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段耕地多功能利用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利国 陆汝成 +1 位作者 马国斌 马东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6-286,共11页
[目的]探析耕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利用特征并提出优化方案,促进耕地资源多功能利用和协同发展,推动国家耕地利用与保护战略实践。[方法]在明晰耕地多功能利用的内在逻辑后,探讨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段59个区县耕地多功能的综合评价... [目的]探析耕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利用特征并提出优化方案,促进耕地资源多功能利用和协同发展,推动国家耕地利用与保护战略实践。[方法]在明晰耕地多功能利用的内在逻辑后,探讨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段59个区县耕地多功能的综合评价及其空间格局,最后基于两两功能间的权衡/协同相关性,采用三角坐标图划定耕地功能分区。[结果](1) 2000—2020年经济带广西段耕地各项功能指数随时间演变大致呈“U”型态势,生产功能由0.168降至0.130,整体变化率为生态功能(22.62%)>生活功能(16.94%)>生态功能(15.83%);(2)近20年耕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总体呈“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特点,且生产功能高值区的数量占比下降至18.64%,生活功能、生态功能高值区的数量占比升至27.06%,28.24%;(3)基于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运用三角坐标图法将研究区耕地多功能利用划分为四大类型,其中“三生”功能协调发展区所占区县数量最多,研究区耕地多功能利用整体表现良好。[结论]基于功能评价及分区基础上提出差异化优化策略,有利于促进区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分区优化 权衡与协同 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县域尺度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段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1
2
作者 王永琪 马姜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826-7839,共14页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潜在能力,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我国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段为例,测算1990年、2005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变化(LUC)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而利用ESV损益流...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潜在能力,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我国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段为例,测算1990年、2005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变化(LUC)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而利用ESV损益流向表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LUC影响下ESV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28年间研究区ESV总值变化不大,近年来ESV相比2005年有所降低,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耕地和林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多,以林地与耕地相互转移为主;(2)林地是研究区最重要的生态用地,维持生物多样性、水文调节、保持土壤、气体调节和气候调节构成研究区ESV的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强度(ESVI)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桂西北、桂东和桂北,低值区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的桂中丘陵平原区;各区县ESVI呈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性(P<0.05),空间集聚程度较高,高-高聚集、低-低聚集分别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强度高值、低值区域高度重合;(3)研究期间林地与耕地之间的相互转移是ESV增减的主要原因;3个时期土地利用程度与ESVI的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图具有相似的空间特征,呈现出显著空间负自相关模式(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自相关 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段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成因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广宁 黄长生 +2 位作者 齐信 王芳婷 黎义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0-125,198,共7页
为了查明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其成因机制,为区内国土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区域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在取得翔实面上调查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灾害类型、规模、发育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统... 为了查明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其成因机制,为区内国土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区域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在取得翔实面上调查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灾害类型、规模、发育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表明:研究区共调查地质灾害点151处,以滑坡、崩塌(危岩)、不稳定斜坡为主,泥石流仅2处,地质灾害规模均以小型为主;空间上,地质灾害70%分布在高程50~150 m之间,75%以上分布在坡度为25°~55°的斜坡,55%以上发育在顺向、逆向结构斜坡中,并沿主要构造断裂呈条带状发育;时间上,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在汛期降雨密集的5~8月份;岩性上,地质灾害80%以上发育在寒武系、震旦系碎屑岩中。研究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规模小,区内地质灾害成因机制的内在控制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和地质构造;外在控制因素为降雨、江水位升降和人类工程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发育规律 成因机制 珠江-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位序规模分布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钟学思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2-86,共5页
运用规模差异测算指标和位序规模理论分析方法,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和位序规模分布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3-2012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城市之间旅游发展的绝对差异总体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其相对差异则总体呈现减少趋势... 运用规模差异测算指标和位序规模理论分析方法,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和位序规模分布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3-2012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城市之间旅游发展的绝对差异总体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其相对差异则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城市旅游规模的集聚程度经历先减弱后增强,随后再减弱的过程;城市旅游规模符合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城市旅游规模分布属于首位型分布,但其旅游规模差距呈现缩小趋势。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规模差异 位序规模分布 珠江-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区域工业经济合作发展——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何桂芳 王明明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4-160,共7页
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经济带工业产业专业化、产出效率、产业集聚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以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合作发展重心,能有效带动区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引... 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经济带工业产业专业化、产出效率、产业集聚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以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合作发展重心,能有效带动区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引导产业向有良好承接条件的城市转移,能有效提高区域产业资源合理配置效果;在有良好创新基础城市建立或联合建立新型研发机构,能有效提升区域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因此,本文从加强优势特色产业合作组织和规划、合理引导与推动产业转移、科学布局和支持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健全合作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4个方面提出了推动经济带工业经济合作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西江经济带 工业经济 优势特色产业 合作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化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颜蔚兰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0-63,111,共5页
