义。斯坎伦通过批判欲望理论,来证明理由无需额外的欲望,自身就足以使理性行为者产生相应的行为动机;通过阐述理由的可选性、力度、普遍性和稳定性,来说明理由的客观性。由于对一个理由的认识是可误的,斯坎伦提出了如何发现正确理由的四阶段的程序,为非自利契约论奠定了认识论的基础。理由本质上作为一种事实与行动之间的规范关系具有真值性,而确定这种真值的途径则是反思平衡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利契约论 理由基础主义 实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的非自然主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桂玲(译) +1 位作者 徐蓓(译) 陈真(译)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72,共7页
20世纪初摩尔版本的非自然主义主张我们据以理解所有其他规范性特征的根本特征是一种基本的非自然特征"好"。它最主要的问题是:它使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任何人都应当在意好的事情。斯坎伦为代表的21世纪的非自然主义则主张基本... 20世纪初摩尔版本的非自然主义主张我们据以理解所有其他规范性特征的根本特征是一种基本的非自然特征"好"。它最主要的问题是:它使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任何人都应当在意好的事情。斯坎伦为代表的21世纪的非自然主义则主张基本的非自然特征不是"好",而是一种理由关系,它既承诺了理由基本主义(即主张存在基本的理由关系),又承诺了理由基础主义(即主张除了理由关系以外的所有其他规范性特征都可以通过理由关系得到理解)。它可以避免摩尔版本的非自然主义所面临的问题,因为它主张具有某些自然特征的结果是好的,当且仅当有理由欲求具有这些自然特征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在意那些好的事物。然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拒绝理由基本主义,因为当我们追问为何有理由欲求具有好的结果的自然特征时,我们发现理由或理由关系并非是基本的。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拒绝理由基础主义,因为内在可欲性必须独立于支持内在可欲的理由来加以理解。我们必须尽其所能对内在可欲性提出一种自然主义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然主义 理由 规范性 理由基本主义 理由基础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坎伦对于道德规范性的论证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亚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99,共7页
斯坎伦对于道德原则的分析显示,道德不仅规范了行动者可以做什么,在更重要的意义上,也规范了行动者应当出于何种理由去做。这一观念将道德规范性的论证导向一种新的思路,即论证什么可以被合理地当作行动理由。斯坎伦揭示了行动理由来自... 斯坎伦对于道德原则的分析显示,道德不仅规范了行动者可以做什么,在更重要的意义上,也规范了行动者应当出于何种理由去做。这一观念将道德规范性的论证导向一种新的思路,即论证什么可以被合理地当作行动理由。斯坎伦揭示了行动理由来自具体情境中的经验事实,而这些经验事实主要涉及行动者拥有的人际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于其自身所具有的意义,因而斯坎伦的理论在道德理由与特定类型的人际关系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在斯坎伦看来,所有人类成员之间存在着一种被称为“理性存在物同伴”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产生的道德理由确证了道德原则对于每一个行动者所具有的权威性和规范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理由 斯坎伦 道德规范性 理由基础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