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变化与空间优化识别 被引量:4
1
作者 魏胜蓉 何婷婷 +4 位作者 付迎春 肖云丹 侯瑞霞 张乃静 纪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094-8109,共16页
识别生态安全格局(ESP)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面向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规划建设,应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电路理论、空间设计网络分析(sDNA)等方法,通过构建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前后的生态廊道网... 识别生态安全格局(ESP)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面向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规划建设,应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电路理论、空间设计网络分析(sDNA)等方法,通过构建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前后的生态廊道网络,识别了景观形态、拓扑连通性及其指示的生态格局时空演变,结合规划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网络连通特征,探讨了珠三角森林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空间优化的识别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2015、2020年生态景观形态变化,生态源地核心(core)类型面积和生态廊道长度占比明显增加,分别为14.97%、0.40%,生态斑块聚集与连通增加是当前生态格局变化的主要特征;(2)珠三角的东部、西部森林生态屏障和南部沿海生态防护带(两屏一带)的连通性潜力明显增加,高、中高、中低连通性的生态廊道占比分别增加2.65%、6.98%和8.25%,形成合理提升的生态网络连通结构。(3)集成生态源地重要性与生态廊道连通性、生态断裂点的优化目标,从生态点-线-面基质构建优先保护修复区识别准则,结果识别得到优先保护的重要生态源地面积为14656.06km^(2),优先修复的生态廊道有930.69km及246个断裂点,进一步为空间优化识别与安全格局提升探明路径。总体上,2020年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提升了“两屏一带”的生态安全格局,生态源地与网络连通性的增加揭示了城市群中心生态格局的提升和沿海防护带生态修复优化空间的识别结果,指示了加强城市群与沿海生态廊道建设的必要性,从工程修复视角为森林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与空间优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 森林城市 生态安全 网络连通性 优先保护修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理念与策略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志华 战国强 +1 位作者 冯超 张智昌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1期194-199,205,共7页
森林城市群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又一个成功创新实践。广东省率先推动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下已取得一定成绩。文章分析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概念提出的背景,阐述建设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的必要性与意义,... 森林城市群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又一个成功创新实践。广东省率先推动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下已取得一定成绩。文章分析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概念提出的背景,阐述建设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的必要性与意义,从森林城市群与森林城市各自的特点与差异出发,给出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的概念与内涵,探讨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策略与途径。提出构筑健康的森林生态体系,构建大循环绿色生态水网等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 森林生态网络 建设模式 建设措施 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状况评价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秦琳 丁胜 +5 位作者 杨志刚 陈哲华 彭展花 李爱英 容友鹏 张乐勤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3期133-137,143,共6页
依据珠三角9个城市现有森林资源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城市群、城市圈和城市单体森林建设水平3个一级指标以及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单体的国家森林城市达标率、森林小镇达标率、森林覆盖... 依据珠三角9个城市现有森林资源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城市群、城市圈和城市单体森林建设水平3个一级指标以及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单体的国家森林城市达标率、森林小镇达标率、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生态公益林比例、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比例、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等24个二级指标,多方面、多层次评价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状况。评估结果,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状况综合得分为0.8678,建设状况良好,接近优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 建设状况 层次分析法(AHP) 城市 评价指标 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新格局 被引量:4
4
作者 广东省林业局 《国土绿化》 2019年第1期18-23,共6页
2018年10月,广东省深圳市、中山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连同此前的广州、惠州、东莞、珠海、肇庆、佛山、江门,珠三角地区9市均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形成了“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的雏形。这是一个... 2018年10月,广东省深圳市、中山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连同此前的广州、惠州、东莞、珠海、肇庆、佛山、江门,珠三角地区9市均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形成了“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的雏形。这是一个对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森林城市群。珠三角地区各市全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为大湾区建设构建了生态安全新格局,为大湾区实现可持续和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地区 森林城市 生态安全 城市 粤港澳 大湾 深圳市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5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共2页
《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日前通过专家评审。该规划是我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这一规划明确了珠三角森林城市群的建设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等9个城市,辐射粤东西北地区... 《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日前通过专家评审。该规划是我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这一规划明确了珠三角森林城市群的建设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等9个城市,辐射粤东西北地区和港澳地区,并提出“2018年,珠三角9市全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级森林城市群”的建设目标。该规划对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的总体思路和规划布局进行了周密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 规划布局 专家评审 城市 三角 建设范围 港澳地区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探索 真抓实干 高质量推进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
6
