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50年来三亚鹿回头岸礁活珊瑚覆盖率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20
1
作者
赵美霞
余克服
+1 位作者
张乔民
施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0-447,共8页
对三亚鹿回头珊瑚岸礁5条断面进行实地潜水调查并室内判读海底录像,得到该岸段2005年和2006年的礁坡活珊瑚覆盖率分别为14.79%和12.16%。与历史资料(1960年、1978年、1983年和1990年测值分别为80%—90%、60%、60%和35%,1998年约为41.5%,...
对三亚鹿回头珊瑚岸礁5条断面进行实地潜水调查并室内判读海底录像,得到该岸段2005年和2006年的礁坡活珊瑚覆盖率分别为14.79%和12.16%。与历史资料(1960年、1978年、1983年和1990年测值分别为80%—90%、60%、60%和35%,1998年约为41.5%,2002年为23.4%,2004年为20%)对比分析显示,近50年来该岸段活珊瑚覆盖率显著下降,珊瑚礁总体呈衰退趋势。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是造成三亚鹿回头珊瑚礁衰退并影响将来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度和破坏性捕捞以及大规模采挖礁块等活动直接导致了该岸段珊瑚礁在七八十年代出现的巨大衰退;海上珍珠贝、麒麟菜等养殖活动是造成近期破坏的主要原因;正在影响该岸段珊瑚礁覆盖率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沿岸对虾或鲍育苗养殖;三亚河和近海工程建设、航运活动带来的泥沙和污染物以及正向鹿回头扩展的潜水旅游活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威胁。所以,保护该岸段珊瑚礁,需要在了解该岸礁活珊瑚覆盖率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认清保护管理的紧迫性,并针对不同区域珊瑚群落的具体特征和影响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
珊瑚覆盖率
动态变化
珊瑚
礁
鹿回头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涠洲岛活珊瑚覆盖率变化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惠雅
黄荣永
余克服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9-336,共8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环境参数对珊瑚礁生态的影响,以涠洲岛为研究区域,结合历史文献所记载的活珊瑚覆盖率(Live Coral Cover,LCC)资料,利用MODIS2003-2015年遥感观测获取的环境参数,即叶绿素a质量浓度(Chl-a)、海表温度(SST)和光合有效辐射(P...
为了更好地理解环境参数对珊瑚礁生态的影响,以涠洲岛为研究区域,结合历史文献所记载的活珊瑚覆盖率(Live Coral Cover,LCC)资料,利用MODIS2003-2015年遥感观测获取的环境参数,即叶绿素a质量浓度(Chl-a)、海表温度(SST)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探讨LCC变化与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LCC变化模型。首先计算出每个环境参数3~10个月的移动平均值,并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得到与LCC变化相关性最大的环境参数值;然后考虑环境参数值之间、前后不同年份的LCC之间可能存在的自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这些自相关之后,再利用非线性约束优化方法估计LCC与环境参数值关系的经验模型。该模型的系数为Chl-a(-0.10904)、SST(-0.06162)和PAR(0.01358),据此推测,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海水富营养化可能是涠洲岛LCC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最后,对涠洲岛珊瑚礁未来的发展与变化进行仿真和预测,结果表明:涠洲岛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其LCC会稳定在10%左右,而在当前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其珊瑚有可能会在2120年左右存在开始消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
珊瑚覆盖率
MODIS
遥感
仿真
涠洲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珊瑚种类及覆盖率分析
被引量:
14
3
作者
李锋
沈城
+3 位作者
张艳苹
周洁
彭慧湃
刘丽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304-308,共5页
于2018年4月采用样带调查法对徐闻珊瑚礁保护区内的珊瑚资源进行调查,共设置10个调查站位,主要从珊瑚种类、覆盖率、多样性及珊瑚病害4个方面对保护区内珊瑚资源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发现,保护区内共有珊瑚12科46种,角孔珊瑚和盾形陀螺珊...
