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球形燃料元件的研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湘文 卢振明 +4 位作者 张杰 邹彦文 刘兵 唐亚平 唐春和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28-1233,共6页
为满足球床式高温气冷堆(HTR-PM)示范工程对球形燃料元件大批量生产、单球高铀含量和低破损率的要求,必须对10MW高温气冷堆时期的球形燃料元件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对基体石墨粉、穿衣、压制、车削和热处理等关键设备及相关工... 为满足球床式高温气冷堆(HTR-PM)示范工程对球形燃料元件大批量生产、单球高铀含量和低破损率的要求,必须对10MW高温气冷堆时期的球形燃料元件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对基体石墨粉、穿衣、压制、车削和热处理等关键设备及相关工艺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建立了规模化的球形燃料元件生产工艺。采用该工艺生产的球形燃料元件,冷态性能如压碎强度、热导、磨损和腐蚀等均满足HTR-PM的技术指标,特别是球形燃料元件的平均自由铀含量与HTR-PM球形燃料元件的自由铀含量指标(6.0×10-5)相差近1个数量级。采用优化后的规模化生产工艺,成功地研制出符合HTR-PM技术要求的球形燃料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球形燃料元件 穿衣 冷准等静压 自由铀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MW高温气冷堆球形燃料元件制造 被引量:5
2
作者 贺俊 邹彦文 +1 位作者 邱学良 梁彤翔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z1期40-44,共5页
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球形燃料元件的制造使用橡胶模具冷准等静压工艺。制造了44批,约20540个燃料元件。燃料元件的冷态性能符合设计指标,44批燃料元件的平均自由铀含量为4.57×10^(-5),正品率为99%。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球形燃料元件 准等静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高温气冷堆球形燃料元件酚醛树脂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湘文 张杰 +3 位作者 卢振明 刘兵 唐亚平 唐春和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2-1025,共4页
为研究炭化和高温纯化等热处理对高温气冷堆球形燃料元件酚醛树脂炭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炭化后及高温纯化后树脂炭的微观组织和物理性能。结果表明,与炭化后的树脂炭相比,经高温纯化后的树脂炭具有更高的石墨化有序程度,树脂炭内微孔... 为研究炭化和高温纯化等热处理对高温气冷堆球形燃料元件酚醛树脂炭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炭化后及高温纯化后树脂炭的微观组织和物理性能。结果表明,与炭化后的树脂炭相比,经高温纯化后的树脂炭具有更高的石墨化有序程度,树脂炭内微孔的平均孔径增大,比表面积降低超过50%。在723、773、823和873K温度下,干燥空气中高温纯化后的树脂炭具有较低的氧化速率,表现出更佳的抗氧化腐蚀性能。高温纯化后树脂炭石墨化有序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球形燃料元件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燃料元件 酚醛树脂炭 热处理 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球形燃料元件中基体石墨杂质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文革 倪晓军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41-44,共4页
研究了高温气冷堆球形燃料元件的基体石墨及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中微量及痕量杂质元素的含量, 利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B、Li、Fe、Ti、U、Th、Gd、Eu、Sm 、Dy等十几种重要元素进行了分析, 并比较了加工处理过程对... 研究了高温气冷堆球形燃料元件的基体石墨及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中微量及痕量杂质元素的含量, 利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B、Li、Fe、Ti、U、Th、Gd、Eu、Sm 、Dy等十几种重要元素进行了分析, 并比较了加工处理过程对于杂质离子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球形燃料元件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及制成的基体石墨均符合球形燃料元件的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冷堆 基体石墨 杂质元素 球形燃料元件 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后HTR-10球形燃料元件电化学解体及裂变产物分布研究
5
作者 王桃葳 贺林峰 +7 位作者 李彩霞 刘小雪 李自强 邵友林 赵宏生 陈晓彤 刘兵 唐亚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92-99,共8页
