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何以“扶志”:高校资助对困难生理想志向的影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桂雅
                                郭仕豪
                                余秀兰
                
            
- 
                    机构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6,共12页
            
- 
                        基金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发展型资助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X-A/2023/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高校困难学生社会互动中情感能量的形成机制研究”(编号:BIA2301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经济困难有可能造成大学生的理想志向被压抑,并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高校资助或可成为“扶志”的手段。基于对南京3所高校1,027名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资助方式对困难生理想志向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保障型资助和发展型资助均可提升困难生的理想志向,其中发展型资助更为显著,且社会与情感资助效果最佳;第二,受助学生对资助有效性的感知具有显著的正向中介作用,感知度越高,资助“扶志”的效果越好;第三,资助的落实时间对于资助的“扶志”效果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落实速度越快,资助越有效。如欲优化资助工作、以资助“扶志”,高校需要结合保障型资助与发展型资助,尤其以发展型资助为主,并根据学生需求精准施助,同时兼顾资助的有效性和尊严性。
                        
                    
            
- 
                    关键词
                    
                            大学生
                            保障型资助
                            发展型资助
                            理想志向
                            扶志
                    
                
-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need-based support policy
                            development-oriented support policy
                            aspirations
                            promoting aspirations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