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危颈动脉狭窄的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漆君 刘建仁 +9 位作者 晁明 丁美萍 黄鉴政 武建军 张广强 孙继红 宋水江 张宝荣 陈伟 李慎茂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从2003年3月到2006年4月对8例高危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CAS治疗,观察CAS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对8例症状... 目的:探讨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从2003年3月到2006年4月对8例高危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CAS治疗,观察CAS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对8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9根颈动脉进行了CAS治疗。CAS术后9根颈动脉的平均狭窄率从75.49/5显著减少到28.89/5(P〈0.001,配对t检验)。所有的患者都使用了脑保护装置。全部使用自膨式支架,其中大部分是Precise镍钛合金支架(77.8%)。术中5例患者发生了一过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经过21.5±14.2(4~41)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没有再发卒中,除1例患者仍有轻度头晕外,其余患者头晕、眩晕症状全部消失。6例(75%)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和/或CTA随访发现支架通畅,无再狭窄。结论:采用脑保护装置的CAS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的安全可行的方法,但其疗效和安全性需要作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治疗 血管成形术/副作用 支架 扩张 随访研究 颈动脉 和支架植入术 脑保护装置 血管内治疗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或(和)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中远期疗效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洪剑 邓钢 +6 位作者 秦永林 李国昭 柏志斌 何仕诚 郭金和 丁惠娟 沈志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10-815,共6页
目的随访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或(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中远期疗效。并评价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56例患者共64支狭窄闭塞股浅动脉。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者分别为8... 目的随访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或(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中远期疗效。并评价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56例患者共64支狭窄闭塞股浅动脉。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者分别为84.3%(54/64)、75.0%(48/64)、73.4%(47/64)和45.3%(29/64)。按照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分型,A型lO支、B型20支、C型18支、D型16支。在A+B型组中,行VIA手术21例、PTA及支架植入术9例;C+D型组中行PTA手术21例、VIA及支架植入术13例。术后给予患者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及血糖等治疗,观察治疗随访结果。进行保肢率和疗效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实际随访47例(52支患肢),失访9例(12支患肢),随访率83.9%。随访期6~36个月,平均(24±18)个月。术后1、2、3年的一期通畅率:A+B型组中,行trFA及支架植入术9例分别为87.5%、85.7%、57.1%,PTA手术2l例分别为83.3%、75.0%、46.6%;C+D型组中,行VIA及支架植入术13例分别为92.3%、80.O%、55.6%,PTA手术2l例分别为61.5%、41.7%、25.0%。术后保肢率为94.7%。术后共有23条患肢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复发(1个月内一3年),其中15支为TASCC+D组病例,8支为TASCA+B组病例;而按照手术方式划分,其中14支为PTA手术组病例,9支为PTA及支架植入术组病例。在23例下肢缺血复发的患者中,13例血糖未行规律控制,而在未复发患者中仅10例。结论球囊扩张或(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闭塞病变可以获得良好的中远期疗效。TASCA+B型优于TASCC+D型。是否有效控制血糖和TASC分型可能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重症下肢缺血 扩张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Apollo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帆 蔡玉琴 +4 位作者 郭贵军 郜利会 吕彦锋 徐国栋 孟庆溪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Apollo支架治疗18例症状性基底动脉严重狭窄(>70%)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基础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Apollo支架治疗18例症状性基底动脉严重狭窄(>70%)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基础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16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18例中,14例mRS评分≤2分,4例mRS评分>2分。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 基底动脉狭窄 扩张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后症状改善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素梅 崔冬霞 《护理研究》 2002年第3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扩张 支架植入 症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威 冯晓丽 +5 位作者 王康萌 黄开来 孙刚 陈蓉 赵振强 关海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3-598,共6页
