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茶素组成和理化条件对茶黄素酶催化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坤波 刘仲华 +2 位作者 赵淑娟 傅冬和 黄建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2-200,共9页
利用梨果实多酚氧化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进行酶性合成茶黄素,研究儿茶素组成和理化条件对茶黄素合成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以儿茶素混合物C(EGC>200mg/g,EGCG>200mg/g,儿茶素总量>500mg/g)为材... 利用梨果实多酚氧化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进行酶性合成茶黄素,研究儿茶素组成和理化条件对茶黄素合成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以儿茶素混合物C(EGC>200mg/g,EGCG>200mg/g,儿茶素总量>500mg/g)为材料,茶黄素酶促合成的最佳条件为:反应体系的最佳pH值为5.5,温度为30℃,底物浓度为5mg/ml,酶添加量为75ml/1000mg,最佳反应时间40min。pH值和儿茶素浓度是反应体系中两个重要的影响因子(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儿茶素组成 理化条件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兰坪白秧坪铜钴矿床成矿元素赋存状态及其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
2
作者 徐耀明 蒋少涌 +3 位作者 吾木提汗·赛肯 张伟鑫 尹振 肖述刚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00-2615,共16页
白秧坪矿田位于我国西南的云南兰坪,隶属于西南三江成矿带,矿田内发育有白秧坪铜钴矿床、李子坪铅锌矿床以及富隆厂铅锌矿床。该矿田内的矿床分布明显受到断裂构造控制,但对矿床中钴的赋存形式、矿质沉淀富集的物理化学条件及铜钴和铅... 白秧坪矿田位于我国西南的云南兰坪,隶属于西南三江成矿带,矿田内发育有白秧坪铜钴矿床、李子坪铅锌矿床以及富隆厂铅锌矿床。该矿田内的矿床分布明显受到断裂构造控制,但对矿床中钴的赋存形式、矿质沉淀富集的物理化学条件及铜钴和铅锌不同成矿元素的分异机制等问题仍不明确。本次研究通过对白秧坪铜钴矿床开展综合矿物分析及黄铁矿、闪锌矿、磁铁矿、钴毒砂、砷黝铜矿等金属矿物的微区原位主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发现白秧坪铜钴矿床钴的赋存状态较为多样,既以独立矿物辉砷钴矿、富钴的辉砷镍矿以及硫镍钴矿的形式存在,也以类质同象取代的形式进入钴毒砂和砷黝铜矿,并且在表生环境中以钴钙硬锰矿和钴华的状态呈现。白秧坪铜钴矿床的成矿温度约为230℃,压力约130MPa,硫逸度logfS_(2)=-9,氧逸度较高,pH值低更偏酸性。经对比认为白秧坪矿田的铜钴矿床与铅锌矿床在成矿物质来源、流体来源及成矿条件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铜钴矿床为携成矿物质的深部流体在较高温压及氧硫逸度条件下形成的岩浆热液有关的脉状矿床。铅锌矿床则为与盆地流体有关,在较低温压及硫逸度条件下形成的定位于断裂构造中的类MVT热液矿床。进而在上述新认识及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白秧坪矿田受断裂构造控制但具有不同源区及成矿条件的综合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成矿物理化条件 元素分异机制 成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成因伟晶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兆麟 杨荣勇 +2 位作者 李文 翟伟 毛艳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30-35,共6页
对湖南幕阜山、云南哀牢山、新疆可可托海及福建西坑4个地区的伟晶岩研究表明:这些伟晶岩矿物的熔融包裹体和熔流包裹体均一温度为450~1140°C,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400°C,不同地区包裹体类型和均... 对湖南幕阜山、云南哀牢山、新疆可可托海及福建西坑4个地区的伟晶岩研究表明:这些伟晶岩矿物的熔融包裹体和熔流包裹体均一温度为450~1140°C,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400°C,不同地区包裹体类型和均一温度有所差别。气液包裹体中的主要液相组分有Ca2+,K+,Na+,Mg2+,Fe3+,HCO-3,SO2-4,Cl-,F-以及C2H6,不同的伟晶岩这些组分的相对含量有明显不同,表明这些伟晶岩具有不同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理化条件 不同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水沟碲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保华 曹志敏 +1 位作者 金景福 温春齐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63-472,共10页
本文在对大水沟碲矿床各成矿阶段矿物共生分析、成矿温度、矿液成分研究的基础上 ,对成矿的其它物理化学条件 ,如 p H、f O2 、f S2 、f Te2 等作了热力学计算 ,并结合矿床地质资料 ,计算与分析了成矿过程中碲的迁移形式及富集机理。
