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流行趋势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韩全乐 王桂苹 +6 位作者 刘晓堃 尚小明 张琦 吴寿岭 高竟生 张华 王晓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92-1196,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世界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流行趋势,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基础参考资料。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Springer、Elsevier、EMBase、SS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万方数据... 目的综合评价世界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流行趋势,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基础参考资料。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Springer、Elsevier、EMBase、SS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万方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FD)中关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相关心血管事件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2014年3月。采用Rev Man 3.1.0软件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总样本量为519 052人。世界人群具有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数发生率为0.47%〔95%CI(0.22%,1.03%)〕,具有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数发生率为16.26%〔95%CI(11.18%,23.05%)〕。亚组分析显示,女性人群具有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数发生率为23.25%〔95%CI(19.34%,27.69%)〕,男性人群具有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数发生率为8.08%〔95%CI(4.56%,13.92%)〕,不同性别间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数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08)。结论世界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发生率较低,女性优于男性。建议关注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 流行病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泽慧 刘玮 +4 位作者 吴思琪 武龙佳 李闻轩 张颖 尹慧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09,115,共6页
目的探究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16条目个人社会资本量表、风险感知量表以及健康信息素养自评量表,对黑龙江省、上海市的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 目的探究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16条目个人社会资本量表、风险感知量表以及健康信息素养自评量表,对黑龙江省、上海市的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过去6个月内发生过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有895例,占57.0%。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社会资本得分为(20.90±6.32)分、风险感知得分为(10.36±2.67)分、健康信息素养得分为(16.40±3.77)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地位、社会资本、健康信息素养和风险感知均可直接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β值分别为0.137、0.089、0.247和0.079,P<0.05)。Bootstrap中介检验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在社会经济地位和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14(95%CI:0.004~0.028);风险感知、健康信息素养在社会经济地位和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05(95%CI:0.001~0.010);风险感知、健康信息素养在社会资本与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11(95%CI:-0.026~-0.002)、0.126(95%CI:0.020~0.056)。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水平有待提高,影响其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资本、风险感知和健康信息素养,未来相关部门应重视并提高其风险感知能力和健康信息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心血管疾病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与首发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赵雅宁 郭霞 +5 位作者 窦娜 张盼 景丽伟 陈长香 李淑杏 李建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7-670,共4页
目的 探讨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与首发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别选择具有0-1、2、3、4、5、6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首发脑梗死患者各240例,应用威斯康星卡片测验系统(WCST)和画钟试验(CDT)评测执行... 目的 探讨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与首发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别选择具有0-1、2、3、4、5、6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首发脑梗死患者各240例,应用威斯康星卡片测验系统(WCST)和画钟试验(CDT)评测执行功能,结合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与患者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结果 具有0-1、2、3、4、5、6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发生情况分别为90.8%、85%、66.7%、42.5%,20.8%、13.4%;与0-1项组比,2、3、4、5、6项组中WCST各项评分随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增加变化(P〈0.05);一般资料分析结果 显示,6组患者在性别、梗死部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年龄、受教育时间、并发症和梗死面积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显示,矫正年龄、并发症、梗死面积、梗死部位等相关因素后,同具有0-1项相比,2、3、4、5、6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是脑梗死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686、0.564、0.369、0.232和0.116。结论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对首发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 执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干预对功能社区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及因素的改善情况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刘星 杨春伟 +3 位作者 梁洁 李晓庆 刘秀荣 吴寿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3378-3382,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功能社区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开滦集团井下在职高血压职工自2009年4月开始进行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免费降压药物发放及工会参与,分析综合干预后高血压职工心血管健康行...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功能社区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开滦集团井下在职高血压职工自2009年4月开始进行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免费降压药物发放及工会参与,分析综合干预后高血压职工心血管健康行为〔吸烟情况、体质指数(BMI)、体育锻炼及健康饮食〕和因素〔总胆固醇(TC)、血压及空腹血糖(FBG)〕的改善情况。结果 (1)综合干预后研究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中的吸烟、饮食、血压、FBG及TC均得到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综合干预后研究人群平均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数由(2.06±1.09)个增至(2.37±1.05)个,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8,P<0.01);(3)综合干预后心血管平均健康评分由(6.85±1.90)分增至(7.52±1.92)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3,P<0.01)。结论在工作场所对高血压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可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功能社区 综合干预 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 慢病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洋 高明 +9 位作者 李志芳 安莎莎 张文艳 陈朔华 王艳秀 孙玉艳 刘英 齐艳红 阚淑婷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6-980,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对开滦研究中部分老年人群短时收缩压变异性(SBPV)的影响。方法:抽取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离退休职工中年龄≥60岁、无心脏瓣膜病、心肌病、频发... 目的:探讨改良的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对开滦研究中部分老年人群短时收缩压变异性(SBPV)的影响。方法:抽取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离退休职工中年龄≥60岁、无心脏瓣膜病、心肌病、频发早搏、心房颤动、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等疾病,2周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帕金森治疗药物、抗抑郁症药物及镇静止痛药物者2 464例组成研究队列,进一步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24 h、日间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作为24 h、日间和夜间SBPV。