于2018年4月采用样带调查法对徐闻珊瑚礁保护区内的珊瑚资源进行调查,共设置10个调查站位,主要从珊瑚种类、覆盖率、多样性及珊瑚病害4个方面对保护区内珊瑚资源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发现,保护区内共有珊瑚12科46种,角孔珊瑚和盾形陀螺珊瑚逐渐成为当地的主要优势物种,推测气候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导致了当地珊瑚礁优势种的转变。2、4 m水深石珊瑚覆盖率分别为10.71%、8.35%,同时还发现,所调查站位中珊瑚多样性指数较低,珊瑚死亡率也较低,推测珊瑚礁覆盖率减少除与环境变化有关外,站位选择也会对调查结果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徐闻
样带法
珊瑚覆盖率
优势种
多样性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三亚鹿回头造礁石珊瑚生长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
29
4
作者
施祺
赵美霞
+2 位作者
张乔民
王汉奎
王丽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316-3323,共8页
采用全球珊瑚礁监测网络(GCRMN)推荐的永久样方法首次在国内开展珊瑚礁生长的监测和研究。在海南三亚鹿回头岸礁区建立了10个珊瑚礁永久样方,分别于2003年12月、2004年4月、2004年9月和2005年4月开展了4次造礁石珊瑚生长的现场监测,并...
采用全球珊瑚礁监测网络(GCRMN)推荐的永久样方法首次在国内开展珊瑚礁生长的监测和研究。在海南三亚鹿回头岸礁区建立了10个珊瑚礁永久样方,分别于2003年12月、2004年4月、2004年9月和2005年4月开展了4次造礁石珊瑚生长的现场监测,并对周边人类活动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鹿回头东北部岸礁区4个样方的珊瑚覆盖率稳定增长,珊瑚生长良好,监测期间的珊瑚生长覆盖率平均为3.1%,珊瑚死亡覆盖率平均为1.3%;中部和南部岸礁区5个样方的珊瑚覆盖率明显下降,珊瑚出现衰退,衰退范围有明显扩大,珊瑚生长覆盖率平均为2.2%,珊瑚死亡覆盖率平均达到7.9%。珊瑚新个体的繁殖数量极少,平均新生珊瑚数量近1个/m2,新生珊瑚覆盖率对珊瑚生长覆盖率的贡献较低。人类活动对鹿回头岸礁区珊瑚生长的影响主要有两类:一是捕捞、炸鱼、船只抛锚、潜水等物理破坏;二是沿岸养殖场和旅游餐馆污水排放产生的水质污染,导致珊瑚生长机理的破坏。其中,水质污染是造成中部和南部岸礁区样方珊瑚死亡的主要原因,与沿岸养殖场和餐馆的分布、排污时间以及排污量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样方
珊瑚覆盖率
人类活动
鹿回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沙赵述岛海域珊瑚礁鱼类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
15
5
作者
杨位迪
胡俊彤
+2 位作者
林柏岸
黄海
刘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9-826,共8页
2017年4月采用水下录像方式对西沙赵述岛潟湖内外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密度和种类相似度以及造礁珊瑚覆盖率进行评估.共鉴定珊瑚礁鱼类58种,隶属于1纲3目18科37属,其中鲈形目占绝对优势,共55种,占总种类数的94.83%.潟湖内外的珊瑚礁鱼...
