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滦平球状闪长岩岩相学特征和球状构造成因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马芳 穆治国 刘玉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24-1432,共9页
文章对滦平球状闪长岩作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并据此提出岩体中球状构造的形成机理。根据球核的不同,可将球分为三种类型,包括以同源岩浆组分为核的球、以异源捕虏体为核的球和没有明显壳层结构的球。球中壳层一方面表现为基本不含角闪... 文章对滦平球状闪长岩作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并据此提出岩体中球状构造的形成机理。根据球核的不同,可将球分为三种类型,包括以同源岩浆组分为核的球、以异源捕虏体为核的球和没有明显壳层结构的球。球中壳层一方面表现为基本不含角闪石的浅色层和含有一定角闪石的暗色层交替发育的矿物组成韵律,另一方面表现为斑状半自形-它形斜长石梳状层与细粒半自形-自形斜长石层互层的矿物结构韵律。球中斑状斜长石显示清晰的格子双晶,而主岩和基质中的斜长石则为聚片双晶,研究表明,所描述的球状构造是通过岩浆同化捕虏体和岩浆结晶综合作用形成的。球壳的矿物组成韵律和矿物结构韵律受岩浆中水含量变化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状闪长岩 韵律 同化作用 结晶作用 滦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黄陵球状花岗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岩相学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魏运许 赵小明 +4 位作者 杨金香 徐大良 刘圣德 廖宗明 邓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41-1549,共9页
在扬子陆块核部黄陵地区发现具球状构造的花岗闪长岩。岩石产于新元古代斑状花岗闪长岩与石英闪长岩之间,出露面积极小。球状花岗闪长岩岩体由主岩、球状体及球间基质三部分组成,球状体呈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状,由球核和同心球壳组成,... 在扬子陆块核部黄陵地区发现具球状构造的花岗闪长岩。岩石产于新元古代斑状花岗闪长岩与石英闪长岩之间,出露面积极小。球状花岗闪长岩岩体由主岩、球状体及球间基质三部分组成,球状体呈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状,由球核和同心球壳组成,球体大小多为5~12cm。依据球壳及球核的差异,可大致分为具有多壳层同心结构、具单壳层结构、无明显壳层结构3种类型的球状体。单壳层球壳由角闪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含量高的暗色层组成,具放射状构造;多壳层球壳由含角闪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的暗色层和基本不含或含少量暗色矿物、以斜长石为主的浅色层组成韵律层,具梳状、放射状构造;球核成分可以是同源岩浆组分,也可以是异源捕虏体。单壳层球体,球核、球壳、基质的斜长石牌号依次为36、32、26,酸性程度不断增加,内部呈放射状生长,反映其可能由内向外经岩浆结晶作用形成。初步认为多壳层球体球壳富韵律的变化为富含气水热液的岩浆在动荡的环境下结晶形成,球壳中矿物结晶顺序可能由外向内,核部结晶时间相对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状 球状花岗闪长岩 扬子陆核 结晶作用 黄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