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馨 申洋 +3 位作者 王增武 陈祚 朱曼路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6-451,共6页
目的:了解企业职工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流行情况,并探讨其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联。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在全国45家企业共抽取27 607人18~60岁的职工进行调查。参考美国心脏协会定义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以文化程度和职业阶层衡量职... 目的:了解企业职工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流行情况,并探讨其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联。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在全国45家企业共抽取27 607人18~60岁的职工进行调查。参考美国心脏协会定义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以文化程度和职业阶层衡量职工的社会经济地位,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经济地位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关联。结果:在可改变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吸烟、体重指数、低盐饮食、体育锻炼)中处于理想状态的分别占51.3%、67.9%、14.0%、31.2%;可定量评估的心血管健康因素(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血压)中处于理想状态的分别占72.9%、81.6%、27.3%。研究人群中,有全部7项理想健康行为和因素者仅占0.6%。调整个体和企业水平因素后,与初中及以下学历相比,高中(OR=1.18,95%CI:1.08~1.29)、大学及以上学历者(OR=1.52,95%CI:1.37~1.69)更易具备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蓝领相比,白领职工(OR=1.18;95%CI:1.08~1.29)更易具备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结论: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在企业职工中的流行情况不容乐观,且与社会经济地位存在正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理想心血管健康 社会经济地位 职业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流行趋势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韩全乐 王桂苹 +6 位作者 刘晓堃 尚小明 张琦 吴寿岭 高竟生 张华 王晓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92-1196,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世界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流行趋势,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基础参考资料。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Springer、Elsevier、EMBase、SS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万方数据... 目的综合评价世界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流行趋势,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基础参考资料。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Springer、Elsevier、EMBase、SS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万方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FD)中关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相关心血管事件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2014年3月。采用Rev Man 3.1.0软件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总样本量为519 052人。世界人群具有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数发生率为0.47%〔95%CI(0.22%,1.03%)〕,具有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数发生率为16.26%〔95%CI(11.18%,23.05%)〕。亚组分析显示,女性人群具有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数发生率为23.25%〔95%CI(19.34%,27.69%)〕,男性人群具有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数发生率为8.08%〔95%CI(4.56%,13.92%)〕,不同性别间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数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08)。结论世界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发生率较低,女性优于男性。建议关注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 流行病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检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状态变化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关系
3
作者 王雅琴 杨娉婷 +2 位作者 曹霞 武留信 陈志恒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1-686,共6页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数改变与肾功能演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837例长沙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2008年至2014年健康体检的一般资料、体格检查及血生物化学检查指标。计算6年时间中按...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数改变与肾功能演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837例长沙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2008年至2014年健康体检的一般资料、体格检查及血生物化学检查指标。计算6年时间中按美国心脏协会定义的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数的改变差值和衡量肾功能变化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改变差值。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数的改变差值与eGFR改变差值之间的关系;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数改变差值下eGFR变化值的水平。结果:2014年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数[(3.3±1.4)项]与2008年[(3.2±1.3)项]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eGFR值[(99.8±22.7)mL/(min.1.73 m^2)]比2008年[(104.3±24.9)mL/(min.1.73 m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用药史(降压、降糖和调脂)后,eGFR变化值与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数改变差值呈正相关(β=0.701,P<0.01)。随着理想心血管健康状态好转,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数改变差值从≥2项,1项,0项,–1项到≤–2项,eGFR变化值下降幅度依次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1,P<0.01)。结论: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数的变化是eGFR改变的独立影响因素,改善理想心血管健康状态有利于延缓肾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理想心血管健康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4
作者 刘清香 陈胜云 +3 位作者 刘艳芳 王丹丹 张佳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7期681-685,共5页
