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1
作者 张现红 李文洋 +5 位作者 刘宝良 费凡 高小强 郭冉 曹淑全 朱智文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1,共11页
养殖密度是影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生长、消化代谢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和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HPI)轴相关激素水平及... 养殖密度是影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生长、消化代谢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和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HPI)轴相关激素水平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选取1800尾规格一致、体格健康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随机分为3个密度梯度:低密度100尾[(3.14±0.13)kg/m3,LD]、中密度200尾[(6.31±0.13)kg/m3,MD]和高密度300尾[(9.56±0.24)kg/m3,HD]进行实验。研究表明,HD组特定增长率、肥满度及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饵料系数和变异系数随密度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HD组抗氧化酶和代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消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HD组HPI轴相关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HPI轴相关基因(crhr1、nr3c1及nr3c2)的表达量随密度的升高显著上调(P<0.05),crh-bp表达量则相反(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消化代谢、氧化应激及内分泌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为实际生产过程中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养殖密度的设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养殖密度 氧化应激 消化代谢 HPI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生红球藻虾青素调控下珍珠龙胆石斑鱼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2
作者 高金伟 姜智飞 +2 位作者 张文慧 周文礼 卢文玉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98,共13页
为研究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虾青素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制备了虾青素分别为0 mg·kg^(-1)(对照组)、48.56 mg·kg^(-1)(低剂量组)和189... 为研究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虾青素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制备了虾青素分别为0 mg·kg^(-1)(对照组)、48.56 mg·kg^(-1)(低剂量组)和189.56 mg·kg^(-1)(高剂量组)的3种饲料,开展了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分析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血清抗氧化能力指标,并联合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分析,鉴定了抗氧化相关的共表达基因模块,根据模块内基因的连接度筛选核心基因。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相比对照组,石斑鱼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增加(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筛选出DEGs 3089个和3012个,DEGs主要富集到Jak-STAT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WGCNA分析共构建了17个共表达模块,筛选得到black、turquoise、magenta和lightgreen共4个具有生物学意义且与抗氧化显著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0.60)的特异性共表达模块,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均表明,特异性模块富集到的Jak-STAT信号通路和Autophagy信号通路在珍珠龙胆石斑鱼抗氧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选取连通性最高的前20个基因进行核心基因筛选,通过基因功能注释最终筛选到14个核心基因。以核心基因为节点构建的共表达网络中包括zf-C2H2、zf-BED和zf-MIZ等转录因子。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可以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筛选得到的核心基因可能在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抗氧化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石斑鱼优质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分析 珍珠龙胆石斑鱼 抗氧化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气含量条件下无水保活珍珠龙胆石斑鱼品质预测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米红波 张婷 +3 位作者 鹿悦 陈敬鑫 李学鹏 励建荣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6,共15页
为探究氧气含量对无水保活珍珠龙胆石斑鱼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包装内不同氧气体积分数(60%、80%、99%)时珍珠龙胆石斑鱼低温无水保活前、保活期间(0、3、6、9、12 h)和复水12 h后生理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变化,并建立了品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为探究氧气含量对无水保活珍珠龙胆石斑鱼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包装内不同氧气体积分数(60%、80%、99%)时珍珠龙胆石斑鱼低温无水保活前、保活期间(0、3、6、9、12 h)和复水12 h后生理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变化,并建立了品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氧气体积分数为99%时,珍珠龙胆石斑鱼血浆葡萄糖和皮质醇质量浓度随保活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最大值分别为(0.86±0.01)mg/mL和(3034.21±14.84)ng/L,肌肉弹性由0.79±0.07下降到0.50±0.01,黏聚性由0.61±0.01下降到0.51±0.00。当氧气体积分数为60%时,石斑鱼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肌酐质量浓度在保活期间处于稳定上升的趋势,肌肉糖原质量比由(1.47±0.02)mg/g下降到(0.71±0.02)mg/g,从而积累了大量的乳酸。相比之下,氧气体积分数为80%时的石斑鱼处于相对较低的应激水平,因此,可以更积极地适应低温无水环境。建立了以血浆葡萄糖、肌肉糖原、弹性、黏聚性为石斑鱼健康品质关键指标的预测模型,该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可为石斑鱼实际运输过程中健康品质指标的挖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氧气体积分数 无水保活 关联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勒精油在珍珠龙胆石斑鱼保活过程中的残留规律研究