目的比较颈内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串... 目的比较颈内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脑卒中患者91例,分为球囊扩张组51例,支架置入组40例,比较两组基线和临床资料。mTICI 2b~3定义为血管良好再通,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定义为临床预后良好。结果支架组患者术后血管良好再通率和90 d良好临床预后率较球囊组高,分别为70%比60.8%和60%比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0.391)。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0%比11.8%、32.5%比41.2%、22.5%比1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396、0.564)。结论颈内动脉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所致的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患者,急性期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可能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扩张 支架置入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揭示载支架球囊扩张压变化对血管单细胞跨时域力学生物学机制
6
作者 游凌森 沈雳 葛均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7-257,共1页
目的心血管支架植入后,我国约有超百万患者会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研究表明,球囊扩张压力不匹配导致ISR,但其详细机制尚不明确,影响支架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图谱,探讨球囊压力变化对支架-血管互作的影响,揭示扩张... 目的心血管支架植入后,我国约有超百万患者会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研究表明,球囊扩张压力不匹配导致ISR,但其详细机制尚不明确,影响支架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图谱,探讨球囊压力变化对支架-血管互作的影响,揭示扩张压力与ISR之间力学生物学联系。方法采用数值仿真、显微取样、多色荧光、单细胞转录组等技术,对不同球囊扩张压力下支架-血管组织行跨时间点分析。通过1、3、5、7 d时间点的单细胞测序,解析支架植入后单细胞层面动态变化。结果通过分析支架梁与血管壁的耦合效应、血流动力学响应及单细胞表达谱,本研究定义了支架植入后的单细胞力学生物学行为。区分了短期径向力敏感基因与中长期壁面剪切力影响下高表达基因,绘制了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在受力区域的单细胞力学图谱。深入分析了数千种配体-受体互作,鉴定到一种支架-血管耦合条件下新型免疫细胞亚群及关键分子CCL5。结论本研究首次全面解析了球囊扩张压力变化对支架-血管耦合单细胞水平影响,鉴定了一种新的免疫细胞亚群,并明确相关表达特征。这些发现为ISR的机制研究、支架植入技术、球囊扩张压选择及靶点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扩张 免疫细胞亚群 血管组织 支架治疗 平滑肌细胞 成纤维细胞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药物洗脱球囊联合切割球囊的疗效 被引量:7
7
作者 伍灏堃 樊婷 +2 位作者 余天浩 廖文君 李晓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9-314,共6页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药物洗脱球囊联合切割球囊的疗效。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手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狭窄率≥50%)并于2021年7-12月期间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治疗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ISR患者的...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药物洗脱球囊联合切割球囊的疗效。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手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狭窄率≥50%)并于2021年7-12月期间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治疗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ISR患者的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药物洗脱球囊联合切割球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洗脱球囊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心功能、不良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差异。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径以及狭窄率显著改善(P <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内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LAD显著升高(P <0.05),RVD、LVD、LVEDV下降(P <0.05),且观察组患者的LVEF、LAD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RVD、LVD、LVEDV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发生复发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Mb、cTn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6个月Mb、cTn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ISR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采用切割球囊联合联合药物脱洗球囊进行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切割 药物脱洗 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庆华 殷允娟 +1 位作者 王鹏 吴清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中所用预扩张球囊直径分为研究组(5 mm×30...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中所用预扩张球囊直径分为研究组(5 mm×30 mm球囊,n=51)、对照组(4 mm×30 mm球囊,n=51).记录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狭窄率、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和相对达峰时间.