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对24 h、日间和夜间SBPV的影响。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是指:将2010年AHA提出的7项指标中的蔬菜摄入量改为食盐摄入量;体重指数(BMI)界限值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提出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BMI界限值参考标准;有关运动的定义也与AHA的定义略有不同,本研究采用的标准为理想运动量≥80 min/周,一般为〈80 min/周,差为从不运动。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1 812例,按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分组:第一组(0-4分,n=56)、第二组(5-9分,n=1 600)、第三组(10-14分,n=156);三组对应的24 h、日间和夜间SBPV分别为16.02 mmHg(1 mmHg=0.133 kPa)、14.91 mmHg和13.18 mmHg,15.42 mmHg、14.50 mmHg和13.22 mmHg,12.68 mmHg、11.44mmHg和10.16 mmHg(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评分每增加1分,24 h、日间和夜间SBPV分别降低0,20 mmHg、0.19 mmHg和0.37 mmHg(P均〈0.05)。结论: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SBPV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 短时血压变异性 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 日间收缩压变异性 夜间收缩压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病病人健康行为和心理困扰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钰 邹继华 周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85-2089,共5页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和心理困扰对心血管病病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718例心血管病病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心理困扰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健康行为及心理困扰对病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结果:718例病人中,...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和心理困扰对心血管病病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718例心血管病病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心理困扰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健康行为及心理困扰对病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结果:718例病人中,320例(44.57%)病人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398例(55.43%)病人发生非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心理困扰程度总体为轻中度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职业为管理技术人员和工人、有高血压史及糖尿病史、多油腻食物、生活职业压力大、缺乏运动锻炼、收缩压、心理困扰是心血管病病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因素。结论:不良健康行为和心理困扰影响心血管病病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医护人员应针对心血管病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影响因素开展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 不良心脏事件 健康行为 心理困扰 影响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与老年人心血管健康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丹 孟雨姗 +4 位作者 余珍 潘利妞 宋晓月 苏媛媛 张伟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4-719,共6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与老年人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血管病预防知识问卷、心血管健康评分表对便利选取的400名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按照心血管病预防知识...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与老年人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血管病预防知识问卷、心血管健康评分表对便利选取的400名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按照心血管病预防知识得分的高低,将其分为低、中和高水平组。结果有效回收问卷390份(97.5%)。高水平组占13.85%。除总胆固醇外,三组心血管健康指标的三种状态分布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χ~2>9.974,P<0.05)。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与心血管健康评分总分、健康行为得分、健康因素得分呈正相关(r>0.354,P<0.01)。三组在心血管健康总分、健康行为得分和健康因素得分,不同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组合分布及平均理想项数方面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8.961,χ~2=13.942,P<0.001)。结论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与老年人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呈正相关,心血管健康总分、健康行为得分、健康因素得分及理想心血管健康组合项目数随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知识 健康行为 健康因素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评估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邓利群 王茜 +2 位作者 张冬花 左惠娟 林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4080-4085,共6页
背景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用于进行10年风险评估。而上述4项行为因素以及3项生理和生化指标维持理想状态可明显降低人群ASCV... 背景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用于进行10年风险评估。而上述4项行为因素以及3项生理和生化指标维持理想状态可明显降低人群ASCVD的发生。目的分析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SCVD的危险因素水平、危险分层以及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综合反应ASCVD发病风险。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3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询问和现场测量、血液生化检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采用武阳丰教授建立的国人10年ASCV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以下简称预测方法)及《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提供的方法(以下简称指南方法)对ASCVD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及危险分层,理想的心血管健康定义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建议(包括7项理想的健康因素和行为)。计算Kappa值,评估两种方法对ASCVD危险分层结果的一致性。结果≥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8,P=0.00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ASCVD为高危的比例高于指南方法初评的结果(χ^(2)=4.219,P=0.04)。<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350,P<0.001);预测模型方法评估以低危为主(76.3%),高危的比例仅为6.6%,指南方法初评高危比例达到29.5%。对中危患者进行余生风险评估,66例患者(13.0%)调整为高危,最终高危患者比例达到34.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患者,指南方法同样评估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比例分别为51.9%、44.5%和56.0%,一致率为50.8%,经内部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261(u=17.010,P<0.001)。仅2.4%患者具有5项健康行为和因素,70.4%具有2~3项健康行为和因素。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吸烟/戒烟比例、理想体质指数(BMI)比例、空腹血糖(FPG)<5.6 mmol/L、血压<120/80 mm Hg比例高于男性,总胆固醇(TC)<5.2 mmol/L比例低于男性;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理想身体活动比例、心血管健康指标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1项、≥2项、≥3项、≥4项心血管健康指标的比例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0,P<0.001;χ^(2)=34.946,P<0.001;χ^(2)=107.419,P<0.001;χ^(2)=37.488,P<0.001)。结论两种评估方法的内部一致性较差;对于<5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指南判定高危的比例也超过1/3,和≥55岁高危比例相近,有高估此人群ASCVD危险的可能;5项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约70%患者具有2~3项健康行为和因素。加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控制,改善心血管健康可能是降低ASCVD危险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 危险分层 理想心血管健康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心理学
9
作者 段淑贞 《心理科学进展》 1984年第1期18-21,共4页
(一)健康心理学的出现当前的医学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医学研究不仅探索健康和疾病的生物因素,还应查明心理社会因素,如流行病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心理或行为的因素,这就大大推动了“行为医学”的发展... (一)健康心理学的出现当前的医学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医学研究不仅探索健康和疾病的生物因素,还应查明心理社会因素,如流行病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心理或行为的因素,这就大大推动了“行为医学”的发展。近十年来迅速发展的行为医学给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培训、研究和服务的任务。为了适应这种发展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行为医学 躯体疾病 心血管疾病 美国心理学 健康研究 心理学家 近十年 行为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