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达若洛陇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李海峰 宋扬 +4 位作者 方向 李发桥 熊妍 高轲 朱磊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4-1663,共20页
达若洛陇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北缘高保约地区, 是该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为查明其矿床类型、成矿时代、成矿地质背景等地质特征, 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岩心编录, 开展了岩/矿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 达若洛陇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北缘高保约地区, 是该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为查明其矿床类型、成矿时代、成矿地质背景等地质特征, 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岩心编录, 开展了岩/矿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等测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达若洛陇矿床以铜矿化为主, 伴生金、银矿化, 金属矿物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及与围岩接触带的外矽卡岩, 为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同位素测年显示, 含矿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53.2±0.9Ma, 成矿后花岗闪长岩形成于147.1±1.2Ma, 辉钼矿Re-Os年龄为153.8±1.6Ma, 表明矿化形成于中生代, 是班-怒带首次发现的晚侏罗世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 形成于班-怒洋洋壳北向俯冲过程的活动大陆边缘, 具有洋壳熔融型埃达克质岩特征。综上, 本文认为班-怒带具有寻找晚侏罗世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时代 构造地质背景 斑岩-矽卡岩型铜矿 达若洛陇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白板地北部晚侏罗世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微量元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2
作者 向浩予 刘松 +4 位作者 康波 陈昌军 邓伟 邓修林 陈浩如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1,共9页
白板地北部花岗闪长岩体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改则县境内。野外地质调查表明花岗闪长岩呈岩脉状侵入二叠系龙格组碳酸盐中,并在接触带上发育矽卡岩化蚀变和铜矿化,成矿潜力良好。但目前研究程度较低,尚未开展高精度年代学研究工... 白板地北部花岗闪长岩体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改则县境内。野外地质调查表明花岗闪长岩呈岩脉状侵入二叠系龙格组碳酸盐中,并在接触带上发育矽卡岩化蚀变和铜矿化,成矿潜力良好。但目前研究程度较低,尚未开展高精度年代学研究工作。笔者通过对白板地北部花岗闪长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研究,以精细厘定成岩年龄,揭示成矿温度并分析成矿潜力。结果表明,白板地北部花岗闪长岩锆石均为岩浆成因锆石,17个测点获得的锆石^(206)Pb/^(208)U谐和年龄为(154.8±1.2)Ma(MSWD=1.7),岩体侵位于晚侏罗世。锆石ƩREE值为6.1×10^(−6)~24.04×10^(−6),平均值11.68×10^(−6),ƩLREEs和ƩHREE分别为0.41×10^(−6)~9.44×10^(−6)和4.93×10^(−6)~23.55×10^(−6),具有亏损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的特征;δEu值为0.26~0.64,δCe值为0.91~5.03,呈现显著的负Eu异常和正Ce异常特征。锆石Ti元素含量为0.89×10^(−6)~1.43×10^(−6),估算的结晶温度为600.3~799.3℃,平均值为697.6℃,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花岗闪长岩的成岩温度范围。综合成岩年龄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推测白板地北部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壳北向俯冲的构造背景,为深入认识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花岗闪长岩 锆石微量元素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早白垩世吉龙花岗闪长斑岩成因:锆石年代学、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海 陆生林 +1 位作者 郭伟康 李红兵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0-756,共17页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龙荣地区,发育有吉龙、龙荣、双岔河等众多早白垩世成矿岩体。吉龙岩体位于龙荣地区中部,由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16.4±...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龙荣地区,发育有吉龙、龙荣、双岔河等众多早白垩世成矿岩体。