跨区域乃至跨境的经济技术交流使得城市发展的范围和规模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区划界线,在空间上实现了新的整合,形成城市网络化,这不仅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模式,也是经济带或经济区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拟通过构建城市网络联系模型来... 跨区域乃至跨境的经济技术交流使得城市发展的范围和规模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区划界线,在空间上实现了新的整合,形成城市网络化,这不仅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模式,也是经济带或经济区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拟通过构建城市网络联系模型来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联系情况及特点,并提出加强该经济带城市网络联系的有关建议,以促进经济带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西江经济带 城市 网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绿色发展背景下珠江-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体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魏乾梅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8-101,106,共5页
我国"十二五"规划就已提出绿色发展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被提到一个新高度。经济新常态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审计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探索为绿色发展... 我国"十二五"规划就已提出绿色发展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被提到一个新高度。经济新常态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审计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探索为绿色发展提供有效供给的创新策略?文章基于区域绿色发展背景,试图通过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现实需求,论述珠江-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价值和作用机制,探讨珠江-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体系构建,旨意为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审计有效供给与保障,为区域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体系 珠江-西江经济带 区域绿色发展 审计有效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西江经济带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武月 刘俊杰 《农业展望》 2020年第12期94-100,106,共8页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农业集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于一体发展的重要平台,剖析其发展现状及特征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基于珠江-西江经济带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总体概况,梳理出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农产品加工模式...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农业集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于一体发展的重要平台,剖析其发展现状及特征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基于珠江-西江经济带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总体概况,梳理出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农产品加工模式、品牌农业模式、休闲多功能模式及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等五大产业园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制约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用地难、劳动力短缺、建设资金筹集问题、农户增收机制单一、科技支撑力量薄弱等。为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转型升级,实现农村产业振兴,园区建设应以提高产业园经济效益为着力点,兼顾生态效应和社会效益,从加强用地保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科研投入水平等多角度出发,逐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产业链集聚、多环节创新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平台,推动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园 发展现状 典型模式 珠江-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测度及评价——基于DEA-Malmquist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杨西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97,共7页
基于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模型,对于2014-2018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整体处于DEA无效状态,但逐渐趋于有效;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城市创新能力Malmquist... 基于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模型,对于2014-2018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整体处于DEA无效状态,但逐渐趋于有效;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城市创新能力Malmquist指数存在较大差异,且各城市创新能力增长率波动较大,整体上则呈现较为显著的增长趋势,各城市创新能力差距逐渐缩小;创新资源投入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强弱的首要因素,技术进步则是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主导要素;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城市技术进步下降趋势明显,创新驱动力后劲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西江经济带 城市创新能力 DEA-BCC模型 DEA-Malmqui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环境建设: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
10
作者 杨西春 张堂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67,73,共9页
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加强珠江-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内涵上看,跨省区流域经济带协同创新环境主要由协同创新基础设施环境、协同创新资源环境、协同创新政策制度环境、协同创新社会文化环境等构成。从... 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加强珠江-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内涵上看,跨省区流域经济带协同创新环境主要由协同创新基础设施环境、协同创新资源环境、协同创新政策制度环境、协同创新社会文化环境等构成。从实践来看,尽管自国务院批复建设以来,珠江-西江经济带在协同创新环境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面临协同创新基础环境还不完善、协同创新资源相对不足和不平衡、创新政策制度"碎片化"、创新文化环境建设力度不够等着诸多困境。建议珠江-西江经济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进一步协同推进创新基础环境建设,壮大和平衡协同创新资源,增强协同创新政策制度的系统性,并大力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区流域经济带 珠江-西江经济带 协同创新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正 冯文勇 樊童生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3期255-258,共4页
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对推进地区经济合作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该地区11个城市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对推进地区经济合作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该地区11个城市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珠江-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耕地为主,2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按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从高到低排序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水域>耕地>草地>林地;(2)研究期间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用地的净转入量最高,而林地的净转出量相比于林地总量,变化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西江经济带 土地利用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力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黎鹏 杨宏昌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9-74,85,共7页
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该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文章通过建立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分布格局,探讨了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来源。总体来看,珠江-西江经济... 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该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文章通过建立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分布格局,探讨了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来源。总体来看,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处于中低水平,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梯级特征,珠江三角洲地区、南宁、柳州三个核心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城镇化辐射特征。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加以及邻近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该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来源,而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周边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是该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动力机制 空间分布格局 珠江-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城市旅游生态位测评及发展策略研究——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文捷 闫孝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5-150,163,共7页