4
作者 黄宇豪 吴炜俊 +3 位作者 梁喜丽 陈伟澎 范秀萍 秦小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97-203,共7页
目的探讨罗勒(Ocimum basilicum L.)精油在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保活过程中的残留与消除规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罗勒精油中挥发... 目的探讨罗勒(Ocimum basilicum L.)精油在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保活过程中的残留与消除规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罗勒精油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将鱼体浸泡在含有不同质量体积比(0、5、10、15、20、40、60 mg/L)罗勒精油的新鲜海水中进行暂养处理,用10 mg/L罗勒精油诱导休眠处理,并在新鲜海水中进行有水保活与消除实验。以肌肉中丁香酚含量为指标,分析珍珠龙胆石斑鱼在暂养、诱导休眠、有水保活中罗勒精油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罗勒精油的主要成分为丁香酚(67.45%)和β-石竹烯(31.44%);罗勒精油质量浓度为10 mg/L时,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半数致死时间最长,达到79 h。罗勒精油主要成分β-石竹烯在石斑鱼暂养、休眠与保活过程中均低于检出限。石斑鱼在10 mg/L罗勒精油暂养72 h过程中,丁香酚含量在暂养48 h时达到峰值9.43 mg/kg,之后显著下降(P<0.05);并能在22℃新鲜海水中72 h内代谢消除至0.05 mg/kg。20 mg/L罗勒精油诱导石斑鱼休眠后,在新鲜海水中复苏24h后丁香酚残留水平降至0.06mg/kg;而在低温保活条件下72h后显著下降至0.10mg/kg,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经罗勒精油暂养与诱导休眠后,低温保活72h可通过代谢消除丁香酚的残留。结论10~20 mg/kg罗勒精油在珍珠龙胆石斑鱼保活中可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罗勒精油 残留 保活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龙胆石斑鱼听觉阈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滨 刘新富 +3 位作者 张跃峰 刘晃 黄滨 高莹莹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1期6-12,共7页
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是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通过建立稳定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系统,分别施加100、200、300、500、800、1 ... 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是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通过建立稳定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系统,分别施加100、200、300、500、800、1 000、1 500、2 000、3 000、5 000和10 000 Hz的正弦波声音刺激信号,并应用该系统检测20条体长为32~35 cm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听觉阈值。结果显示:该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系统获得的响应为听觉电生理反应,所有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听频范围为100~5 000 Hz,其中最适听频范围为100~2 000 Hz,最敏感声音频率为300 Hz,听觉阈值约为75. 8 d B。根据得到的平均听觉阈值,构建了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听性脑干反应听力曲线。研究表明:研究获得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听觉阈值及曲线对于研究噪声对不同养殖模式下石斑鱼的动物福利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评估噪声对石斑鱼影响的直接试验数据,也能为养殖环境的优化提供间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听觉阈值 听性脑干反应 听力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超 孙建明 +2 位作者 徐哲 吴斌 吴垠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2,共5页
为研究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X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的养殖效果,在自行研制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了试验。试验中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指标及养殖系统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 为研究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X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的养殖效果,在自行研制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了试验。试验中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指标及养殖系统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养殖期间的水质指标:水温26~29丈,盐度25~30,溶氧(DO)&8mg/L,氣氮浓度0.20~1.16mg/L,亚硝酸盐氮0.05~0.40mg/L。试验共持续250d,分3个生长阶段:第1阶段87d,密度由13.82kg/m3增加到28.89kg/m3,存活率95.28%,平均体重由(150±18)g增加到(329±42^,特定生长率(5^/〇为(0.90±0.06)%;第2阶段106(1,密度由28.891^1113增加到53.361^1113,存活率90.44%,平均体重由(329±42)g增加到(672±66)g,SGfl为(0.67±0.02)%;第3阶段57d,密度由46.98kg/m3增加到69.50kg/m3,存活率98.6%,平均体重由(676±52)g增加到(1014±75)g,SGfl为(0.71±0.02)%。养殖期间的平均SGfl为(0.76±0.02)%,总存活率84.9%,饲料系数1.04,投入产出比为1:2.02。本研究成果可为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高密度 循环水养殖系统 水质指标 特定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蛋白中添加虾蛋白肽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忠 赵书燕 +4 位作者 林黑着 杨小立 廖经球 周传朋 戚常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128-135,共8页