吉龙岩体位于龙荣地区中部,由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16.4±0.7)Ma(MSWD=1.07),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全岩地球化学特征为:具有较高的SiO_(2)(63.66%~65.24%)、Al_(2)O_(3)(14.23%~16.21%)、MgO(2.32%~2.53%)含量,较低的P_2O_5(0.24%~0.26%)、TiO_(2)(0.53%~0.61%)含量,里特曼指数(σ_(43))为0.86~1.47,铝饱和指数(A/CNK)为0.98~1.12,分异系数(DI)为63~68,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相对于Rb和Th亏损Ba,Eu负异常(δEu=0.37~0.58)。总体上,花岗闪长斑岩为钙碱性I型花岗岩,具有典型岛弧型岩浆岩的特征。花岗闪长斑岩具有不均一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_(Hf)(t)=-15.7~-6.8),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2.2~1.6 Ga,具有较低的全岩锆石饱和温度(T_(Zr)=782~790℃)和锆石Ti饱和温度(T_(Ti)=603~772℃),Mg#值为49.38~55.96,表现出壳幔混合的特征。研究揭示,吉龙花岗闪长斑岩是古元古代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与少量俯冲流体交代的幔源岩浆混合的产物,早白垩世晚期(120~110 Ma)向北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板片的折返可能是其成岩作用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斑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吉龙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及邻区铋矿化带的发现与意义 被引量:35
4
作者 赵元艺 刘妍 +4 位作者 王瑞江 崔玉斌 宋亮 吕立娜 曲晓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铋是一种稀有金属,在世界分布很不均匀,全世界铋资源绝大部分赋存在中国,我国的铋资源主要集中在湖南的柿竹园。本文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室内ICP-MS与扫描电镜及电镜能谱方法分析,确定班公湖-怒江成矿带12个矿床(点)单件样... 铋是一种稀有金属,在世界分布很不均匀,全世界铋资源绝大部分赋存在中国,我国的铋资源主要集中在湖南的柿竹园。本文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室内ICP-MS与扫描电镜及电镜能谱方法分析,确定班公湖-怒江成矿带12个矿床(点)单件样品铋含量达到边界品位的要求,9个矿床(点)单件样品达到工业品位的要求,最高达到9575×10?6。铋含量高的地质体东西向呈带状展布,为一铋的成矿带。确定材玛矽卡岩型铁矿、尕尔穷矽卡岩型铜矿、舍索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社样多金属矿-更乃矽卡岩型铜铁矿、拉屋矽卡岩型铜矿-尤卡浪脉状铅矿共4个铋矿找矿远景区。铋矿物种类为硫铜铋矿、自然铋、硫铋铜铅矿、硫铋银矿共4种。铋含量较高的样品主要分布于矽卡岩型矿床中,斑岩型矿床的铋含量较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铋的矿化时代应为燕山期,为班公湖-怒江向南(即冈底斯地块)俯冲使之闭合后碰撞阶段所形成的。拉屋多金属矿床正在开采,其矿石含有较高的铋含量,由于铋的单位价值远远大于正在开采的铜与铅锌等资源,因此,该矿床开采时需加强铋资源的评价,以提高其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矿化 铋矿物 拉屋 舍索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尕尔穷铜金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2
5
作者 李志军 唐菊兴 +2 位作者 姚晓峰 邓世林 王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8-683,共6页
尕尔穷铜金矿床的夕卡岩矿体之下陆续发现花岗斑岩脉,该花岗斑岩与夕卡岩存在密切的成生联系。通过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技术,确定其成矿年龄为86.79Ma,成矿时代是晚白垩世。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南俯冲碰撞和雅鲁藏布江... 尕尔穷铜金矿床的夕卡岩矿体之下陆续发现花岗斑岩脉,该花岗斑岩与夕卡岩存在密切的成生联系。通过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技术,确定其成矿年龄为86.79Ma,成矿时代是晚白垩世。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南俯冲碰撞和雅鲁藏布江洋盆向北俯冲碰撞的间歇期;狮泉河结合带在晚白垩世处于同碰撞期,大量中酸性岩浆岩侵位事件引起早白垩世沉积的碳酸盐岩发生大面积蚀变,为铜金的成矿富集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和矿质运移驱动力;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和围岩隔挡作用是尕尔穷矿床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年龄 尕尔穷铜金矿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富铁矿与铜(金)矿C、Si、O、S和Pb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6
作者 吕立娜 赵元艺 +2 位作者 宋亮 田毅 辛洪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91-1304,共14页
