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概念理想认知模型建构阐释 被引量:2
1
作者 郑红莲 王馥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5-160,共6页
对教师概念的把握是理解社会基本教育价值观的前提,研究教师所关涉的概念隐喻不但可以揭示不同时期人们的基本教育价值观,而且对教师自我认知、职业发展具有认知镜像作用。以认知语言学之理想认知模型理论为基础,采用语料分析法、问卷... 对教师概念的把握是理解社会基本教育价值观的前提,研究教师所关涉的概念隐喻不但可以揭示不同时期人们的基本教育价值观,而且对教师自我认知、职业发展具有认知镜像作用。以认知语言学之理想认知模型理论为基础,采用语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教师概念隐喻产出实验和个人访谈法四种研究工具对中国当代语境下的教师概念进行多视角认知研究,力求多层次、立体性地建构教师概念,探索教师概念的动态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认知模型 概念隐喻 动态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旁格宾语的理想认知模型观
2
作者 蔡满园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39,共8页
本文以认知语义学的理想认知模型解释旁格宾语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旁格宾语的形成符合理想认知模型的多重认知结构。理想认知模型包括命题结构原则、意象图式原则、隐喻映射和转喻映射原则,它们是理解旁格宾语形成机制的先决概念条件。... 本文以认知语义学的理想认知模型解释旁格宾语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旁格宾语的形成符合理想认知模型的多重认知结构。理想认知模型包括命题结构原则、意象图式原则、隐喻映射和转喻映射原则,它们是理解旁格宾语形成机制的先决概念条件。旁格宾语与动词建立的对应关系源于由多个认知模型组构而成的群集模型格式塔完形,其形成动因是心理主体认知群集模型突显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格宾语 形成机制 理想认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分学段叙事能力培养策略——以小学叙事性语篇为例
3
作者 王紫悦 刘正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9-43,共5页
叙事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发展存在显著差异。文章以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为框架,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低段《小蝌蚪找妈妈》、中段《卖火柴的小女孩》、高段《狼牙山五壮士》三篇叙事性... 叙事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发展存在显著差异。文章以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为框架,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低段《小蝌蚪找妈妈》、中段《卖火柴的小女孩》、高段《狼牙山五壮士》三篇叙事性语篇,分学段探讨如何通过命题结构分析、认知图式激活、隐喻与转喻映射强化,逐步提升学生的叙事能力,分层次、分阶段地为读写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认知模型 分学段教学 叙事能力 认知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的临床护士对核心能力认知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唐心怡 冯志仙 +2 位作者 陈翔 沈鸣雁 董迪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2-76,共5页
目的探究临床护士对核心能力的认知及认知过程对核心能力发展的影响,为促进临床护士主动促进核心能力自我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及研究目的,通过文献检索结合专家小组讨论拟订提纲,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按照目的抽样法选... 目的探究临床护士对核心能力的认知及认知过程对核心能力发展的影响,为促进临床护士主动促进核心能力自我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及研究目的,通过文献检索结合专家小组讨论拟订提纲,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按照目的抽样法选取11个省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临床护士20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提炼4个主题,即对核心能力的一般认识(概念理解、特征分析、内容认知、与岗位胜任力辨别),核心能力的作用认知(促进个人发展、提升护理质量、增强团队凝聚力、有利行业发展),核心能力影响因素的认知(学习经历、实践经验、个人目标、获得机会、时代变化),对核心能力发展的认知(自主学习的意识、自我反思的习惯、专注于发展专长、自我突破的内驱力)。结论临床护士对核心能力的认知较片面和局限,一定程度上影响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与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促进临床护士主动提升核心能力的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核心能力 理想认知模型 认知 岗位胜任力 职业素养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型语义学:从家族相似性到理想化认知模式 被引量:28
5
作者 吴世雄 纪玉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7-64,共8页
原型语义学源于维特根斯坦对"游戏"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的描述。词义以原型范畴的形式而存在,由原型和边缘构成。原型乃家族中之典型成员,边缘为非典型成员。将模糊集合论引入语义范畴的原型研究,为描述语义的原型结构提供... 原型语义学源于维特根斯坦对"游戏"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的描述。词义以原型范畴的形式而存在,由原型和边缘构成。原型乃家族中之典型成员,边缘为非典型成员。将模糊集合论引入语义范畴的原型研究,为描述语义的原型结构提供了形式化模型,但Lakoff认为该方法无法阐释范畴的原型效应,他提出用"理想化认知模式"阐释原型范畴模式。作为新兴的语义分析理论,原型语义学尚存在问题,如,在分析不模糊的语义范畴时显得无能为力;忽视语义范畴的理性内容;无法解决将语义范畴的原型分析与语用文化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理论 语义范畴 家族相似性 理想认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诗歌语篇连贯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建生 姚尧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7,共5页
