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与结构间接触面的非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34
1
作者 栾茂田 武亚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7-513,共7页
将非线性弹性理论与弹塑性理论相结合,对于土与结构间接触面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模型,用于模拟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变形与破坏机理。推导建立了这种接触面单元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弹塑性系数矩阵,并且讨论了这种模型在基坑... 将非线性弹性理论与弹塑性理论相结合,对于土与结构间接触面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模型,用于模拟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变形与破坏机理。推导建立了这种接触面单元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弹塑性系数矩阵,并且讨论了这种模型在基坑开挖与支护分析应用中所面临的数值计算问题。最后针对某一基坑工程实例,应用这种接触面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合理地模拟接触面上的变形机理与受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接触面单元 接触面本构模型 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模型 基坑开挖与支护 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非线性电感模型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系统建模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乐 周波 方斯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26-132,共7页
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是一种应用前景看好的新型交流无刷电机,它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电气性能在飞机、车辆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对它的研究大多基于分段线性电感模型,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双凸极发电机的电磁特性,提出了一... 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是一种应用前景看好的新型交流无刷电机,它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电气性能在飞机、车辆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对它的研究大多基于分段线性电感模型,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双凸极发电机的电磁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构造三维非线性电感模型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整个电机系统的Matlab模型。以30kW、12/8极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为例,进行了仿真与实验比较,验证了此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双凸极电机实际工作特性,为双凸极电机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励磁敝凸极发电机 电机 理想线性模型 线性模型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与结构间一种新的接触单元模型 被引量:13
3
作者 武亚军 栾茂田 杨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2-435,共4页
将非线性弹性理论与弹塑性理论相结合,对于土与结构间接触面切线方向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本构模型,用于模拟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中切向变形与破坏机理.该模型将接触带内的变形分为剪切变形与错动变形两部分,对于法线方向采... 将非线性弹性理论与弹塑性理论相结合,对于土与结构间接触面切线方向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本构模型,用于模拟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中切向变形与破坏机理.该模型将接触带内的变形分为剪切变形与错动变形两部分,对于法线方向采用法向应力与法向相对变形之间的非线性模型.将该模型与有厚度接触面单元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用于有限元计算的接触带单元.详细推导了该模型的弹塑性矩阵以及应力修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模型 线性模型 刚塑性模型 剪切变形 错动变形 接触带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工程中一类双重非线性问题的处理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武亚军 栾茂田 杨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1-46,共6页
针对土体和土体与结构接触面上的双重非线性性质,提出了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来模拟土体和采用非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模型来模拟土体与结构接触面相结合的方法,详细叙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和数值实现方法。编制了面向对象的有限元计算程序,通过... 针对土体和土体与结构接触面上的双重非线性性质,提出了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来模拟土体和采用非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模型来模拟土体与结构接触面相结合的方法,详细叙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和数值实现方法。编制了面向对象的有限元计算程序,通过对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验证了理想塑性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一个受弹性基础梁作用的弹塑性地基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非线性 理想弹塑性模型(MCDP) 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模型(NE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加模型的橡胶元件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思杰 罗世辉 +1 位作者 王波 马卫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4-270,共7页
基于模型叠加理论,针对橡胶元件的动态特性开展研究。采用时间—步长法,在MATLAB中建立了一维多参数橡胶叠加本构模型。模型由弹性单元、黏弹单元和弹塑单元并联构成。黏弹单元采用Able黏壶,用于表征橡胶元件的频率依赖性;弹塑单元采用... 基于模型叠加理论,针对橡胶元件的动态特性开展研究。采用时间—步长法,在MATLAB中建立了一维多参数橡胶叠加本构模型。模型由弹性单元、黏弹单元和弹塑单元并联构成。黏弹单元采用Able黏壶,用于表征橡胶元件的频率依赖性;弹塑单元采用多线性理想弹塑模型,用于表征橡胶元件的振幅依赖性。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在计算谐波激励下橡胶弹簧的受力时,力—位移迟滞曲线的计算结果与测试数据能很好地吻合,刚度频率振幅依赖性和阻尼频率依赖性能被较好的表征。在计算随机激励下橡胶隔振器的受力时,高频激励下的计算结果与测试数据能较好地吻合,低频激励下有一定程度的偏差,但计算精度在工程可接受范围之内。提出的叠加模型能较好的表征橡胶元件的动态特性,能够提高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特性 叠加模型 Able黏壶 线性理想弹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池储能老化和需求侧响应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动态重构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廖小兵 周自强 +2 位作者 乐健 李自成 龚超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43-54,共12页
现有的电池储能模型一方面认为电池的充放电功率和效率为固定不变的,另一方面有关电池储能的充放电过程对循环老化的影响缺少考虑,这与电池单元本体的非线性等效电路模型相违背。因此,考虑电池储能的循环老化成本、需求侧响应,提出了交... 现有的电池储能模型一方面认为电池的充放电功率和效率为固定不变的,另一方面有关电池储能的充放电过程对循环老化的影响缺少考虑,这与电池单元本体的非线性等效电路模型相违背。因此,考虑电池储能的循环老化成本、需求侧响应,提出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动态重构方法。通过对实际电池储能的充放电功率的运行区域进行采样,在凸包络的采样点集合中将非理想状态下的电池储能模型重构为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基于累积吞吐电量和放电深度的循环老化成本模型,构建了综合成本最小化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动态重构模型。并采用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方法求解。在改进的33节点算例上仿真验证了所提基于放电深度的循环老化成本模型的经济性,分析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重构方法经济性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储能 理想线性模型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动态重构 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质整体引伸药筒的吕德斯带解决措施
7
作者 王文祥 龚建华 《兵工自动化》 2004年第5期46-46,共1页
根据理想弹塑性线性强化模型,通过不同工艺处理后试片的电子拉伸曲线塑性段的分析,探索了钢质整体引伸药筒制造中吕德斯带的形成条件,经采取滚压、喷砂工艺,解决了该问题。
关键词 理想弹塑性线性强化模型 钢质整体 中吕德斯带 滚压 喷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