论文基于旅游生态位理论对珠江—西江经济带跨区域城市旅游系统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其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进而计算得出区域内各市的旅游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并根据测评结果将区域内各城市旅游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分别与区域内的平均... 论文基于旅游生态位理论对珠江—西江经济带跨区域城市旅游系统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其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进而计算得出区域内各市的旅游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并根据测评结果将区域内各城市旅游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分别与区域内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通过宽度和重叠度数值的高低分布把区域内的城市划分为4类,第一类为重叠度及宽度都较高的南宁和柳州,第二类为重叠度高且宽度较低的梧州、肇庆和来宾,第三类为重叠度较低且宽度也较低的百色、崇左、云浮和贵港,第四类为重叠度低且宽度高的广州和佛山,并根据旅游生态位扩充、分离等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类型城市的旅游发展策略,旨在推动整个区域旅游系统向更高级不断进化,为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的旅游业提供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策略,进而更好地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位 旅游生态位宽度 旅游生态位重叠度 旅游生态位扩充和分离 珠江-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综述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团标 陆凤娟 刘慧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在第三届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珠江—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与会专家围绕高质量发展、旅游发展与区域合作、区域间经济联系、区域合作新局面、国际陆海贸易、城市经济联系、产业发展合作、生态环... 在第三届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珠江—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与会专家围绕高质量发展、旅游发展与区域合作、区域间经济联系、区域合作新局面、国际陆海贸易、城市经济联系、产业发展合作、生态环境管理、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为推动新时代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与流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战略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和现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联系 珠江-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东西部结合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红克 王莉 +2 位作者 李洪忠 陈劲松 韩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2-259,266,I0003,共10页
[目的]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例,分析典型东西部结合区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特征以及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为积极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开展生态补偿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珠江-西江经济带2000-2015年生态系统类型数据,采用... [目的]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例,分析典型东西部结合区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特征以及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为积极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开展生态补偿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珠江-西江经济带2000-2015年生态系统类型数据,采用生态系统类型年均变化率、生态系统类型转移矩阵研究其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特点;参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对研究区近15 a来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①2000-2015年珠江-西江经济带以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为主,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较稳定,变化的部分主要体现在东部人工表面生态系统的扩张上。②近15 a间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面积下降最多,湿地下降较少,其余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生态系统类型转换主要发生在森林、农田和人工表面生态系统三者之间。③2000-2015年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14.55亿元,其中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最多,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最多。④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县区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布格局稳定,但东部地区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有持续下降的趋势。[结论]2000-2015年珠江-西江经济带东部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对其生态服务价值下降产生了较大影响。今后在生态建设方面需重点合理控制东部人工表面生态系统面积的扩张速度,预防其生态服务价值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格局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东西部结合区 珠江-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西江经济带石漠化地区绿色发展的依据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思佳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9期127-130,共4页
珠江-西江经济带西部的广西境内有较大范围的石漠化片区,生态环境较脆弱和恶劣。绿色发展是实现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统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唯一办法。目前,经济带内的石漠化地区存在缺乏绿色发展技... 珠江-西江经济带西部的广西境内有较大范围的石漠化片区,生态环境较脆弱和恶劣。绿色发展是实现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统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唯一办法。目前,经济带内的石漠化地区存在缺乏绿色发展技术、绿色产业发展态势弱、绿色发展规划不够健全等问题。鉴于此,可以从提高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科技研发投入、完善绿色发展规划、用好各项政策支持绿色发展等方面来促进和实现经济带内石漠化片区的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西江经济带 石漠化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珠江—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成立
17
作者 柳阳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2,共1页
2018年12月6日,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珠江—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在桂林正式成立。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林春逸教授当选为专委会主任委员,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俊杰教授、贵州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军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8年12月6日,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珠江—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在桂林正式成立。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林春逸教授当选为专委会主任委员,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俊杰教授、贵州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军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蒋团标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刘毅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梁君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院王世豪教授、广西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鹏研究员、广西大学商学院张林教授、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曾鹏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张正栋教授、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毅教授、梧州学院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瑛教授当选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刘俊杰教授当选为专委会秘书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委员会 经济学会 经济带 中国区 西江 珠江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广西水灾危机与赈权让渡研究——以西江梧州口岸为中心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美慧 唐仁郭 《农业考古》 2018年第4期129-138,共10页
梧州是民国时期西江流域仅次于广州的重要通商口岸城市,然而当地却常遭遇特大水灾。频繁的水灾造成了严重危机,使得民众走死流亡,更让梧州政府颜面无存。学界对当时梧州水灾尚缺乏系统全面研究,经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尽管政... 梧州是民国时期西江流域仅次于广州的重要通商口岸城市,然而当地却常遭遇特大水灾。频繁的水灾造成了严重危机,使得民众走死流亡,更让梧州政府颜面无存。学界对当时梧州水灾尚缺乏系统全面研究,经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尽管政府采取了诸如组建临时赈灾机构、报灾募赈、发放赈款赈物、蠲免钱粮等应对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长官赈灾能力下降、放赈人员效率低下等诸因素制约着赈灾工作的良性运转,使得政府赈灾权利逐渐让渡给社会。赈权让渡实际上是政府对社会整合能力下降的一种无奈选择。水灾形成有自然因素,但与当时政府治国理政能力不善亦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西江经济带 梧州 水灾 人口迁移 赈权让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