本文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4个典型矿床———材玛矽卡岩型铁矿床、弗野矽卡岩型铁矿床、尕尔穷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和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的C、Si、O、S和Pb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δ30Si、... 本文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4个典型矿床———材玛矽卡岩型铁矿床、弗野矽卡岩型铁矿床、尕尔穷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和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的C、Si、O、S和Pb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δ30Si、δ18O的研究结果表明,石英主要为岩浆热液成因,δ13C、δ18O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成矿有关的矽卡岩、磁铁矿大理岩中的碳除部分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外,主要来源于地幔,多不杂矿区的硫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流体。多不杂和尕尔穷矿区岩石样品中的铅同位素研究显示其属于造山带构造环境,部分接近下地壳。因此,尕尔穷和多不杂矿区的铅同位素组成主要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在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区域成矿模式初步总结为早白垩世深源岩浆流体与二叠纪、三叠纪和白垩纪的海相碳酸盐岩接触的外接触带形成了矽卡岩型矿体,在与中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砂岩、粉砂岩接触处的内外接触带形成了斑岩型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 C-Si-O-S-Pb同位素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蚀变信息提取的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斑岩铜矿找矿预测 被引量:15
7
作者 代晶晶 王瑞江 +3 位作者 王润生 曲晓明 赵元艺 辛洪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5-762,共8页
本文选取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不杂斑岩铜矿为已知矿床,通过对采样样品实测波谱特征的分析,基于ASTER遥感数据,采用目前主要的蚀变信息提取算法——彩色增强、比值算法及光谱角制图算法,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开展蚀变信息提... 本文选取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不杂斑岩铜矿为已知矿床,通过对采样样品实测波谱特征的分析,基于ASTER遥感数据,采用目前主要的蚀变信息提取算法——彩色增强、比值算法及光谱角制图算法,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开展蚀变信息提取及找矿靶区圈定研究,预测了一处成矿前景区域。通过对此预测区域的野外查证,发现大量的孔雀石露头,室内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分析得出铜品位在0.18%~1.95%之间,平均为0.51%。对该区域进行了激电测量工作,测量结果和遥感结果相互印证,表明此区域为一处斑岩铜矿成矿前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多不杂 斑岩铜矿 遥感 蚀变信息提取 找矿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材玛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璋 耿全如 +2 位作者 彭智敏 丛峰 关俊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4期86-96,共11页
材玛花岗岩体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日土-多不杂岩浆弧带的成矿岩体之一。对材玛岩体的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试,结果为165.1±1.5Ma(n=17,MSWD=0.86);全岩Rb-Sr同位素年龄为163.5±2Ma(n=5),材... 材玛花岗岩体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日土-多不杂岩浆弧带的成矿岩体之一。对材玛岩体的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试,结果为165.1±1.5Ma(n=17,MSWD=0.86);全岩Rb-Sr同位素年龄为163.5±2Ma(n=5),材玛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63~165Ma(中侏罗世)。材玛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ΣREE=109.5~225.2(10-6),LREE富集,LREE/HREE=2.37~7.77,并伴随Eu的亏损。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着强烈的Ba、Nb、P、Ti亏损和Th、U、Pb富集,以及Zr的弱亏损。材玛岩体为班-怒带向北俯冲作用的产物,为岛弧型岩浆岩,物质来源为俯冲带之上的地幔部分熔融,并有地壳物质混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 材玛岩体 锆石LA-ICP-MSU-Pb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主要岩浆热液型矿床成矿特征初探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立强 王勇 +6 位作者 旦真王修 李宝龙 李壮 李申 范源 李威 龚福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5-626,共12页
