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珊瑚礁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国华 黄良民 +4 位作者 王汉奎 黄晖 谭烨辉 张偲 董俊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863-2869,共7页
珊瑚礁生态系统由珊瑚礁生物群落及其周围的海洋环境共同组成。该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而引起科学家的重视 ,特别是高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者包括底栖植物、浮游植物、共生藻和自养细菌等。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 珊瑚礁生态系统由珊瑚礁生物群落及其周围的海洋环境共同组成。该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而引起科学家的重视 ,特别是高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者包括底栖植物、浮游植物、共生藻和自养细菌等。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较多 ,各有利弊 ,通常采用 1 4C同位素法。在初级生产力中 ,新生产力更引起科学界关注。对于新生产力的测定 ,主要应用 1 5N示踪法 ,采用“f”比或 Redfield比值来估算。为了减少误差 ,一般同时使用几种方法。光是影响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而对新生产力构成限制的主要因素是氮源。珊瑚礁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研究较多 ,但新生产力却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生态系统 初级生产力 新生产力 研究现状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被引量:18
2
作者 黄晖 董志军 练健生 《热带地理》 2008年第6期540-544,共5页
西沙群岛为我国南海诸岛中最大的群岛,自然资源丰富,该群岛珊瑚礁是典型的大洋型珊瑚礁,代表着我国现存最古老最珍贵的珊瑚礁,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建立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对表明我国政府对西沙群岛主权的重视及... 西沙群岛为我国南海诸岛中最大的群岛,自然资源丰富,该群岛珊瑚礁是典型的大洋型珊瑚礁,代表着我国现存最古老最珍贵的珊瑚礁,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建立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对表明我国政府对西沙群岛主权的重视及充分行使我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具有重要意义。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虽然具备不断调节自身的能力,但面对人类活动及全球变暖的双重压力,其前景仍然堪忧,建立自然保护区应该被海洋管理部门提上日程。该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具备保护的物质基础,也有足够的面积能有效保护造礁石珊瑚的生长和发展。西沙珊瑚礁区域是我国沿海地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发源地,珊瑚礁系统最完整和完好,因此保护管理的难度相对其他地区和海域要小得多,可保护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珊瑚礁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珊瑚藻的生态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雷新明 黄晖 黄良民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5-590,共6页
珊瑚藻是海洋红藻中的大型钙化藻类,全球分布623种,中国现有记录共77种。随着生态科学研究的广泛展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珊瑚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尤其在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科研人员对有... 珊瑚藻是海洋红藻中的大型钙化藻类,全球分布623种,中国现有记录共77种。随着生态科学研究的广泛展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珊瑚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尤其在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科研人员对有关珊瑚藻的初级生产力、钙化作用以及在诱导底栖无脊椎动物幼虫的附着与变态等方面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然而,有关珊瑚藻生态功能的深层次机理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文章着重围绕目前珊瑚藻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从近年来珊瑚藻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加深人们对珊瑚藻的认识,并促进对珊瑚藻生态功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珊瑚礁生态系统 生态功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与动态仿真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耕 董瑞 +2 位作者 周腾禹 徐惠民 丁德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077-4089,共13页
以中国西沙珊瑚礁生态监控区为例,从生态系统完整性视角出发,结合珊瑚礁功能群组与环境变化的多重反馈效应,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动态诊断模型,并通过基础情景和典型干扰情景(捕捞活动、陆源沉积、长棘海星(Acant... 以中国西沙珊瑚礁生态监控区为例,从生态系统完整性视角出发,结合珊瑚礁功能群组与环境变化的多重反馈效应,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动态诊断模型,并通过基础情景和典型干扰情景(捕捞活动、陆源沉积、长棘海星(Acanthaster planci)暴发)的模拟过程,分析该生态监控区2010—2050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发展趋势及演变机理。结果显示:(1)系统动力学与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方法的整合,为珊瑚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方法;(2)珊瑚礁生态系统各效应指数中累积效应的变化最为明显,2010—2050年指数最大增长17.2,年均增长率约为1.2%,综合完整性指数在波动变化中稳步上升,珊瑚礁受损程度由中受损向中、低受损转变;(3)不同状态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完整性,在其演化的不同阶段各有差异性,并且这种差异通常随时间推移才逐渐放大;(4)无论何种情景下,珊瑚礁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尤其处于系统演化的释放重组阶段(2035—2040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将创造了一定的可恢复性。研究结果对于分析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整体演化过程提供了理论借鉴,也为我国后续的珊瑚礁生态系统适应性修复理论模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完整性 系统动力学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礁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耕 关晓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96-1503,共8页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对2018年10月前国内外发表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评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研究表明:国外珊瑚礁生态系统模型研究起始...