作者 陈俊光 《国土绿化》 2020年第5期44-48,共5页
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及珠三角各市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勇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先行先试,全面部署启动了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把珠三角地区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 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及珠三角各市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勇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先行先试,全面部署启动了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把珠三角地区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期望广东努力探索、大胆实践,为全国森林城市群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几年来,广东勇担重任,积极作为,不仅在2018年实现了珠三角九市"国家森林城市"全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森林城市 森林城市 三角 建设示范区 生态文明建设 先行先试 全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以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方叶林 朱志刚 陆海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1,共8页
基于2009—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探讨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轨迹,并借助面板Tobit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时序演化... 基于2009—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探讨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轨迹,并借助面板Tobit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时序演化具有阶段性特征。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均具有波动提升态势,前者核密度曲线呈现“单峰”向“双峰”演化以及峰距逐渐变窄的右移趋势,后者核密度曲线具有“多峰”向“双峰”演化以及右尾延展度变小的右移趋势。(2)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具有空间异质性。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呈现东部沿海城市较高、中西部偏低的“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空间分布格局,旅游生态效率重心呈东北—西南方向移动;珠三角城市群呈现以东部珠江入海口附近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旅游生态效率重心呈西北—东南方向移动。(3)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具有综合性与差异性。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对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产业结构与政府调控负向抑制作用明显;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对珠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正向推动作用较大,信息化水平呈负向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时空演化 TOBIT模型 三角城市 三角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用途管制研究
8
作者 王江波 赵梦涵 +1 位作者 李义姝 苟爱萍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4,共7页
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安全和社会发展,但目前区域性风险评估还不够完善。该文选取地质灾害频发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建立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评价体系,得到风险评价结果,提出用途管制方法与建议。研究发现,研究区地质灾害高... 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安全和社会发展,但目前区域性风险评估还不够完善。该文选取地质灾害频发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建立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评价体系,得到风险评价结果,提出用途管制方法与建议。研究发现,研究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占比18.66%,高危险区面积占比14.76%,高易损区面积约占30%,整体具有高易发、高危险、高易损的特点。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呈现出中部较高、东部和西部较低的总体特征,高风险区面积达到4370.89 km^(2),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深圳等市。该文基于风险防范优先、规划合理引导、分级分类管控等用途管制原则,从边界管控、功能管制、审批管理三个方面提出管制措施,为珠三角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区划 用途管制 三角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珠三角城市群自然资源生态风险评价及其时空跃迁特征分析
9
作者 王楠 陈敏 +1 位作者 刘加敏 吴辉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68,共5页
协调城市发展和自然资源生态关系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构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的自然资源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灰色-TOPSIS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对珠三角城市群自然... 协调城市发展和自然资源生态关系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构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的自然资源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灰色-TOPSIS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对珠三角城市群自然资源生态风险时空格局及其时空跃迁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2012-2022年珠三角城市群超3/4的城市自然资源生态风险在逐渐降低,但超半数城市自然资源生态风险处于中等风险及以上,总体风险程度较高;②珠三角城市群的东部和南部地区表现出更加动态的空间结构特性,城市群的西北部自身自然资源生态风险水平受邻近城市影响较大,时空依赖性较强,超50%的城市自然资源生态风险在空间格局演化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整合性;③Moran's I的空间凝聚度仅为11.11%,表明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生态安全水平存在较大的格局变动,自身相对位置容易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灰色-TOPSIS 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 三角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效应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永阳 蔡宴朋 张盼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3-1314,共12页
