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想社会蓝图的构建与历史悲剧的铸成──毛泽东晚年“理想社会主义目标模式”构想探析
1
作者 常黎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20,共8页
毛泽东是一位毕生忧患元元,为理想社会奋斗、至死不渝的人民领袖。他晚年所犯的历史错误与他的"理想社会主义目标模式"息息相关。这个目标模式在生产及社会生活管理方面强调贯彻一体化原则,打破行业界限,取消专业社会分工... 毛泽东是一位毕生忧患元元,为理想社会奋斗、至死不渝的人民领袖。他晚年所犯的历史错误与他的"理想社会主义目标模式"息息相关。这个目标模式在生产及社会生活管理方面强调贯彻一体化原则,打破行业界限,取消专业社会分工;在消费品分配方面过分强调平均,混淆了社会主义同平均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人与人关系上,强调完全平等,忽视了社会主义的客观历史条件。这种理想目标模式本质上是以平均主义为核心内容、不切合实际的社会主义模式。它导致毛泽东晚年在经济上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政治上片面强调政治挂帅,人为地搞阶级斗争扩大化,最终酿成了历史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毛泽东 理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 政治 阶段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价值、内涵与路径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健清 贾凌昌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72,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由于实现了当下关注和未来关照、本质内涵与外延拓展、宏观设计与具体路径的统一,因此有着不可多得的深层价值。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将其内涵分解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维度才有可能。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价值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俊杰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8-81,共4页
理想信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条件,探讨和谐社会建设中理想信念的比较优势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文化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提出创新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方式和手段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和谐社会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想图景——兼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佳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78,共5页
邓正来先生关于中国法学研究的四种模式受制于"西方现代化范式"的影响,必然会导致缺失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的观点值得质疑。这四种模式都是学者们为建设中国法治而作的理论努力,它们在学习、借鉴西方优良法律文化的同时,始终... 邓正来先生关于中国法学研究的四种模式受制于"西方现代化范式"的影响,必然会导致缺失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的观点值得质疑。这四种模式都是学者们为建设中国法治而作的理论努力,它们在学习、借鉴西方优良法律文化的同时,始终将思考并勾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想图景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历史表明,中国从来就没有缺失过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始终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图景的实现和完善,这同时也是中国法学的去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化范式 马克思主义法学范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想图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三种误解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近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5期62-65,共4页
由于立场、旨趣、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国外学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讨论还稍显薄弱、分散和零乱。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与评价方面见仁见智不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问题上,国外学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否定性的... 由于立场、旨趣、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国外学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讨论还稍显薄弱、分散和零乱。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与评价方面见仁见智不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问题上,国外学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否定性的态度。在这种共识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三种,即共产主义不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马克思主义难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输送理想信念;"发展"不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手段而成为了最终目的。认真剖析以上种种误解,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 发展 误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6
作者 郑曙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05-109,共5页
社会主义理想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和发展趋势作科学分析基础上对未来美好社会的预见和设想,是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对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应有的规定性所作的理论论证。社会主义现实是指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理想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和发展趋势作科学分析基础上对未来美好社会的预见和设想,是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对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应有的规定性所作的理论论证。社会主义现实是指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的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近年来,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人们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打破了过去我们曾经对社会主义特征的某些僵化的理解,排除了社会主义不正确的附加,这对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用社会主义现实否定社会主义理想的思想倾向,其特点是用社会主义现实与理想间的差异来否定社会主义理想,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某些设想没有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变成现实,以此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是空想。现实社会主义真的已推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证明他们的设想是空想吗?弄清这个问题是有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理想 理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 普遍原则 未来社会 现实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选集 按劳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的发展根植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想与实践的沃土——“致富思源”之我见
7
作者 杨丹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6-89,共4页
关键词 广东 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理想 社会主义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于资本逻辑的社会主义--对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之再认识 被引量:9
8
作者 胡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79,12,共10页
存在于马克思原著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终极关怀"的意境感召人类超越现实局限而追求未来的理想社会。我国今天实践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不是马克思意义的"成熟的社会主义模式",而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尽... 存在于马克思原著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终极关怀"的意境感召人类超越现实局限而追求未来的理想社会。我国今天实践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不是马克思意义的"成熟的社会主义模式",而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尽管它在本质上否定资本主义,但因其所处的社会存在基础尚未超越资本逻辑统治的全球化时代,因此它乃"立足于资本逻辑的社会主义"。据此,我国制定的发展战略,就不应是彻底否定资本逻辑的"纯粹社会主义"性质,而应是仍然利用资本的力量来发展自身,并据此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合历史规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社会主义 立足于资本逻辑的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哲学思考
9
作者 陈新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23-28,共6页
马克思在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提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一百多年来,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几次高潮和低谷。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40多年中,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马克思在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提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一百多年来,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几次高潮和低谷。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40多年中,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经历了几次曲折和变化。社会主义理想实现的进程及其实现中的现实远比马克思所设想的要曲折和复杂。面对社会主义理想实现中的种种问题,有人感到困惑,有人觉得迷茫。因此,有必要从哲学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理想向现实的转化进行分析,以澄清一些糊涂观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切实地促进社会主义理想向现实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善美 社会现实 社会主义理想 正确认识 现实世界 实践检验 实践活动 现实社会 相结合 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筒论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辩证蕴涵
10