为研究两种蛋白水平下添加虾蛋白肽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设计6种饲料,以440、480 g/kg两种饲料蛋白与0、10和20 g/kg 3种虾蛋白肽添加量配制。结果显示,相同蛋白水平下,石斑鱼的终末均重和增重率均随着虾蛋... 为研究两种蛋白水平下添加虾蛋白肽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设计6种饲料,以440、480 g/kg两种饲料蛋白与0、10和20 g/kg 3种虾蛋白肽添加量配制。结果显示,相同蛋白水平下,石斑鱼的终末均重和增重率均随着虾蛋白肽水平的上升而先上升后下降,10 g/kg虾蛋白肽组显著高于0、20 g/kg虾蛋白肽组;虾蛋白肽添加量相同时,480 g/kg饲料蛋白组显著高于440 g/kg饲料蛋白组。蛋白质效率、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血清AST和ALT活力、肝脏CAT和T-AOC活力的变化规律与增重率类似。饵料系数、血糖含量和肝脏MDA含量的变化规律则与之相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中添加虾蛋白肽均能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但添加量过高会产生抑制作用,因此,虾蛋白肽适宜添加量为10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水平 虾蛋白肽 珍珠龙胆石斑鱼 生长性能 抗氧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珍珠龙胆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尤宏争 贾磊 +1 位作者 黄亚冬 宋香荣 《科学养鱼》 2019年第6期57-58,共2页
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用龙胆石斑(♂)与老虎斑(♀)培育出来的杂交新种石斑鱼,有虎斑头、龙胆尾的外形,保留了亲本的生长速度快、肉质细腻、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可作为商品鱼销售,也可以作为观赏鱼养殖,市场前景广阔,目前... 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用龙胆石斑(♂)与老虎斑(♀)培育出来的杂交新种石斑鱼,有虎斑头、龙胆尾的外形,保留了亲本的生长速度快、肉质细腻、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可作为商品鱼销售,也可以作为观赏鱼养殖,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已经在北方逐渐推广。珍珠龙胆石斑鱼适盐范围广,在盐度11~41的海水中均可生存,最适盐度为25~35,低于5℃开始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池塘养殖技术 大规格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药品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麻醉效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勇 严伟益 +3 位作者 潘传豪 莫洋 谢又兴 施钢 《南方农业》 2020年第20期143-147,149,共6页
为研究水产麻醉药品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麻醉效应,以苯唑卡因、丁香酚、MS-222为主麻醉药品,以依托咪酯、2-苯氧乙醇为预麻醉药品,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在(20±0.5)℃、(25±0.5)℃水温下进行了麻醉实验,麻醉效果判定标准为同时满足... 为研究水产麻醉药品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麻醉效应,以苯唑卡因、丁香酚、MS-222为主麻醉药品,以依托咪酯、2-苯氧乙醇为预麻醉药品,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在(20±0.5)℃、(25±0.5)℃水温下进行了麻醉实验,麻醉效果判定标准为同时满足进入深度麻醉(IS3)的引导时间300 s以内并且完成恢复时间300 s。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单种和混合麻醉实验中,各组实验的珍珠龙胆石斑鱼成活率均为100%;在单种麻醉实验中,推荐水温25 ℃,苯佐卡因、丁香酚、MS-222均可作为麻醉剂,其推荐浓度分别为40 mg·L^-1、20 mL·L^-1、80 mL·L^-1;混合麻醉组合中,推荐水温25 ℃,依托咪酯、2-苯氧乙醇均可作为预麻醉剂,其推荐浓度为3 mg·L^-1、0.4 mL·L^-1,主麻醉药为苯佐卡因或者MS-222,其推荐浓度为苯佐卡因40 mg·L^-1或者60 mg·L^-1,MS-222 80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苯唑卡因 丁香酚 MS-222(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 依托咪酯 2-苯氧乙醇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食不同水平饲料蛋白质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肠道组织形态和菌群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麦浩彬 郭鑫伟 +5 位作者 王金港 迟淑艳 董晓慧 杨奇慧 刘泓宇 章双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石斑鱼肠道微生态群落的影响,以红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高筋面粉和玉米淀粉为碳水化合物源,配制6组不同蛋白质水平(35%、40%、45%、50%、55%和60%的等脂等能饲料,分别记为P35、P40、P45、P50... 为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石斑鱼肠道微生态群落的影响,以红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高筋面粉和玉米淀粉为碳水化合物源,配制6组不同蛋白质水平(35%、40%、45%、50%、55%和60%的等脂等能饲料,分别记为P35、P40、P45、P50、P55、P60组),投喂初始质量为(6.50±0.00)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幼鱼8周,试验结束时取其肠道组织观察肠道组织形态,并分析肠道菌群组成。