2017年4月采用水下录像方式对西沙赵述岛潟湖内外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密度和种类相似度以及造礁珊瑚覆盖率进行评估.共鉴定珊瑚礁鱼类58种,隶属于1纲3目18科37属,其中鲈形目占绝对优势,共55种,占总种类数的94.83%.潟湖内外的珊瑚礁鱼类平均密度存在显著差异,且潟湖内(1.712 3±0.273 2尾/m2)高于潟湖外(0.655 1±0.029 3尾/m2).胸斑眶锯雀鲷(Stegastes fasciolatus)、三斑海猪鱼(Halichoeres trimaculatus)、宅泥鱼(Dascyllus aruanus)和栉齿刺尾鱼(Ctenochaetus striatus)为西沙赵述岛的主要鱼类,前3种主要分布在潟湖内,而栉齿刺尾鱼主要分布在潟湖外.潟湖内外珊瑚礁鱼类的种类相似性系数为0.29,属于中等不相似.潟湖内外的造礁珊瑚覆盖率分别为(7.98±9.91)%和(12.35±6.21)%,不存在显著差异.调查区内珊瑚礁鱼类以小型种类为主,珊瑚礁鱼类中食用价值高的石斑鱼科和鹦嘴鱼科的鱼类密度均不高,这可能与日渐退化的珊瑚礁生态功能和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礁鱼类
物种多样性
鱼类密度
造礁
珊瑚覆盖率
西沙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沙群岛海域砗磲资源的调查
6
作者
吴程宏
刘维
+3 位作者
符丹凤
张羽翔
赵海龙
陈敏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砗磲是珊瑚岛礁的构成物种,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非法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对我国西沙砗磲资源造成严重威胁。为掌握西沙海域砗磲资源现状,笔者于2017年6-7月采用截线样带法,对西沙主要岛礁海域砗磲的...
砗磲是珊瑚岛礁的构成物种,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非法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对我国西沙砗磲资源造成严重威胁。为掌握西沙海域砗磲资源现状,笔者于2017年6-7月采用截线样带法,对西沙主要岛礁海域砗磲的种类、分布及其与环境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发现4种砗磲: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长砗磲(T.maxima)、番红砗磲(T.crocea)和砗蚝(Hippopus hippopus),分别占总数的71.9%、15.6%、9.4%和3.1%。西沙不同岛礁海域砗磲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砗磲平均密度为0.026个·m^(−2)。砗磲密度与珊瑚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R^(2)=0.7065),表明珊瑚覆盖率是影响砗磲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资源分布
珊瑚覆盖率
西沙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50年来三亚鹿回头岸礁活珊瑚覆盖率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20
1
作者
赵美霞
余克服
张乔民
施祺
机构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0-447,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
kzcx2-yw-318号
+6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
MSGL08-12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572102号
40906043号和40406018号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00705026号
文摘
对三亚鹿回头珊瑚岸礁5条断面进行实地潜水调查并室内判读海底录像,得到该岸段2005年和2006年的礁坡活珊瑚覆盖率分别为14.79%和12.16%。与历史资料(1960年、1978年、1983年和1990年测值分别为80%—90%、60%、60%和35%,1998年约为41.5%,2002年为23.4%,2004年为20%)对比分析显示,近50年来该岸段活珊瑚覆盖率显著下降,珊瑚礁总体呈衰退趋势。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是造成三亚鹿回头珊瑚礁衰退并影响将来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度和破坏性捕捞以及大规模采挖礁块等活动直接导致了该岸段珊瑚礁在七八十年代出现的巨大衰退;海上珍珠贝、麒麟菜等养殖活动是造成近期破坏的主要原因;正在影响该岸段珊瑚礁覆盖率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沿岸对虾或鲍育苗养殖;三亚河和近海工程建设、航运活动带来的泥沙和污染物以及正向鹿回头扩展的潜水旅游活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威胁。所以,保护该岸段珊瑚礁,需要在了解该岸礁活珊瑚覆盖率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认清保护管理的紧迫性,并针对不同区域珊瑚群落的具体特征和影响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活
珊瑚覆盖率
动态变化
珊瑚
礁
鹿回头
全球变化
Keywords
Live coral cover
Coral reef
Dynamic change
Luhuitou
Global change
分类号