关键词 碲矿床 流体包裹体 理化条件 四川 矿床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林型金矿床中自然砷的特征与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示踪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家军 杨丹 +4 位作者 刘建明 柳振江 杨艳 毛光剑 郑明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8-166,共9页
在"滇黔桂"、"川甘陕"两个金三角密集区内的某些卡林型金矿床中,自然砷矿物的存在并非个别现象。自然砷呈致密块状、致密凝胶体状(肾状)、脉状或微细脉状产出。自然砷呈他形粒状,颗粒大小变化较大,一般为0.05~0.50... 在"滇黔桂"、"川甘陕"两个金三角密集区内的某些卡林型金矿床中,自然砷矿物的存在并非个别现象。自然砷呈致密块状、致密凝胶体状(肾状)、脉状或微细脉状产出。自然砷呈他形粒状,颗粒大小变化较大,一般为0.05~0.50mm,最大可达2mm。反光显微镜下为白色,显微硬度为114.21~150.60kg/mm2,相当于摩氏硬度3.27~3.59。矿物主要化学成分As的质量分数为92.74%~99.74%,并含有S0.18%~5.25%,Sb0.04%~3.65%。矿物为三方晶系,晶胞参数值a=0.3759nm,c=1.0527nm。利用矿床中含砷矿物的共生组合特点及热力学资料,探讨了卡林型金矿床形成的温度、成矿流体的f(O2)、f(S2)变化范围及金以金砷络合物形式迁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砷 矿物学特征 成矿物理化条件 卡林型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三佛山花岗岩的成因:成岩物理化学条件、锆石U-Pb年代学及Sr-Nd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增达 于晓飞 +4 位作者 王全明 杜泽忠 曹强 师明元 王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7-468,共22页
三佛山花岗岩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东缘,其成岩物理化学条件、矿物学特征及准确的侵位年龄仍缺乏系统研究,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岩石关系尚不明确,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约束其成因至关重要。本文利用角闪石全Al压力计、黑云母Ti温度计,角闪石... 三佛山花岗岩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东缘,其成岩物理化学条件、矿物学特征及准确的侵位年龄仍缺乏系统研究,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岩石关系尚不明确,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约束其成因至关重要。本文利用角闪石全Al压力计、黑云母Ti温度计,角闪石-黑云母矿物对温压计及全岩主、微量和锆石U-Pb年龄数据,限定了三佛山花岗岩岩石类型、侵位时代及成岩物理化学条件。此外,测试并收集了大量胶东地区早白垩世侵入体的Sr-Nd及锆石Hf-O同位素数据,综合此次矿物化学研究的新认识,探讨了三佛山花岗岩的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通过角闪石全Al压力计及角闪石-黑云母压力计得到其就位压力2.20kbar;采用角闪石全Al温度计、黑云母Ti温度计,得到的结晶温度为730~680℃。LA-ICP-MS U-Pb测试结果表明三佛山花岗岩侵位于119.6~114.2Ma。根据其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上年代学、Sr-Nd-Hf同位素研究成果,判定其为I型花岗岩,发育的暗色微粒包体及基性脉岩也应该是同时期的产物,并且局部可能存在岩浆混合作用。花岗岩属富钾-钙碱性花岗岩类(KCG),为挤压造山转变成伸展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其较高的初始Sr同位素比值和比较低的ε_(Nd)(t)值,全岩Nd两阶段模式年龄t_(2DM)(2447~2143Ma)等均指示源区主体为重熔的古元古代华南板块中下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佛山 理化条件 年代学 地球化学 花岗岩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捷克Jílové金矿集区中硒矿物的特征与硒化物-碲化物的形成物理化学条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家军 杨隆勃 +1 位作者 翟德高 吴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6-181,共16页
捷克Jílové金矿集区在中世纪时期曾是波希米亚地块最大、最富集金的地区,黄金开采已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最重要的矿床有Pepˇr、Bohuliby、Radlík和Rotlev,主要赋存于新元古界těchovice组火山-沉积岩和波希米亚... 捷克Jílové金矿集区在中世纪时期曾是波希米亚地块最大、最富集金的地区,黄金开采已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最重要的矿床有Pepˇr、Bohuliby、Radlík和Rotlev,主要赋存于新元古界těchovice组火山-沉积岩和波希米亚花岗闪长岩深成岩体中。金矿化存在3种类型:脉状矿化、含金网脉状矿化、浸染状矿化。金矿床中的矿物组成已超过70种,包括Cu、Pb、Zn、Fe、As、Mo、Bi、Hg、Au和Ag的一些硫化物、硫盐、氧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碳酸盐、钨酸盐、硅酸盐,还有碲化物、卤化物和自然元素的矿物。笔者通过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和扫描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确认金矿床中也存在一些硒矿物。