文章对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主要矿床空间分布、矿化类型进行了总结;对主要成矿事件形成时代进行了统计,识别出6期成矿事件,分别为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晚期和中新世。... 文章对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主要矿床空间分布、矿化类型进行了总结;对主要成矿事件形成时代进行了统计,识别出6期成矿事件,分别为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晚期和中新世。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对主要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岩浆岩基本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阐述和对比研究,明确了成矿岩体特征之差异。通过对班—怒成矿带西段主要矿床成矿岩体锆石Hf同位素和辉钼矿Re含量的梳理,阐明了成岩-成矿物质源区差异与矿化元素组合之间的耦合关系,即幔源物质参与成矿强度大,形成铜金矿。最后,文章对区域成矿特征进行了总结梳理,并提出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可望取得找矿新进展的矿床类型和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液型矿床 岩浆岩特征 成岩成矿物质源区 矿化元素组合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金成矿规律及成矿作用初讨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永灿 黄瀚霄 +2 位作者 刘洪 吕梦鸿 兰双双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13,共13页
金矿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优势矿种之一。由于地质工作程度总体较低,金矿的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研究相对薄弱,严重制约了金矿的评价。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成果,初步论述了班公湖-怒江成矿... 金矿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优势矿种之一。由于地质工作程度总体较低,金矿的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研究相对薄弱,严重制约了金矿的评价。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成果,初步论述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金的成矿地质背景、金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时空分布特征和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金矿床(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东西成带,相对集中的分布特征。金主要以共生、伴生的形式存在。矿床类型有矽卡岩型、斑岩型、造山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等4类,其成矿时代集中于晚侏罗世—晚白垩世。依据矿床成因及成矿作用主控因素,可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金矿床归纳为与洋壳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金成矿系统和与大陆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金成矿系统。与洋壳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金成矿系统可进一步划分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斑岩型铜金矿床、矽卡岩型金铜矿床等3种成因类型;而与大陆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金成矿系统包括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造山型金矿床、矽卡岩型金铜矿床等3种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时空分布 成矿作用 矿床类型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西段造山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远景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国桃 刘洪 +4 位作者 黄瀚霄 陈敏华 兰双双 吕梦鸿 解惠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3期89-95,共7页
本文在阐述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西段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达查、商旭等造山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综合分析认为木嘎岗日群混杂岩,区域构造转折部位和碰撞初期岩浆岩的复合地带最有利于形成规模较大的造山型金矿床... 本文在阐述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西段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达查、商旭等造山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综合分析认为木嘎岗日群混杂岩,区域构造转折部位和碰撞初期岩浆岩的复合地带最有利于形成规模较大的造山型金矿床。并以此为依据,划分出尼玛县北-商旭、洞错北-达查、改则县物玛乡北、夏布错北,以及热那错北等5处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型金矿床 成矿地质条件 找矿远景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鑫龙金矿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伟 宋扬 +8 位作者 刘青枰 张建珍 孙渺 宋壮壮 刘腾飞 王强 俞嘉嘉 李阳 刘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5-1257,共13页