P735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涠洲岛活珊瑚覆盖率变化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惠雅
黄荣永
余克服
机构
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广西大学珊瑚礁研究中心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
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9-33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428203)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AD17129063)
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AA17204074)
文摘
为了更好地理解环境参数对珊瑚礁生态的影响,以涠洲岛为研究区域,结合历史文献所记载的活珊瑚覆盖率(Live Coral Cover,LCC)资料,利用MODIS2003-2015年遥感观测获取的环境参数,即叶绿素a质量浓度(Chl-a)、海表温度(SST)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探讨LCC变化与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LCC变化模型。首先计算出每个环境参数3~10个月的移动平均值,并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得到与LCC变化相关性最大的环境参数值;然后考虑环境参数值之间、前后不同年份的LCC之间可能存在的自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这些自相关之后,再利用非线性约束优化方法估计LCC与环境参数值关系的经验模型。该模型的系数为Chl-a(-0.10904)、SST(-0.06162)和PAR(0.01358),据此推测,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海水富营养化可能是涠洲岛LCC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最后,对涠洲岛珊瑚礁未来的发展与变化进行仿真和预测,结果表明:涠洲岛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其LCC会稳定在10%左右,而在当前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其珊瑚有可能会在2120年左右存在开始消失的风险。
关键词
活
珊瑚覆盖率
MODIS
遥感
仿真
涠洲岛
Keywords
Live Coral Cover
MODIS
remote sensing
simulation
the Weizhou Island
分类号
P737.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珊瑚种类及覆盖率分析
被引量:
14
3
作者
李锋
沈城
张艳苹
周洁
彭慧湃
刘丽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304-308,共5页
基金
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及水质调查项目(编号:B17291)
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珊瑚资源调查项目(编号:B17371)
文摘
于2018年4月采用样带调查法对徐闻珊瑚礁保护区内的珊瑚资源进行调查,共设置10个调查站位,主要从珊瑚种类、覆盖率、多样性及珊瑚病害4个方面对保护区内珊瑚资源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发现,保护区内共有珊瑚12科46种,角孔珊瑚和盾形陀螺珊瑚逐渐成为当地的主要优势物种,推测气候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导致了当地珊瑚礁优势种的转变。2、4 m水深石珊瑚覆盖率分别为10.71%、8.35%,同时还发现,所调查站位中珊瑚多样性指数较低,珊瑚死亡率也较低,推测珊瑚礁覆盖率减少除与环境变化有关外,站位选择也会对调查结果造成影响。
关键词
广东徐闻
样带法
珊瑚覆盖率
优势种
多样性
死亡率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三亚鹿回头造礁石珊瑚生长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
29
4
作者
施祺
赵美霞
张乔民
王汉奎
王丽荣
机构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316-332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0601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资助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ZCX2-YW-318)~~
文摘
采用全球珊瑚礁监测网络(GCRMN)推荐的永久样方法首次在国内开展珊瑚礁生长的监测和研究。在海南三亚鹿回头岸礁区建立了10个珊瑚礁永久样方,分别于2003年12月、2004年4月、2004年9月和2005年4月开展了4次造礁石珊瑚生长的现场监测,并对周边人类活动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鹿回头东北部岸礁区4个样方的珊瑚覆盖率稳定增长,珊瑚生长良好,监测期间的珊瑚生长覆盖率平均为3.1%,珊瑚死亡覆盖率平均为1.3%;中部和南部岸礁区5个样方的珊瑚覆盖率明显下降,珊瑚出现衰退,衰退范围有明显扩大,珊瑚生长覆盖率平均为2.2%,珊瑚死亡覆盖率平均达到7.9%。珊瑚新个体的繁殖数量极少,平均新生珊瑚数量近1个/m2,新生珊瑚覆盖率对珊瑚生长覆盖率的贡献较低。人类活动对鹿回头岸礁区珊瑚生长的影响主要有两类:一是捕捞、炸鱼、船只抛锚、潜水等物理破坏;二是沿岸养殖场和旅游餐馆污水排放产生的水质污染,导致珊瑚生长机理的破坏。其中,水质污染是造成中部和南部岸礁区样方珊瑚死亡的主要原因,与沿岸养殖场和餐馆的分布、排污时间以及排污量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永久样方
