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班级集体建设
- 1
-
-
作者
万钧
-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105-108,共4页
-
文摘
如何认识班级集体建设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意义,什么才是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的关键,怎样增强班级集体的活力?这些,都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急需解决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本文拟就以上几个方面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从发展和完善学生自我教育和自律机制的角度认识班级集体建设的意义班级集体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具体环境,常常是学生思想问题和矛盾产生及表现的集合点。班级集体作为高校这一机体的细胞,又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着力点。一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等途径实施于班级集体。
-
关键词
班级集体建设
自我教育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教育
管理工作
大学生
培养目标
非正式群体
集体目标
思想问题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加强班级集体建设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 2
-
-
作者
范雪英
-
机构
北京二十四中
-
出处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90-191,共2页
-
-
关键词
培养学生
班集体建设
班级集体建设
班主任
班级管理
自我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
加强
班委会
主动性
-
分类号
G6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高校的细胞——班集体建设ABC
- 3
-
-
作者
张明明
-
机构
南京动力高专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4年第5期22-23,共2页
-
文摘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后,集体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的确,加强班级集体建设不仅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立良好的学风、校风的有力措施。
-
关键词
班集体建设
班主任
班级管理
高校
班团干部
班级集体建设
优秀班集体
班级领导核心
大学生
学生干部培养
-
分类号
G645.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增强班级凝聚力的策略
被引量:5
- 4
-
-
作者
任帅军
-
机构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0-61,共2页
-
文摘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班级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发挥团结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班级就是高校开展活动,进行管理的基本组织单位。而当前,在班级里存在一些缺憾和不足,阻滞了班级凝聚力的增强.如:班集体及其成员缺乏目标和力争上游的动力;
-
关键词
班级凝聚力
学生自我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班级集体建设
主题班会活动
组织载体
自我服务
组织单位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及策略
被引量:4
- 5
-
-
作者
熊文渊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系
-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1-33,共3页
-
文摘
长期以来,人们对班级属性尚存争议,其中主要集中在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还是一种社会初级群体的分歧上,并由此产生了著名的“谢吴论战”(北京师范大学谢维和教授与南京师范大学吴康宁教授之间的学术争论,谢维和教授认为班级是一种社会初级群体,而吴康宁教授认为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虽然在理论上人们对班级的属性看法尚存争议,但实践中的班级集体建设一直带有极强的组织构建性质,并将组织程度的高低作为鉴别集体凝聚力的重要参数。这意味着人们习惯把班集体当作科层组织来进行建设和管理。
-
关键词
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
社会组织
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班级集体建设
初级群体
集体凝聚力
-
分类号
G451.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也谈校风建设
- 6
-
-
作者
何国明
-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5年第3期7-9,共3页
-
文摘
建设良好校风是校长管理学校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前提。为此,就建设良好校风问题谈点浅见。 一、建设良好校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校风是具有鲜明学校个性特征的道德风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身心素质的提高,产生直接而远大的影响。因此,建设良好校风是办好学校的重要环节。 校风是社会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作用和影响社会风尚。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校风受社会风气影响;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民族素质。
-
关键词
良好校风
班级集体建设
社会风尚
学校
教育质量
教育方针
思想品德
行为习惯
身心素质
班主任工作
-
分类号
G637.1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