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现代新儒家的朱子学研究--以冯、唐、钱诸先生对朱熹“理生气”说的诠释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冯兵
乐爱国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40,共7页
"理生气"说是朱熹哲学体系中较为重要和复杂的理论范畴,现代新儒家中,冯友兰、唐君毅、钱穆等学者都曾对之做出过诠释。冯友兰认为朱熹的"理生气"指的是气依傍理而聚合与运行,但气并非由理所生产出来;唐君毅将朱熹...
"理生气"说是朱熹哲学体系中较为重要和复杂的理论范畴,现代新儒家中,冯友兰、唐君毅、钱穆等学者都曾对之做出过诠释。冯友兰认为朱熹的"理生气"指的是气依傍理而聚合与运行,但气并非由理所生产出来;唐君毅将朱熹的"理"释为动态的"生生之理",在此基础上解朱熹的"理生气"为"气之依理而生,依理而行";钱穆则强调,朱熹之理、气一体浑成同时又可拆开了说,其"理生气"是就理气离而言,乃指理是气的"大匡廓,大架构",气在这一"大匡廓,大架构"中形成,而就"理气合"来看则不存在"理生气"。上述诠释都未从纯粹的生成论角度解读朱熹的"理生气"说,但又各有侧重,共同勾勒出了朱熹"理生气"说的基本面貌。今天对之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可视为对现代新儒家有关朱子学研究的一个微观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朱子学
理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朱熹“理生气”:一种心性论的解读--从刘源渌、吴廷栋到唐君毅、牟宗三
被引量:
1
2
作者
乐爱国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8-125,共8页
朱熹讲"理生气",但不赞同解读为如同"母生子",而是以孟子所谓浩然之气"配义与道""集义所生",从心性论的角度加以解读。清代刘源渌、吴廷栋阐发这样的解读。与此相类似,现代学者唐君毅从人的道...
朱熹讲"理生气",但不赞同解读为如同"母生子",而是以孟子所谓浩然之气"配义与道""集义所生",从心性论的角度加以解读。清代刘源渌、吴廷栋阐发这样的解读。与此相类似,现代学者唐君毅从人的道德生活入手进行解读,牟宗三又用孟子所谓浩然之气进行解读,最后把朱熹"理生气"解读为"气之依理而生,依理而行",或"依傍这理而气始有合度之生化"。冯友兰晚年的《中国哲学史新编》,虽然没有对朱熹的"理生气"作出解读,但非常强调"气和理的关系是‘依傍’"。至此,朱熹的"理生气"已经被解读为"依傍理而有气",并得到合理的解释,而成为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理生气
刘源渌
吴廷栋
唐君毅
牟宗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新儒家的朱子学研究--以冯、唐、钱诸先生对朱熹“理生气”说的诠释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冯兵
乐爱国
机构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厦门大学哲学系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40,共7页
基金
福建省社科基地“生活哲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朱熹的生活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FJ2015JDZ01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理生气"说是朱熹哲学体系中较为重要和复杂的理论范畴,现代新儒家中,冯友兰、唐君毅、钱穆等学者都曾对之做出过诠释。冯友兰认为朱熹的"理生气"指的是气依傍理而聚合与运行,但气并非由理所生产出来;唐君毅将朱熹的"理"释为动态的"生生之理",在此基础上解朱熹的"理生气"为"气之依理而生,依理而行";钱穆则强调,朱熹之理、气一体浑成同时又可拆开了说,其"理生气"是就理气离而言,乃指理是气的"大匡廓,大架构",气在这一"大匡廓,大架构"中形成,而就"理气合"来看则不存在"理生气"。上述诠释都未从纯粹的生成论角度解读朱熹的"理生气"说,但又各有侧重,共同勾勒出了朱熹"理生气"说的基本面貌。今天对之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可视为对现代新儒家有关朱子学研究的一个微观考察。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朱子学
理生气
分类号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朱熹“理生气”:一种心性论的解读--从刘源渌、吴廷栋到唐君毅、牟宗三
被引量:
1
2
作者
乐爱国
机构
厦门大学哲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8-125,共8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朱子学研究精华集成”(12JZD007)
文摘
朱熹讲"理生气",但不赞同解读为如同"母生子",而是以孟子所谓浩然之气"配义与道""集义所生",从心性论的角度加以解读。清代刘源渌、吴廷栋阐发这样的解读。与此相类似,现代学者唐君毅从人的道德生活入手进行解读,牟宗三又用孟子所谓浩然之气进行解读,最后把朱熹"理生气"解读为"气之依理而生,依理而行",或"依傍这理而气始有合度之生化"。冯友兰晚年的《中国哲学史新编》,虽然没有对朱熹的"理生气"作出解读,但非常强调"气和理的关系是‘依傍’"。至此,朱熹的"理生气"已经被解读为"依傍理而有气",并得到合理的解释,而成为定论。
关键词
朱熹
理生气
刘源渌
吴廷栋
唐君毅
牟宗三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现代新儒家的朱子学研究--以冯、唐、钱诸先生对朱熹“理生气”说的诠释为例
冯兵
乐爱国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朱熹“理生气”:一种心性论的解读--从刘源渌、吴廷栋到唐君毅、牟宗三
乐爱国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