作者 刘振华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0-83,共4页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这是当前许多人在思考的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以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再认识为标志的。但是,由于方法论上的偏颇,有人从“再认识,,走向对社会主义理想和现实的怀疑和否...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这是当前许多人在思考的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以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再认识为标志的。但是,由于方法论上的偏颇,有人从“再认识,,走向对社会主义理想和现实的怀疑和否定,背离了再认识的本义。因此,坚持辩证的思维原则,探讨社会主义理想和现实的底蕴,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理论 理想与现实 辩证 社会主义理想 蕴涵 历史命运 思维原则 再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自信、增强自觉,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11
作者 黄如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0,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月5日的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其主题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月5日的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其主题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对于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统一思想、提振信心、凝聚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谈一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自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觉 邓小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依据和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峻 彭京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106-109,共4页
按照《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件精神,本文对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了一些理论思考,重点提示其形成的历史和理论依据,并指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按照《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件精神,本文对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了一些理论思考,重点提示其形成的历史和理论依据,并指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伟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主义理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育川 苏俊雅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5期5-11,共7页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应该是通过树立某种绝对的价值或者抽象的理想去凝聚人心,而应该通过弘扬那些内生于并且维系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活的积极的精神力量去增强共同体意识。一般而言,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应该是通过树立某种绝对的价值或者抽象的理想去凝聚人心,而应该通过弘扬那些内生于并且维系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活的积极的精神力量去增强共同体意识。一般而言,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是随着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性生成和发展而凝聚起来的。但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内生于并且维系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就逐渐具体化为社会主义的理想,这种社会主义理想并不是抽象的观念,而是从近代中国语境中历史地产生出来的,并由中国共产党加以理论化的一种变革现实的进步思潮。社会主义理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主张,这些具体主张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力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中,社会主义理想仍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各族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社会主义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党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熙瑞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8-125,共8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共产主义最高纲领与不同阶段最低纲领辩证统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辩证统一。坚定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共产主义最高纲领与不同阶段最低纲领辩证统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辩证统一。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其是科学真理性与客观必然性的统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统一。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立足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推进我们的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最高纲领 最低纲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珊 曾凡锋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3-96,共4页
当前,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因素影响着工作成效,为提高效能,应结合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以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培育正确理念及教育内容向现实回归并实现全方位多学科渗透。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理想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何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6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50-50,共1页
精彩语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强调 当代中国发展 共同愿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方法论原则
17
作者 刘国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6-20,共5页
关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问题,从理论工作者方面看,在研究角度和表述方法上,要为人们提供充分的有力的科学的和令人信服的理论论证。尤其社会主义发展处于曲折和低潮的今天,怎样看待社会主义优越性,以及如何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等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问题,从理论工作者方面看,在研究角度和表述方法上,要为人们提供充分的有力的科学的和令人信服的理论论证。尤其社会主义发展处于曲折和低潮的今天,怎样看待社会主义优越性,以及如何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等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作出科学的回答和深入的探索。一、从社会主义的起点看优越性正确阐明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的具体的内在的统一,这既是研究和回答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诸多问题的基本前提,也是分析评价社会主义优越性首先涉及和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事实上,不论来自那个方向以什么形式对社会主义优越性进行种种歪曲或误解,都同对现实社会主义起点的歪曲或误解有关。因此,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社会主义的起点讲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优越性 社会主义革命 现实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 正确认识 理想社会主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 历史起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各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差异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22,共7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如何使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精神得到全国各族人民普遍认同并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之中。那么,中央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社会各群体中的认同度到底如何?什么原因会影响社会各群体对核心价值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群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企改制背景下出版工作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被引量:4
19
作者 段维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9-31,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的重要概念,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1]等基本内容。在转企改制的时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的重要概念,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1]等基本内容。在转企改制的时代背景下,出版工作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出版工作 转企改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科学性
20
作者 朱恪钧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0-41,共2页
如何认识和评价当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特别在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巨大困难和考验的形势下,对社会主义及实践进行科学认识,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更是一个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近... 如何认识和评价当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特别在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巨大困难和考验的形势下,对社会主义及实践进行科学认识,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更是一个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肆意歪曲和恶意宣扬,使得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模糊了、混乱了,往往仅凭表面现象或“感觉”来对社会主义妄加评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实践 科学性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资产阶级自由化 社会主义理想 科学认识 “感觉” 表面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