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对2018年10月前国内外发表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评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研究表明:国外珊瑚礁生态系统模型研究起始于1974年,相关文献的发文量整体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国内研究于1997年起步,发文量增长较缓慢,近三年显著增加。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对于珊瑚礁中生活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分布研究较为广泛,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多样性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关于珊瑚礁生态系统风险、威胁、胁迫和修复的模型研究近几年有所起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趋势。国内相关研究局限于珊瑚礁地质环境与波浪传播等方面,应在扩大研究范围的同时,将重点放在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诊断与修复的探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珊瑚礁生态系统 模型 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礁生态系统中造礁石珊瑚退化原因分析与维护技术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齐祥明 周畅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2年第1期48-58,共11页
珊瑚对环境要求较高,温度、盐度、pH、重金属、悬浮泥沙、紫外线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珊瑚的退化。又因为造礁石珊瑚是现代珊瑚礁的框架,本研究首先基于造礁石珊瑚的生存状况及其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其退化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后... 珊瑚对环境要求较高,温度、盐度、pH、重金属、悬浮泥沙、紫外线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珊瑚的退化。又因为造礁石珊瑚是现代珊瑚礁的框架,本研究首先基于造礁石珊瑚的生存状况及其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其退化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而从珊瑚礁生物增殖放流、人工养殖移植技术、相关功能基因研究、科学有效的监测管理等多个角度,综述了造礁石珊瑚及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及相关研究和管理措施的进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生态系统 造礁石珊瑚 珊瑚礁退化 珊瑚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背景下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与修复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蔡榕硕 郭海峡 +1 位作者 ABD-ELGAWAD Amro 牛文涛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5,共14页
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是热带海域最具生物多样性和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本研究分析了全球变化背景下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变化和风险,开展了受损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和消失的致灾因子归因分析,综述了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与修... 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是热带海域最具生物多样性和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本研究分析了全球变化背景下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变化和风险,开展了受损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和消失的致灾因子归因分析,综述了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与修复技术研究。分析表明:①过去几十年来,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快速退化,包括大面积白化和死亡、多样性明显减少和生态功能显著衰退,主要归因于海洋升温与人类活动等致灾因子的影响;②在温室气体高排放浓度情景下(RCP 8.5),相比工业革命前,到本世纪中叶,南海升温将可能远超过2℃,这表明南海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正在逼近其气候临界点,即全球升温高于2℃时,90%~99%以上的暖水珊瑚将消失;③1980年代以来,海洋升温、海洋热浪和强热带气旋等海洋气候变化致灾因子对南海暖水珊瑚的危害性(影响的强度、范围和时间)明显增加,对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近岸海域的过度或破坏性捕捞、采挖和潜水等人类活动,对暖水珊瑚造成了严重损害,增加了暖水珊瑚的气候脆弱性,而这种人类活动既是局部的,也是全球性的现象,使得暖水珊瑚更难以适应全球变暖的影响。分析还表明,为了增强暖水珊瑚适应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恢复力(韧性),人们开展了诸多受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与修复研究,但主要是采用无性繁殖或结合人工基质的修复方式,而应用有性繁殖技术恢复受损珊瑚礁的方式仍较少;最近,暖水珊瑚耐热的基因适应性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暖水珊瑚适应全球变暖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研究最后探讨了中国受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问题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全球变化 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 风险 适应性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砗磲采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西沙北礁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元超 韩有定 +3 位作者 陈石泉 谢海群 陈孝 周治东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8-524,共7页
以西沙群岛北礁为例,通过对比采挖砗磲前后的数据,来说明该活动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2012~2014年间北礁礁坪上的造礁石珊瑚种类数量变动较大,减少了29种;优势种由之前的鹿角珊瑚(Acropora sp.)变为现在的指状蔷薇珊瑚(Montipora d... 以西沙群岛北礁为例,通过对比采挖砗磲前后的数据,来说明该活动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2012~2014年间北礁礁坪上的造礁石珊瑚种类数量变动较大,减少了29种;优势种由之前的鹿角珊瑚(Acropora sp.)变为现在的指状蔷薇珊瑚(Montipora digitata);礁坪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也处于较低的水平.虽然当前北礁的珊瑚覆盖率为52.83%,但是相比2012年降低了大约10%,尤其是2号站位,珊瑚覆盖率降低了约20%.同时2号站位出现了珊瑚白化死亡的现象.调查结果表明,北礁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尤其是礁坪上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珊瑚种类减少、群落结构改变、物种多样性降低、覆盖率下降、死亡率提高.通过分析,认为砗磲采挖是造成北礁礁坪珊瑚礁生态系统破坏的一个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砗磲 珊瑚礁生态系统 北礁 西沙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崩溃