术后1个月随访手术前后狭窄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术后收缩压、心率低于术前(均P<0.05),但手术前后收缩压、心率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相对达峰时间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达峰时间、相对达峰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个月狭窄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狭窄率、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4 mm、5 mm直径球囊应用于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但5 mm球囊预扩张改善重度狭窄的血液流动学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 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增加远期管腔面积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蓉 马士新 +3 位作者 赵钢 杭靖宇 魏盟 陆志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以单纯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段,观察远期靶血管管腔面积,从而证实DCB在ISR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例符合DCB适应证ISR患者,按照标准流程在充分预扩张基础上予以紫杉醇DCB扩... 目的探讨以单纯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段,观察远期靶血管管腔面积,从而证实DCB在ISR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例符合DCB适应证ISR患者,按照标准流程在充分预扩张基础上予以紫杉醇DCB扩张病变段,不植入支架。术后即刻及术后9个月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测患者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LA)、支架横截面积(SA)和血管内膜增生状况。结果 4例患者单纯紫杉醇DCB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靶血管扩张段无夹层,无明显残余狭窄。术后9个月造影显示所有患者靶血管扩张段管腔通畅,病变段未见明显再狭窄,TIMI血流3级;血管内超声检测显示MLA均较术后即刻显著增加,SA呈增加趋势,内膜增生呈抑制趋势。结论单纯DCB扩张ISR病变可增加远期管腔面积,避免二次支架植入,降低再次ISR风险,并通过局部释放紫杉醇作用于管壁,抑制内膜过度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 支架内再狭窄 远期管腔面积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时性贲门支架置入与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悦琦 程英升 +2 位作者 李明华 赵俊功 李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0-705,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应用暂时性贲门支架置入,与相同直径的球囊扩张两种方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10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球囊扩张治疗组(A组;n=38)和暂时性贲门支架治疗组(B组;n=63)。球囊和...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应用暂时性贲门支架置入,与相同直径的球囊扩张两种方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10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球囊扩张治疗组(A组;n=38)和暂时性贲门支架治疗组(B组;n=63)。球囊和支架直径均为30 mm。临床症状评分(TSS)和食管测压用于评价患者临床症状和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压力改善,食管钡餐检查作为评价食管排空的客观指标。随访期间记录TSS和LES压力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38例共行49次球囊扩张,B组63例共行65次支架置入,均在透视引导下成功施行。术后并发症包括疼痛、反流和出血,在A组中上述症状分别为9例(23.6%)、8例(21.1%)和3例(8%);B组中分别为27例(42.9%)、8例(12.7%)和10例(15.9%)。支架置入时间为4~7 d,后经胃镜取出。术后两组患者TSS、食管测压和钡餐检查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平均随访(71.3±40.9)个月,B组平均随访(53.9±36.2)个月,随访结束时A组TSS和LES压力分别为(10.20±0.45)和(58.60±8.65)mmHg,而B组分别为(4.00±1.0)(P=0.009 6)和(43.67±12.66)mmHg(P=0.168 7)。Kaplan-Meier曲线表明在>10年随访中,B组的症状缓解优于A组(P=0.0212)。结论长期随访研究表明,与相同直径的球囊扩张相比,暂时性贲门支架置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时性支架 贲门失弛缓症 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2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成超 谷涌泉 +6 位作者 齐立行 郭连瑞 杨盛家 吴中俭 佟铸 郭建明 高喜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的效果。方法脑保护伞保护下,采用经皮腔内紫杉醇DCB扩张成形术治疗2例颈动脉ISR患者。结合该病特点及诊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2例DCB扩张成形术均获成功,...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的效果。方法脑保护伞保护下,采用经皮腔内紫杉醇DCB扩张成形术治疗2例颈动脉ISR患者。结合该病特点及诊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2例DCB扩张成形术均获成功,疗效较好。结论 DCB扩张成形术是治疗CAS术后ISR的有效方法,但远期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结合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治疗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1例报告 被引量:8
12
作者 崔世军 郭连瑞 +3 位作者 齐一侠 齐立行 李杨 谷涌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94,共2页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动脉腔内成形术近年已成功用于治疗冠状动脉和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性病变,但少见肾动脉狭窄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报道。2016年11月,我中心成功施行药物涂层球囊结合支架治疗右肾动脉狭窄1例...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动脉腔内成形术近年已成功用于治疗冠状动脉和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性病变,但少见肾动脉狭窄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报道。