国内外对语篇衔接和连贯的研究很多,对诗歌语篇的研究却很少见,且多利用平行、重复等显性衔接手段,从微观角度进行探讨。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诗歌最显著的语篇特征是缺乏显性衔接手段,用隐晦的连贯来增大内涵。这需要调动较多... 国内外对语篇衔接和连贯的研究很多,对诗歌语篇的研究却很少见,且多利用平行、重复等显性衔接手段,从微观角度进行探讨。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诗歌最显著的语篇特征是缺乏显性衔接手段,用隐晦的连贯来增大内涵。这需要调动较多的认知运作,不能简单地将衔接和连贯结合起来处理。本文从认知诗学的研究视角出发,以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为指导,围绕体验性、关联性、创造性等特点,从宏观角度对英国诗人George Herbert的诗歌Virtue连贯性进行解释,指出作者和读者头脑中已有的认知世界知识对构建诗歌语篇连贯的不可或缺性,尝试为探讨诗歌语篇连贯提供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理想认知模型 语篇连贯 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转喻的语用功能 被引量:46
7
作者 李勇忠 方新柱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3期53-57,共5页
转喻是日常生活中普遍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是基于人类经验的概念性的认知方式,转喻思维对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与转喻的关系,分析了Thornburg和Panther的言语行为转喻,并结合... 转喻是日常生活中普遍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是基于人类经验的概念性的认知方式,转喻思维对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与转喻的关系,分析了Thornburg和Panther的言语行为转喻,并结合关联理论探讨了转喻的认知语用理据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认知模型 言语行为转喻 认知语境 语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被动句理想化认知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邓云华 曾庆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112,共7页
本文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式和事件理想化认知模式,研究英汉被动句的句法语义原型、原型效应、构式意义、被动句的扩展及其认知理据,发现了英语和汉语被动句在这些方面的一些显著的共性和差异。研究提出,英汉被动句使用范围的扩展主要是基... 本文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式和事件理想化认知模式,研究英汉被动句的句法语义原型、原型效应、构式意义、被动句的扩展及其认知理据,发现了英语和汉语被动句在这些方面的一些显著的共性和差异。研究提出,英汉被动句使用范围的扩展主要是基于此句式的语义完形——语义结构的理想化认知模式。这些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对英汉被动句的细致的习得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被动句 理想认知模式 认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文献翻译的转喻认知路径研究
9
作者 宫宇航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4,F0003,共12页
本文基于转喻的认知观,分析了转喻机制在中央文献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转喻与源语的生成、解读及译文的构建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的理想化认知模型,转喻生成关系所涉及的两种概念构型,即“整体理想化认知模型和组成部分之间的... 本文基于转喻的认知观,分析了转喻机制在中央文献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转喻与源语的生成、解读及译文的构建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的理想化认知模型,转喻生成关系所涉及的两种概念构型,即“整体理想化认知模型和组成部分之间的指代”与“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不同部分之间的指代”,可以生成多样化的邻接关系,这在翻译过程中既有助于译者更好地解读原文,又可为译文的构建提供多种转喻加工方式。译者可凭借适切的邻接关系找到语际间具有“共享体认”关系的概念实体,这为实现译文的可接受性、语言经济性和政治忠实性提供了认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文献翻译 转喻 认知 理想认知模型 邻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化认知模型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0
作者 郭小锋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31-132,共2页
理想化认知模型(ICM)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是Lakoff等体验哲学派对传统客观主义语言哲学理论的一种扬弃。其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外语教学应凸显教学过程的体验性,建构学习者的ICM,利用ICM来解释词语的隐喻意义,培养学... 理想化认知模型(ICM)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是Lakoff等体验哲学派对传统客观主义语言哲学理论的一种扬弃。其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外语教学应凸显教学过程的体验性,建构学习者的ICM,利用ICM来解释词语的隐喻意义,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与认知模块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认知模型 认知 外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中的爱情认知模式 被引量:18
