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北缘多龙地区侏罗纪增生杂岩的特征及意义 |
李光明
段志明
刘波
张晖
董随亮
张丽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85
|
|
2
|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洞错地区舍拉玛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
王保弟
王立全
许继峰
陈莉
赵文霞
刘函
彭头平
李小波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6
|
|
3
|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中特提斯多岛弧构造演化 |
曹圣华
邓世权
肖志坚
廖六根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
2006 |
60
|
|
4
|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北侧陆缘火山-岩浆弧带的厘定及其意义 |
廖六根
曹圣华
肖业斌
欧阳克贵
胡肇荣
冯国胜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
2005 |
24
|
|
5
|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东段早石炭世洋壳残片及其古特提斯意义 |
王冬兵
王保弟
潘桂棠
罗亮
唐渊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6
|
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年龄、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 |
王嘉星
刘治博
李海峰
王超
张开江
孙渺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7
|
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那曲县觉翁地区发现完整的蛇绿岩剖面 |
陈玉禄
张宽忠
杨志民
罗涛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
|
8
|
西藏改则地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上三叠统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
马德胜
熊兴国
蒋开源
李月森
龙胜清
曾禹人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
|
9
|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沙木罗组底砾岩的新发现及地质意义 |
邓金火
袁振国
余江
杜昌法
唐宗源
孙社良
吕鑫
钟文
万川
钟俊靖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3
|
|
10
|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上三叠统确哈拉群与下伏岩系角度不整合关系的发现及意义 |
陈玉禄
张宽忠
李关清
尼玛次仁
赵守仁
陈国荣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7
|
|
11
|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白垩纪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
康磊
校培喜
高晓峰
奚仁刚
董增产
过磊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2
|
西藏革吉地区沙木罗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物源及其对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西段闭合时限的制约 |
刘文
吴建亮
雷传扬
王波
郎兴海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13
|
班-怒结合带西段革吉地区帕阿岩基的成因: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 |
李宝龙
彭勃
秦广洲
侯淋
周磊
李宇飞
杨绍鸽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14
|
西藏蓬错地区高镁流纹质岩石的发现及对班公湖-怒江洋演化的指示意义 |
李海峰
刘治博
陈伟
王楠
王嘉星
张开江
李发桥
王超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5
|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弗野花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研究 |
陈士海
王斌
张健仁
罗晛
牛建忠
杜昌法
万川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14 |
8
|
|
16
|
西藏达如错地区晚侏罗世高镁安山岩——班公湖—怒江洋壳俯冲消减的证据 |
李小波
王保弟
刘函
王立全
陈莉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5
|
|
17
|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侏罗纪木嘎岗日群的重新厘定及意义 |
曹圣华
肖晓林
欧阳克贵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
|
18
|
西藏班公湖地区侏罗纪—白垩纪沉积及古海洋盆地的演化 |
谢国刚
莫宣学
赵志丹
董国臣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0
|
|
19
|
西藏中拉萨地块北部早白垩世晚期控错A型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环境研究 |
刘洪
李光明
李文昌
黄瀚霄
李佑国
欧阳渊
张向飞
周清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8
|
|
20
|
班戈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
陈国荣
陈玉禄
张宽忠
赵守仁
刘保民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