辐照后检验是开展燃料性能评价的重要手段。在10 MW高温气冷堆(HTR-10)球形燃料元件的辐照后检验中,为研究元件中TRISO包覆燃料颗粒的破损机制,本文利用基于电化学氧化原理的两步解体法,对所选元件(燃耗约35 GW·d/tU)进行了包覆燃... 辐照后检验是开展燃料性能评价的重要手段。在10 MW高温气冷堆(HTR-10)球形燃料元件的辐照后检验中,为研究元件中TRISO包覆燃料颗粒的破损机制,本文利用基于电化学氧化原理的两步解体法,对所选元件(燃耗约35 GW·d/tU)进行了包覆燃料颗粒与基体石墨的分离,获得了元件中不同位置区域的包覆燃料颗粒、解体石墨粉和电解液,通过γ能谱定量分析了解体石墨粉和电解液中的放射性核素成分及含量,并基于此明确了放射性核素在辐照后球形燃料元件基体石墨中的分布。结果表明:部分电解液中裂变产物^(137)Cs与^(144)Ce活度显著高于其他电解液样品,表明其对应区域中可能存在破损包覆燃料颗粒;元件表层位置对应的电解液中活化产物^(60)Co高于内部区域,主要来源于HTR-10一回路的放射性粉尘沾污。本工作初步建立了高温气冷堆辐照后球形燃料元件电化学解体和解体样品分析测试的平台及方法,为TRISO型包覆燃料颗粒破损机制分析及其堆内行为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后HTR-10球形燃料元件 电化学解体 裂变产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MW高温气冷堆球形燃料元件虚拟仪器式探测系统的研制
6
作者 王庆锋 马庆贤 +1 位作者 刘继国 肖宏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0-353,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研制开发的高温堆燃料元件探测系统,该系统有效地解决了10MW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装卸过程中现场复杂过球信号的计数判断问题,很大程度地消除了外界干扰,保证了计数的准确性,方便地实现了整个系统的智能管理。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球形燃料元件 虚拟仪器式探测系统 智能管理 传感器 探测器 装卸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GR燃料元件包覆颗粒的穿衣主要工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卢振明 张杰 +2 位作者 王义民 唐亚平 邹彦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5-668,共4页
高温气冷堆的商业化发展对燃料元件穿衣颗粒的规模化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穿衣系统,研究了穿衣鼓转速对动态表面倾角、安息角、粒径分布等参数的影响。确定了穿衣鼓转速的分段设置和最佳状态,并分析了不合格颗粒产生... 高温气冷堆的商业化发展对燃料元件穿衣颗粒的规模化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穿衣系统,研究了穿衣鼓转速对动态表面倾角、安息角、粒径分布等参数的影响。确定了穿衣鼓转速的分段设置和最佳状态,并分析了不合格颗粒产生的原因。批量实验结果显示,穿衣颗粒成品率高且稳定,平均成品率达到93.94%,且设备易于操作控制,完全能满足规模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球形燃料元件 穿衣 包覆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床反应堆燃料元件脉冲气力提升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曾凯 沈鹏 +2 位作者 都东 王鑫 张海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47-950,共4页
球床反应堆采用球形燃料元件多次通过堆芯的循环运行方式,燃料元件从堆芯底部连续单列排出后依靠管路气动推力逐一被提升至堆芯顶部。本文建立了球形燃料元件"近等径"管路脉冲气力提升运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源压力、... 球床反应堆采用球形燃料元件多次通过堆芯的循环运行方式,燃料元件从堆芯底部连续单列排出后依靠管路气动推力逐一被提升至堆芯顶部。本文建立了球形燃料元件"近等径"管路脉冲气力提升运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源压力、控制阀有效截面积、球外径与管内径的直径比等参数对提升过程燃料元件运行速度的影响。利用测速装置测量了10MW球床反应实验堆提升器出口燃料元件的运行速度,实验结果接近理论分析结果。近等径球流管路脉冲气力提升运动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为球床反应堆燃料输送系统优化设计及运行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床反应堆 球形燃料元件 脉冲气力提升 运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MW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辐照后检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春和 符晓铭 +1 位作者 朱钧国 张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7期109-112,140,共5页
为了评价10MW高温气冷堆(HTR10)用燃料元件的性能,从第1和第2生产批次中分别随机抽取两个球形燃料元件进行辐照考验。辐照考验在俄罗斯的IVV2M堆内进行,采用动态辐照试验的方法,可分别控制每个辐照盒中燃料元件的温度和测量气态裂变产... 为了评价10MW高温气冷堆(HTR10)用燃料元件的性能,从第1和第2生产批次中分别随机抽取两个球形燃料元件进行辐照考验。辐照考验在俄罗斯的IVV2M堆内进行,采用动态辐照试验的方法,可分别控制每个辐照盒中燃料元件的温度和测量气态裂变产物的释放。辐照后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固体裂变产物在基体石墨内的分布测量、包覆燃料颗粒破损率测量和金相观察。辐照后检验结果表明:辐照没有引起燃料元件中包覆燃料颗粒的破损,生产的燃料元件满足10MW高温气冷堆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球形燃料元件 包覆燃料颗粒 辐照考验 辐照后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R-PM燃料元件生产穿衣工艺及设备研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振明 周湘文 +1 位作者 张杰 刘兵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9期436-439,共4页