9
作者 杨林林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2年第4期343-344,共2页
据《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气候变化能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崩溃。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导致东太平洋珊瑚礁崩溃的时间已有2500年。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影响,东太平洋珊瑚礁的崩溃在4000年前就开始了。
关键词 珊瑚礁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科学》杂志 东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新庆 张涵 +1 位作者 陈彬 俞炜炜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6-141,共16页
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全球范围内珊瑚礁大幅度退化,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开展珊瑚礁生态修复是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之一,它不仅可以恢复珊瑚礁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还可以提供相应的社会、文化、经... 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全球范围内珊瑚礁大幅度退化,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开展珊瑚礁生态修复是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之一,它不仅可以恢复珊瑚礁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还可以提供相应的社会、文化、经济效益以及服务价值。近十几年来,我国在海南、西沙以及广西等海域开展了大量的珊瑚礁生态修复实践,但在评价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效果上仍没有一套系统的技术指标体系。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将广泛使用的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与珊瑚礁生态系统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涉及珊瑚礁生态系统、社会文化、经济和治理等方面共12个指标,构建一套适合我国珊瑚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期指导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和保护我国的珊瑚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珊瑚礁生态系统 修复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算法的珊瑚礁底栖生物识别方法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睿 毕晓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0-586,共7页
现有珊瑚礁底栖生物识别方法存在提取特征困难、实时性较差等问题,导致珊瑚礁底栖生物的识别精度不高。本文引入YOLOv5算法,通过设计跳转连接操作向深层网络传递清晰目标特征,解决了由真实近海图像的退化特性带来的底栖生物特征模糊的... 现有珊瑚礁底栖生物识别方法存在提取特征困难、实时性较差等问题,导致珊瑚礁底栖生物的识别精度不高。本文引入YOLOv5算法,通过设计跳转连接操作向深层网络传递清晰目标特征,解决了由真实近海图像的退化特性带来的底栖生物特征模糊的问题。同时,引入卷积注意力机制模块,解决了无效特征影响识别精度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无论是识别精度还是识别速度均优于基准算法和目前较先进的单激发多框探测器等算法,从而证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5算法 珊瑚礁生物识别 跳转连接 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珊瑚礁生态系统 特征金字塔结构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不保护,珊瑚将离我们而去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一颖 《海洋与渔业》 2016年第3期44-45,共2页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珊瑚在全球海洋中所占面积不足0.25%,但超过25%知海洋鱼类靠珊瑚生活,并互相依存;全球的珊瑚约有1/10已被破坏殆尽,而另有1/3预估在不久的未来也会消失。
关键词 珊瑚礁生态系统 保护 全球海洋 海洋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酸化与升温对孔石藻(Porolithon cf.onkodes)生长钙化的影响
13
作者 杨芳芳 肖志梁 +2 位作者 韦章良 黄怡 龙丽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7,共11页
钙化海藻作为一类重要的钙化生物,不仅能构建稳固礁体,而且部分藻株能诱导珊瑚幼虫附着变态,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但是,面对未来海水酸化与升温的共同作用,珊瑚藻生理过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选... 钙化海藻作为一类重要的钙化生物,不仅能构建稳固礁体,而且部分藻株能诱导珊瑚幼虫附着变态,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但是,面对未来海水酸化与升温的共同作用,珊瑚藻生理过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选取了广泛分布于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钙化海藻——孔石藻(Porolithon cf.onkodes)为研究对象,采用3个CO_(2)分压(pCO_(2):400μatm、1200μatm、1800μatm)和温度(27℃、30℃、32℃)对其培养1个月,通过监测藻体生长和钙化等参数的变化情况,探究海水酸化与升温对活体与死亡的孔石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从27℃升高到30℃时,活体孔石藻生长钙化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但当温度提高到32℃时,藻体生长钙化显著下降,甚至出现溶解现象,净钙化速率从206.99nmol·cm^(–2)·h^(−1)(pCO_(2):400μatm;温度:27℃)降至–42.22nmol·cm^(–2)·h^(−1)(pCO_(2):1200μatm;温度32℃)。类似地,pCO_(2)增加也会显著抑制活体孔石藻的生长钙化,而且该抑制作用随着CO_(2)分压增加而增强。此外,升温与酸化对藻体叶绿素a含量和净钙化速率均具有交互作用。与活体孔石藻相比,死亡的藻体骨骼更易受到高温与酸化影响,当温度升高至30℃或pCO_(2)提高至1200μatm时,死亡藻体骨骼净溶解速率均显著增加,而且高温与酸化的交互作用加速了骨骼溶解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了酸化与升温不仅会影响活体孔石藻的生长钙化速率,而且会加速礁体主要组分(藻体碳酸钙骨骼)的溶解速率,进而影响到珊瑚礁生态系统。本文研究结果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制定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策略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生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升温 孔石藻 钙化 生长 珊瑚礁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