11
作者 蓝纯 郑霞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8,共8页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想认知模式、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对体现在宋词和当代流行歌曲中的爱情概念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有同有异。共同点主要体现在:1)二者都由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伴随意象和伴随感觉与动作一起构筑;2)二者还共...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想认知模式、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对体现在宋词和当代流行歌曲中的爱情概念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有同有异。共同点主要体现在:1)二者都由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伴随意象和伴随感觉与动作一起构筑;2)二者还共享一些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伴随意象和伴随感觉与动作。差异主要体现在:1)宋词里有关爱情的修辞表达数量很少,而流行歌曲里则很丰富;2)宋词里出现的爱情隐喻的数量也很有限,只有3条,而流行歌曲里则出现了多达17条爱情隐喻;3)流行歌曲里的爱情隐喻更加突显爱的过程性、物质性、魔幻性、随意性和脆弱性;4)流行歌曲中伴随爱情主题出现的植物、动物、自然景观和人造物品等意象均大幅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爱情 理想认知模式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效应决策模式的认知言语交际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丕安 李健 延宏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9,共6页
言语交际的过程涉及语言、心理、认知、文化等复杂因素。早期的研究主要从言语交际的原则和意义角度入手,注重言语交际的跨文化性;近年来研究者将认知规律、社会学、人类学及心理学等学科引入言语交际的研究,但侧重于言语理解的心理机制... 言语交际的过程涉及语言、心理、认知、文化等复杂因素。早期的研究主要从言语交际的原则和意义角度入手,注重言语交际的跨文化性;近年来研究者将认知规律、社会学、人类学及心理学等学科引入言语交际的研究,但侧重于言语理解的心理机制,对于言语交际过程的本质及有效减少交际失败的方式鲜有涉及。基于理想认知模式理论,将经济学中最大效应理论引入言语交际研究,是分析言语交际的本质及影响言语交际因素和实际交际博弈时决策模式应用的一个全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交际 理想认知模式 最大效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will系情态助动词”一说的形式认知解释 被引量:5
13
作者 温金海 蒲婧新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21,共5页
对于如何确定will的语法角色在学界历来都颇有争议,本文先后从形式和认知两个层面阐述并主张表达情态占据就其语义内容而言的直接辖域位置,指示时间可视为其情态语义在认知空间投射过程中所带来的衍生物。然后我们借助距离象似性原则,... 对于如何确定will的语法角色在学界历来都颇有争议,本文先后从形式和认知两个层面阐述并主张表达情态占据就其语义内容而言的直接辖域位置,指示时间可视为其情态语义在认知空间投射过程中所带来的衍生物。然后我们借助距离象似性原则,同时结合形式句法的相关分析,指出了will与主要谓语V的“搭档”关系从语符距离上来看远远逊色于时态语素与主要谓语V的融合关系。这一点就可证实will与V在认知空间上的概念距离不符合根据距离象似性原则判别时态语素的标准,从而再次说明前一论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性[时间指示符 理想认知模式 距离象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预设认知语用嬗变的主体依据
14
作者 李淑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78-181,共4页
预设究竟是语义逻辑所致,还是归属语用范畴?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不同的学者就此各抒己见,可谓见仁见智。认知语言学把意义看作语言分析的基础、立论之本,并且人们在认识周边世界的同时利用语言符号来反映自己的感知与感受。如果把这种理... 预设究竟是语义逻辑所致,还是归属语用范畴?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不同的学者就此各抒己见,可谓见仁见智。认知语言学把意义看作语言分析的基础、立论之本,并且人们在认识周边世界的同时利用语言符号来反映自己的感知与感受。如果把这种理念应用于预设的语义操作机理上,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语义与语用之争显得苍白无力。在图形/背景等认知原则的管约下,任何先前沉淀的环节均有可能成为背景,包括为字面意义所笼罩的部分、当事场景所覆盖的信息以及百科知识所提供的潜能等等。因此,在讨论预设时必须采取全息论的观点,将义元纳入与之相关的理想认知模型之中,然后再进一步探索它在认知域中的组构特征及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设 图形/背景原则 语言表征 理想认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预设编织与认知模型构建 被引量:5
15