自主研制了穿衣工艺所用非标设备,包括穿衣系统、滚筒筛、振选台、均匀化设备、不合格颗粒回收系统等。工艺实验结果显示,穿衣颗粒成品率高且稳定,破损率满足设计要求。设备易于操作控制,完全能满足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燃料元件规模生产... 自主研制了穿衣工艺所用非标设备,包括穿衣系统、滚筒筛、振选台、均匀化设备、不合格颗粒回收系统等。工艺实验结果显示,穿衣颗粒成品率高且稳定,破损率满足设计要求。设备易于操作控制,完全能满足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燃料元件规模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 球形燃料元件 穿衣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MW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的辐照考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春和 张纯 符晓铭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z1期50-52,69,共4页
10MW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的辐照考验在俄罗斯IVV-2M堆内进行,辐照考验于2000年7月13日开始,现仍在进行中。至2002年6月14日,燃料元件最高燃耗(以金属铀计,全文同)已达77000MW·d/t,累积快中子注量达8.59×10^(20)cm^(-2)。本文... 10MW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的辐照考验在俄罗斯IVV-2M堆内进行,辐照考验于2000年7月13日开始,现仍在进行中。至2002年6月14日,燃料元件最高燃耗(以金属铀计,全文同)已达77000MW·d/t,累积快中子注量达8.59×10^(20)cm^(-2)。本文描述辐照样品的冷态性能、辐照装置、辐照条件和已获得的辐照考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球形燃料元件 辐照考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首条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线实现工业规模转化
12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8期156-156,共1页
日前,全球首条工业规模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线第20万个球形燃料元件在包头成功下线,我国高温气冷堆元件制造实现了从实验线到工业规模生产线的直接转化,标志着我国高温气冷堆元件制造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对于推进高温气冷堆核电... 日前,全球首条工业规模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线第20万个球形燃料元件在包头成功下线,我国高温气冷堆元件制造实现了从实验线到工业规模生产线的直接转化,标志着我国高温气冷堆元件制造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对于推进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商业化和“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燃料元件 高温气冷堆 工业规模 直接转化 生产线 制造水平 世界前列 核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核纯酚醛树脂粘合剂的研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文革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55-57,共3页
通过对高性纯酚醛树脂的研究, 掌握了实验条件对酚醛树脂质量的影响。通过严格控制反应条件所制备的酚醛树脂, 其综合性能指标与德国的酚醛树脂的性能指标类似。利用自行研制的酚醛树脂进行基体石墨球工艺实验,
关键词 酚醛树脂 粘合剂 球形燃料元件 石墨粘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研制层析放射性核素射线照相设备
14
作者 高立 《国外核新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4-14,共1页
【英国《应用辐射和同位素》1990年第41卷第10/11期第981页报道】苏联的全苏辐射工程研究所正在研制核动力工程所需的层析放射性核素射线照相设备。
关键词 苏联 层析放射性核素照相设备 高温气冷堆 球形燃料元件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核材料管制方案研究
15
作者 初泉丽 张亮 +4 位作者 罗勇 李多宏 张天宝 田川 何佳霖 《铀矿冶》 CAS 2021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由于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的燃料元件、运行方式、换料方式等与压水堆核电站差别很大,其核材料管制方案不同于传统压水堆;为此在分析HTR-PM球形燃料元件特点、贮存、平衡区设置、盘存、衡算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球床式高温气... 由于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的燃料元件、运行方式、换料方式等与压水堆核电站差别很大,其核材料管制方案不同于传统压水堆;为此在分析HTR-PM球形燃料元件特点、贮存、平衡区设置、盘存、衡算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球床式高温气冷堆核材料管制方案,并进一步提出了该类新型核设施的核材料管制技术优化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R-PM 球形燃料元件 核材料管制 过球计数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