西藏鑫龙金矿位于西藏那曲市尼玛县,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在中国地质调查局1∶5万矿产地质调查项目支持下发现的一处具有勘探潜力的金矿床。文章通过野外详细的1∶1万矿区地质填图、激电测深测量、山地工程以及室内详细的岩... 西藏鑫龙金矿位于西藏那曲市尼玛县,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在中国地质调查局1∶5万矿产地质调查项目支持下发现的一处具有勘探潜力的金矿床。文章通过野外详细的1∶1万矿区地质填图、激电测深测量、山地工程以及室内详细的岩相学及矿相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鑫龙金矿产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中拉萨地体中部则弄群火山岩中,主要受北北西向断裂控制,其矿化和蚀变特征与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特征类似。目前矿区共圈定4条矿体,其矿石类型主要为团块状、稠密-稀疏浸染状和角砾状矿石,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黝铜矿族矿物,其中包括锌锑黝铜矿、锌砷黝铜矿和铁砷黝铜矿,其他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辉硒铋矿、斑铜矿、铅矾、自然金、硒银矿等。鑫龙矿床发育的蚀变主要为硅化和中-高级泥化,硅化表现为则弄群扎列拿组火山岩被后期火山热液交代发生硅化而形成的硅质蚀变岩石,在断裂通过的构造破碎带中硅化强烈,发育有孔洞状石英;中-高级泥化主要表现为叶蜡石化和高岭土化。激电测深测量和山地工程揭示出鑫龙金矿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以及巨大的成矿潜力,综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为拉萨地体中部,沿着申扎-措勤-革吉-狮泉河一带可能存在一条和陆缘弧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带,鑫龙金矿的发现将为藏北的岩金矿找矿工作开启新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 鑫龙金矿 中拉萨地体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广义概念及成矿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扬 唐菊兴 +1 位作者 曲晓明 王登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815-816,共2页
近几年,随着西藏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关于西藏北部成矿地质条件的认识比以往有了飞跃式的提高,尤其是多龙矿集区、尕尔穷-噶拉勒铜金矿床、舍索-雄梅铜矿化带的发现,使人们相信班公湖-怒江会成为继玉龙、冈底斯之后,青藏高原的又一处世... 近几年,随着西藏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关于西藏北部成矿地质条件的认识比以往有了飞跃式的提高,尤其是多龙矿集区、尕尔穷-噶拉勒铜金矿床、舍索-雄梅铜矿化带的发现,使人们相信班公湖-怒江会成为继玉龙、冈底斯之后,青藏高原的又一处世界级斑岩成矿带。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简称班公带)以羌塘地体和拉萨地体之间的缝合带为轴,南北展布。由于缝合带南北宽几十km,东西长近2000 km,并由多处不连续的蛇绿混杂岩组成,地质现象尤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广义 矿床 矿藏 西藏 斑岩型铜金矿 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角西石英脉型钨矿床地质特征及黑钨矿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勇 王立强 +4 位作者 范源 李申 旦真王修 郑斯伦 高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4-736,共13页
角西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目前发现的首例石英脉型钨矿床。本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黑钨矿微量、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角西矿床主要发育与中新世花岗岩密切相关的含黑钨矿(±白钨矿)石英脉,矿脉主要受张性裂... 角西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目前发现的首例石英脉型钨矿床。本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黑钨矿微量、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角西矿床主要发育与中新世花岗岩密切相关的含黑钨矿(±白钨矿)石英脉,矿脉主要受张性裂隙控制,宽度在0. 02~2m之间,"五层楼"分带模式较为明显,蚀变类型主要为云英岩化和角岩化。矿化可以分为氧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和萤石-碳酸岩阶段。与华南同类型矿床相比,角西黑钨矿的稀土元素含量极低(∑REE=0. 560×10^(-6)~1. 186×10^(-6)),具有较为明显的正Eu异常。黑钨矿中相对富集Sc元素(平均31. 15×10^(-6))的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富含F-和/或PO_4^(3-)离子。