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珍珠港事件和古巴导弹危机看情报失误的原因 被引量:5
1
作者 高金虎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1-73,共3页
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和1962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国情报史上情报失误的两个典型案例。虽然两者的结果截然不同,但发生情报失误的原因大体是相同的,对这两个案件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情报失误的原因。
关键词 情报失误 古巴导弹危机 珍珠港事件 情报资料 情报人员 情报分析人员 中程导弹 赫鲁晓夫 地空导弹 苏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景理论视角下的日本突袭珍珠港事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振伟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9-96,共8页
美国对日本实行全面的经济禁运使日本军事武器和经济受到致命威胁,加上长期以来日本形成的悲情情绪使日本不惜铤而走险,突袭美国珍珠港。面对一个国力十倍于己的国家,日本的做法是传统的理性选择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运用前景理论的分析... 美国对日本实行全面的经济禁运使日本军事武器和经济受到致命威胁,加上长期以来日本形成的悲情情绪使日本不惜铤而走险,突袭美国珍珠港。面对一个国力十倍于己的国家,日本的做法是传统的理性选择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运用前景理论的分析框架来分析日本发动自杀性进攻的动机和原因,会启发人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认识这一事件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美国 珍珠港事件 前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港事件后国民政府的政治调整
3
作者 左双文 黄金凤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80-88,共9页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持续数年之久的对日孤军作战局面宣告结束。国民政府立即作出反应,制定了与英美等国联手打败日本的外交战略;同时,为了增强抗战力量,国民政府在政治上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如加强全国总动员,加紧推行地方自治,调...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持续数年之久的对日孤军作战局面宣告结束。国民政府立即作出反应,制定了与英美等国联手打败日本的外交战略;同时,为了增强抗战力量,国民政府在政治上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如加强全国总动员,加紧推行地方自治,调整政治机构及国共关系。这些调整有其必要性,对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使国民党、蒋介石的权力更进一步集中,限制了各种社会力量及国民党党内中下层甚至部分上层积极作用的发挥,使国民党日渐僵化和缺乏活力,从而埋下了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某些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国民政府 政治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港事件与国民政府的军事对策
4
作者 黄金凤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持续数年之久的对日孤军作战局面宣告结束。国民政府立即作出反应,制定了与英美等国联手打败日本的外交战略。同时为了配合外交对策,国民政府在军事上部署了若干应对措施,将对日战争更紧密地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持续数年之久的对日孤军作战局面宣告结束。国民政府立即作出反应,制定了与英美等国联手打败日本的外交战略。同时为了配合外交对策,国民政府在军事上部署了若干应对措施,将对日战争更紧密地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联系起来。国民政府军的作战重心从国内转向国外与盟军联合作战,国内军事则以整训军队、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为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国民政府 军事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港事件后国民政府的经济调整
5
作者 黄金凤 赵修磊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81-85,共5页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持续数年之久的对日孤军作战局面宣告结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有所减轻,国民政府喘息之余,开始逐渐调整自己的经济战略,由原来抗战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抗战建国的经济体制,经济重心也从主要依靠外援转...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持续数年之久的对日孤军作战局面宣告结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有所减轻,国民政府喘息之余,开始逐渐调整自己的经济战略,由原来抗战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抗战建国的经济体制,经济重心也从主要依靠外援转移至确立自给自足的方略,以奠定战后经济复兴及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调整不尽人意,甚至在某些方面事与愿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国民政府 军事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港事件原因浅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陶丹红 《高校教育管理》 1993年第1期38-40,64,共4页
1941年12月7日,是美国人“永远感到耻辱的日子”,素有“太平洋心脏”之称的珍珠港遭到了日本飞机的突然袭击。不到2小时,太平洋舰队的7艘主力舰被炸沉或炸伤,2400多美国人丧生。这个当时被世界公认的防御能力最强的海军基地遭此惨祸实... 1941年12月7日,是美国人“永远感到耻辱的日子”,素有“太平洋心脏”之称的珍珠港遭到了日本飞机的突然袭击。不到2小时,太平洋舰队的7艘主力舰被炸沉或炸伤,2400多美国人丧生。这个当时被世界公认的防御能力最强的海军基地遭此惨祸实非偶然。近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原因浅析 罗斯福 日本政府 孤立主义 美国人 印度支那 战争 太平洋 突然袭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1事件”与“珍珠港事件”之比较
7
作者 吕建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S2期107-110,共4页
“9·1 1”恐怖袭击是自 1 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以来 ,美国遭受的最大一次外来攻击。“9·1 1事件”和“珍珠港事件”一样 ,成为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对中美关系具有历史转折性的作用 ,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比较分... “9·1 1”恐怖袭击是自 1 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以来 ,美国遭受的最大一次外来攻击。“9·1 1事件”和“珍珠港事件”一样 ,成为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对中美关系具有历史转折性的作用 ,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比较分析“9·1 1事件”与“珍珠港事件” ,有助于我们认识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更好地处理中美关系 ,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1 珍珠港事件 比较 外交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自美国的急电:珍珠港事件: 美国人设下的陷阱