金矿石中的矿物种类较多,组成复杂以及存在大量碲化物、自然金,构成Jílové金矿集区的一大特色。一般说来,亲硫环境越强,出现硒化物、碲化物这样的特殊矿物就越少。因此,金矿床中同时存在大量碲化物、硒化物矿物,表明金矿床的形成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条件。在成矿早阶段,具有高f(S2)和低f(Se2)、f(Te2)、f(O2)的介质,且f(S2)/f(Se2)>1、f(S2)/f(Te2)>1,此时形成大量的黄铁矿、白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而Se、Te有可能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硫化物矿物中。在成矿晚阶段,随着硫化物的大量沉淀,具有f(Se2)/f(S2)、f(Te2)/f(S2)、f(O2)逐渐增高,有利于硒化物、碲化物的形成。根据金矿石中的硒矿物、碲矿物组合,获得在300℃成矿温度下形成硒化物、碲化物时的f(Se2)、f(Te2)分别为10-14.97~10-7.09和10-10.98~10-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硒矿物 碲矿物 理化条件 Jílové金矿集区 捷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神河钡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被引量:7
8
作者 吴胜华 刘家军 +2 位作者 柳振江 翟德高 邢永亮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0-1112,共13页
陕西神河钡矿床位于南秦岭钡成矿带的北矿带,重晶石和毒重石为主要的矿石组成。显微测温分析表明,重晶石、毒重石和钡解石内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108-205℃(峰值130~170℃)、118~274℃(峰值150~210℃)和146~227℃... 陕西神河钡矿床位于南秦岭钡成矿带的北矿带,重晶石和毒重石为主要的矿石组成。显微测温分析表明,重晶石、毒重石和钡解石内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108-205℃(峰值130~170℃)、118~274℃(峰值150~210℃)和146~227℃盐度叫(NaCk)分别为0.53%~9.86%、0.18%~8.95%和4.03%~7.31%;激光拉曼分析表明,重晶石中流体包裹体气液相组成以H20为主,毒重石中流体包裹体气相则含有032、N2、H2S和CH4,钡解石中流体包裹体气相也含有CO2和N2,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气相部分含有CO2、N2、H2S和CH4。以上研究成果反映了重晶石、毒重石和钡解石在成矿条件上的差异。毒重石的形成可能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相联系,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消耗了热液流体中大量的有机气体和SO42-;同时表明在形成毒重石期间,此反应抑制了重晶石的形成,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实现了碳从有机物来源(CH4等)到毒重石(碳酸盐)的转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流体温度较高、一定含量的CO2气体、较高Ba2+浓度、发生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前成矿流体中较高的HS浓度和H2S较快速的扩散和转移的流体物理化学成矿环境是毒重石形成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钡矿床 流体包裹体特征 成矿物理化条件 神河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运移的物理化学条件 被引量:7
9
作者 陶士振 秦胜飞 +1 位作者 张宝民 刘德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29-140,共12页
本文运用流体地质学方法研究了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运移的物理化学条件。在薄片观察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 ,对研究区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均一温度、盐度、激光拉曼光谱、色谱及色谱—质谱的测试分析 ,取得了古地温、盐度、单个有机包裹体成分... 本文运用流体地质学方法研究了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运移的物理化学条件。在薄片观察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 ,对研究区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均一温度、盐度、激光拉曼光谱、色谱及色谱—质谱的测试分析 ,取得了古地温、盐度、单个有机包裹体成分、群体包裹体的有机组份及生物标志物参数等数据。分析了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运移期次、通道、相态、油气运移的温度、深度、有机组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化条件 油气运移 流体地质学 库车前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碲化物型金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以水泉沟金矿田为例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招崇 李兆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1-52,共12页