经济增长伴随着碳排放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严重程度。分析净碳排放量时空演变特征和鉴别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发展低碳化绿色可持续战略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对市级尺... 经济增长伴随着碳排放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严重程度。分析净碳排放量时空演变特征和鉴别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发展低碳化绿色可持续战略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对市级尺度的碳排放量,碳汇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用生态承载指数表征其净碳排放程度。同时采用Tapio脱钩模型评价该区域的净碳排放和经济效应的脱钩指数进行探讨,结合迪氏指数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识别和分析净碳排放的脱钩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生产视角碳排放总量处于先快速增长后缓慢增长的趋势。碳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1.75×10^(8)t增长到2020年的4.87×10^(8)t,增长率为178.29%。(2)2000-2020年,珠三角地区碳吸收量由1.84×10^(8)t增长到2.06×10^(8)t,增长率为11.9%。林地和耕地是城市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贡献者,其碳吸收量占总的碳吸收量的97%以上。(3)珠三角地区碳生态承载指数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趋势,地区周边的肇庆、惠州和江门生态承载指数高,与之相反,佛山和东莞的生态承载指数低。(4)碳排放强度因素、能源消耗因素、效率因素和人口因素对净碳排放量和经济发展的脱钩效应有着显著的作用。提高生态服务和增加绿地管理有助于增强碳汇能力,进而促进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因此,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建议珠三角地区应在未来的发展中重点加强碳汇能力的提升。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逐步减少对高碳排放行业的依赖,推动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促进区域内低碳、绿色、协同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该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排放量 脱钩效应 脱钩指数 LMDI 三角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影响——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11
作者 徐艺文 单志诚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176,共4页
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期DID方法,实证检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推动了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异质性检验发现:沪苏地区、浙江省、安徽... 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期DID方法,实证检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推动了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异质性检验发现:沪苏地区、浙江省、安徽省等地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依次减弱。同时,在超大城市与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城市 区域市场一体化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多期DID 异质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特点与高品质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晗 杨开良 +1 位作者 王杰 秦立厚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森林城市群是区域生态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珠三角森林城市群是国内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森林城市群。但目前,珠三角森林城市群仍存在生态斑块破碎化、城市间城乡间绿化较为薄弱等问题,亟需进一步缓解区域生态问题、提升区域生态品质。结... 森林城市群是区域生态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珠三角森林城市群是国内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森林城市群。但目前,珠三角森林城市群仍存在生态斑块破碎化、城市间城乡间绿化较为薄弱等问题,亟需进一步缓解区域生态问题、提升区域生态品质。结合森林城市群、森林城市建设背景,分析珠三角森林城市群的发展基础和特点、森林城市的建设特征,以及珠三角区域面临的生态问题,探讨珠三角森林城市群高品质发展策略。森林城市群建设是区域尺度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为推动全国不同区域的森林城市群建设提供了研究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 三角 高品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产业-环境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蕴琳 赵鹏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利用人口、产业和环境三大维度相关的多源大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测定人口-产业-环境维度的耦合协调度,并结合相关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产业-环境协调度普遍... 利用人口、产业和环境三大维度相关的多源大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测定人口-产业-环境维度的耦合协调度,并结合相关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产业-环境协调度普遍较低,呈现明显的高值与低值聚集的空间分布格局。城市群内各地级市与不同城乡地域类型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差异不大。耦合协调度主要受产业维度产业链串联共生度与环境维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人口与产业维度因子间相关性强且呈正相关,但二者与环境维度因子呈负相关关系。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夯实南沙与珠三角西岸地区以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加强珠三角城市群生态保护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 耦合协调 三角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投资网络的区域产业时空联系多尺度动态演化特征分析——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东进 吴仪 +2 位作者 张艳 陈宇 黄博茂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7,共8页
基于多尺度视角,以2000—2020年珠三角投融资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尺度方差和泰尔指数分析城市、区县、街镇3个行政单元嵌入下的各级城市网络对珠三角投融资网络的贡献及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不同行业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1)珠三角... 基于多尺度视角,以2000—2020年珠三角投融资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尺度方差和泰尔指数分析城市、区县、街镇3个行政单元嵌入下的各级城市网络对珠三角投融资网络的贡献及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不同行业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1)珠三角企业间投资关系呈现出从广深双核引领向单核集聚发展的格局演化特征,以区县、街镇空间的表征最明显。(2)珠三角企业投资网络尺度效应显著,其中区县尺度对区域投资网络差异影响最大,街镇尺度次之。(3)企业投资演化呈现出“俱乐部收敛”效应,尺度越大,效应越明显,转移的难度越大,且呈现不同尺度转移分异的趋势。(4)不同产业在空间联系上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投资 多尺度 尺度效应 三角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组织关系的珠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关联格局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谷斌 吴坤彦 +2 位作者 汤晟 周天怡 王岩立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519,共15页