2016年11月,我中心成功施行药物涂层球囊结合支架治疗右肾动脉狭窄1例,随访24个月,血管彩超检查右肾动脉血流通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扩张 药物涂层 治疗 紫杉醇 动脉硬化性 支架成形 动脉腔内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26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建林 杨和平 +6 位作者 熊玮 沈渝菊 唐春兰 陈永锋 宫亮 戴晓天 李学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42-1344,共3页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及支架置人在瘢痕性气道狭窄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对26例不同原因引起的气管、主支气管瘢痕性狭窄或闭塞在支气管镜直视下施行了球囊扩张及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人,观察了气促指数、血氧饱和度及肺部影像的变化...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及支架置人在瘢痕性气道狭窄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对26例不同原因引起的气管、主支气管瘢痕性狭窄或闭塞在支气管镜直视下施行了球囊扩张及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人,观察了气促指数、血氧饱和度及肺部影像的变化,并随访了3—56个月。结果 26例瘢痕性气道狭窄患者均施行了球囊扩张,共置人气道支架27个,球囊扩张及支架置人后气道内径由(3.2±1.7)mm扩大至(11.5±1.8)mm,(P〈0.01)呼吸困难立即缓解,气促指数由(2.8±0.6)下降至(0.6±0.5),(P〈0.01),血氧饱和度由(88±2)%提高至(92±1)%,(P〈0.01)。术后气道肉芽组织增生4例(15.4%),经高频电凝后未再反复出现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导致再狭窄1例(3.8%),需反复球囊扩张;并发气胸1例(3.8%),支架断裂1例(3.8%)。结论 支气管镜直视下球囊扩张及支架置人对瘢痕性气道狭窄治疗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气道狭窄 瘢痕 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肝动脉狭窄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强 戴定可 +3 位作者 翟仁友 钱晓军 王剑锋 李建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在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到2006年9月11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治疗资料。结果11例患者共使用13枚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治疗,其中1... 目的探讨与分析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在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到2006年9月11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治疗资料。结果11例患者共使用13枚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治疗,其中1例由于病变长度,需要2枚支架;1例出现再狭窄需要第2次支架植入。所有病例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为100%,随访中未出现与支架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在肝移植后肝动脉狭窄的治疗中应用安全有效,有极好的技术成功率和中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肝动脉狭窄 扩张式冠脉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握过程对球囊扩张支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明 马全超 +1 位作者 张文光 罗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650,共5页
压握过程中支架发生塑性变形及加工硬化现象将对支架的后续变形行为产生影响.研究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支架的完整变形过程,评价了扩张后支架的各项性能,并与未考虑压握过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压握过程不仅会导致扩张后支... 压握过程中支架发生塑性变形及加工硬化现象将对支架的后续变形行为产生影响.研究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支架的完整变形过程,评价了扩张后支架的各项性能,并与未考虑压握过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压握过程不仅会导致扩张后支架的形状发生变化,同时会使回弹率和最大应力增大,支架最大可扩张直径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握 加工硬化 扩张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术治疗颈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伟 任明山 王国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颈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acute carotid stent thrombosis,ACST)是支架成形术中/后非常罕见的并发症,能够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且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及时诊断和合适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文中旨在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目的颈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acute carotid stent thrombosis,ACST)是支架成形术中/后非常罕见的并发症,能够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且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及时诊断和合适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文中旨在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ACST后立即采取球囊扩张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近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例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进行90d门诊随访,分析预后结果。