通过对冀北水泉沟金矿田与偏碱性岩有关的富碲化物型金矿和不含碲化物金矿床的地质特征、黄铁矿的标型特征以及流体包裹体成分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富碲化物型金矿的某些共同特征及其所指示的物理化学条件。同时利用热力学分析,从理论上... 通过对冀北水泉沟金矿田与偏碱性岩有关的富碲化物型金矿和不含碲化物金矿床的地质特征、黄铁矿的标型特征以及流体包裹体成分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富碲化物型金矿的某些共同特征及其所指示的物理化学条件。同时利用热力学分析,从理论上阐明了这些现象的内在原因,并提出其形成需要三个条件:①高碲的地球化学背景场;②有利于碲活化和迁移的物理化学条件(酸性);③有利于碲化物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低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形成 理化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半岛大磨曲家金矿床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演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春影 高帮飞 +3 位作者 张静 王庆飞 龚庆杰 于海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3-750,共8页
胶东大磨曲家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包括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高盐卤水包裹体3种类型,前两者发育较多,高盐卤水包裹体发育极少。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盐度、密度、压力估算显示,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8~376℃,据冰点温度估算... 胶东大磨曲家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包括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高盐卤水包裹体3种类型,前两者发育较多,高盐卤水包裹体发育极少。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盐度、密度、压力估算显示,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8~376℃,据冰点温度估算,盐度为0.53%~8.28%,水溶液包裹体均一压力低于50×10^5Pa;富CO2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255~348℃,盐度为2.42%-11.43%,均一压力为1000×10^5~2500×10^5Pa;富CO2包裹体中CO2均一温度为23.0~32.4℃,指示该类包裹体可能含有数量不等的CH4或H2S。静水压力体制下,根据纯CO2包裹体均一压力估算成矿深度约为1km。在270℃左右,均一压力从富CO2包裹体到水溶液包裹体急剧降低,指示成矿流体在270℃左右可能发生过一次减压沸腾过程,成矿流体盐度和密度在270℃左右也有显著的变化。因此,沸腾作用及其引起的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急剧变化可能是导致大磨曲家金矿床成矿物质沉淀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大磨曲家 流体包裹体 减压沸腾 理化条件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寒武系金矿床中金硒共生的物理化学条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家军 刘建明 +2 位作者 郑明华 刘显凡 冯彩霞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金矿床 西秦岭 火山作用 理化条件 寒武系 矿物 陆相 相火 异常 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驼路沟钴矿床流体包裹体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华平 孙丰月 +1 位作者 李碧乐 王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51-355,共5页
应用均一法、激光拉曼显微探针法研究驼路沟钴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发现其包裹体类型多样,以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富二氧化碳包裹体为主,测得均-温度为220℃~300℃,众值为275℃,成矿流体形成于中低温环境。通过对其他热力学参数计算,确... 应用均一法、激光拉曼显微探针法研究驼路沟钴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发现其包裹体类型多样,以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富二氧化碳包裹体为主,测得均-温度为220℃~300℃,众值为275℃,成矿流体形成于中低温环境。通过对其他热力学参数计算,确定出驼路沟钴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中低盐度、低密度、弱还原-还原性的特点。包裹体气、液相成分分析表明其与现代海底热液沉积物的流体成分类似,进一步佐证了驼路沟钴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理化条件 成矿流体 钴矿床 驼路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会泽矿山厂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艳 韩润生 +1 位作者 魏平堂 邱文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9-733,共15页