结果表明:P50组前肠和后肠皱襞高度显著高于P40、P45和P60组(P<0.05),而皱襞宽度则显著低于P35和P40组(P<0.05);P50组中肠和后肠隐窝深度均取到最小值,P50组各肠段肌层厚度均取到最大值;Illumina MiSeq测序显示,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Coverage指数)和Ace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55和P60组的Chao指数显著高于P40、P45和P50组(P<0.05);从门水平上看,各组优势菌落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P50组变形菌门含量最低且厚壁菌门含量最高;从属水平上看,红球菌属Rhodococcus、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各组优势菌落,P50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含量最高,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互营杆菌属Syntrophobacter含量均有所下降。研究表明,摄食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影响肠道菌群丰富度和肠道组织形态,饲料蛋白质水平为50%时不仅能有效改善肠道组织形态,优化肠道升级,还有助于乳酸菌等有益菌属定植并减少致病菌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蛋白质水平 肠道组织形态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暂养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袁仲瑾 岑剑伟 +7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黄卉 魏涯 郝淑贤 赵永强 王悦齐 林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8-126,共9页
探究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最佳暂养温度,可为该鱼的保活流通提供理论依据。以0.5~1.0℃·h^(−1)的速率将石斑鱼的暂养水温降至24、20、18和16℃,观察降温过程中石斑鱼的生理反应,测定... 探究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最佳暂养温度,可为该鱼的保活流通提供理论依据。以0.5~1.0℃·h^(−1)的速率将石斑鱼的暂养水温降至24、20、18和16℃,观察降温过程中石斑鱼的生理反应,测定暂养过程中的水质变化及鱼体保活时间、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等指标。结果显示,在24~16℃时石斑鱼的存活时间随暂养温度的降低呈上升趋势,水温维持在16℃时,水体中总氨氮(TAN)质量浓度增速较缓,鱼体存活时间最长(109 h)。不同水温下暂养48 h后,鱼体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暂养前相比,16℃组石斑鱼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中补体蛋白3(C3)、球蛋白(GLB)和总蛋白(TP)质量浓度显著上升,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变化;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显著降低,但明显高于其他温度组,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16℃暂养不仅能保持较好的水质,同时也能降低鱼体代谢水平,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从而降低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的损伤,适合作为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暂养和运输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低温暂养 非特异性免疫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麻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麻醉效应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白贞 沈建 +3 位作者 徐文其 赵昕源 郭赛飞 马田田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2年第1期89-96,共8页
为研究电麻醉工艺对珍珠龙胆石斑鱼麻醉效应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暂养24 h后的石斑鱼投入电击箱,采用脉冲直流电压对鱼体进行电击,以未电击组作为对照组,通过计算麻醉率、休眠时间和72 h存活率作为其麻醉效应的评价指标,优选100 V、1... 为研究电麻醉工艺对珍珠龙胆石斑鱼麻醉效应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暂养24 h后的石斑鱼投入电击箱,采用脉冲直流电压对鱼体进行电击,以未电击组作为对照组,通过计算麻醉率、休眠时间和72 h存活率作为其麻醉效应的评价指标,优选100 V、110 V和120 V 3组电压,通过测定血液中48 h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葡萄糖、乳酸和皮质醇6项血液生化指标,分析鱼体的生理应激情况。结果显示:通电时间一定时,电压越大,麻醉率越高,休眠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试验鱼在电刺激期与电紧张期停留时间越短;100 V、110 V、120 V电压均能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完全麻醉且72 h存活率为100%。100 V试验组平均休眠时间17.0±3.84 min,且各项生化指标均优于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除谷草转氨酶数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外,谷丙转氨酶活力、乳酸脱氢酶活力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血清中葡萄糖、乳酸以及皮质醇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采用100 V标准脉冲直流电电击3 s对鱼体没有永久性损伤,是一种耗时短、伤害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麻醉方式,可以提升珍珠龙胆石斑鱼保活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电麻醉 行为特征 生化指标 应激 活鱼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和主要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学丽 王际英 +3 位作者 宋志东 谭青 孙永智 张利民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9-538,共10页
