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想父亲”建构与国民性反思——以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沈庆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76,共9页
"父亲"及父子关系问题,在任何文化传统中都体现着多重的文化象征意味,并关乎我们的信仰。鲁迅通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文章提出以"亲情之爱"取代传统"恩威"观念,以现代意义的"父道"规范... "父亲"及父子关系问题,在任何文化传统中都体现着多重的文化象征意味,并关乎我们的信仰。鲁迅通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文章提出以"亲情之爱"取代传统"恩威"观念,以现代意义的"父道"规范取代封建主义"孝道"的文化启蒙主张。鲁迅对"理想父亲"的建构及其对"精神之父"的上下求索,可视为其毕生追求心灵成长及探索客观真理的一种文化心理隐喻。鲁迅试图在"强父"、"强子女"、"强家庭"与"强社会"、"强国家"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机制,构建现代意义的"父道"典范,这对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理想父亲”建构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国民性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鸡屋华人》中华裔追寻理想的父亲的努力
2
作者 徐仲秋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98-99,共2页
美国文化种族主义所制造的"陈查理"和"傅满洲"的形象在美国大众文化中经久不灭,亚裔美国人的这种"自轻""自弃"和"自毁"的心理引起了赵健秀深切的担忧,他决定为伸张亚裔美国人在历史... 美国文化种族主义所制造的"陈查理"和"傅满洲"的形象在美国大众文化中经久不灭,亚裔美国人的这种"自轻""自弃"和"自毁"的心理引起了赵健秀深切的担忧,他决定为伸张亚裔美国人在历史上蒙受的制度性冤屈公开抗争、奔走呼号。赵健秀认为华裔只有把自己的男性气质和祖辈传承结合起来才能在亚裔群体内找到某种皈依感和慰藉性的自我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屋华人》 赵健秀 华裔 理想父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我们的精神父亲——论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塑造 被引量:7
3
作者 陈莲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38,共3页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精神父亲、完善自我的过程,"父亲"缺失就意味着社会秩序的崩坏和精神秩序的垮塌。寻找精神父亲、瓦解父亲权威("弑父")、重构精神父亲是人类建构社会秩序和精神秩序的不懈努力。中外文学和影视作品...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精神父亲、完善自我的过程,"父亲"缺失就意味着社会秩序的崩坏和精神秩序的垮塌。寻找精神父亲、瓦解父亲权威("弑父")、重构精神父亲是人类建构社会秩序和精神秩序的不懈努力。中外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塑造的精神父亲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理想父亲能够代表一切美德和威严;(2)现实父亲,包括威力强大而暴虐的父亲,或代表一切邪恶力量的父亲,或平凡而坚韧的父亲;(3)他者父亲,指的是一位被虚构的父亲、一位长者或一种物化的象征符号。后现代时期精神父亲形象的不完善反映了目前我们的文化焦虑和非理性特征以及继续寻找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父亲 理想父亲 现实父亲 他者父亲 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岛茂”第五次访华一席谈
4
作者 郭履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1-21,共1页
在95中国四川国际电视节电视艺术国际研讨会上,日本著名影视明星宇津井健春风满面地谈到了他的第五次访华。在他主演的“红色系列”电视连续剧中,他扮演的大岛茂深受中国观众喜爱。他高兴地说,“我的节目在中国播出已是10年前的事情了,... 在95中国四川国际电视节电视艺术国际研讨会上,日本著名影视明星宇津井健春风满面地谈到了他的第五次访华。在他主演的“红色系列”电视连续剧中,他扮演的大岛茂深受中国观众喜爱。他高兴地说,“我的节目在中国播出已是10年前的事情了,但是,中国的朋友们直到今天还记得我,这对我来说真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感激!” 95年夏天,宁津井健搬了一次家。在那个他曾经居住了25年的家里,有五个纸箱是他最珍视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系列” 电视艺术 电视剧 中国四川 国际研讨会 理想父亲 地之子 电视连续剧 影视明星 电视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