通过会泽矿山厂铅锌矿床闪锌矿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参数计算,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得出以下认识:会泽矿山厂铅锌矿床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6280℃,具有较宽的变化区间,盐度(w(NaCl))为3.2%22.8%;白云石流体包裹体... 通过会泽矿山厂铅锌矿床闪锌矿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参数计算,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得出以下认识:会泽矿山厂铅锌矿床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6280℃,具有较宽的变化区间,盐度(w(NaCl))为3.2%22.8%;白云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6163℃,大部分盐度较低,为1.1%-14.8%。3个成矿阶段闪锌矿和白云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具有较明显的分布特征:从热液成矿期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围岩蚀变,流体呈现中高温-高盐度→中温-中高盐度→中低温-中高盐度→中低温-低盐度的演化规律。在整个热液成矿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盐度的流体参与了作用,流体混合可能是矿物沉淀的主要机制。pH值计算结果表明,迁移阶段时,成矿流体呈酸性,从成矿阶段Ⅰ—Ⅳ,流体pH逐渐增大,主成矿阶段Ⅱ—Ⅲ时,闪锌矿和方铅矿在中性、弱碱性下大量析出。受控于CO、CO_2、O_2间逸度平衡的CO_3^(2-)和HCO_3^-缓冲对调节了成矿流体的pH值,碳酸盐岩在铅锌的运移沉淀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流体包裹体 理化条件 成矿流体 会泽矿山厂铅锌矿床 滇东北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二一七热液铀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郑永飞 傅斌 龚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0-27,共8页
根据包裹体分析资料和热力学计算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本文研究了江西六二一七花岗岩型铀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并对红化(赤铁矿化)与热液铀矿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得到,热液铀矿化形成于中低温、中压、低氧逸度、高流... 根据包裹体分析资料和热力学计算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本文研究了江西六二一七花岗岩型铀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并对红化(赤铁矿化)与热液铀矿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得到,热液铀矿化形成于中低温、中压、低氧逸度、高流逸度、中性至弱碱性的还原环境。成矿热液中,铀主要呈[UO2(CO3)2]2-和[UO2F4]2-形式迁移,至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发生沥青铀矿沉淀。红化是矿前期高氧逸度流交代热液对围岩氧化所至,红化蚀变岩石因含有Fe3+,从而有利于热液铀矿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理化条件 热液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元岭金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红樱 胡受奚 +2 位作者 郭坤一 贺菊瑞 戚建中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3-255,共3页
关键词 成矿物质来源 蚀变 理化条件 金矿 熊耳群 地体 马超营断裂带 栾川县 河南 区域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玲珑花岗质杂岩体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7
作者 林文蔚 殷秀兰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0-49,共10页