目的通过对大型社区体检人群的筛查,调查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对颈动脉内中膜异常增厚的影响,为颈动脉疾病及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提供证据。方法选择参与2015年度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的北京北七家社区服务中心筛查点40岁以上无... 目的通过对大型社区体检人群的筛查,调查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对颈动脉内中膜异常增厚的影响,为颈动脉疾病及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提供证据。方法选择参与2015年度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的北京北七家社区服务中心筛查点40岁以上无卒中病史人群,收集受试者身高、体重、吸烟史等一般临床资料及基线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同时计算受试者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符合数目。所有受试者完善颈部血管超声,记录受试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将患者分为颈动脉内中膜异常增厚组和正常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之间一般临床资料及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对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结果共入组4387例受试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654例,正常组3733例。与正常组相比,颈动脉内中膜异常增厚组年龄较高[62(56,69)岁vs 58(52,64)岁,P<0.001],吸烟比例高(23.8%vs14.4%,P<0.001);女性(50.5%vs 69.2%,P<0.001)、理想血压(15.7%vs 22.0%,P<0.001)和理想血糖(52.6%vs 65.7%,P<0.001)比例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异常增厚组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数低于正常组,在校正了性别、年龄后,该差异仍然存在[比值比(odds ratio,OR)0.8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8~0.98,P=0.029]。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异常增厚患者理想心血管健康因素的指标数低于无颈动脉内膜增厚者,是颈动脉内中膜异常增厚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心脑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某地居民心血管健康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状况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兵 徐淑倩 +1 位作者 于蕾 陆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8-1455,共8页
目的:了解我国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ICVH)的水平,分析ICVH指标体系评分与心脑血管疾病(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现况的关联,为开发人群CVD整合式健康管理的有效策略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多... 目的:了解我国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ICVH)的水平,分析ICVH指标体系评分与心脑血管疾病(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现况的关联,为开发人群CVD整合式健康管理的有效策略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9年对江苏省宿迁市2县的21815名常住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测,ICVH指标评分与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采用趋势χ2检验,CVD患病率与ICVH指标理想水平数量及得分关系(非)校正模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CVD的患病率为45.7%;ICVH均分为(8.60±2.24)分,居民以达到3~4项指标标准为主(57.5%),ICVH单项指标理想水平最高为烟草控制(80.9%),最低为健康膳食(0.1%);与ICVH得分低水平(0~7分)相比,中等水平(8~9分)组和高水平(10~15分)组患CVD的可能性分别下降38%、69%[OR_(ICVH8-9分)=0.617(0.577~0.661),OR_(ICVH10-15分)=0.308(0.286~0.331)]。结论:调查地区重点人群的CVD负担较重,ICVH水平不高,ICVH水平与CVD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建议加强不良膳食行为、身体活动和血压控制的综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理想心血管健康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评估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邓利群 王茜 +2 位作者 张冬花 左惠娟 林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4080-4085,共6页
背景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用于进行10年风险评估。而上述4项行为因素以及3项生理和生化指标维持理想状态可明显降低人群ASCV... 背景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用于进行10年风险评估。而上述4项行为因素以及3项生理和生化指标维持理想状态可明显降低人群ASCVD的发生。目的分析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SCVD的危险因素水平、危险分层以及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综合反应ASCVD发病风险。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3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询问和现场测量、血液生化检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采用武阳丰教授建立的国人10年ASCV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以下简称预测方法)及《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提供的方法(以下简称指南方法)对ASCVD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及危险分层,理想的心血管健康定义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建议(包括7项理想的健康因素和行为)。计算Kappa值,评估两种方法对ASCVD危险分层结果的一致性。结果≥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8,P=0.00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ASCVD为高危的比例高于指南方法初评的结果(χ^(2)=4.219,P=0.04)。<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350,P<0.001);预测模型方法评估以低危为主(76.3%),高危的比例仅为6.6%,指南方法初评高危比例达到29.5%。对中危患者进行余生风险评估,66例患者(13.0%)调整为高危,最终高危患者比例达到34.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患者,指南方法同样评估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比例分别为51.9%、44.5%和56.0%,一致率为50.8%,经内部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261(u=17.010,P<0.001)。仅2.4%患者具有5项健康行为和因素,70.4%具有2~3项健康行为和因素。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吸烟/戒烟比例、理想体质指数(BMI)比例、空腹血糖(FPG)<5.6 mmol/L、血压<120/80 mm Hg比例高于男性,总胆固醇(TC)<5.2 mmol/L比例低于男性;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理想身体活动比例、心血管健康指标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1项、≥2项、≥3项、≥4项心血管健康指标的比例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0,P<0.001;χ^(2)=34.946,P<0.001;χ^(2)=107.419,P<0.001;χ^(2)=37.488,P<0.001)。结论两种评估方法的内部一致性较差;对于<5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指南判定高危的比例也超过1/3,和≥55岁高危比例相近,有高估此人群ASCVD危险的可能;5项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约70%患者具有2~3项健康行为和因素。加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控制,改善心血管健康可能是降低ASCVD危险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 危险分层 理想心血管健康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