运用连锁网络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数字经济上市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数据构建网络,分析2005—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关联格局。结果显示:1) 2005—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上市企业数量增长迅猛,企业跨城市联系增强,深圳、... 运用连锁网络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数字经济上市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数据构建网络,分析2005—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关联格局。结果显示:1) 2005—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上市企业数量增长迅猛,企业跨城市联系增强,深圳、广州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关联网络的控制中心。2)城市群整体关联结构从2005年的广-珠-深及连线城市组成的单三角形转变为2020年的广-佛-深和广-珠-深及连线城市组成的双三角形,网络密度提升,不对称性减弱,由单区域中心向多区域中心转变。3)分行业看,数字经济发展的行业间差距明显,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网络联系最强,金融业最弱,制造业居中,深圳、广州双核心地位凸显,肇庆、江门位于网络边缘。4)推动城市群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进一步增强城市间数字经济合作,更好地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边缘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和基础设施;在细分行业上统筹规划行业布局,促进各行业均衡发展,形成数字经济发展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锁网络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数字经济 上市企业 三角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内涝灾害韧性综合评估及障碍因子识别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丁蓉 杨凯 孙仕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9,38,共8页
为解决珠三角地区城市治理中亟须应对的城市内涝灾害问题,在构建城市内涝灾害韧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CRITIC-TOPSIS组合模型与韧性发展度测算和分析了2022年珠三角城市群内涝灾害韧性的空间分布、维度差异与类别异质性,并采... 为解决珠三角地区城市治理中亟须应对的城市内涝灾害问题,在构建城市内涝灾害韧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CRITIC-TOPSIS组合模型与韧性发展度测算和分析了2022年珠三角城市群内涝灾害韧性的空间分布、维度差异与类别异质性,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了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内涝灾害韧性空间分布上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周边递减,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特征;各城市在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人口素养等维度的发展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在内涝灾害韧性抵抗力、适应力与恢复力方面广州、深圳两城具有显著优势,珠三角地区各城市总体处于“梯队式”发展趋势;经济发展是惠州、江门与肇庆的首要障碍因子,社会生活是佛山、东莞与中山的首要障碍因子,生态环境是广州与珠海的首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灾害韧性 CRITIC-TOPSIS组合模型 障碍因子 三角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资源禀赋的城市创新产出效应及机制研究--基于2009-2022年珠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麦均洪 盛益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0,共9页
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禀赋是促进城市创新产出、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相关影响效果与作用机理需进一步厘清。研究发现,高等教育资源禀赋对创新产出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专任教师数的增益效果最为明显。高等教育资源禀赋对创新... 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禀赋是促进城市创新产出、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相关影响效果与作用机理需进一步厘清。研究发现,高等教育资源禀赋对创新产出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专任教师数的增益效果最为明显。高等教育资源禀赋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具有时间滞后性,以当年为基期,在未来5年逐渐增强。高等教育通过产学研融合和溢出效应机制在当期和未来5年中逐渐加强对本地和邻近城市创新产出的提高作用。借助增加进口和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机制发挥促进作用具有一定滞后性。由于人才供需不匹配,学习效应表现为抑制作用。最后从缩小城市间高等教育资源禀赋差距、构建校企合作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互补互助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资源禀赋 城市创新产出 三角城市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五化”协调发展对城市韧性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李安林 牛乐德 周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97,共8页
以2010-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9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采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在测度“五化”和城市韧性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探究了“五化”协调发展对城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珠三角城市群“五化”和城市韧性总体... 以2010-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9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采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在测度“五化”和城市韧性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探究了“五化”协调发展对城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珠三角城市群“五化”和城市韧性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均处于稳定提升态势,但地区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五化”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好,耦合协调类型占研究区的81.48%,失调衰退类占比为18.52%。(3)单因子探测显示,影响城市韧性水平的强弱顺序为城镇化(0.782)>信息化(0.497)>绿色化(0.275)>工业化(0.162)>农业现代化(0.151),“五化”协调因子影响力大小为0.643;交互探测结果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型,其交互影响力均强于单因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化”协调 城市韧性 影响 三角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搞好城市群绿化扩大城市间生态空间--珠三角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
19
作者 《国土绿化》 2021年第11期8-13,共6页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要搞好城市群绿化,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同年9月,广东省政府与原国家林业局签订《率先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省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建...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要搞好城市群绿化,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同年9月,广东省政府与原国家林业局签订《率先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省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几年来,广东省充分发挥珠三角城市群的区位、环境和经济优势,以建设森林生态体系和绿色生态水网为主线,实行珠三角全域一体化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广东样板”。目前,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已通过国家林草局专家组验收,基本建成林城一体、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城市 中央财经 生态空间 国家林业局 森林生态体系 领导小组 建设示范区 生态宜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森林体系的框架构建 被引量:5
20
作者 粟娟 岑苗 +3 位作者 曾培贤 周毅 丘左望 谢祥文 《中国城市林业》 2004年第1期19-25,共7页
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的框架、战略思路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三角洲地区 城市 城市森林体系 框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