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体的重建与理学的终结——兼论蕺山学逻辑向度与历史向度的离异
1
作者 李振纲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0-86,96,共8页
蕺山学术之最得力处,是在心体中充分凸现“性体”的本质意义。此种性格与阳明学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更用力于德性本体之实证,在心性关系中关注的重心在性体的客观超越义和道德意志的定向性;二是更加强调实修实证的功夫论,向意根极微处... 蕺山学术之最得力处,是在心体中充分凸现“性体”的本质意义。此种性格与阳明学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更用力于德性本体之实证,在心性关系中关注的重心在性体的客观超越义和道德意志的定向性;二是更加强调实修实证的功夫论,向意根极微处用力。生当晚明,蕺山对自由表达的权力毫不理解,相反,积极倡导“证人”之学,将已狂驰于现实世界的人心重新收束于理性圣殿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隔膜和理性的误导。阳明“良知”教经蕺山的批判修正虽由显归密,而心学自裁自决的自由精神却在其慎独之学中丧失锋芒。这同样表明蕺山思想于时代精神的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蕺山学 心体与性体 逻辑向度 历史向度 理学终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