结果 5例患者中1例表现为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无力,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m,CT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狭窄约90%;2例表现为左侧肢体无力,CT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狭窄约70%;2例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中1例反复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伴麻木,CT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狭窄约90%,另1例反复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CT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狭窄约70%。5例患者均在支架植入后数分钟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且未完全堵塞血流,所有患者尚未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行支架内球囊扩张术后瞬间血栓消失,脑血流恢复,术后磁共振检查均未出现新发脑梗死病灶。随访发现所有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无支架内血栓形成,CT检查无新发脑梗死。结论在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过程中,若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且尚未形成血凝块,球囊扩张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血栓 颈动脉 支架 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回收支架联合搅拌溶栓、球囊扩张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正阳 毕永华 +5 位作者 任建庄 丁鹏绪 周朋利 张文广 焦德超 韩新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4-657,共4页
目的:分析采用可回收支架联合搅拌溶栓、球囊扩张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针对40例BCS合并IVC血栓形成的患者,对闭塞的IVC采用球囊预扩张部分恢复IVC管腔,以顺利放置可回收支架,然后进行搅拌溶栓。... 目的:分析采用可回收支架联合搅拌溶栓、球囊扩张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针对40例BCS合并IVC血栓形成的患者,对闭塞的IVC采用球囊预扩张部分恢复IVC管腔,以顺利放置可回收支架,然后进行搅拌溶栓。血栓消失后取出支架,必要时采用大球囊扩张。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IVC通畅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可回收支架置入、搅拌溶栓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后IVC均立即恢复通畅。1例支架放置6 h后死于急性肺栓塞,1例出院0.4个月后死于冠心病,1例出院0.8个月后死于肝功能衰竭。37例支架放置8~29 d后取出,取出技术成功率为97.3%(36/37),1例因支架断裂改用外科手术取出。34例成功随访,初次通畅率和二次通畅率分别为94.1%(32/34)和97.1%(33/34),术后5 a和10 a生存率分别为89.5%和67.1%。结论:可回收支架联合搅拌溶栓、球囊扩张治疗BCS合并IVC血栓形成安全、有效,远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可回收支架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扩张成形术 搅拌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围手术期风险和短期预后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红华 高连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围手术期风险及短期预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9月收治27例后循环缺血患者,29处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率≥70%,因常规药物治疗无效,采用球囊扩张支架进行治疗。术后1、3、6、9、1... 目的探讨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围手术期风险及短期预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9月收治27例后循环缺血患者,29处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率≥70%,因常规药物治疗无效,采用球囊扩张支架进行治疗。术后1、3、6、9、12个月进行随访,监测血脂、血糖、血压。术后6个月复查动脉超声,12个月时复查DSA。结果 27例患者的29处重度狭窄均成功置入球囊扩张支架,技术成功率100%。术前狭窄率80%~99%,平均92.55%±5.26%,中位狭窄率95%;术后狭窄率0%~15%,平均3.27%±4.60%,中位狭窄率0%,手术并发症0。术后随访12个月时,无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12个月时随访DSA,支架内内膜增生1例,再狭窄0例。结论应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扩张支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炎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和内支架的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光利 孙建中 贺能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大动脉炎、颈动脉狭窄。材料和方法:3例大动脉炎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狭窄段均超过8cm。1例单纯球囊扩张;2例球囊扩张后植入 Wallstent 支架。结果:术后狭窄率均为0,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单纯球...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大动脉炎、颈动脉狭窄。材料和方法:3例大动脉炎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狭窄段均超过8cm。1例单纯球囊扩张;2例球囊扩张后植入 Wallstent 支架。结果:术后狭窄率均为0,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单纯球囊扩张的动脉一年后动脉完全闭塞。植入血管内支架的2例,分别是在4.5个月和4个月检查,一例血管内支架的近端出现了再狭窄,另一例未出现再狭窄。结论:对于大动脉炎性长段颈动脉狭窄的治疗,血管内支架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大动脉炎 血管内支架 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导管扩张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肝后段下腔静脉阻塞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良 易如海 +2 位作者 朱江帆 范西红 单礼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54-355,共2页
对19例肝后段下腔静脉梗阻患者施行了经皮球囊导管扩张、内支架置入术。术后见胸腹壁静脉曲张消失,腹水及下肢浮肿消退,脾亢缓解,肝功能好转,随访2~17个月,造影证实下腔静脉通畅。近期效果良好。
关键词 肝下腔静脉阻塞 导管扩张 金属可扩张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