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科学认识的中介阶段及其耗散、自组与增殖进化模式
- 1
-
-
作者
解恩译
刘永振
丛大川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辩法研究室
大连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
大连水产学院马列主义教研部
-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6-33,共8页
-
文摘
本世纪70年代,我国兴起了“潜科学”。通过对十多年来潜科学研究过程及其成果的哲学反思,我们发现,科学认识经历三个阶段:潜科学阶段(主观精神场相)、由潜到显的中介阶段(理性实践场相)和显科学阶段(客观知识场相)。以往的讨论,实际上只局限在第一、三阶段上,而对十分重要的第二阶段则基本没有论及。这里,我们就来集中地讨论一下科学认识由潜到显的中介阶段,即充分社会化主体的理性实践场相,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学认识过程的耗散、自组与增殖进化模式。
-
关键词
理性实践场相
科学认识
潜科学研究
进化模式
显化
自组
中介
主观精神场相
信息增殖
科学假说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科学发现的一种新模式——潜科学哲学论纲
- 2
-
-
作者
解恩泽
刘永振
-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1期11-16,共6页
-
文摘
为了探讨科学发展的规律,人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发现的模式。这些模式的提出及其争论,对于推动科学认识论的研究和加速科学发现的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我们试图用“潜科学”的观点来建构一种新的模式,以促进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开展。1.科学发现的“潜科学”模式,是对十余年来“潜科学”研究中孕育着的科学观的抽象和升华,并且是这种潜在的科学观的必然显化。“潜科学”研究的实践,在经历了概念提出阶段、学科确立阶段之后,理所当然地要进入科学哲学的理论化、模式化阶段,这是符合认识规律的。我们关于科学发现的本质和规律性予以“潜科学”模式的界说,其主要之点是:一个总概念——潜科学,两种主体——集约化主体和充分社会化主体,三个场相——主观精神扬相、理性实践场相和客观知识场相,三个阶段——潜科学阶段、由潜向显转化的中介阶段和显科学阶段。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在上述实践基础、科学背景和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展开的。
-
关键词
三个阶段
潜科学
科学发现
表征
科学哲学
中介
理性实践场相
集约化
主观精神场相
客观知识场相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科学认识演进的新模式──《潜科学与哲学》述评
- 3
-
-
作者
林可济
-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16-22,共7页
-
文摘
9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科学哲学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吸取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合理因素,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科学认识演进的新模式,即:一个相对独立的科学认识过程,均先经过集约化主体的主观精神场相的孕育,再移植到社会化主体的理性实践场相加以检验,最终纳入客观知识场相并存贮于人类知识场与信息库之中,以待人们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个模式称为“三场相说”,载于《潜科学与哲学》。本文对此进行了评论。
-
关键词
主观精神场相
潜科学
理性实践场相
客观知识场相
科学认识
集约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模式
科学问题
认识演进
-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