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的气温分布及其垂直梯度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秦翔 杨兴国 +6 位作者 李健 刘宇硕 孙维君 杜文涛 张明杰 杨俊华 张雪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在资料比较稀少的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进行气象观测对于研究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冰川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不同海拔(5 207,5 550,5 792和5 955m)的4个自动气象站和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北坡近地面和自由大气的温度... 在资料比较稀少的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进行气象观测对于研究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冰川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不同海拔(5 207,5 550,5 792和5 955m)的4个自动气象站和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北坡近地面和自由大气的温度分布状况及其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日变化气温5 207m站的升温速率最快,5 550m站次之,5 792m和5 955m站最小,4个站月平均最高(低)气温分别为5.7℃(-9.3℃)、4℃(-6.5℃)、1.4℃(-14.8℃)和1.3℃(-15.4℃);气温递减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最大(小)值出现在1月(3月),其值约为1.07℃.(100m)-1(0.12℃.(100m)-1),年(春、夏、秋季)平均日变化幅度白天大、夜晚较小,冬季全天比较平缓,夏季在00:00-09:00(北京时)出现正值,其他季节全天皆为负值;自由大气的温度递减率值大部分都在0~1℃.(100m)-1之间,海拔5 200~6 000m之间的平均温度递减率值为0.78℃.(100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北坡 气温递减率 山地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北坡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_2通量日变化与月变化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朱志鹍 马耀明 +1 位作者 李茂善 仲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00-1304,共5页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珠穆朗玛峰北坡高寒草甸生长季与非生长季(2005年5~7月、10月、n月及2006年2月、3月)的CO2通量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季,CO2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变化,08:00~19:00(北京时,下同)为CO2净吸收,20:0...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珠穆朗玛峰北坡高寒草甸生长季与非生长季(2005年5~7月、10月、n月及2006年2月、3月)的CO2通量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季,CO2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变化,08:00~19:00(北京时,下同)为CO2净吸收,20:00-09:00为CO2净排放。6月,CO2通量峰值出现在11:00左右为一0.61g·m^-2·h^-1;而7月,C02通量峰值出现在14:00,达到-0.86g·m^-2·h^-1。从月变化来看,5月为CO2净排放,月总量为89g·CO2·m^2,6月和7月均为CO2净吸收阶段,月吸收总量分别为70g·CO2·m^-2和104g·CO2·m^2;而1O月,植物枯黄,生态系统转为碳排放,月排放量约为50g·CO2·m^-2,与次年3月份月总量(52g·CO2·m^-2)接近,而11月份与次年2月份的月排放量接近(分别是23g·CO2·m^-2,25g·CO2·m^-2)。非生长季(2月)CO2通量日变化振幅很小,除14:00-19:00少量的CO2净排放外(0.14g·m^-2·h^-1左右),其余时间CO2接近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北坡 高寒草甸 CO2通量 日变化 月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北坡东绒布冰川成冰作用的新认识 被引量:10
3
作者 康世昌 秦大河 +2 位作者 任贾文 张东启 秦翔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5-419,共5页
冰川成冰作用的研究对于选择冰芯钻取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前人对珠穆朗玛峰北坡冰川成冰作用的研究,由于缺少高海拔区域的实测资料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通过1998年东绒布冰川垭口处(6 500 m a.s.l.)11 m冰芯和海拔6 450 m处20 m... 冰川成冰作用的研究对于选择冰芯钻取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前人对珠穆朗玛峰北坡冰川成冰作用的研究,由于缺少高海拔区域的实测资料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通过1998年东绒布冰川垭口处(6 500 m a.s.l.)11 m冰芯和海拔6 450 m处20 m冰芯剖面的成冰作用过程研究,认识到由于水、热条件的逐年波动,冰川成冰作用也处于变化之中。珠穆朗玛峰北坡东绒布冰川高海拔区域,在一定的水、热条件下(如气温较低和降水量较大等),再冻结-重结晶作用依然占主导地位,该成冰作用至少在垭口部位是有分布的。而一般在气温较高或降水量较少等条件下,冰川的成冰作用则以冷渗浸-重结晶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北坡 冰川成冰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一个新的研究喜马拉雅山区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的综合基地 被引量:14
4
作者 马耀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41-1145,共5页
喜马拉雅山区的高海拔冰雪覆盖使主山体两侧形成下泄流,而在强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下,无冰雪覆盖的周边山体形成山谷风环流。上述两者叠加形成地气间的强烈交换过程。这种交换过程使得地面的物质和能量与北半球自由大气相联系,将青藏高... 喜马拉雅山区的高海拔冰雪覆盖使主山体两侧形成下泄流,而在强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下,无冰雪覆盖的周边山体形成山谷风环流。上述两者叠加形成地气间的强烈交换过程。这种交换过程使得地面的物质和能量与北半球自由大气相联系,将青藏高原置于全球变化的背景中。在本文中作者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的建站背景及其研究喜马拉雅山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介绍了台站建设及其在该地区地气相互作用研究中所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北坡 地气相互作用 综合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为山在那里
5
作者 张连起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2-123,共2页
1924年,英国登山队第三次来到珠穆朗玛峰北坡,一名记者在营地追问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你为什么要登山?”马洛里留下传世名言—“因为山在那里”(Becauseitisthere)。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北坡 登山队 名记者 马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