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新儒家的朱子学研究--以冯、唐、钱诸先生对朱熹“理生气”说的诠释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冯兵 乐爱国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40,共7页
"理生气"说是朱熹哲学体系中较为重要和复杂的理论范畴,现代新儒家中,冯友兰、唐君毅、钱穆等学者都曾对之做出过诠释。冯友兰认为朱熹的"理生气"指的是气依傍理而聚合与运行,但气并非由理所生产出来;唐君毅将朱熹... "理生气"说是朱熹哲学体系中较为重要和复杂的理论范畴,现代新儒家中,冯友兰、唐君毅、钱穆等学者都曾对之做出过诠释。冯友兰认为朱熹的"理生气"指的是气依傍理而聚合与运行,但气并非由理所生产出来;唐君毅将朱熹的"理"释为动态的"生生之理",在此基础上解朱熹的"理生气"为"气之依理而生,依理而行";钱穆则强调,朱熹之理、气一体浑成同时又可拆开了说,其"理生气"是就理气离而言,乃指理是气的"大匡廓,大架构",气在这一"大匡廓,大架构"中形成,而就"理气合"来看则不存在"理生气"。上述诠释都未从纯粹的生成论角度解读朱熹的"理生气"说,但又各有侧重,共同勾勒出了朱熹"理生气"说的基本面貌。今天对之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可视为对现代新儒家有关朱子学研究的一个微观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朱子学 理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理生气”:一种心性论的解读--从刘源渌、吴廷栋到唐君毅、牟宗三 被引量:1
2
作者 乐爱国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8-125,共8页
朱熹讲"理生气",但不赞同解读为如同"母生子",而是以孟子所谓浩然之气"配义与道""集义所生",从心性论的角度加以解读。清代刘源渌、吴廷栋阐发这样的解读。与此相类似,现代学者唐君毅从人的道... 朱熹讲"理生气",但不赞同解读为如同"母生子",而是以孟子所谓浩然之气"配义与道""集义所生",从心性论的角度加以解读。清代刘源渌、吴廷栋阐发这样的解读。与此相类似,现代学者唐君毅从人的道德生活入手进行解读,牟宗三又用孟子所谓浩然之气进行解读,最后把朱熹"理生气"解读为"气之依理而生,依理而行",或"依傍这理而气始有合度之生化"。冯友兰晚年的《中国哲学史新编》,虽然没有对朱熹的"理生气"作出解读,但非常强调"气和理的关系是‘依傍’"。至此,朱熹的"理生气"已经被解读为"依傍理而有气",并得到合理的解释,而成为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理生气 刘源渌 吴廷栋 唐君毅 牟宗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