8
作者 秋实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0-15,共6页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军事行动,美国方面早已获知,珍珠港事件只不过是罗斯福为日本设下的陷井。”——日本《报告》杂志记者安田弘道、坂本隆发自美国的报道。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罗斯福总统 美国联邦调查局 美国人 日本偷袭珍珠港 广告设计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人 美国战略情报局 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港事件在信息时代重演
9
作者 沈清 《国际展望》 2001年第18期58-61,共4页
珍珠港事件将在美国重演!这绝非危言耸听,并且它极有可能就发生在美国本土,而不再是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美国一些负责国家安全的高级专家们预测:如果来自国际恐怖组织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闪电般的奇袭突然降临到美国本土,并以... 珍珠港事件将在美国重演!这绝非危言耸听,并且它极有可能就发生在美国本土,而不再是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美国一些负责国家安全的高级专家们预测:如果来自国际恐怖组织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闪电般的奇袭突然降临到美国本土,并以整个国民经济赖以生存的信息高速公路为目标时,美国现有的国家安全系统将会措手不及、疲于应付、混乱不堪,直到葬送整个国家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国家安全 国际恐怖组织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美国 信息高速公路 专家 国民经济 目标 夏威夷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在线档案馆记录珍珠港袭击事件
10
作者 陈可彦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0-70,共1页
记录1941年珍珠港袭击事件的在线档案馆网站在珍珠港事件75周年之际开始运营,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档案馆网站 袭击事件 在线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港:解释、争论及其背后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尚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8-104,共7页
近年美国史学界围绕珍珠港事件和战前罗斯福政府对外政策进行解说、争论逐渐形成了三个流派:正统派、修正派、现实派,他们的基本观点都是为美国战后对外政策服务,而并非要想揭示历史的真实。修正派说想要参战的罗斯福迫于反对参战的&qu... 近年美国史学界围绕珍珠港事件和战前罗斯福政府对外政策进行解说、争论逐渐形成了三个流派:正统派、修正派、现实派,他们的基本观点都是为美国战后对外政策服务,而并非要想揭示历史的真实。修正派说想要参战的罗斯福迫于反对参战的"公众舆论"只得搞"阴谋",以太平洋舰队为诱饵,让日本先放第一枪;正统派说公众的"孤立情绪"捆住了罗斯福政府的手脚。两派论述问题的大前提其实是相同而又错误的,对外政策不是由"公众舆论"决定的;由统治上层的"舆论"诱导而有的"公众舆论",从根本上说有助于美国对外政策的推行而不是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立法 孤立与干涉 公众舆论 珍珠港事件 遏制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港》的追求 被引量:1
12
作者 舒克 《电影评介》 2001年第10期36-36,共1页
美国大片《珍珠港》尚未公映之前,许多媒体传言:此片将一段战争历史拍成了爱情俗套;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影片 爱情 好莱坞电影 个性特征 轰炸过程 广播电视报 时代背景 创作模式 表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珍珠港战役中看“情报”的重要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铁辉 《情报杂志》 1987年第1期93-94,40,共3页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珍珠港战役。在珍珠港一役中,美军有八艘战列舰、三艘轻巡洋舰、三艘驱逐舰被击沉或重创;一百七十多架飞机被炸毁,更多的飞机受到创伤;二千四百多人死亡或失踪,一千多人受伤。日军的损失却微...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珍珠港战役。在珍珠港一役中,美军有八艘战列舰、三艘轻巡洋舰、三艘驱逐舰被击沉或重创;一百七十多架飞机被炸毁,更多的飞机受到创伤;二千四百多人死亡或失踪,一千多人受伤。日军的损失却微乎其微:飞机二十九架,常规潜艇一艘,袖珍潜艇五艘。此役被军事学家们视为出奇制胜的一个典型范例。在珍珠港一役中,美国之所以损失惨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日本的情报细致、准确,美国则闭目塞听,处处被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找到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飞机 美军 航空母舰 驱逐舰 侦察情报 战列舰 夏威夷 北太平洋 巡洋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条情报比一枚巡航导弹更能有效地打击恐怖网络 “9·11”事件暴露美国情报界弊端多多
14
作者 阿文 《国际展望》 2001年第22期73-75,共3页
美国每年花费数十亿美元营建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情报机构,为什么在“9·11”事件前对后果如此严重的行动却一无所知?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高级官员哈格尔是这样说的:“6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在美国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偷袭了美... 美国每年花费数十亿美元营建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情报机构,为什么在“9·11”事件前对后果如此严重的行动却一无所知?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高级官员哈格尔是这样说的:“6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在美国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偷袭了美军在太平洋珍珠港的军事基地。这是第二次珍珠港事件。”英国学者普莱舍说,“美国应该深刻反思它的安全战略,布什政府目空一切地上台了,危险却以最恐怖的方式降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1”事件 安全战略 美国参议院 珍珠港事件 布什政府 军事基地 国情 美元 世界 弊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9.11”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5
作者 闫瑾 《亚非纵横》 2001年第4期12-15,共4页
