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与“不变”:数智时代大规模因材施教的理性审思 被引量:1
1
作者 程龙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39,46,共7页
数智时代大规模因材施教研究呈现出“二律背反”,即技术主义话语与本质主义话语的背离,理论研究“热火朝天”与实践探索“踌躇不前”。理性审思数智时代大规模因材施教问题,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方面,厘清发生了哪些“变”... 数智时代大规模因材施教研究呈现出“二律背反”,即技术主义话语与本质主义话语的背离,理论研究“热火朝天”与实践探索“踌躇不前”。理性审思数智时代大规模因材施教问题,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方面,厘清发生了哪些“变”与“不变”。“变”体现在数智化技术助推大规模因材施教概念认识的“立体化”,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价值有序的“负熵流”和建构大规模因材施教方法体系的“结构网”。“不变”表现在本质属性上因材施教属于教学实践问题而非技术操作问题,在核心要素上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变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鉴于此,需要妥善处理好变革过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关系,积极拥抱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防止技术依赖或焦虑情绪,实现从自上而下的商业强推模式转向自下而上的学校育人需求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大规模因材施教 理性审思 本质属性 技术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新型技能人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性审思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名梁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9,共3页
从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到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再到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以及2024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深... 从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到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再到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以及2024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深刻阐述和重要部署。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随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各级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社会各界广泛热议和研讨的热门话题,上升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主义政治经济学 根本遵循 集体学习 热门话题 理性审思 科研院所 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型企业评定特征及理性审思——基于教育部先期重点培育企业的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辉 陈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1-27,共7页
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评定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一步。基于教育部先期重点建设培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议名单进行分析发现: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国有企业表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政府更关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急... 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评定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一步。基于教育部先期重点建设培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议名单进行分析发现: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国有企业表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政府更关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急需领域;重视企业直接举办职业教育。理性审视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评定的价值取向,在未来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评定中需要平衡职业教育发展、缩小地区差异;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经济活力;实现评价机构独立,保证公平公正;重视社会责任承担、滋生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型企业 理性审思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期网络直播教学的理性审思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炳林 付瑞 李丁丁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80,共8页
网络直播教学受网络教学能力、网络学习自治及网络环境影响,在教师教、学生学、技术应用方面显现出一些问题。后疫情时期,教师开展网络直播教学,应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直播平台、灵活选择或组合教学模式,从数字化资源搜集与开发、网络... 网络直播教学受网络教学能力、网络学习自治及网络环境影响,在教师教、学生学、技术应用方面显现出一些问题。后疫情时期,教师开展网络直播教学,应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直播平台、灵活选择或组合教学模式,从数字化资源搜集与开发、网络学习活动设计、网络直播“距离感”、直播教学过程监管、直播学习情感体验以及直播教学反思等方面优化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审思 网络直播 直播教学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教育口号的价值嬗变与理性审思 被引量:1
5
作者 谢翌 潘安童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18,共4页
教育口号是教育现实中的重要现象,不仅是人们教育理念的折射,也潜在地影响着人们的教育实践。追溯教育口号的发展脉络,观照人们对教育口号的态度,考察教育口号的历史印记,探寻其深层的价值取向和现实样态,是规范和发挥其积极功能的重要... 教育口号是教育现实中的重要现象,不仅是人们教育理念的折射,也潜在地影响着人们的教育实践。追溯教育口号的发展脉络,观照人们对教育口号的态度,考察教育口号的历史印记,探寻其深层的价值取向和现实样态,是规范和发挥其积极功能的重要前提。教育口号的历史脉络沿着"改造"、"革命"、"改革"最后发展到"素质为本",不同时期的教育口号折射出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口号有不同的层次和对象,有些教育口号契合时代和教育发展规律,有些则显得浅薄、芜杂、混乱,不管如何,均应回归到"教育中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教育口号 教育中的人 价值嬗变 理性审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理性审思 被引量:17
6
作者 陶达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0-71,78,共3页
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主体多元、方式交互、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手段融合等特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着新的挑战:平台的开放性削弱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信息的海量芜杂稀释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 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主体多元、方式交互、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手段融合等特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着新的挑战:平台的开放性削弱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信息的海量芜杂稀释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泛娱乐化”的盛行消解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权威性。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推动高校媒体融合发展,重视大学生受众需求差异,强化高校网络生态治理,创新高校网络话语体系,增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 高校 主流意识形态 话语权 理性审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思人工智能 推进在线利用 巧用档案传播——2024年国际档案界回眸
7
作者 黄霄羽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3,共4页
斗转星移,迎来送往,既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情感的主旋。社会百态、人间悲欢在档案中“留痕”,也在档案中“传唱”。综览2024年国际档案界,各国理性审思人工智能、推进档案在线利用、巧用档案故事传播开展倡导和赋能。2025年伊始,笔者基于2... 斗转星移,迎来送往,既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情感的主旋。社会百态、人间悲欢在档案中“留痕”,也在档案中“传唱”。综览2024年国际档案界,各国理性审思人工智能、推进档案在线利用、巧用档案故事传播开展倡导和赋能。2025年伊始,笔者基于2024年《中国档案》“国外档案新闻集萃”专栏,结合其他途径查找的国外档案新闻,透过新闻记录的实践案例,回顾总结2024年国际档案界的发展特点并展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案例 人工智能 国际档案界 新闻 档案 社会百态 故事传播 理性审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一流学科建设政策的理性审思与优化策略——基于场域理论视角
8
作者 童家飞 《高教探索》 2025年第4期71-78,共8页
在当前围绕“双一流”的争逐中,竞争结果不仅关系到某些地方高校在全国高校系统中的位置和声誉,同样也关乎高校所属地方政府的政绩。为此,各省争相出台了省域一流学科建设政策,试图通过政策保障、经费支持、绩效管理等刺激性手段驱动更... 在当前围绕“双一流”的争逐中,竞争结果不仅关系到某些地方高校在全国高校系统中的位置和声誉,同样也关乎高校所属地方政府的政绩。为此,各省争相出台了省域一流学科建设政策,试图通过政策保障、经费支持、绩效管理等刺激性手段驱动更多省域高校竞逐国家“双一流”或进入全国学科排名前列。但也造成了短期主义、精英主义、绩效主义充斥着政策环境,致使省域一流学科建设政策的功利与工具色彩被无限放大,由此引发场域角色冲突、象征符号崇拜以及评价方式异化等风险。本研究旨在运用场域理论对当前我国省域一流学科建设政策进行观照与解析,理性审思省域一流学科建设政策的风险隐忧及其成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学科 场域理论 理性审思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视野里的《烦恼人生》——阅读反应批评
9
作者 邹平 《当代作家评论》 1987年第6期63-68,共6页
很久没有读到这类搔到生活的痒处、痛处、烦心处、苦恼处的艺术佳作了。无疑,这类写实小说,作家的全副才华便是引导读者坠落到充满生活幻象的艺术世界中去,在经验了一番假作真的生活沉醉之后,再把读者的眼光牵向小说之外的现实世界,激... 很久没有读到这类搔到生活的痒处、痛处、烦心处、苦恼处的艺术佳作了。无疑,这类写实小说,作家的全副才华便是引导读者坠落到充满生活幻象的艺术世界中去,在经验了一番假作真的生活沉醉之后,再把读者的眼光牵向小说之外的现实世界,激发出一连串的理性审思和联想。这里,编识艺术之梦完全是为了引发读者对实在生活的思索这一最终目的,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视野 阅读反应 女作家 写实小说 小说叙事者 理性审思 现实世界 生活流 潜意识 艺术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