作者 佘丹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49,共8页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汀复杂且颇富争议的一部小说,被有些评论者质疑为"毫无趣味"。事实上,追求艺术与价值紧密结合的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精妙的叙事艺术,把道德伦理演绎得入情入理,并通过含蓄而深刻的预设...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汀复杂且颇富争议的一部小说,被有些评论者质疑为"毫无趣味"。事实上,追求艺术与价值紧密结合的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精妙的叙事艺术,把道德伦理演绎得入情入理,并通过含蓄而深刻的预设编织在小说语篇中阐释出来。本文尝试从认知诗学视角出发,运用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预设编织,探讨认知模型对文本中预设运作和语篇释读的重要作用,从而让读者更好地挖掘小说的意蕴内涵,体会小说所展现的艺术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理想认知模型 预设编织 命题结构模型 意象图式模型 隐喻映射模型 转喻投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语篇分析的读者认知取向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军 戴炜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31,共4页
本文在简要回顾批评语篇分析阐释阶段的认知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O’Halloran(2003)的"理想读者认知框架"及其理论基础,并以此框架分析了一篇新闻语篇报道。
关键词 批评语篇分析 理想读者认知框架 连通主义 推理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模型、文本质地与语篇建构——以休斯诗歌《雨中鹰》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媛飞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1-107,共7页
《雨中鹰》是英国桂冠诗人泰德·休斯(Ted Hughes)动物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与诗集《雨中鹰》同名。它丰厚的文本质地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一直吸引着读者。文章从认知诗学的研究视角出发,从宏观角度尝试将以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 《雨中鹰》是英国桂冠诗人泰德·休斯(Ted Hughes)动物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与诗集《雨中鹰》同名。它丰厚的文本质地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一直吸引着读者。文章从认知诗学的研究视角出发,从宏观角度尝试将以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理论拓展到诗歌语篇层面的分析之中,对泰德·休斯的诗歌《雨中鹰》(The Hawk in the Rain)进行整体研究,探讨诗人如何通过ICM构建诗歌丰富而独特的文本质地、读者如何从诗人所编织的文本质地中挖掘诗歌内涵及主题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上读者和诗人如何通过构建的ICM达成诗歌在意义上的统一性和语篇在心智上的连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认知模型 文本质地 意象图式 认知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典籍中句层转喻的认知理解与英译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少男 姚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2期2689-2692,共4页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转喻是一个概念现象和认知过程,并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内运作;转喻由相对突显的原则提供理据;同一认知框架中的概念实体以结点连锁激活相关概念实体。试从转喻的认知角度简单分析几本中医典籍中的转喻数例,继而附以相...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转喻是一个概念现象和认知过程,并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内运作;转喻由相对突显的原则提供理据;同一认知框架中的概念实体以结点连锁激活相关概念实体。试从转喻的认知角度简单分析几本中医典籍中的转喻数例,继而附以相对合适的英译,旨在总结出符合中医典籍中转喻的认知模式的英译方法,为其它中医典籍中相关的翻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理想认知模式 中医典籍 突显 激活 英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做主语的汉语“被”字句 被引量:1
19
作者 颜力涛 柳英绿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5,共8页
本文以"饭被吃了"类"被"字句为例,首先建构了"吃饭"的理想认知模式(ICM),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主语为"物"的汉语"被"字句对理想认知模式的偏离问题以及理想认知模式与语境间的互动... 本文以"饭被吃了"类"被"字句为例,首先建构了"吃饭"的理想认知模式(ICM),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主语为"物"的汉语"被"字句对理想认知模式的偏离问题以及理想认知模式与语境间的互动问题,最后用"图形-背景"与构式语法理论对该类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 偏离 理想认知模式 图形 构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式的文本蕴涵识别初探
20
作者 倪盛俭 姬东鸿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2-87,99,共7页
文本蕴涵识别是大部分自然语言信息处理应用的核心。该文尝试探讨文本蕴涵识别中涉及的(意象)图式理据。通过对选自语料例子的分析,显示各类图式是如何成为文本蕴涵识别的理据的。图式包括物性结构、理想认知模型、框架、脚本等。这些... 文本蕴涵识别是大部分自然语言信息处理应用的核心。该文尝试探讨文本蕴涵识别中涉及的(意象)图式理据。通过对选自语料例子的分析,显示各类图式是如何成为文本蕴涵识别的理据的。图式包括物性结构、理想认知模型、框架、脚本等。这些图式都是表示语义信息的结构。从广义上讲它们都可以纳入语义特征的范畴,都可能成为蕴涵关系成立的理据。基于图式的文本蕴涵识别研究结合有关图式库的构建,有望为突破文本蕴涵识别瓶颈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蕴涵识别 图式 物性结构 理想认知模型 框架 脚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