今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和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受到严重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举世震惊。有的美国议员甚至惊呼,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珍珠港事件!世界各国政要纷纷谴责这一惨无人道的恐怖主义行径,支持美国打击日益... 今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和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受到严重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举世震惊。有的美国议员甚至惊呼,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珍珠港事件!世界各国政要纷纷谴责这一惨无人道的恐怖主义行径,支持美国打击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美国政府在政治、外交、法律、金融等方面迅速采取措施,并于10月7日与英国一道发动了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9.11”事件对美国和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 国际恐怖主义 军事打击 珍珠港事件 政要 外交 议员 发动 美国历史 世界各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探讨 推陈出新──评《绥靖与抗衡》
16
作者 彭敦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年第5期144-145,共2页
关键词 美国远东政策 深入探讨 战争爆发 绥靖政策 国际关系史 日本南进 珍珠港事件 太平洋 “先欧后亚”战略 经验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华侨、华人社会的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汉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54-62,共9页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闻名世界的珍珠港事件爆发了。事件后的第二天晚上,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广播讲话中说“…我们不喜欢它——我们不想卷入——可是现在我们卷入了。我们将用我们所能得到的一切。去进行战斗”。①由于第二次世界大...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闻名世界的珍珠港事件爆发了。事件后的第二天晚上,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广播讲话中说“…我们不喜欢它——我们不想卷入——可是现在我们卷入了。我们将用我们所能得到的一切。去进行战斗”。①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种新的形势,逐渐打开了六十多年来美国排华的僵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孤立主义转变的标志。因为战争首先需要动员全国的人力和物力。在美国军队中,美国人和黑人、斯拉夫人、波兰人、华人、犹太人和中西部的农民混杂在一起,允许互相交谈和交换不同看法。而且为阻止日本的扩张势力,美国需要和中国、菲律宾等国联合,继续排斥华侨将对整个战局不利。②经过美国国会二十多次的辩论,终于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七日,在纪念珍珠港事件二周年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华侨华人 华人社会 唐人街 美国军队 珍珠港事件 中国移民 台湾当局 美国移民 华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党对日宣战问题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树荫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07-115,共9页
所谓宣战,是一国对他国开始处于战争状态的正式通知或宣告。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是在1941年12月9日。它距日军占领东北已整整十年,离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也已四年有余。国民党为什么在“九一八事变”后对日本“不宣不战... 所谓宣战,是一国对他国开始处于战争状态的正式通知或宣告。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是在1941年12月9日。它距日军占领东北已整整十年,离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也已四年有余。国民党为什么在“九一八事变”后对日本“不宣不战”,在“七七事变”后“战而不宣”,而在“珍珠港事件”后“正式宣战”?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就此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对日宣战 问题初探 “九一八事变” 国民政府 珍珠港事件 全面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 正式通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前情报局局长谈情报工作的四次革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践行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7-56,共2页
73岁的威廉·科尔比是美国中央情报局中资历根深的谍报专家。他曾于1973年—1976年期间主持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他在俄罗斯记者采访时谈到近50年来情报工作的四次革命。
关键词 美国中央情报局 谍报活动 俄罗斯 情报工作 人造卫星 情报机构 苏联 革命 珍珠港事件 山本五十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1941年美日谈判的性质和后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开琚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81-88,共8页
1941年美日谈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外交事件,它与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有密切的关系。四十年来,虽然众多中外历史、外交论著对它作过述评,但对其性质和后果仍有不同看法。较为普遍的意见认为是美国对日本实行“... 1941年美日谈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外交事件,它与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有密切的关系。四十年来,虽然众多中外历史、外交论著对它作过述评,但对其性质和后果仍有不同看法。较为普遍的意见认为是美国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的。“远东慕尼黑阴谋”,鼓励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引出了珍珠港事件;另一种意见认为很难说双方对谈判有诚意,也许目的是为了蒙蔽对方.罗斯福“尽力使日本承担谈判破裂的责任”,以激发美国人积极参战,但代价是一场悲剧性的灾难;还有一种极端的看法,认为是罗斯福故意玩弄阴谋或苦肉计,逼日本人放第一枪,造成了珍珠港事件,把美国投入战争。前两种意见可能是对这一复杂诡秘的外交事件的片面分析和判断,后者则是为日本法西斯开脱罪责的荒谬言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福政府 珍珠港事件 谈判 日本法西斯 日本政府 美日 日本人 绥靖政策 东南亚 美国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