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文易与意象美——萧萐父的易哲学思想探论
被引量:1
- 1
-
-
作者
丁四新
赵乾男
-
机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45,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出土易卦材料及其相关问题研究”(20CZX021)。
-
文摘
1990年,萧萐父正式提出了“人文易”说。“人文易”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为其思想主旨。在继承王夫之以来“明有、尊生、主动”之大易精神的基础上,萧萐父以“时代忧患意识”“社会改革意识”“德业日新意识”“文化包容意识”阐明了“人文易”的精神内蕴,并用“民族魂”一词强化了它的重要性。随后,在“易道三分”说的基础上,萧萐父肯定了“神道意识”,认为可以把它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来看待。在推展“文化包容意识”的基础上,1993年萧萐父超越了民族主义立场,提出了他的文化哲学——通观—涵化说。1999年,萧萐父提出了“意象美”说,认为“意象”是《周易》特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传统诗、书、画的意蕴、意境实际上是通过“意象”表现出来的。“意象美”说与“诗化哲学”说所处理的问题层面不同。萧萐父是珞珈易学学派的开创者,王夫之是珞珈易学学派的远源,熊十力是其近源。
-
关键词
萧萐父
人文易
意象美
珞珈易学学派
-
分类号
B26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