用酶解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60%和80%的鱼粉,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HSM0、HSM20、HSM40、HSM60、HSM80,其中HSM0为对照组)。研究了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 用酶解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60%和80%的鱼粉,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HSM0、HSM20、HSM40、HSM60、HSM80,其中HSM0为对照组)。研究了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生长、体组成、消化和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1)HSM40组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HSM80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P<0.05),酶解豆粕替代40%以上时显著提高了幼鱼的摄食率。2)HSM40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HSM40~HSM80组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HSM40和HSM60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各试验组肌肉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HSM80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脂肪酶活力在替代量大于60%时显著降低(P<0.05),各组淀粉酶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4)各试验组谷草转氨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HSM80组谷丙转氨酶、脂肪酸合成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HSM20和HSM40组葡萄糖-6-磷酸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综合考虑,酶解豆粕可替代60%的鱼粉而不降低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在替代量为40%时促进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酶解豆粕 鱼粉替代 生长 体组成 消化酶 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影响的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学文 史存卓 +4 位作者 刘鹰 傅松哲 张磊 田野 熊玉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3-602,共10页
为了研究低固定投喂率条件下,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初始体质量为469 g±75 g)生长的影响及代谢机制,试验设置F1组(1次/d,8:00,低投喂频率组)、F2组(2次/d,8:00、... 为了研究低固定投喂率条件下,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初始体质量为469 g±75 g)生长的影响及代谢机制,试验设置F1组(1次/d,8:00,低投喂频率组)、F2组(2次/d,8:00、17:00,对照组)和F4组(4次/d,8:00、11:00、14:00、17:00,高投喂频率组)3个投喂频率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20尾鱼,将个体标记后放入3套相同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饲养,投喂率设定为0.90%(低于饱食投喂率),在养殖试验进行的第0、17、30、45、60天时,检测其生长情况,并采用TM广靶代谢组学方法对第60天时F1组和F4组所取肝脏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F4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F2组和F1组(P<0.05);F1组和F4组共检测出157个差异代谢物,其中,随投喂频率提高,肝脏代谢物中二十碳四烯酸、L-乳酸、牛磺胆酸、UDP葡萄糖和L-甲状腺素等121个差异代谢物相对含量上调,莽草酸、乳清酸、L-天冬氨酸、胍基乙酸和5-氨基戊酸等36个差异代谢物相对含量下调,主要涉及花生四烯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半乳糖代谢和糖酵解/糖异生等代谢途径;肝脏中L-甲状腺素和胍基乙酸的丰度分别与SGR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研究表明,在低于饱食投喂率条件下,投喂频率提高到4次/d可促进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高投喂频率组生长快的机制可能主要与肝脏L-甲状腺素分泌增加和胍基乙酸合成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投喂频率 生长 饲料系数 循环水养殖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 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世微 Vivian Hlordzi +3 位作者 邹岷 植心妍 崔志英 迟淑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7,共9页
为研究水解鱼蛋白粉与棉籽蛋白复合使用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设计7组等氮(粗蛋白质50%)等脂(粗脂肪9%)饲料,分别使用复合蛋白源替代0.0%(40%基础鱼粉)、5.0%、10.0%、15.0%、20.0%、2... 为研究水解鱼蛋白粉与棉籽蛋白复合使用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设计7组等氮(粗蛋白质50%)等脂(粗脂肪9%)饲料,分别使用复合蛋白源替代0.0%(40%基础鱼粉)、5.0%、10.0%、15.0%、20.0%、25.0%和35.0%的鱼粉,分别记为F0、F5、F10、F15、F20、F25和F35,投喂7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初始体重为(31.56±0.04)g]幼鱼,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进行为期8周的投喂试验。结果表明:各组鱼体增重率、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存活率、鱼体水分和粗脂肪均无显著差异(P>0.05),F20和F35组的肥满度分别比对照组显著降低14.46%、15.69%,F25和F35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9.58%、10.14%,各试验组的粗灰分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显著增加30.45%、30.25%、86.93%、36.68%、33.97%、22.41%(P<0.05)。对F0、F5和F35三个处理组的肠道菌群结构进行测序分析,发现F5和F35两个处理组的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F0、F5和F35组石斑鱼肠道菌群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P>0.05)。同样地,各组优势菌属均为Muribaculaceae、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ceae)、Akkermansia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与对照组相比,F5和F35组的这些菌属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F35组的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和Cuti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30.47%、77.30%(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复合蛋白源能够替代35%鱼粉不会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体成分产生负面影响,且没有改变肠道菌群的优势门和优势属的相对丰度,这为降低石斑鱼饲料中鱼粉的添加比例提供了一种蛋白源的使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水解鱼蛋白粉 棉籽蛋白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及鳃肾组织学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龙龙 罗鸣 +4 位作者 陈傅晓 刘金叶 谭围 王永波 符书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5-510,共6页