以上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加深该矿床成因的认识,而且为后续矿床勘查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 角西矿床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西段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元艺 汪傲 +2 位作者 卢伟 吕立娜 刘妍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79-1080,共2页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我国19个重要成矿区带之一,也是研究程度最低的一个,地质勘查与专项研究成果均显示该成矿带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在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论述其中段与西段成矿系列,为进一步找矿提供理...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我国19个重要成矿区带之一,也是研究程度最低的一个,地质勘查与专项研究成果均显示该成矿带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在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论述其中段与西段成矿系列,为进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 超基性岩 早侏罗世 岩体 矿物 火成岩 侏罗纪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灰岩 矽卡岩型铁矿 花岗闪长斑岩 镍磁铁矿 镍矿 早白垩世 白垩纪 闪长岩 闪长玢岩 闪长斑岩 辉石橄榄岩 成矿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拿厅斑岩Cu(Au)矿床的火成岩岩石成因与成矿物质来源
16
作者 李玉彬 钟婉婷 +5 位作者 郭建慈 秦志鹏 张志 李建力 邓时强 李玉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17-1737,共21页
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内的拿厅斑岩Cu(Au)矿床是近年来开展勘查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矿床之一,控制Cu资源量已达到大型规模。但目前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岩石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本文基于... 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内的拿厅斑岩Cu(Au)矿床是近年来开展勘查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矿床之一,控制Cu资源量已达到大型规模。但目前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岩石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本文基于系统的野外地质观察、岩相学研究,结合精细的锆石SIMS U-Pb定年、锆石Hf-O同位素、岩石地球化学和蚀变-矿石矿物的H-O-S同位素分析,认为该矿床是形成于121~118Ma的斑岩型Cu(Au)矿床,与多龙Cu(Au)矿集区内多不杂、波龙、拿顿、色那、拿若和铁格隆南(荣那)矿床为同一期岩浆-热液成矿事件,其成岩-成矿峰期为120~118Ma。拿厅斑岩铜(金)矿床成矿岩体显示轻稀土富集的分配型式和缺少Eu异常,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等),而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等),显示弧岩浆的特征,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的大陆边缘弧背景。锆石Hf-O同位素模拟结果显示,矿区早期的安山-英安质次火山岩(εHf(t)=-2. 0~10. 3;δ18O=5. 07‰~6. 77‰)具有早期幔源岩浆和经历MASH过程混入壳源的岩浆(10%~20%壳源物质)的特征;而二长花岗斑岩和成矿花岗闪长斑岩(εHf(t)=1. 7~3. 3;δ18O=6. 40‰~6. 95‰)则是MASH过程逐渐演化(壳源-幔源混合,约20%~40%壳源物质)的产物。在形成拿厅斑岩铜金矿成矿岩浆的过程中,没有发生陆壳加厚的过程;岩浆演化过程中有较少斜长石分离结晶,主要为角闪石和钛铁氧化物结晶分异。另外,热液蚀变(石英、磁铁矿)和硫酸盐-硫化物(硬石膏、黄铜矿、黄铁矿)的H-O-S同位素结果显示,拿厅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与岩浆流体出溶过程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Cu(Au)矿床 锆石Hf-O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拿厅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发现硫化镍矿
17
作者 曲晓明 赵元艺 +5 位作者 王瑞江 李佑国 辛洪波 代晶晶 江军华 陈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9-736,共8页
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室内显微镜研究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班公湖地区产有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和碳酸岩型硫化镍矿,中段班戈县产有超基性岩型Ni、Cr、Co多金属矿。这两个地区的含矿岩体均为超基性岩,大小从几十米到... 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室内显微镜研究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班公湖地区产有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和碳酸岩型硫化镍矿,中段班戈县产有超基性岩型Ni、Cr、Co多金属矿。这两个地区的含矿岩体均为超基性岩,大小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沿NWW方向展布,反映了蛇绿岩带对矿化的控制。