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花岗岩球状构造成因新解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招崇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出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4-15,共2页
-
文摘
某些火成岩,如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甚至基性侵入岩,有时含有所谓球状构造(Orbicular)的卵状体,尤以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中常见。其成因不同学派有着不同的解释。球状花岗岩的分布范围往往很有限,一般只有数十至上百平方米,周围是正常的花岗岩(一般为富黑云母花岗岩,时代不限),有时两者为1~5mm宽的黑云母带隔开,有时直接接触,
-
关键词
球状构造
非平衡定态
非线性动力学
耗散结构
-
分类号
P59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
-
题名八达岭球状凝灰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 2
-
-
作者
丁毅
-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
出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79-279,共1页
-
文摘
八达岭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火成岩体,时代为J<sub>2</sub>—J<sub>3</sub>。在其中的J<sub>3</sub>东岭台组火山凝灰岩内发现了罕见的球状体。张之桑(1987)在福建的流纹岩中发现过小铁球,颜文瑞等(1988)在大兴安岭南端发现过豆状二辉安山石,都被认为与岩浆的熔离作用有关。然而凝灰岩是由火山灰堆积而成,而其中的球状体与岩浆的熔离作用无关。八达岭火山凝灰岩的球状体如鹅蛋大小,成分同于含球体的凝灰岩,均为灰色,且均有1—2mm的白色砖质细脉穿切。球体木身自成物理独立体。球体的分布密度1—5个/m<sup>2</sup>。这种球状构造是耗散结构理论研究(於崇文,1986,张招崇,1990)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
关键词
球状构造
球状体
独立体
地区分布
台组
细脉
耗散结构理论
质体系
分布密度
硅质
-
分类号
P59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
-
题名耗散结构理论在地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招崇
-
机构
地矿部地质研究所
-
出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36-237,共2页
-
文摘
平衡热力学理论已为我们理解许多地质现象及解决实际地质问题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平衡热力学仅限于封闭体系,并且只考虑始态与终态,不考虑中间的动力学过程,所得出的结论势必与地质事实出入很大。
-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平衡热力学
终态
封闭体系
热力学理论
定量解释
非平衡定态
成矿条件
理沦
球状构造
-
分类号
P59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