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以“扶志”:高校资助对困难生理想志向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桂雅 郭仕豪 余秀兰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6,共12页
经济困难有可能造成大学生的理想志向被压抑,并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高校资助或可成为“扶志”的手段。基于对南京3所高校1,027名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资助方式对困难生理想志向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保障型资助和发展型资助均可... 经济困难有可能造成大学生的理想志向被压抑,并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高校资助或可成为“扶志”的手段。基于对南京3所高校1,027名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资助方式对困难生理想志向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保障型资助和发展型资助均可提升困难生的理想志向,其中发展型资助更为显著,且社会与情感资助效果最佳;第二,受助学生对资助有效性的感知具有显著的正向中介作用,感知度越高,资助“扶志”的效果越好;第三,资助的落实时间对于资助的“扶志”效果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落实速度越快,资助越有效。如欲优化资助工作、以资助“扶志”,高校需要结合保障型资助与发展型资助,尤其以发展型资助为主,并根据学生需求精准施助,同时兼顾资助的有效性和尊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保障型资助 发展型资助 理想志向 扶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