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海珠江口外海底峡谷形成的控制因素及过程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丁巍伟
李家彪
李军
韩喜彬
-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72,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6066)
国家海洋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JT1202)
-
文摘
珠江口外海底峡谷是南海北部陆坡海底峡谷群的典型代表。该海底峡谷始于南海北部陆架,向下走向经历多次转折,峡谷末端进入南海深海盆后,发育为小型海底扇形体。该峡谷特征独特,地貌多变,不仅是陆架-陆坡-海盆物质交换的通道,也是陆缘沉积物堆积的场所。利用在该区获得的多波束数据,结合多道地震数据,研究该海底峡谷的地貌和沉积充填特征,分析珠江口外海底峡谷形成发育的主控因素和发育过程。研究发现,珠江口外海底峡谷的形成受到新生代构造作用的控制。中新世以来,白云凹陷开始发生强烈的沉降作用,变为陆坡盆地,研究区陆架陆坡深水盆地的沉积格局开始形成,陆架坡折带北迁至白云凹陷北侧。21Ma以来海平面多次下降至陆架坡折带附近,陆架出露,古珠江可以直接穿越陆架到达坡折带,并向下陆坡和深水盆地倾泻物质,从而开始了珠江口外峡谷和冲沟群的发育。研究区发育的北北西—北西向(NNW—NW)断裂控制了部分水道的展布。北侧陆坡区大量发育的小型峡谷群是陆源物质向下陆坡和深水盆地输送的主要通道。海底峡谷中下段主要依托于白云凹陷古地形发育,长期处于堆积状态,接受了经由峡谷输送的绝大部分物质。
-
关键词
珠江口外海底峡谷
地貌特征
沉积
控制因素
形成过程
南海
-
Keywords
Pearl River Canyon
morphotectonics
sedimentation
controlling factors
South China Sea
-
分类号
P737.2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P736.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