为研究不同盐度条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幼鱼生长及鳃肾组织学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6、12、18、24、30共5个盐度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体质量为(26.05±1.23)g的幼鱼25尾,进行... 为研究不同盐度条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幼鱼生长及鳃肾组织学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6、12、18、24、30共5个盐度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体质量为(26.05±1.23)g的幼鱼25尾,进行了为期3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盐度6、12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速度最快,终末体质量分别为(59.89±1.12)、(58.15±1.13)g,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特定生长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18组体质量及特定生长率均明显低于其他盐度组(P<0.05),而摄食率及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鳃丝组织学切片中,随盐度的升高,鳃小叶宽度逐渐减小,相邻鳃小叶间距变大,盐度6、12组鳃小叶宽度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6、12、18组相邻鳃小叶间距最小且显著小于其他盐度组(P<0.05);泌氯细胞随盐度的升高直径变大,数量也略有增加,盐度6组泌氯细胞最小,且显著小于18、24、30盐度组(P<0.05);肾脏组织学切片中,随盐度的升高肾小球长径变小,同时数量也略有减少,盐度6组肾小球长径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18、24、30组间肾小球长径无明显差异(P>0.05),并显著小于盐度6、12组(P<0.05);盐度6组与盐度30组相比,盐度6组肾组织学结构充实,肾小管粗壮,而盐度30组肾小管数量减少,颈段、近曲小管、集合管明显萎缩,管径缩小。研究表明,在试验盐度6~30范围内,盐度变化并未造成珍珠龙胆石斑鱼不可逆的损伤,盐度6~12最适合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盐度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龙胆石斑鱼低温有水保活条件优化 被引量:14
17
作者 朱乾峰 陈鹏文 +3 位作者 范秀萍 章超桦 秦小明 陈建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76-282,共7页
以珍珠龙胆石斑鱼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暂养时间、保活温度、保活密度、盐度等条件对石斑鱼存活时间的影响,并进行了正交实验优化,对保活过程中水质指标与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探讨珍珠龙胆石斑鱼有水保活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 以珍珠龙胆石斑鱼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暂养时间、保活温度、保活密度、盐度等条件对石斑鱼存活时间的影响,并进行了正交实验优化,对保活过程中水质指标与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探讨珍珠龙胆石斑鱼有水保活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经停饵暂养48 h后,经平均1~2℃/h的梯度降温模式降至休眠温度,在温度15℃,保活密度100 g/L、盐度25‰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可达(168±8) h。在该条件下保活72 h后水中总氨氮浓度为(7.28±0.06) mg/L,血糖、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与球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 <0.05),而皮质醇、甘油三酯、尿素氮含量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变化。结果表明该条件适合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长途保活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存活时间 总氨氮 血清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成强 李宝山 +5 位作者 王际英 黄炳山 孙永智 郝甜甜 马长兴 周莹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6,共10页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 lanceolatus♂)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抗病力的影响,采用2×3双因子实验设计,在基础饲料中添...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 lanceolatus♂)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抗病力的影响,采用2×3双因子实验设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 (B0)、0.5%(B1)和1.0%(B2)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同时在每个枯草芽孢杆菌水平添加0 (Y0)、0.5%(Y1)和1.0%(Y2)的酵母培养物,制作9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23.41±0.47) g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56d。结果显示,1)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的交互作用对幼鱼存活率(SR)和增重率(WGR)均无显著影响(P>0.05),幼鱼WGR在Y1B1和Y2B2组处于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Y2B2组(P<0.05)。2)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的交互作用对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KP)影响显著(P<0.05),血清ALT和AKP活力在Y1B1和Y1B2组处于较低水平,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Y2B2组(P<0.05)。3)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的交互作用对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影响显著(P<0.05)。