胶东西北部是我国金矿的重要产区,招掖金矿带的形成与玲珑花岗质杂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玲珑花岗质杂岩是一个多期次形成的复式岩体,最终定位于燕山期。它主要由云山、崔召、玲珑片麻状花岗岩、郭家店(型)、郭家岭(型)岩体组成。... 胶东西北部是我国金矿的重要产区,招掖金矿带的形成与玲珑花岗质杂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玲珑花岗质杂岩是一个多期次形成的复式岩体,最终定位于燕山期。它主要由云山、崔召、玲珑片麻状花岗岩、郭家店(型)、郭家岭(型)岩体组成。本文研究了上述诸岩体形成的T、p、fO2、fH2、pH2O条件及熔浆中的含水量。通过玲珑花岗质杂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研究得出:玲珑花岗质杂岩即不是区域变质作用中混合岩化的产物,也不是幔源岩浆分异、冷凝的产物,而是由太古宙、元古宙变质岩重熔交代所形成的原地半原地型花岗质杂岩体。玲珑花岗质杂岩,尤其是郭家岭型花岗岩对本区金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重熔岩浆作用,热驱动下流体循环和含矿热液中水的浓缩(收缩),是胶东金矿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花岗质杂岩 理化条件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物理化学条件对煤变质作用的控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曹代勇 刘志飞 +3 位作者 王安民 王路 丁正云 李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9-448,共10页
煤是对温度和压力等地质因素十分敏感的有机岩,各种构造-热事件控制下的物理化学条件,是促进煤岩演化的根本动力。本文对煤变质作用过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着重讨论了煤岩在高煤阶-石墨演化阶段的控制因素、演化过程和演化机制。煤... 煤是对温度和压力等地质因素十分敏感的有机岩,各种构造-热事件控制下的物理化学条件,是促进煤岩演化的根本动力。本文对煤变质作用过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着重讨论了煤岩在高煤阶-石墨演化阶段的控制因素、演化过程和演化机制。煤变质作用包括煤化作用阶段和石墨化作用阶段,共同构成一个连续的有机质演化过程,总体趋势是分子结构有序化、化学成分单一化,最终演变为以碳元素为主、三维有序结构的石墨。温度和压力(应力)是控制煤变质作用两大因素,在不同的演化阶段,这两大因素所起的作用和演变机理都有所差异。在低、中煤阶演化阶段,温度是煤化学结构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化学键断裂提供活化能,应力缩聚和应力降解则对煤化学结构演化具有催化作用。高煤阶-石墨化阶段的主要机制是导致基本结构单元BSUs之间相互联结使短程有序化范围增大的拼叠作用,构造应力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BSUs定向和面网间距不断减小,促进大分子物理结构演化。加强煤变质作用的高级阶段-石墨演化过程的研究,将丰富和深化对煤-石墨物理化学结构完整演化序列的认识。煤系石墨成矿机制的高温高压模拟实验,则为煤变质作用构造物理化学条件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变质作用 煤化作用 石墨化作用 构造物理化条件 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莲花山金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机理 被引量:10
19
作者 姜能 张文淮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3-83,共11页
在对莲花山金矿床Au的成矿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对与Au的主要成矿阶段密切相关的石英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和气液相成分分析,结合其他分析结果和资料,确定出成矿流体的性质、盐度和密度;成矿过程的温度、压力、氧逸度和硫逸... 在对莲花山金矿床Au的成矿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对与Au的主要成矿阶段密切相关的石英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和气液相成分分析,结合其他分析结果和资料,确定出成矿流体的性质、盐度和密度;成矿过程的温度、压力、氧逸度和硫逸度以及成矿环境和pH、Eh值等Au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最后探讨了Au的活化、迁移和沉淀机理,认为导致本矿床Au的沉淀有两种机制,即沸腾去气机制和流体混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理化条件 液包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山矿田居隆庵铀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柏林 周鲁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了解相山矿田居隆庵铀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背景。方法应用岩石化学及铷、锶、硫、氧等同位素地质及包裹体研究方法。结果含矿主岩碎斑熔岩岩石形成的初始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在上升过程中混染并重熔了地壳组分;成矿热液起源于深... 目的了解相山矿田居隆庵铀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背景。方法应用岩石化学及铷、锶、硫、氧等同位素地质及包裹体研究方法。结果含矿主岩碎斑熔岩岩石形成的初始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在上升过程中混染并重熔了地壳组分;成矿热液起源于深部岩浆热液,在沿构造上升过程中混合了浅部地下水溶液,形成了一种混合热液。结论成矿热液物理化学性质为弱酸、弱还原性的中低温热液,成岩成矿物质既来源于深部(上地幔),又有浅部物质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山矿田 成矿物理化条件 成矿热液 包裹体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