珊瑚覆盖率
人类活动
鹿回头
Keywords
permanent quadrat
coral cover
human activity
Luhuitou
分类号
Q988 [生物学—生态学]
Q178.53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沙赵述岛海域珊瑚礁鱼类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
15
5
作者
杨位迪
胡俊彤
林柏岸
黄海
刘敏
机构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水产与生态学院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9-826,共8页
基金
海南省重大科研计划项目(ZDKJ2016013)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项目(171821301354051007)
国家海洋局项目(220203993022761133)。
文摘
2017年4月采用水下录像方式对西沙赵述岛潟湖内外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密度和种类相似度以及造礁珊瑚覆盖率进行评估.共鉴定珊瑚礁鱼类58种,隶属于1纲3目18科37属,其中鲈形目占绝对优势,共55种,占总种类数的94.83%.潟湖内外的珊瑚礁鱼类平均密度存在显著差异,且潟湖内(1.712 3±0.273 2尾/m2)高于潟湖外(0.655 1±0.029 3尾/m2).胸斑眶锯雀鲷(Stegastes fasciolatus)、三斑海猪鱼(Halichoeres trimaculatus)、宅泥鱼(Dascyllus aruanus)和栉齿刺尾鱼(Ctenochaetus striatus)为西沙赵述岛的主要鱼类,前3种主要分布在潟湖内,而栉齿刺尾鱼主要分布在潟湖外.潟湖内外珊瑚礁鱼类的种类相似性系数为0.29,属于中等不相似.潟湖内外的造礁珊瑚覆盖率分别为(7.98±9.91)%和(12.35±6.21)%,不存在显著差异.调查区内珊瑚礁鱼类以小型种类为主,珊瑚礁鱼类中食用价值高的石斑鱼科和鹦嘴鱼科的鱼类密度均不高,这可能与日渐退化的珊瑚礁生态功能和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相关.
关键词
珊瑚
礁鱼类
物种多样性
鱼类密度
造礁
珊瑚覆盖率
西沙群岛
Keywords
coral reef fishes
species diversity
fish density
stony coral coverage
Xisha Islands
分类号
P735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沙群岛海域砗磲资源的调查
6
作者
吴程宏
刘维
符丹凤
张羽翔
赵海龙
陈敏
机构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21QN0962)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0MS116)
2021年海南省属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琼财预[2021]33号)。
文摘
砗磲是珊瑚岛礁的构成物种,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非法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对我国西沙砗磲资源造成严重威胁。为掌握西沙海域砗磲资源现状,笔者于2017年6-7月采用截线样带法,对西沙主要岛礁海域砗磲的种类、分布及其与环境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发现4种砗磲: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长砗磲(T.maxima)、番红砗磲(T.crocea)和砗蚝(Hippopus hippopus),分别占总数的71.9%、15.6%、9.4%和3.1%。西沙不同岛礁海域砗磲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砗磲平均密度为0.026个·m^(−2)。砗磲密度与珊瑚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R^(2)=0.7065),表明珊瑚覆盖率是影响砗磲分布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砗磲
资源分布
珊瑚覆盖率
西沙群岛
Keywords
giant clam
resource distribution
coral reef coverage
Xisha Islands
分类号
S932.6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50年来三亚鹿回头岸礁活珊瑚覆盖率的动态变化
赵美霞
余克服
张乔民
施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涠洲岛活珊瑚覆盖率变化的仿真分析
张惠雅
黄荣永
余克服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珊瑚种类及覆盖率分析
李锋
沈城
张艳苹
周洁
彭慧湃
刘丽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海南三亚鹿回头造礁石珊瑚生长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施祺
赵美霞
张乔民
王汉奎
王丽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西沙赵述岛海域珊瑚礁鱼类物种多样性
杨位迪
胡俊彤
林柏岸
黄海
刘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西沙群岛海域砗磲资源的调查
吴程宏
刘维
符丹凤
张羽翔
赵海龙
陈敏
《热带生物学报》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