肠道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Y1B1和Y1B2组处于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Y2B2组(P<0.05),而MDA含量同SOD活力呈相反的变化趋势(P<0.05)。4)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的交互作用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攻毒后幼鱼累积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鳗弧菌攻毒后幼鱼累积存活率在Y1B1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枯草芽孢杆菌 酵母培养物 生长 抗氧化能力 抗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养殖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成强 李宝山 +5 位作者 王际英 黄炳山 郝甜甜 孙永智 马长兴 周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0-499,共10页
为研究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养殖水质的影响,选用从健康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分离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制成饲料添加剂,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B0)、0.5%(B1)、1.0%(B2)枯草芽孢杆... 为研究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养殖水质的影响,选用从健康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分离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制成饲料添加剂,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B0)、0.5%(B1)、1.0%(B2)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同时分别在每个枯草芽孢杆菌水平上添加0(Y0)、0.5%(Y1)、1.0%(Y2)的酵母培养物,制成9组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以Y0B0组为对照组,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3.41±0.47)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幼鱼特定生长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Y1B1和Y1B2组幼鱼特定生长率处于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Y2B2组(P<0.05),且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呈现同特定生长率相似的变化趋势;幼鱼全鱼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幼鱼体组成各项指标也均未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12 d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从第6天开始,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对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和化学需氧量均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且Y1B1和Y1B2试验组水质指标(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和化学需氧量)较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P<0.05)。综上所述,当饲料中的酵母培养物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为0.5%+0.5%(Y1B1组)和0.5%+1.0%(Y1B2组)时,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获得最佳的生长性能,且具有较高的蛋白质效率,同时,养殖水质也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枯草芽孢杆菌 酵母培养物 生长性能 体组成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龙胆石斑鱼无水保活过程中滋味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步营 王飞 +5 位作者 朱文慧 励建荣 李学鹏 王明丽 郭晓华 劳敏军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51,共9页
为探究无水保活过程中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滋味变化规律,通过电子舌分析结果,核苷酸、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等测定指标,研究了无水保活0、3、6、9、12 h后石斑鱼鱼肉的滋味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电子舌PCA分析中,PC1和PC2的累积贡献率为90.... 为探究无水保活过程中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滋味变化规律,通过电子舌分析结果,核苷酸、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等测定指标,研究了无水保活0、3、6、9、12 h后石斑鱼鱼肉的滋味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电子舌PCA分析中,PC1和PC2的累积贡献率为90.29%,可以反映样本的总体特性;与鲜样相比,保活后鱼肉的鲜味值和浓厚味值均显著增高,保活12 h后分别达到3.52和5.00;核苷酸含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保活3 h后,腺苷酸和肌苷酸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0、465.0 mg/100g;有机酸整体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各处理组乳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保活12 h后乳酸达到最大值,为158.70 mg/g;各处理组琥珀酸、乳酸和柠檬酸的TAV均大于1,说明这3种有机酸对石斑鱼的滋味有重要贡献;总游离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保活3 h时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1.50、7.29 mg/100g,显著高于鲜样的8.54、0.60 mg/100g。研究结果表明,无水保活可以改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滋味,提高鱼肉蛋白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无水保活 滋味 核苷酸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