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性主义方法论的教学法意隐--以《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应用为例
1
作者 尧新瑜 李雪梅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59,共5页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综合课程,理性主义方法论对其教学有效性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法作用。本文对三种形态的理性主义方法的由来和特征进行了历史性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将"精神助产术"、"科...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综合课程,理性主义方法论对其教学有效性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法作用。本文对三种形态的理性主义方法的由来和特征进行了历史性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将"精神助产术"、"科学怀疑法"、"理性认知法"应用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课例的设计之中,以期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一种理性主义教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主义方法 精神助产术 科学怀疑法 理性认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相结合的机器翻译研究策略 被引量:5
2
作者 徐金安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3-229,250,共8页
主要介绍了基于规则、基于实例和基于统计等3种主流机器翻译方法,探讨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机器翻译中基于规则的理性主义方法和基于统计的经验主义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机器翻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了规则和统计相结合的机器翻译方... 主要介绍了基于规则、基于实例和基于统计等3种主流机器翻译方法,探讨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机器翻译中基于规则的理性主义方法和基于统计的经验主义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机器翻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了规则和统计相结合的机器翻译方法的基本思路,阐述了词义消歧中的理性主义方法和经验主义方法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对机器翻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翻译 自然语言处理 计算语言学 理性主义方法 经验主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方法论转变的认识樊篱:马克思早期法哲学思想转向的多重意向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浩斌 李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马克思在大学学习至《莱茵报》工作期间实现了其早期的法哲学转向。但是在思想发展历程整体性的视域中,该转向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被严重忽视。与传统视域不同,在思想结构整体性视域下,马克思早期的法哲学思想转向是一个集法的方法论... 马克思在大学学习至《莱茵报》工作期间实现了其早期的法哲学转向。但是在思想发展历程整体性的视域中,该转向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被严重忽视。与传统视域不同,在思想结构整体性视域下,马克思早期的法哲学思想转向是一个集法的方法论转向、法的本质论继承和法的价值论超越的复杂过程,且该过程对马克思实现法哲学的思想立新和唯物转向产生重要影响。在方法论层面,马克思抛弃了康德的理想主义方法论而在黑格尔理性主义方法论中构建起法的形而上学思路;在本质论层面,马克思运用理性主义方法对法哲学的出场命题、原初命题和现实命题进行了分析,在继承法哲学传统命题中自由理念的同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法哲学思想;在价值论层面,马克思对法的现实性提出质疑,并将人民性融入法哲学研究,从而实现了对传统法哲学思想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报》 马克思法哲学 理性主义方法 法的现实性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语和句法的统计机器翻译 被引量:20
4
作者 冯志伟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6-554,560,共10页
回顾了统计机器翻译发展的历程,讨论了噪声信道模型、基于短语的统计机器翻译和基于句法的统计机器翻译,主张把理性主义方法和经验主义方法结合起来,以推进机器翻译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机器翻译 统计机器翻译 噪声信道模型 理性主义方法 经验主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性城市景观重构下的美国与德国后工业景观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梦一欣 《风景园林》 2023年第6期12-19,共8页
【目的】为了反思城市景观变革及其理论成果与后工业景观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拓展现存后工业景观的研究内容和认知维度,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为中国后工业景观发展及其景观范式的形成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分类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厘清... 【目的】为了反思城市景观变革及其理论成果与后工业景观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拓展现存后工业景观的研究内容和认知维度,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为中国后工业景观发展及其景观范式的形成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分类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厘清批判理性主义方法下的美国景观都市主义和德国景观结构主义概念,在城市景观认知与重构的基础上,辨析两国后工业景观的异同。【结果】基于批判性城市景观比较分析,美国与德国后工业景观的共识性体现在城市景观变革下的系统性发展与多元范式两个方面,而后工业景观的内涵、核心要义、发展策略和规划设计特征则反映了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结论】综上所述,后工业景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景观类型,可基于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景观变革拓展其系统性研究,在批判性综合认知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后工业景观范式,继而形成独特的景观发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会学 城市景观 景观变革 后工业景观 工业废弃地 批判理性主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