岩体中普遍具有强烈的蛇纹石化,金属矿物组合简单,主要为硫镍矿和硫铁矿,呈微细粒浸染状分布,在野外露头和手标本上肉眼看不出矿化。由于该缝合带规模巨大,以基性-超基性岩为标志的蛇绿混杂岩数量多,分布广,因此,在该成矿带寻找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的找矿潜力很大。而碳酸岩型硫化镍矿化作为一种新的矿化类型,对其岩体成因和矿化机理的研究将具有探索造山带演化和指导地质找矿的双重意义。另外,无论是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还是碳酸岩型硫化镍矿,在西藏地区很少报道,这种矿化类型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一个新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 碳酸岩型硫化镍矿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早白垩世含铜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以雄梅地区为例
18
作者 王韵 马旭东 +3 位作者 陈伟 曲晓明 宋扬 唐菊兴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1-196,共16页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青藏高原上第三条世界级铜矿带,已发现的中大型铜矿床多集中于西段,中东段却鲜有发现。为了使找矿工作由点向带展开,文章选取该带中段早白垩世富铜岩浆岩较为发育的雄梅地区,分析了与成矿相关的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青藏高原上第三条世界级铜矿带,已发现的中大型铜矿床多集中于西段,中东段却鲜有发现。为了使找矿工作由点向带展开,文章选取该带中段早白垩世富铜岩浆岩较为发育的雄梅地区,分析了与成矿相关的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讨论该带中段早白垩世富铜岩浆的属性,并得到以下认识:与矽卡岩型铜矿相关的舍索岩体表现为富w(SiO_2),弱过铝质二长花岗岩,明显的Eu负异常;与斑岩型铜矿相关的雄梅岩体则为强过铝质花岗闪长斑岩,无明显的Eu负异常;舍索二长花岗岩以壳源物质熔融为主并伴有地幔物质的参与,雄梅花岗闪长斑岩则为壳幔混合源。2个岩体总体上都表现富集LREEs,LILEs,亏损HFSEs等类似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表现出Ba、Sr元素负异常,同属于I型花岗岩。低的Y含量,Sr/Y比值及相对高的HREE含量,暗示两者的熔融源区压力较低,不同的Eu异常及地壳组分表明2种富铜岩浆的熔融深度略有不同。综合已有资料认为雄梅地区富铜岩浆岩的形成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南向俯冲结束后的板片断离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富铜岩体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雄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与南美洲安第斯型超大型矿床成矿条件对比研究
19
作者 多吉 张金树 +3 位作者 李光明 吴华 杨成业 于涛 《高原科学研究》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近年来取得重要的找矿突破,找矿前景好。班公湖带北部岛弧带与南美洲安第斯带具有相似的构造背景-大陆边缘弧,岩浆岩性质有可比性。班公湖带和安第斯带成矿岩浆的源区都显示具有大量地幔物质的加入,呈现相同...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近年来取得重要的找矿突破,找矿前景好。班公湖带北部岛弧带与南美洲安第斯带具有相似的构造背景-大陆边缘弧,岩浆岩性质有可比性。班公湖带和安第斯带成矿岩浆的源区都显示具有大量地幔物质的加入,呈现相同的成矿趋势,即俯冲晚期成矿规模最大、地幔物质加入最多,且两者成矿组合具有相似性,都发育俯冲阶段的矽卡岩和斑岩型相关的Fe-Cu-Au矿床。但是,安第斯带新生代成矿斑岩形成于地壳较厚的背景下,显示埃达克岩的特征,而班公湖带成矿斑岩形成于正常地壳厚度背景下,班公湖带和安第斯带的矿床都显示受控于平行弧断裂和切弧断裂交汇处。综合对比研究认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北段与安第斯超大型矿床成矿带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安第斯 班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带、羌塘地块特提斯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 被引量:183
20
作者 耿全如 潘桂棠 +2 位作者 王立全 彭智敏 张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61-1274,共14页
早古生代—泥盆纪,研究区沉积环境以陆棚碎屑岩相和碳酸盐台地相为主,代表冈瓦纳大陆北缘和特提斯南侧的被动大陆边缘。石炭纪—二叠纪,本区进入特提斯南、北缘弧盆系统演化阶段,龙木错-双湖带北部、金沙江带南部和冈底斯带分别在石炭... 早古生代—泥盆纪,研究区沉积环境以陆棚碎屑岩相和碳酸盐台地相为主,代表冈瓦纳大陆北缘和特提斯南侧的被动大陆边缘。石炭纪—二叠纪,本区进入特提斯南、北缘弧盆系统演化阶段,龙木错-双湖带北部、金沙江带南部和冈底斯带分别在石炭纪、二叠纪形成岩浆弧。中生代是特提斯南缘弧盆演化阶段,SSZ型蛇绿岩形成岩浆熔离型铬、镍、铂族金属矿床和热液型金矿。班公湖-怒江带特提斯在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向南、北两侧俯冲并形成岩浆弧,该岩浆弧是重要的成矿带,形成斑岩铜矿、矽卡岩型磁铁矿和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北羌塘东段侏罗纪弧后前陆盆地有利于形成沉积型、沉积-热液改造型和热液型铁、铜、锑、金矿床。晚白垩世碰撞作用主要与热液型矿床有关,分布范围较大,也可能存在晚白垩世至新生代碰撞阶段的斑岩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地块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特提斯演化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